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乔木有8科10属12种,灌木有20科42属58种,草本有28科58属78种;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阴坡〉阳坡,下坡〉上坡。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学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应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分析了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空间位置的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1)街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植物群落可分为3种群丛类型,分别为Ⅰ.马尾松+杉木-牡荆+六月雪-野菊花+夏枯草群丛;Ⅱ.糯米条+紫薇-野菊花+蒲公英群丛;Ⅲ.须芒草+狗尾草群丛,它们分别位于紫色土丘陵坡地的下坡、中坡与上坡.(2)通过分析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物种多样性可知:①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其大小顺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②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有一定的坡性特征,阴坡植被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和草本层,它们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是大于同一水平空间的阳坡;③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的垂直空间位置上表现各异,无论是阳坡还是阴坡其物种丰富度、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总体上来说从上坡至下坡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乔木有8科10属12种,灌木有20科42属58种,草本有28科58属78种;(2)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阴坡>76>阳坡,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4.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典型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裸荒地、草地、灌木林和森林基本相似的4个植被恢复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了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以及同一恢复阶段不同层次上土壤理化特征的时空变化,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演替的进行,土壤各层黏粒含量增加显著(p<0.01或p<0.05),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表层>亚表层>下层;土壤容重减小明显(p<0.05),随土壤深度而呈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表层<亚表层<下层;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p>0.05),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由于植物根系及枯落物多少的差异,使得各营养成分的垂直分布各异;主成分揭示出土壤理化特征可作为评价植被改善土地质量的标准。这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征的演变.[方法]以典型的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裸荒地阶段(Ⅰ)、草地阶段(Ⅱ)、灌丛阶段(Ⅲ)、灌木阶段(Ⅳ)和乔木阶段(Ⅴ).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分析,分析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生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结果]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土壤微生物总数显著上升(P<0.05),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优势类群的比例也发生变化,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等土壤徽生物主要生理类群数量显著上升(P<0.05);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土壤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纤维素分解强度和呼吸作用等生化强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土壤微生物活性是表征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功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学模糊聚类分析对衡阳盆地紫色土坡地的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可划分为3种植物类型:①马尾松+杉木-杜茎山-野菊花+夏枯草群丛;②柃木+齿叶铁仔-苔草+免丝子群丛;③白茅+莎草群丛。  相似文献   

7.
于海兵  胡海波  裘涛  赵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61-9764
[目的]研究废弃宕口6种水土保持植物的抗旱性,以筛选抗性强的植物。[方法]选取6种在矿山植被恢复中常用植物(侧柏、紫穗槐、小叶女贞、胡枝子、高羊茅为白三叶)为材料,对其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评定了其抗旱性能。[结果]6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为:侧柏的抗旱性和适应性最强;小叶女贞其次,胡枝子最弱。灌木以紫穗槐最强,草本以高羊茅较强。[结论]根据6种植物的抗旱性强弱,可因地制宜地在废弃宕口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0~40 cm土层的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关系。[结果]土壤性质存在明显差别,从裸地阶段(Ⅰ)、草本群落阶段(Ⅱ)、灌木群落阶段(Ⅲ)至乔木群落阶段(Ⅳ)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显著增加(P0.05),容重(BD)与pH显著减小(P0.05)。微生物总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真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小(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数量与SOC、TN与A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SOC与TN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D呈显著负相关(P0.05);放线菌数量与BD呈显著负相关(P0.05)。URE、INV、APE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CAT活性显著减弱(P0.05);相关分析表明,URE、INV、APE活性与SOC、TN、AN、CEC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BD与呈显著负相关(P0.05);CAT与B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丰富该区域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引种和开发抗旱性芳香植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多种芳香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植物受到干旱后植株叶片生理指标与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干旱胁迫下,几种芳香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叶片含水量下降,脯氨酸含量升高。复水后,它们都能恢复良好的生长状态。[结论]在不同种类之间,薄荷和丁香罗勒抗旱性最强,缬草抗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10.
