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诗话     
茶诗话《深圳商报》社侯军九、茶在词中诗、词原本是一家,谈茶诗不妨聊聊咏茶之词。唐诗宋词,早有定评。词到宋朝蔚为大观,以词咏茶之风自然也成了一时之盛。宋代诸词家中,最受推崇的是苏、辛二位。苏东坡的茶诗前面已有专文论述,其实他的同作中也不乏咏茶佳品,例如...  相似文献   

2.
试论陆羽《茶经》"一之源"中的"上"与顾渚紫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盛有 《农业考古》2004,(2):250-252
据许多史料证明,陆羽隐居湖州苕溪撰写《茶经》期间,经常身临顾渚山茶区,调查考察茶事,开展研究工作。如《全唐诗》载耿湋和陆羽的一首联句诗,其中有“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耿湋)。拜井菰城里,携笼万壑前(陆羽)”。明确指出陆羽常到顾渚山去。唐代皮日休作《茶中杂咏并序》云:“余始得季疵(陆羽)书(指《茶  相似文献   

3.
巩志 《农业考古》2003,(4):307-308
清朝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是继宋徽宗赵佶以后的又一位嗜茶、爱茶、咏茶的皇帝 ,他写了 30 0多首茶诗 ,收集在《御制诗》初集———五集里 ,仅《中国茶文化经典》就收集了近2 0 0首。嘉庆元年 ( 1 796 ) ,弘历禅位给皇太子禺页琰 (仁宗 ) ,自称太上皇。他的禅位意愿在朝堂提出 ,有的老臣进谏 :“国不可一日无君”。弘历戏答曰 :“君不可一日无茶。”虽是随口戏言 ,足见他是一个真正的有茶癖的茶瘾君王。乾隆在位期间 ,曾七次下江南 ,写有《焙茶坞》诗和题唐伯虎《品茶图》、文征明《茶具图》等诗 ,对古代茶事无不涉及。到过杭州狮峰…  相似文献   

4.
说“紫”     
说“紫”浙江湖州寇丹陆羽在《茶经》上说茶是紫者上,笋者上,故将阳羡,顾渚之茶名为“紫笋”,作贡茶。近年,不少学者在论及紫笋茶时,往往把紫色作为该茶的特征来描述。但笔者虽见紫笋茶芽确带紫红色,然在广东、福建、云南茶区所见,几乎所有茶芽稍肥壮者均带紫色,...  相似文献   

5.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6.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246-246
江西修水有个双井村,所生产的茶叶叫做双井茶。双井村还诞生一位文学家叫黄庭坚。二者在宋代都享有盛名。双井茶早在唐代就有名气,五代毛文锡《茶谱》就说“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但双井茶名声鹊起却与黄庭坚有很大关系。他经常将双井茶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京城的师友,结果“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从而名震京师,享誉全国。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自景(1034-1038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当时浙江名茶)上,遂为草茶(即散茶)第一。”这不仅…  相似文献   

7.
历代名人喜咏“双井茶”庐山白鹿洞书院闵正国双井,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宋称分宁)杭口乡的修江上游北岸,这里“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故有“十里秀水,留秀灵钟”的美誉,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家乡。此地盛产的“双井茶”,早在宋代就...  相似文献   

8.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1,(2):192-199
在茶树栽培学上 ,对于茶树芽叶的描述十分简单 :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等。然而在诗人笔下 ,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用粒、蕊、英、枪、旗、嘴、舌、爪、笋、芽、叶、草等华丽的词语。来比喻和赞美茶树芽叶 ,从而编织成一首首优美的茶诗。一、粒 :把极细嫩的茶芽比喻为粟粒、麦粒、谷粒 ,还有暗粒。(一 )粟粒 :喻茶芽细如粟米粒。宋代苏东坡《荔支叹》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宋代梅尧臣《建溪新茗》诗 :“粟粒浮瓯起 ,龙文御饼加。”明代阮锡《安溪茶歌》 :“迩来武夷漳人制 ,紫白二毫粟粒芽。”(二 )麦粒 :喻茶芽…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人咏建茶福建省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方彦寿“琴棋书画诗酒茶”,乃文人七大雅事。宋代,建州贡茶风靡一时。许多诗人在品尝之余。纷纷援笔作诗,留下许多华美的诗章。“古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这是宋初诗人林通的《...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众多的名茶中,有一种出自江西修水的“双井茶,”由于外形美观,品质优良,古往今来引起了许多诗人墨客的青睐,他们在饮用之余,吟诗咏叹。最早吟咏双井茶的,要数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欧阳修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他不仅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也是一个品茶的行家,他初任西京留守推官至八宫任馆阁校勘期间,不仅经常饮用家乡的双井茶,而且留有许多茶诗,例如:“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白  相似文献   

11.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2,(2):178-180
长兴县顾渚山盛产紫笋茶 ,山下有著名的金沙泉 ,在唐代连续作贡 80余年而闻名于世。又因长兴与中国“陶都”宜兴毗邻 ,矿脉相连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泥 (陶土 )。据长兴方志记载 ,紫砂茶具始于北宋 ,时有“南窑”、“北窑”之称 ;“南窑”在长兴缸窑 ,“北窑”在宜兴丁山。于是长兴的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 ,早被誉为“品茗三绝”。自晋、唐以来 ,民间饮茶之风盛行 ,城乡茶馆林立。长兴东临太湖 ,西倚天目 ,山水清远 ,属于江南水乡之地。正如杜牧在顾渚写的《茶山诗》中所盛赞的 :“山实东吴秀 ,茶称瑞草魁。”抗战爆发前 ,长兴人口有 2 …  相似文献   

