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湖南省福寿国营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总碳储量为97.084 3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为124.998 5 t/hm2,近熟林总碳储量为116.192 1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最高。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最大,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中分别占到了97.89%、87.47%和73.36%,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中土壤的表层土碳储量含量最高。林下植被的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幼龄林中占2.17%,在中龄林中占1.62%,在近熟林中占1.25%,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013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量化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植被碳库总量41709.83×104t,平均碳密度为47.59±8.93 t C·hm-2;有林地乔木层在碳封存中占主导地位,其碳储量与面积近乎成正比,按龄组划分依次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幼龄林;按林分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按林分起源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林地乔木层碳密度在不同龄组及不同林分起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林分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其碳密度大小按龄组依次为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按林分类型为阔叶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按林分起源为天然林人工林。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9年湖北省林业资源连续调查第六次复查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推荐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和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710.01 Tg·C,其中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5.74%、2.89%、2.11%和80.56%,天然林和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420.43 Tg·C和151.59 Tg·C。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11.51 t·hm-2,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较大,介于88.32~177.79 t·hm-2之间。森林不同林层中,乔木层碳密度介于7.63~55.7 t·hm-2,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25~12.49 t·hm-2,枯落物层碳密度1.14~3.53 t·hm-2之间,土壤层碳密度介于73.25~136.87 t·hm-2之间,主要集中在30 cm的土层厚度,呈现明显的表聚特征,土壤碳储量平均为植被层的3.88倍。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近成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湖北省森林主要以中幼林为主,林业碳汇潜力巨大,合理的经营方式,可以提高森林结构质量水平,有效增加森林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会同县马尾松次生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系统随不同演替阶段进行的乔木层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类型乔木层各器官平均有机碳含量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趋势。乔木层碳储量以常绿阔叶林最高,为129.34t·hm~(-2),其次为针阔混交林,为95.83 t·hm~(-2),最小是马尾松林,为85.27 t·hm~(-2)。各林分类型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为干根枝叶皮。乔木层碳储量主要集中于树干,其占乔木层碳储量比例由马尾松林向常绿阔叶林降低,而树根碳储量比例由马尾松林向常绿阔叶林增加。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20cm径级以上径级的个体占乔木层碳储量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依据全国碳汇专项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对福建省霞浦县不同林龄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碳、氮含量及碳、氮储量格局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层各器官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枝干根叶,氮含量为叶干根枝;草本层碳、氮含量从大到小均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土壤碳、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随林龄的增大而上升;系统各组分C/N从大到小依次为枝根干枯落物叶土壤;12年生、19年生和28年生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别为164.066、231.751和290.985t!hm-2,氮储量分别为15.011、23.503和31.236t!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60.27%、46.50%和39.50%,氮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45.94%、33.09%和28.67%;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氮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及根系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乔木层碳储量。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30和4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104.9 t·hm-2、136.67t·hm-2和176.89 t·hm-2,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9%、14.97%和28.48%,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90.73%、72.98%和68.01%。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的正向积累是导致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甘肃子午岭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的估算,对不同起源和龄组的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子午岭林区总碳储量740.73万t,平均碳密度20.85 t/hm~2;中龄林碳储量占乔木林碳储量的58.07%;阔叶混、油松、栎类、针阔混4类优势树种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91.35%;碳储量大小顺序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过熟林;林区天然林碳储量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8.
对重庆武陵山区柏木幼、中龄林的碳氮磷钾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幼、中龄林之间各器官的碳、氮、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均以叶的碳、氮、磷含量最高,树干的碳、氮含量最小。树干是柏木林乔木层物质储量的主要器官,与幼龄林相比,柏木中龄林树干的磷、钾储量明显较高,其余器官的物质储量差异则不显著,同样地,它们之间的枯落物层、土壤层的物质储量整体差异也不明显,但柏木中龄林各土层的物质储量均高于幼龄林。柏木幼龄林碳、氮、磷、钾储量分别为144.5997 t·hm~(-2)、7.0839 t·hm~(-2)、1.2261 t·hm~(-2)和46.5130 t·hm~(-2),中龄林则分别为160.5415 t·hm~(-2)、10.0162 t·hm~(-2)、3.0957 t·hm~(-2)和49.0526 t·hm~(-2),分配格局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土壤层仍是柏木幼、中龄林积累物质的主要储存库(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87.23%、91.92%)。总体来看,武陵山区柏木中龄林物质储量功能强于幼龄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树种与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在南亚热带相同立地上,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33年生马尾松纯林(PCL)、红椎纯林(CCL)、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林(PCM)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M、PCL、CCL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35.38、196.40、144.59t/hm^2,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高于纯林,马尾松纯林显著高于红椎纯林。PCM、PCL、CCL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不同层次的分配比例,乔木层分别为:53.70%、54.05%、33.02%;地被物层为:1.47%、2.06%、1.37%;土壤层为:44.83%、43.89%、65.61%。生态系统碳储量在不同层次分配比例排序,PCM、PCL都为乔木层>土壤层>地被物层;CCL为土壤层>乔木层>地被物层,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97.94%~98.63%,地被物层仅占1.37%~2.06%。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固碳能力,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地区选择24年生的林分,测定水曲柳和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246.15 t C/hm2)大于落叶松纯林(232.01 t C/hm2)和水曲柳纯林(211.86 t C/hm2),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在三种人工林中,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1.6%~80.1%和17.3%~24.5%,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混交林土壤层碳储量大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相比均表现增加,且与水曲柳纯林差异显著(P 0.05)。混交林和落叶松纯林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明显高于水曲柳纯林(P 0.05),而水曲柳纯林林下植被层的碳储量显著高于混交林和落叶松纯林(P 0.05)。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混交林与纯林相比能增加生态系统碳固定,适合于营造碳汇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