松属9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及抗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陕西省引种的松属9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方法]对采自延安大学植物园引种栽培的9种松属植物针叶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定,并选取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下皮层层数、气孔距离及叶肉厚度5项指标,作为9种植物叶片的抗旱性指标,对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最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3项叶片抗旱性解剖结构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的抗旱性评价结果可知,9种松属植物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美人松〉奥地利黑松〉樟子松〉班克松〉西黄松〉白皮松〉小粒赤松〉欧洲黑松〉华山松。[结论]松属9种植物中抗旱性最强的为美人松,最弱的为华山松。  相似文献   

11.
延安人工林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SON(可溶性有机氮)在延安燕沟流域土壤中的分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刺槐林(15年)、刺槐林(5年)、灌木林(拧条)、苹果林(3年)、侧柏林(15年)等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地土壤中SON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类型林地土壤SON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具体为:刺槐林(15年)〉灌木林(拧条)〉侧柏林(15年)〉刺槐林(5年)〉苹果林(3年)。林地土壤提取液中SON的平均含量为19.24 mg/L,高于谷子地(15.85 mg/L)土壤提取液。林地土壤SON含量平均占其总可溶性氮含量的68%以上,不同类型林地比较,林地土壤SON含量平均占其总可溶性氮含量的比例为:刺槐林(15年)〉侧柏林(15年)〉灌木林(拧条)〉刺槐林(5年)〉苹果林(3年)。[结论]人工造林增加了土壤中的SON含量。林地土壤的SON组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四川地区规模化猪场A群轮状病毒(RVA)的分子检测,从而了解RVA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为猪RVA疫苗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7—2019年从四川省14个地区40个猪场采集303份仔猪腹泻样本,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调查RVA的分子流行率,用RT-PCR方法对RVA阳性样本进行分型和VP4和VP7全基因组的扩增,用RotaC2.0软件确定相应毒株的基因型,用MegAlign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MEGA 7.0软件用邻近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用SimPlot和RDP4软件进行重组分析。【结果】303份仔猪腹泻样本检出RVA阳性样本98份,阳性率为32.34%(98/303,95%CI=27.1%—37.9%)。从98份RVA阳性样本中扩增出39个VP7片段,G9为优势基因型(41%),G4、G5、G26和G3各占23%、28.2%、5.1%和2.7%。扩增出的59个P型中以P[13]型为主,占40.7%,其次为P[6]、P[23]和P[1]型,分别占30.5%、23.7%和5.1%。30株毒株成功鉴定出G/P基因型,G9P[23](23.3%)为优势组合基因型。其他基因型为G4P[6](16.7%)、G9P[13](13.3%)、G5P[23](10%)、G5P[13](10%)、G9P[6](6.7%)、G26P[13](6.7%)、G4P[13](6.7%)、G4P[23](3.3%)和G3P[13](3.3%)。基因型G5P[23]、G4P[13]、G9P[6]、G26P[13]和G4P[23]为国内首次鉴定。此外,重组分析表明4株毒株在VP7或VP4基因上存在重组现象。【结论】四川地区腹泻仔猪粪便中RVA的流行率高且基因型复杂,优势组合基因型为G9P[23]。该结果丰富了四川地区RVA的流行病学资料,对四川地区猪RVA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茶和发酵茶的茶多酚组成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市售4种绿茶和发酵茶(包括红茶、滇红茶和普洱茶)的茶多酚组成和比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多酚种类和含量。[结果]市售绿茶均含有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茶多酚,以及没食子酸(GA)和咖啡因(CAF),EGCG为4种绿茶有效成分中的主要物质。半发酵茶铁观音7种有效成分全部检出,EGCG含量最高为16.610 mg/g。发酵茶红茶中茶多酚(儿茶素)部分被降解,GC、EGC、EGCG含量低,咖啡因含量高为17.304 mg/g;滇红茶中EGCG和ECG含量最高,分别为4.588和3.559 mg/g;普洱茶主要有效成分为没食子酸和咖啡因,几乎测不出其他5种茶多酚。[结论]茶叶不同发酵工艺使茶多酚不同程度被降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气孔数量及形态差异。[方法]以超甜玉米(华威6号)、爆裂玉米(特爆2号)、糯玉米(西星黄糯6号)、高油玉米(高油115)和普通玉米(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玉米穗位叶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不同基因型玉米上表皮及下表皮气孔的形态及数量均存在差异,不同基因型玉米的上表皮气孔数均小于下表皮气孔数。