12.
巩志 《农业考古》2001,(2):324-32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 ,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 ,双绝于人寰。名山出名茶 ,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 (今福建建瓯市 )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 , 利通天下” ,( 2 ) 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 ,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 3) 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 ,是中国茶叶输向欧洲最早的茶类 ,欧人称颂 :“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 ,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 ,瑞典…  相似文献   

13.
茶诗话     
一、自古诗家多茶客记得两年前,正值溽暑难当的酷夏时节,从《天津日报》上读到了一羽先生的一组茶话,恰似清风徐来,直沁心脾。这组文章本身,就象是一杯清茶,恬淡中蕴涵诗意,平易中不乏真知,自“饮”过之后,我便也迷上了茶——不仅迷上喝茶,而且迷上了茶诗茶文,每每啜茗品诗,不禁口有茶香,心有茶韵,何乐如之。目下,又到了溽暑时节,我想这“茶香茶韵”似乎不能专而为私,于是,便想到了接续一羽先生“茶话”的余韵,不揣浅薄地写出一组“茶诗话”,一以供茶友们消暑解闷,二以就教于大方之家。茶与诗的“联姻”,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翻开中国诗人们的诗集、词集,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唐代以后几乎没有哪个诗家不曾写到过茶,更有一些大诗人简直到了嗜茶如命的地步。李白、杜甫都有绝妙的茶诗传世,白居易把茶引为终生“知己”,曾作过五十多首咏茶诗,其中有一首《琴茶》诗则公然点明  相似文献   

14.
凯亚 《农业考古》2004,(2):284-287,297
张恨水素有贪茶之癖,尤癖嗜于贪喝酽茶,贪喝苦茶。当年不论在北平也罢,在南京也罢,他都是报界并文坛的“贪茶癖”者中之佼佼者,其茶瘾之大,确乎无与匹俦呢。  相似文献   

15.
香茗咏     
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犹如一盏馥郁芳香的美酒,饮后,余香留口,令人神怡。无怪乎唐代诗人元稹在咏茶《七宗诗》中记及:“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憎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我国是“世界茶祖”之国,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茶与诗、茶与酒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是诗的盛世,又是茶叶兴盛发展的时期。唐代陆羽,被后人尊称“茶神”,他在江西上饶北居山植茶树,自号“茶山御史”,山上有一泉,名“陆羽泉”。他精于茶道,历时十个春秋。为了研究茶树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他曾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世界上第一部仕人的茶叶专著《茶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阳  相似文献   

16.
八南宋以后的文坛,曾经流传过黄庭坚与苏轼之间,有相互讥诮及争名的一些琐闻。近来,曾枣庄先生写了《评苏黄争名论》一文《见《黄庭坚研究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认为这不过是他俩有时切磋或戏谑而被人误解所致。这篇论文从许多诗文及轶事中,精辟地分析他俩一直相互尊重,而黄庭坚更是虚怀若谷,尊视苏轼为老师的。就在黄庭坚的一些茶诗中,其尊苏崇苏之意,也大有句在。《双井茶送子瞻》是黄庭坚的一首著名茶诗:“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指翰林院)森宝书。想见东坡  相似文献   

17.
吴怡仁 《农业考古》2007,(5):268-270
中国之茶以“闽中茶品天下高”著世,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是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属蒸青团饼茶包括炒青绿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类,即生产加工在武夷山的半发酵茶。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衰于明而盛于清,历史久远。历经宋元…  相似文献   

18.
莫贤书 《农业考古》2002,(4):340-342
茶 ,碧水丹山粟粒芽。香醇 (神 )韵 ,武夷耀中华。(一 )“碧水丹山”是武夷山名胜自然风景区一带 ,远古时代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单斜断层山的红层地貌 ,又叫“丹霞地貌”。境内有“三三”(九曲清溪 )与“六六”(三十六奇峰 )之胜 ,称“碧水丹山” ,是武夷山狭义的代称。宋朝李纲诗云 :“一溪贯群山 ,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 ,倒影浸寒绿”。描述这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瑰丽景色 ,使游人流连忘返。“碧水丹山”一词 ,最早出现六朝时任建安吴兴令 (今浦城县 )文豪江淹 ( 4 44 - 50 5)的作品中。江淹在诗歌自序中云 :“地在东南峤外 ,闽越之…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的家乡——洪州分宁双井(今江西修水杭口乡),位于修江上游北岸,是著名的产茶区。早在宋代双井就已经是“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了,所产青茶(绿茶)“细者有白毛,状如银须,色碧,味隽。”故又有“白茶”、“龙须”、“云腴”、“风爪”,“雪芽”等佳誉,一时名噪京华,列为贡品,深受封建士大夫和文人们的青睐。《宋史·食货志》上说:“茶产于东南者,……隆兴之黄隆、双井,皆绝品也。”据与黄庭坚同时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的记载:“自景祜(公元1034——1037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茶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江西武宁旧志上也记载有黄庭坚乐赠当  相似文献   

20.
武夷茶与早期欧洲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夷岩茶,香、清、甘、活兼之,品质特具一格,驰名中外。早在宋、元、明、清各朝都列为“贡品”。明末清初传到欧洲,清代康熙年间,大量运销欧洲,备受欢迎。最早在欧洲一般上流社会就喜用Bohea一字,作为武夷茶的别称。由于武夷茶的独特优异品质,博得人们的喜爱,有誉为“百病之药”。诗人借吟诗作赋,赞口不绝。苏格兰诗人阿兰·莱姆赛在1721年写的一首诗中称:“信嘉乡之殊珍兮而百草之尤,称绿茶兮而武夷之名茶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