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浙南近岸水域停止海蜇放流后的海蜇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永顺  黄鸣夏 《海洋渔业》1998,20(3):125-127
<正>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黄海北部近岸水域,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山东莱州湾近岸水域都进行了数年的海蜇放流增殖研究,放流当年的回捕效果明显。但未见到有出现自然繁殖群的报道。本文对1992~1994年在浙南近岸水域进行海蜇放流增殖后于1995~1997年连续三年出现的自然繁殖群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以幼蜇伞径大小异来区分放流幼蜇与自然幼蜇的方法是可行的基础上,用二年来调查回捕结果,验证了莱州年生产数量中,放流海蜇数量所占百分比基本与回捕结果一致,为了使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留有余地,综合分析认为: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估计为0.5-1是妥当的,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 24~29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湾近岸水域放流体长10.6±1.1mm的日本对虾2 798.8万尾。 8月中旬~10月中旬期间,沿岸作业的 534只渔船兼捕到本种商品虾 24.5 t,平均体长 147.3mm,平均体重 40.7 g,相当于 60.3万尾,回捕率为 2. 15%,放流投资与增殖虾产值的比例为 1:5.4,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1992-1994年在浙江南部近岸水域进行了海蜇人工放流增殖,为分析放流后海蜇在海区中的繁殖情况,分别取浙南海区下关,炎亭,南麂及炎亭外水深10米处等四个地点自然海水进行海蜇和孵化率试验孵化率分别为4.32%,5.73%,13.13%,8.78%,并结合海水重金属含量及放流后海蜇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说明海蜇能在自然海区形成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5.
1992年至1994年在浙南海域进行了三年海蜇人工增殖工作,共放流0.3公分以上海蜇状体17533万尺,在三年中共回捕到海蜇293万多只,三年平均回捕率达1.67%,并且于停止放流后的1995年和1996年共捕获蜇61厉 多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浙南海域停止海蜇放流后的幼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浙江的苍南和平阳两县于5-6月捕到海蜇25万多只,96年两县捕到36万多只,95年捕捞水域是;苍南县大渔湾到平阳的西湾沿岸,96年的同期范围向南扩大到苍南的下关和福建的沙埕港。浙南水域,在经三年放流后,停止放流连续两年出现一定数量海蜇,应视为是放流的海蜇进行了自然繁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开展海蜇增殖放流是实施水生动物养护行动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仅就山东省莱州而言,海蜇增殖放流每年的投入保持在150万元以上,投放苗种数量4000万只以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年份、不同海区的海蜇回捕率差异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殖放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海蜇增殖放流回捕率,使海蜇在捕捞渔民增收和维系海洋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浙江近海海蜇增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975年后浙江南部海蜇资源突然衰退,至今20年没有恢复迹象。采用人工放流增殖方法逐步恢复资源量。全人工育苗研究已经完成,并进入工厂化、规范化育苗阶段,保证了放流种苗的供应。同时,在浙江北部完成了海蜇放流可行性的研究。利用标志放流方法计算回捕率为0.88%,在123天中,平均日生长为0.33cm。1992年,又在浙江南部进行试放流,回捕率为1.29%。人工放流海蜇在自然海区能进行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9.
黄海北部近岸水域海蜇放流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4~1986年,每年6~7月在大连市黑石礁湾放流海蜇碟状幼体,8月末至10月中旬,根据面积法对海蜇成体数量监测的结果,推断回捕率可达1.2%~2.5%。1988~1993年,在大洋河口附近水域进行了扩大规模的放流试验,每年5~6月,放流碟状幼体。以主要产区(39°40′N 以北、123°15′~123°50′E)8月的实际捕捞量计算,比放流前的1987年有明显增加。结果表明,海蜇放流增殖总体经济效益显著;但实验中也出现了因回捕率偏低,经济效益不显著甚至亏损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在胶州湾进行海蜇的增殖放流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海蜇的回捕率达到2%,投入产出比为1:6.8,放流投资利润率520%,对渔业资源的恢复及渔业经济的增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恢复海蜇资源,山东省于1991年在渤海莱州湾首次进行海蜇人工放流增殖试验研究,并于1994年将其列为生产性增殖品种在莱州湾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放流,回捕率在1.12%~3.32%之间,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扩大海蜇增殖规模和数量,我们于2003~2004年在山东黄海南部的塔岛湾进行了海蜇生产性增殖试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已大规模开展海蜇生产性放流增殖和池塘人工养殖工作,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然而不论放流增殖还是池塘养殖都存在放苗量多,回捕率低的问题。据统计放流的回捕率低于1%,而池塘养殖回捕率也不高,据介绍最高的只有25%~30%,低的仅有2%~3%,平均不足10%。海蛰的敌害极少  相似文献   

