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枇杷叶片越冬期光合色素及矿质营养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枇杷品种解放钟为材料,对越冬期(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叶片光合色素及矿质营养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过程中解放钟枇杷幼叶、成熟叶及老叶叶绿素b含量逐渐下降,而叶绿素a、叶绿素a b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先增加后下降,2月份其含量降至最低.11月份至翌年1月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及Car含量为:老叶>成熟叶>幼叶;2月份叶片叶绿素a b含量及叶绿素a/b表现为:成熟叶>老叶>幼叶.幼叶叶绿素a b含量大幅度降低是叶绿素a含量下降的结果.叶片N、P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至2月份降至最低;成熟叶及老叶K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叶片中Ca、Fe含量呈增加趋势,且老叶>成熟叶>幼叶;而幼叶Mg含量略高于老叶和成熟叶.枇杷成熟叶和老叶光合色素及叶片N、P、K、Ca、Fe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其对冬季适应性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2.
硫对大豆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方法,设置4个硫素施用水平,研究硫素营养对大豆叶面积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能增加大豆叶面积,尤其盛花期作用效果,并显著提高开花至鼓粒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的含量,对产量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新麦35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和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种植密度达到220株/m~2时,小麦产量最高,种植密度超过220株/m~2时,小麦产量急剧降低。由此可知,220株/m~2为小麦的最佳种植密度。220株/m~2处理下,小麦群体处于合理的状态,根系总量较多,地上部生长状况较好,因此小麦产量最高;而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特性均随着小麦生育进程呈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盐碱胁迫对刺槐和绒毛白蜡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Cl、NaHCO3、Na2SO4、Na2CO3)溶液处理1 a生刺槐和绒毛白蜡,研究了两树种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叶绿素和丙二醛、脯氨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性盐的胁迫下,刺槐和绒毛白蜡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的含量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b的变化较小,叶绿素a/b并不呈现单一的变化趋势;在碱性盐的胁迫下,刺槐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的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绒毛白蜡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的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叶绿素b的变化较小,叶绿素a/b都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两树种在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下,总叶绿素含量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中性盐胁迫下,刺槐和绒毛白蜡都与脯氨酸呈正相关,在碱性盐胁迫下则呈负相  相似文献   

5.
利用叶绿素仪测定田间种植的不同柠檬品种幼树功能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叶片氮素含量,并分析了柠檬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及氮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柠檬品种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氮素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幼龄期柠檬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非线性关系,与叶片氮素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相同时期不同品种间的SPAD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SPAD值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柠檬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营养状况,可为确定柠檬最佳施肥时期及施肥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4月16日5月26日播种)、不同种植密度(450005月26日播种)、不同种植密度(4500067500株/hm67500株/hm2)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玉米叶面积指数和产量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播期为5月6日时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产量最高(9023 kg/hm2)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玉米叶面积指数和产量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播期为5月6日时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产量最高(9023 kg/hm2)。因此中地175的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因此中地175的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和光照对温室番茄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加温和补光,研究温室番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精准化管理,以及光合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鹏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开花期番茄功能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光照强度增加,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增加,但气温超过30℃时随光照强度增加Pn降低;叶绿素a和b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而叶绿素a/b值增加;光照强度增加,番茄果实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和糖酸比增加,有机酸含量降低。在同一光照强度下,随温度的增加,番茄叶片Pn增加,在30℃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最强,超过30℃后番茄叶片Pn随温度上升而逐渐下降。随温度和光照强度增加,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增加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胞间CO2浓度减小,但差异也不显著;叶绿素a和b含量增加,a/b值呈下降趋势;果实糖酸比降低。【结论】在相同温度下,光照强度越强番茄的光合作用越好,品质也越好。西北地区早春茬温室番茄适宜的平均温光条件分别是26.6℃和395μmol/(m2.s)。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迪卡638为试验材料,设置a(5.25万株/hm~2)、b(6.00万/株hm~2)和c(6.7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分别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N含量、光合有效辐射、穗层透光率和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迪卡638在3种密度处理下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值出现在c处理的抽雄期,叶N含量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正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和穗层透光率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迪卡638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下降,穗行数、出籽率和产量上升,在c处理密度(6.75万株/hm~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8 044.6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对小麦双亲和衍生后代以及亲本近缘品种叶绿素组分、比例和总含量进行分析,可为品种选育及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取越冬期冬小麦基因型衡9966及其亲本良星99和良星66以及亲本近缘品种济麦22的幼苗叶片,进行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以及叶绿素a/b测定与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衡9966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其二者总量和比值均高于双亲本及济麦22,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绿素a/b与双亲和双亲平均值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但与济麦22无显著差异。衡9966叶绿素a含量分别较良星66、良星99、济麦22高57.89%、46.34%和17.65%,较高的叶绿素a含量导致其叶片颜色较深。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这4个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正向超亲现象,育种选择十分有效。叶绿素组分、比例及总含量可以作为检测品种真实性的手段和方法之一,用于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
