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椿硬枝扦插育苗 ,既可充分利用香椿枝条资源 ,又保持了母树的优良性状 ,是一项繁殖快 ,易掌握 ,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法。采用优良母树上的健壮枝条 ,配以激素处理 ,加强保护管理 ,插后 1个月 ,有 40 %的插穗产生愈合组织 ,18%的插穗生出新根 ,30 %的插穗开始萌芽 ,2个月后除 4%的插穗干枯外 ,生根率达 94% ,萌芽率 96 % ,平均高生长量达6 .3cm。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 种条采集与处理1.1 采条2月 2 5日就地采集 10年生树上发育健壮的 1年生枝条 ,粗度 1.5~ 2cm ,随采随装入塑料袋内 ,带回室内处理。1.2 处理采条当天进行剪截 ,长 1… 相似文献
2.
3.
4.
本试验对影响葡萄硬枝扦插苗成活和生长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硬枝扦插成活率的高低不仅与种株及种条的选择、种条的质量、ABT的处理浓度、扦插技术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扦插后的管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影响互叶醉鱼草硬枝扦插成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叶醉鱼草1~2年生枝条为穗条,通过不同采穗时间,以不同枝条部位作插穗,不同激素处理插穗的单因素试验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枝条部位3因素组合的正交试验,进行了影响互叶醉鱼草硬枝扦插成活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穗时间、采穗部位、激素处理插穗均对互叶醉鱼草硬枝扦插的成活率,成活苗的平均根数、平均根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以4月5日采穗,选用1~2年生健壮的互叶醉鱼草枝条的基部作插穗,用200 mg/L的ABT1对插穗浸泡处理2 h,其扦插的效果最佳,扦插后60天,扦插成活率达85.4 %,新枝生长量达13.6 cm. 相似文献
6.
7.
影响紫叶小檗硬枝扦插成活及生长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交试验 ,对影响紫叶小檗硬枝扦插成活及生长的主要因素 (插穗选取部位、插穗粗度、ABT1生根粉的处理浓度、扦插基质等 )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 ,选择出提高紫叶小檗硬枝扦插成活及生长的最佳处理组合 :中部插穗 +5mm粗 +15 0mg·kg-1(2h)的ABT1+蛭石和梢部插穗 +5mm粗 +15 0mg·kg-1(2h)的ABT1+蛭石。 相似文献
8.
9.
10.
从1994年开始,对影响雪松硬枝扦插苗成活 和生长有关因素即:插秉性主土部分叶子去留、采母树类型与年龄、插穗粗度与长度、插穗选取部位及ABT生根粉处理插穗的浓度一时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雪松扦插育苗成不经达90-100%,当年新梢生长量达15-20cm,以后年均高生50-80cm,且树形优美实用的硬枝扦插技术。 相似文献
11.
香椿根插繁殖可采用粗0.8~2.4cm的根作插穗。0.3~0.5cm的细根宜用平埋方式,覆土厚1~2cm,成苗率可达85.7%。硬枝扦插,在窖藏前用IBA500mg/L或NAA500mg/L处理插穗;或在扦插前用2,4-D50mg/L处理插穗,均可提高生根率。插穗在扦插前用IBA100mg/L的酒精溶液速蘸,插后20d再用IBA1000mg/L酒精溶液速蘸,生根率可达89.5%。嫩枝扦插因极易腐烂而难于成功。在扦插生根过程中,镰刀菌、色串孢菌、假丝酵母、链格孢菌及地霉菌等弱寄生病原真菌,均可能侵染插穗,使其腐烂,应注意防治。香椿植株有内生菌,在一定条件下亦可导致插穗腐烂。经鉴定,内生菌属于欧氏杆菌属(Erwiniasp.)。 相似文献
12.
吴丽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2):25-29
香椿组织培养对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以及浓度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但不同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其快繁效率不同.通过对香椿用材品种茎段的离体培养,探讨了香椿组培快繁效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香椿组培快繁效率高的诱导培养基为MS 6-BA0.5 mg·L-1 NAA0.1~0.5 mg·L-1,适宜分化丛生芽的理想培养基为4/5 MS 6-BA0.5~1.0mg·L-1 NAA0.1 mg·L-1 GA30.5 mg·L-1,芽年增殖系数达5.612以上,有效芽苗率达100%,适合生根培养基为1/2 MS NAA0.5 mg·L-1 GA30.1 mg·L-1或1/2 MS IBA0.5 mg·L-1 GA30.1 mg·L-1,生根率达90%以上.移栽土壤基质以黄心土表面覆盖0.5~1.0 cm厚细沙,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矮化香椿园密度、整形和采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定郊区建立4种密度的香椿矮化密植园,根据4年的研究,1~4年内以最高密度(3.8株/m2)和高密度(2.5株/m2)的产芽量最高,第4年采完芽后,对最高密度应进行疏伐,保留2.5株/m2;中密度(1.74株/m2)和低密度(0.83株/m2)5~10年内可以不疏伐。结合采芽进行两种方式的整形,即矮干多侧枝型和灌丛型。前者的总产量较高,且可提早1年采芽。采芽3年后,两种整形方式的年产量已无显著差异。采芽与整形相结合,可以促进侧枝和树冠的形成。但是,高密度严重抑制侧枝形成和存活,以至不能形成树冠。矮化密植香椿园第3年的产芽量最高可达5200kg/hm2,年均纯收益为38940元/hm2。 相似文献
14.
15.
阔叶树材导管分子螺纹加厚的电镜观察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产177科阔叶树(隶45科132属)木材构造的电镜观察中筛选出51种(隶20科44属)木材的导管、维管管胞内壁上具有螺纹加厚,对所观察到的螺纹加厚进行了比较,在国外学者将螺纹加厚分为三种类型的基础上,近一步分为四种类型:1.分枝型;2.不分枝型;3.涡流型;4.附物型。其中分枝型和不分枝型又分为Ⅰ型和Ⅱ型。同时对螺纹加厚的形成和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太行山石灰岩区阳坡干旱山地香椿典型栽培区地内栽植和地埂栽植 2种栽培模式根系蘖萌现象的调查研究 ,分别不同栽培模式 ,详细阐述了香椿根系的方向性萌蘖规律 ,对扩大香椿的栽培面积和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速生优良杉木组培快繁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式,同时考察了培养基、6-BA、KT、NAA等4个因子对杉木组培苗芽增殖的影响和IBA、NAA、ABT1#、蔗糖等4个因子对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尖为外植体材料,消毒方式采用70%乙醇处理40 s后无菌水冲洗一遍,再用0.1%升汞溶液处理7 min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以上;最佳的增殖培养基是1/2MS+6-BA 0.8 mg·L-1,最适于生根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中+蔗糖30 g.L-1+IBA 1.2 mg·L-1+NAA 0.2 mg·L-1+ABT1#1.5 mg·L-1。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粗皮桉 ISSR-PCR 优化反应体系,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粗皮桉 ISSR-PCR 5个因素(Mg2+、dNTP、Taq DNA 聚合酶、DNA 模板、引物)的较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5个因素4个水平进行优化,并用 DPS 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粗皮桉 ISSR-PCR 的优反应体系为:在25μL 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μL、MgCl 2.0 mmol·L-1、dNTPs 0.3 mmol·L-1、Taq DNA 聚合酶1.25 U、DNA 模板60 ng、引物0.8μmol·L-1。通过梯度试验确定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按94℃变性1 min,51℃退火3 min,72℃延伸2 min,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