13.
陆君  黄富友 《渔业现代化》2007,34(2):40-41,44
分析了松阳花鳖在松荫溪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效果,包括在其自然水域历年增殖放流、生长、回捕、管理及效益分析。从2002年开始,4年累计放流5 g/只的稚鳖为4162只/km;2003—2006年以后连续4年的总回捕率为6.60%。结果表明,增殖放流的鳖生长良好,在松荫溪自然水域进行花鳖增殖放流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在瓯江全江段推广。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海蜇增殖放流的可行性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蜇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习性出发,对莱州湾的温度、盐度、饵料生物、海蜇苗种来源、回捕率以及增殖放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莱州湾放流增殖海蜇是可行的,并对放流数量、规格、地点、方法和时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德山 《水产科学》1996,15(2):38-41
分3个阶段总结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苗增殖效果,第一阶段(1985~1988年)放流效果好,回捕率高,平均投苗量7.6亿尾,平均捕捞产量2200吨,平均回捕率约11.6%,第二阶段(1989~1992年)放流数量多,但回捕率低,平均投苗量16.70亿尾,平均回捕率约6.7%,第三阶段(1993~1995年)平均投苗量7.18亿尾,平均回捕率约2.33%,回捕效果极差,下降原因:一是客观原因造成,如污染  相似文献   

16.
谢迪  李潮  李嘉淇  吴倩  赵俊 《水产科学》2019,(3):382-387
为研究倒刺鲃人工增殖放流中的生长发育等规律,探讨恢复连江这一传统特色经济鱼类资源的有效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荧光色素标记方法,在连江阳山段对3×10~4尾倒刺鲃鱼苗进行标志放流试验。基于回捕数据对倒刺鲃的回捕率、标志保留率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连江倒刺鲃标志放流的方法做出初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刺网等捕捞工具对倒刺鲃进行回捕,截至2016年5月共回捕倒刺鲃275尾,回捕率为0.92%。对回捕鱼的标记保留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标志保留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回捕的前几个月内,荧光标志仍肉眼可辨,自第7个月开始荧光标志开始变得逐渐模糊,1年之后标志逐渐消失。标志鱼在放流后6个月生长缓慢,之后生长加快。协方差分析表明,倒刺鲃在放流水域的生长比池塘养殖和自然群体更具优势,说明放流水域属于放流条件较佳水域。综上所述,本研究基本达到标志放流预期目的,但应继续优化标志放流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海蜇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习性出发,对山东沿海的水温、盐度、饵料生物、海蜇增殖放流的苗种来源、回捕率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放流数量、规格、地点、方法和时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海蜇增殖放汉的可行性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蜇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习性出发,对莱州湾的温度、盐度、饵料生物、海蜇苗种来源、回捕率以及增殖洲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莱州湾放流增殖海蜇是可行的,并对放流数量、规格、地点、方法和时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5 ̄1992年黄海北部中国对虾幼虾放流前后相对资源量资料,估算放流虾在混合虾群中占的平均比例约为92%,平均回捕率9.2%。放流量(X)与放流后相对资源量(Y)的关系为Y=24.10X-1.003X^-2,R=0.898。经F-检验相关显著。结果表明:中等放流量才能获最好增殖效果;与最大渔获量相应的放流量约16亿尾;与最大相对资源量相应的放流量约12亿尾。描述了放流虾的死亡特征,并估算了  相似文献   

20.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放流经过1988-1993年、2004年在海洋岛渔场和2002年在辽东湾各渔场的增殖试验与2005-2006年的生产性增殖放流,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笔者就海蜇增殖放流情况作系统回顾,并对其大规模发展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