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剑河鹅掌楸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剑河县南哨乡,为县政府批准成立的以国家二级珍稀植物鹅掌楸为保护对象的县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在没有专门管理机构、专职人员和固定经费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村民参与、制定乡规民约、组织管护小组、建立社区管护制度的形式,受到了良好的管护效果,鹅掌楸原生林的面积增加了一倍。这种以社区为主体的小型保护区管理模式,对贫困地区的小型自然保护区(点)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社区人口多,任务繁重,区内集体公益林管护成为难题。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保护区集体公益林管护的白水江模式:以社区为主导,以"全民管护+专业管护"为核心,层层协议参与。进而发现生态补偿标准偏低、生态补偿金分配不平衡、奖惩制度操作性不强等制约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社区深度参与、尝试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分类补偿机制等原则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景东林业局森林管护人员工作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管护队伍中存在的业务素质不高、监管困难、管护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并从完善各项培训制度、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大投入稳定管护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森林管护人员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问题整改,完成退鱼还湿任务,为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过境候鸟数量大幅增加。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生态管护,从勘界立标、围栏封禁、社区宣教、遏制荒漠化、候鸟栖息地保护等方面提出管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多次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各村特点,分析资源分布状况,调整森林管护方式,建立和创新了具有白水江保护区特色的集体林管护模式。按照"管护责任到人,管护面积到户,资金使用到村,资金监管到站"的原则,完善了管护的各项管护制度,规范社区共管组织,扎实有序推行天保集体林管护工作。保障社区村民积极参与管护并在管护过程中得到实惠,确保了白水江保护区天保工程集体林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发挥了社区村民在天然林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太白山自安然保护区GEF项目实施自然与管护背景,保护工作面临的威胁,比较了实施编制《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计划》,调整机构设置和功能区划,改善办公与防护条件,开展社区共管项目,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GEF项目主要内容前后发生的变化,总结提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工实施GEF项目,在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古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等项目目标的同时,从保护任务、内容、方法等方面逐步进入科学、合理、系统、全面轨道,机构管护能力提升,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当地社区保护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小五台山资源保护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通过总结自然保护区多年来面对的森林火灾、放牧、乱挖野生植物等威胁因子,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管护面积和人员数量不对等,保护区重要程度与建设投入不对等,资源保护政策与旅游开发冲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封山禁牧、定期巡山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资源保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顺,法制建设不完善,资金的筹措渠道少和投入严重不足和与社区发展不协调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拓宽自然保护区资金渠道,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在不改变自然保护区内集体林地所有权关系的前提下,协调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依法维护集体林权和落实林地林木管护责任与补偿责任。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以后,还需要进行配套的制度改革,实现生态公益林制度的法律化,建立自然保护区林地管理契约制度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制度,区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责任及建立自然保护区资金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然保护区管护设施、科研监测设施、宣传教育设施与办公设施等17项调查指标,系统调查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护设施、科研监测设施、宣传教育设施与办公设施状况,定量分析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