[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挖掘不同基因型玉米的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珲春市苹果梨主产区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方法]在吉林省珲春市苹果梨果品基地采集32个表层土样和3个剖面土样,研究了微量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及在土壤剖面中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土壤微量元素Cr(K=0.894)和Co(0.904)平均含量与全国土壤平均值基本相当;As(0.341)、Hg(0.550)、Cu(0.659)、Ni(0.677)、Se(0.702)、Cd(0.774)和Zn(0.812)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Pb(1.029)的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在3个剖面中,As、Cr、Co、Cu、Zn和Ni呈现出底土层>心土层>表土层的趋势;Cd呈现出表土层>底土层>心土层;Hg和Pb呈现出底土层>表土层>心土层;而Se基本呈现出下部含量高于上部。[结论]该区表层土壤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在3层剖面中未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吐鲁番地区常见葡萄品种葡萄籽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以吐鲁番地区常见的13个葡萄品种的葡萄籽为材料,测定并比较各品种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和脂肪的含量。[结果]在各品种葡萄籽中,和田红葡萄籽的脂肪含量最高,达21.5%;玛奶子葡萄籽次之,为21.0%;星浦一号葡萄籽最少,仅12.5%。原花青素含量最高的葡萄籽是黑提,达9.150%;赤霞珠次之,为8.790%;哈什汉最少,仅3.800%。[结论]该研究为吐鲁番地区葡萄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宁夏银川市湿地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宁夏湿地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方法]选择水洞沟(季节性河流湿地)、黄河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芦花台(季节性湖泊湿地)、鸣翠湖(永久性湖泊湿地)为实验样地,采用扫网法和棋盘式取样法采集昆虫,对4个样地的昆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宁夏湿地昆虫的主要类群是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其个体数量分别占昆虫个体总数的42.91%、30.69%、9.69%、5.47%、5.68%和3.80%,总计为98.20%。设置的4个样地中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的排序均为水洞沟湿地>鸣翠湖湿地>黄河湿地>芦花台湿地,而优势集中性指数(C)与之相反。[结论]水洞沟样地的群落结构最为稳定,芦花台的群落结构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郑贺  姚海旭  吴月  张丽华  郭威  李芊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69-11970,11980
[目的]测定方便面包装物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溶剂溶解方便面包装物,滴加甲醇使杂质沉淀,以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uV检测技术时常用于增塑剂的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O.01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51%~2.47%,回收率为85.6%-105.3%。[结论]方便面包装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在一定条件下有溶出现象。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先乐  陈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92-11894
[目的]建立马铃薯大西洋SRAP—PCR反应体系,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马铃著大西洋基因组DNA为模板,从Mg^2+浓度、Taq酶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个方面对大西洋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适合大西洋的SRAP-PCR反应体系为:模板DNA1.0μl(50ng/μl),Vaq酶1.7μl(1U/μl),引物对1.5μl(1μmol/L)×2,MgCl2 2.4μl(25mmol/L),dNTPs0.6μl(10mmol/L),10×Buffer3.0μl,ddH2O18.3μl,总体积30μl。[结论]建立的SRAP-PCR反应体系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摸索无透明带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ZFOs)电激活的条件和无透明带孤雌激活胚胎(ZFEs)的体外培养方式,为手工克隆法生产广西巴马小型猪体细胞核移植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场强、脉冲时程和脉冲次数激活ZIOs、ZFOs,用不同培养方式(微滴法和微穴法)培养ZIEs和ZFEs,检查第7天的囊胚率及囊胚的总细胞数。[结果]有带猪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电激活最佳场强和脉冲时程为125 V/(mm.80μs),微滴法培养的囊胚发育率为(30.54±11.06)%;无带猪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电激活最佳场强和脉冲时程为85V/(mm.80μs),微穴法培养,其囊胚发育率为(12.77±6.98)%;单次脉冲的激活效果好于多次脉冲。[结论]对有无透明带胚胎的培养方式,微穴法培养无透明带胚胎,微滴法培养有带胚胎较合适,一次脉冲可以有效激活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