红提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采用精确定点试验方法,分析了红提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生长期的增加,红提葡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缓慢波动下降的变化规律,从不同叶位和叶片不同部位看,下部叶和叶片顶端叶绿素a、b和总含量均为最大;从叶片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看,叶片叶绿素a含量均大于叶绿素b含量,但以叶绿素b增长率最大,叶绿素总含量排列顺序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但其增长率却以上部叶最大,下部叶次之;各调查期,a/b值差异均不明显。最后提出篱架主干形红提葡萄栽培措施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设计,以双高大豆牡丰7号为材料,以施肥水平(300、345、390、435和480 kg.hm-2)为主区,栽培密度(30×104、32×104、34×104、36×104和38×104株.hm-2)为副区,研究了施肥水平和栽培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丰7号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受施...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湘杂油763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优质杂交冬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63在6种不同密度和5种不同施肥水平下,籽粒产量和N、P2O5、K2O、S、B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密度高低籽粒产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高密度条件下的增加幅度小于低密度条件;施肥量较低时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施肥量高密度条件下反而下降。所有处理中以中密度(22.5万/hm2)和高施肥量(N、P2O5、K2O、B施用量为240、120、210、1.2 kg/hm2)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养分吸收量,相同密度条件下随施肥量的变化趋势与产量相同,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肥量条件下随密度的变化趋势则与产量不同,高施肥量条件下N、P、K吸收量以密度为22.5万/hm2的最高,其余施肥量条件下,N、P吸收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K的吸收量随密度的变化较小。S、B的吸收量均没有随密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田间土壤生物体氮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杨凌中等肥力红油土上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土壤生物体氮的变化及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生物体氮含量不同,秋季和春季较高,初冬居中,严冬最低,这种变化规律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变化相一致。施用氮肥和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生物体氮。不施氮时,种植油菜和小麦田块土壤中生物体氮显著低于休闲土壤,而施氮后,则高于休闲土壤;种植豌豆不同于其它两种作物,不施氮时,生物体氮仍然和休闲土壤持平,这表明在种植条件下,施用氮肥或种植豆科作物对维持土壤生物体氮库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生物体氮不仅耕层远远高于下层,而且根际土壤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厚明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06-7407
[目的]进一步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出相应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毕单15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0000、67500、75000株/hm2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285、330、385 kg/hm23个氮肥用量,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毕单15号玉米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中高种植密度(67500苗/hm2或75000苗/hm2)、高氮量(385 kg/hm2)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通过测土施肥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获得8779kg/hm2的玉米单产。[结论]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要提高玉米单产,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量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连作大豆长期不施肥和单施氮、磷化肥,白浆土中各形态氮素呈下降趋势,其中氨基酸态氮减少最多,10年间分别降低了148.00%和60.00%。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大豆秸秆还田,不仅增加连作大豆白浆土中各形态氮含量,而且改变了土壤氮素组成。  相似文献   

16.
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合理调控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合理调控,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施氮量为60 kg/hm~2时产量显著高于施氮量为90、120 kg/hm~2的处理,抗倒伏能力强,同时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均具有显著优势。此外,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显著。建议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减施70%~80%,合理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产量、提高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7.
以烤烟(Nicotiana tobacumL.)品种云烟87为试材,于2005~2006年在河南南阳研究了不同成垄方式与分次施钾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土成垄和分次施钾可以使烟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各处理烟叶中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均较对照有很大提高,以处理Ⅳ(低起垄2次培土成垄,钾肥2次追施)最高,分别达到了1762.25μg/g和111.82μg/g.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钾锰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后期生长及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锰配施明显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小麦子粒的千粒重;钾锰配施处理小麦子粒的平均灌浆速率(Ra)和灌浆第二阶段即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R2)明显高于无钾、锰肥处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对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状况的影响。【方法】利用蒋柏藩等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稻作制和有机肥用量及地下水位深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红黄泥耕层土壤的无机磷总量为398.6~546.1 mg?kg-1,平均为(471.4±40.5)mg?kg-1。无机磷各形态以O-P和Fe-P为主,平均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39.2%和38.6%。不同稻作制间,稻-稻-冬泡的无机磷总量高于稻-稻-油菜和稻-稻-绿肥。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处理间,化肥处理的无机磷总量高于常量有机肥和高量有机肥处理。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土壤无机磷的积累。不同稻作制间,Fe-P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均为稻-稻-冬泡、稻-稻-油菜>稻-稻-绿肥;在同一稻作制下,随着年际的变化,Ca2-P、Ca10-P和Fe-P含量有下降的趋势,而Al-P、O-P和Ca8-P含量都有增大的趋势;不同施肥量处理间,Ca10-P、Fe-P和Al-P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均为化肥处理>常量有机肥、高量有机肥处理;在同一种有机肥施用量处理下,随着年际的变化,Ca2-P、Ca10-P和Fe-P含量都有下降的趋势,而Al-P、O-P和Ca8-P含量则都有上升趋势。不同地下水位处理,低水位(-80 cm)处理的Ca10-P和Fe-P含量大于高水位(-20 cm)处理,低水位(-80 cm)处理的Ca2-P和O-P含量小于高水位(-20 cm)处理;在同一地下水位下,随着年际的变化,Ca2-P和Fe-P含量有下降的势,而Al-P、O-P和Ca8-P含量都有上升趋势。【结论】冬季种植作物,土壤无机磷含量减少,而冬季施用绿肥,可使Fe-P含量减少;单纯施用化肥,可使无机磷含量和Ca10-P、Fe-P和Al-P增加;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土壤无机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半湿润区旱作起垄覆膜沟播小麦的水分及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关中平原西部杨凌550~600 mm降雨量气候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冬小麦田间水分动态变化及叶绿素、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冬小麦越冬初期、拔节期0~50 c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处理分别高6.1 mm、5.2 mm,比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3 mm、2.9 mm;小麦收获后0~2 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7.9 mm和12.2 mm.小麦开花后,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且降解缓慢,丙二醛含量则较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低,增加也比较缓慢.最终产量测定,起垄覆膜沟播冬小麦极显著的高于传统平作,比传统平作栽培高1 472.10 kg/hm2, 增产幅度19.3%;比起垄沟播冬小麦最终产量高1 844.79 kg/hm2,增产25.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相比,起垄覆膜沟播具有较好的聚水保墒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小麦的衰老进程,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而且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平作小麦和起垄沟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