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椿水培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香椿嫩茎(俗称香椿芽)产量的因素主要是枝段粗度(或单位长度的枝条重量)、培养温度、培养液成分和枝段上的芽数等4个因素。香椿硬枝的芽在室温、最低温5~7℃、最高温20~22℃条件下均可萌发。0.1%KH2PO4或清水作为培养液,优于其他处理。其产芽重量与培养枝段的重量密切相关,可根据枝段重量与芽产量之间的相关回归方程,预测香椿芽的产量。河南香椿和河北香椿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各有所长,二者均可采用溶液培养香椿芽。  相似文献   

2.
短枝型苹果品种苗的鉴别武玉才短枝型苹果品种苗木,可从六个方面鉴别:1.新梢芽数。短枝型苹果品种苗木,一年生枝上芽距不超过2厘米,芽数多,腋芽肥大饱满,芽尖端钝或圆,与枝条稍有分离,芽褥突出明显。一般每米新梢平均芽数:新红星为77.9个,金矮生为56....  相似文献   

3.
温185和新新2核桃枝条与混合芽的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核桃二次枝及其混合芽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成花,以温185和新新2两个品种核桃树为研究对象,对其一次枝、二次枝及其混合芽的生长发育动态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温185和新新2核桃一次枝的生长物候期、二次枝的生长物候期均无显著差异,其一次枝至5月下旬停止伸长生长,二次枝开始萌发生长,多数二次枝生长发育期在5月下旬至6月底,其在研究地的生长期的长短及气候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核桃二次枝生长发育的需求;在一次枝和二次枝基本停止生长时,其混合芽的体积已经占到休眠期混合芽体积的70%~80%,至休眠期,其一次枝的混合芽的芽型指数(纵径/橫径)均为(1.16±0.05),而其二次枝混合芽的芽型指数分别为(1.18±0.01)和(1.18±0.06),二次枝上的混合芽与一次枝上的混合芽的大小无显著差异。生产中可以合理选用二次枝培养树形,采取整形修剪和水肥的合理供应等措施,以控制其生长,提高枝条和混合芽的质量和核桃产量。  相似文献   

4.
一、去枝。去枝是剪去枯死枝、病虫枝、无用的二次枝及徒长枝。葡萄的蔓组织疏松,髓部较大,水分、养分很容易流失,枝梢修剪时应在蔓口芽上3~5厘米处剪截或剪口芽上端一节节部剪断。  相似文献   

5.
控制苹果幼树竞争枝的有效方法——“扣芽”苹果树修剪后,因顶端优势,剪口下第2—3芽会成为竞争枝。此类枝生长势强,角度小,很难培养利用。采取把中心枝剪口下2个芽“削”去的方法效果良好。削芽方法:在春季苹果芽萌动前,结合刻芽时对中心枝剪口下第2~3芽轻轻...  相似文献   

6.
苗木修剪时──请注意!一、剪口芽在修剪具有永久性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时,应特别注意剪口与其下方芽的关系。(如图1)①是正确的剪法,即斜切面与芽的方向相反,其一端与芽端相齐,下端与芽之腰相齐。这样剪口面不大,又利于养分、水分对芽的供应,使剪口面不易干枯而...  相似文献   

7.
银杏营养器官黄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银杏营养器官测定指标综合分析发现,黄酮含量依次为:芽〉叶〉根〉枝;吸收根〉根皮部〉根木质部;实生苗顶芽〉侧芽,而嫁接苗则反之;一年生长枝上、中、下枝段黄酮分布呈现出高-低0高的变化规律;各枝段的皮部均大于木质部;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短枝上的叶,一年生枝上、中、下枝段上的叶黄酮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芽、叶、根和枝黄酮含量依次为:4.75%、4.04%、2.14%和1.94%。研究中还对银杏营养  相似文献   

8.
三、果树修枝先谈谈果树的芽和枝的情况,芽发展伸长变为枝。落叶果树的芽一般多是冬芽,为保护它越冬,常有鳞片包被。苹果、梨的成熟芽,就是包有鳞片的冬芽。1、芽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中间芽。按芽所发生的位置又可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包括顶芽、腋芽)。按芽在叶腋内的主次位置,可分为主芽、副芽。按枝的一节上所生芽的数目,可分为单芽、复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银杏营养器官测定指标综合分析发现,黄酮含量依次为:芽>叶>根>枝;吸收根>根皮部>根木质部;实生苗顶芽>侧芽,而嫁接苗则反之;一年生长枝上、中、下枝段黄酮分布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各枝段的皮部均大于木质部;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短枝上的叶,一年生枝上、中、下枝段上的叶黄酮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芽、叶、根和枝黄酮含量依次为:475%、404%、214%和194%。研究中还对银杏营养器官黄酮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二)修剪知识40、1—4年树怎样修剪?答:嫁接苗春栽后到冬剪时定干,定干高度为80厘米(选饱满芽),短截剪口下发3—5根50厘米以上枝条(剪口下20厘米为整形带),剪口下第一枝为中央领导枝,中央枝以下枝条选留3根方位好(方位角120度),较均等枝条为主枝。第二年冬剪时短截中央领导技和三个主枝,均短截饱满芽处,主枝短截留外芽。主枝按基角50—60度撑枝,剪口下发3-5根50厘米以上长枝,主技下二芽发出为竞争枝,第三年冬剪时疏除,中央枝上其它枝条全部拉枝(80度)缓放。第四年冬剪时在各主枝上(由基部算起60-70厘米处)选留第…  相似文献   

11.
任何果树的整形修剪都必须根据各树种、品种的特性和土壤、环境等条件而固树修剪,随枝作形。因此,在进行板栗的整形修剪之前,首先要熟悉它的生长结果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整形修剪方法。1生长结果习性1.1枝芽特性 顶芽有自枯现象,即顶芽在枝条生长后期枯死脱落,其顶端第一节实为侧芽,一般称“假芽”。板栗的芽可分为:完全混合芽、不完全混合芽、叶芽、休眠芽四种。枝可分为:发育枝、结果枝、结果母校、雄花枝、徒长枝和细弱枝等。1)完全混合芽多着生于结果母枝的顶部,芽体肥大,发育充实,萌芽后形成具有雄花序和雌雄两…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苹果枝条分类刻芽法刻芽可促使苹果幼树抽枝,但应根据发枝的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刻芽方法:(1)培养主、侧枝时,需要促进发长枝,其刻芽时间”要早,应在萌芽前进行,刻伤距芽0.5cm,刻伤宽度超过芽体宽度,刻伤深达木质部。(2)需要发短枝时,刻芽时间...  相似文献   

13.
秀丽槭(Acer elegantulum)种子资源丰富,播种发芽率和成苗率高,存在一定数量自发突变实生苗植株或植株局部芽变现象,以变异植株(或芽)为母本,采用嫁接繁殖技术,通过1代或多代变异芽选择性嫁接培育出观赏性较高的秀丽槭园艺新品种,丰富园林绿化植物资源,提高种苗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调查分析了云新核桃品种内和品种问叶芽与混和芽发育强枝方块芽比例和室内枝接枝条利用率;不同品种混和芽发育1、2次强枝之间方块芽比例;云新核桃品种弱枝方块芽比例和枝室内枝接枝条利用率;并作了相关的方差分析。提出了修剪管理时应加强提高叶芽比例;增施基肥;6~7月方块芽接时以混合芽发育1次枝为主;采穗时以强枝为主等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当年定植的苹果幼树刻芽定干,提高了整形带内的萌芽率和发枝率,以刻3芽和刻4芽效果最好。作小主枝缓放处理的1a生枝在基部刻枝条的侧芽、背下芽,在刻芽数占总芽数的1/5、1/3、2/3等3个处理中,随刻芽数增加萌芽率提高,以刻2/3芽的处理萌芽率最高,达91.1%;作小主枝的1m以下的1a生枝极重短截,可极明显地促发壮枝,年生长量可达145.7cm;小主枝基产重环剥可控制旺梢生长,利于花芽分化,提高成花率;对基部小主枝的侧生分枝拉枝、刻芽,可提高萌芽率和中、短枝比例。采用改良纺锤形整形的乔砧矮化密植2001苹果,栽后第2年见花,第3年就有一定产量,第4年进入初结果期,单株产量可达32.8kg。  相似文献   

16.
天然变异菊花育种多数为花色变化,因而主要在秋季判断其芽变的真实性,发现芽变,并如何将其遗传性状保留下来则是育种的关键。促使花后芽变枝侧芽萌发,用带蕾侧枝培育新株,通过土,水,肥等各项措施培育新株,以期新品种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其优良性状,秋后验证芽变的真实性,确定变异性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河南林业科技》1994,(3):44-45
多主枝小冠疏层树冠成形技术选栽一级苗,定干高度80cm。萌动后选主枝选留方位刻芽(或涂抽枝宝),夏季选留4~5个新梢作主枝,拉枝呈70~80度,并在主枝上刻芽或涂抽枝宝。第二年萌动前主枝延长枝60cm左右时短截,中心干70~80cm时缓放不剪,萌芽时...  相似文献   

18.
卫矛蜕盾蚧FioriniaeuonymiYoung是危害雀叶黄杨和瓜子黄杨枝、叶、芽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浙江省象山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枝、叶、芽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繁殖。加强对寄主植物的调运检疫,可防治此虫的传播危害;在若虫孵化盛期,采用80%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800一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五叶地锦在固原进行硬枝、嫩枝及嫩枝单芽扦插育苗是成功的;试验观察到五叶地锦半木质化嫩枝上形成有不定根原始体,多聚集在芽的周围,扦插后可分化成不定根;不定根原始体在当年生长季节中形成并需要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鉴定阿克苏红旗坡农场富士浓红短枝型芽变材料果实品质是否优异,对芽变材料及其对照果实品质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芽变果实的硬度、果型指数与对照果实基本一致;芽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酸比极显著高于对照,果皮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果实内在品质和着色均优于对照果实;综合各项指标认为,此芽变材料是综合性状优良的变异材料,有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