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海芋(Alocasia odora)又名滴水观音,为天南星科海芋属多年生大型常绿观叶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福建、广西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2],广泛用于城市园林造景工程,也可作为室内观赏植物[3-4]。海芋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枯萎病、基腐病等[5], 其病原菌分别为海芋链格孢(Alternaria alocasia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6-7]。  相似文献   

2.
<正>葡萄黑根病(Black foot disease)是重要的葡萄枝干病害之一,全球葡萄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1],近两年我国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1-2]。田间,黑根病主要危害8年树龄以下的幼树,症状主要表现为发芽异常,枝条节间缩短,叶片失绿黄化,根部出现褐色至黑色坏死等[3-5]。引起葡萄黑根病的病原菌复杂多样,已报道8个属34种病原菌[1]。2021年,北京市林果所育苗棚发现一批葡萄幼苗的根部及根茎部变褐或变黑,根系发育不良,毛细根稀少,  相似文献   

3.
引起花生果腐病的新孢镰刀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0引言花生果腐病(俗称花生烂果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主要导致花生荚果腐烂。近年来花生果腐病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等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造成15%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1]。国内外已报道的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有Sclerotium minor[2]、Neocosmospora vasinfecta[3,4]、N. striata[5]、Fusarium sp.[6]、Pythium myriotylum[7]和Rhizoctonia solani[8]。其中,我国不同地域的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有N. vasinfecta[3,4]、N. striata[5]、Fusarium sp.[6]、P. myriotylum[7]和R. solani[8]。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可作为药用或食用材料[1],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和江西等省份都有种植。山药生产中以块茎无性繁殖方式为主,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2]。侵染山药的病毒主要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3]、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4]、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5]以及蚕豆病毒属(Fabavirus)[6]的一些病毒。  相似文献   

5.
<正>椰枣树(Phoenix dactylifera L.)属多年生棕榈科热带植物,是阿拉伯国家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果实被称为“沙漠面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2]。 目前我国对椰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椰枣化学成分分析[3]、基因表达[4]、植物组织培养[5]、逆境胁迫[6]等领域,对椰枣病害发生及病原菌种类鲜有报道。2020年11月—2021年6月,对海南省椰枣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2022年4月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内发现澳洲坚果干花病, 该病害危害花序, 造成花瓣变褐、花序轴干枯甚至整个花序干枯死亡。本研究根据柯赫氏法则鉴定病原菌, 并依据其形态学特征及TEF-TUB-ITS多基因联合建树明确病原种类, 结果显示其致病菌为亚洲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asiatica与腐生新拟盘多毛孢N. saprophytica。这是亚洲新拟盘多毛孢与腐生新拟盘多毛孢造成澳洲坚果干花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苹果花叶病的分布广泛。据国外报导,在苏联[55]、保加利亚[20]、法国[16]、英国[63]、荷兰[16]、瑞士[15]、比利时[58]、瑞典[36]、挪威[56]、意大利[30]、南斯拉夫[61]、美国[13]、南非联邦[38]、新西兰[10]、印度[12]以及德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处均有此病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正>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为姜科植物,原产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具有去除血瘀、消炎和抗癌等多种功能[1]。目前,已被报道的温郁金病害包括叶枯病[2]、白绢病[3]、病毒病[4]等。2017年6月在海南省东山镇种植基地发生温郁金叶鞘腐烂病。主要危害分蘖期的茎基部和叶鞘,从茎基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茎基部产生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向上延伸至叶鞘;后期形成水渍状、  相似文献   

9.
<正>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又叫活血根,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干燥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1]。近年来,随着丹参种植规模的扩大,丹参根腐病[2-3]、枯萎病[4]和茎基腐[5]等病害的大规模发生,限制了丹参种植产业的发展。2019—2021年在河南省禹州、  相似文献   

10.
<正>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又名鳄梨、酪梨,原产于墨西哥与中美洲高原,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1]。随着油梨的规模化种植,病虫害问题也随之发生,炭疽病是油梨叶部常见病害之一。国外有学者报道油梨果实炭疽病病原菌有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2]、C. acutatum[3]等。近日,我国学者报道来自海南儋州的油梨炭疽菌病原菌为C. siamense[4],还有学者分析了购自广州一水果商铺油梨果(进口自秘鲁)上的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果生刺盘孢(C. fructicola)[5]。  相似文献   

11.
<正>稻瘟病、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两大重要病害,属典型的“可防不可控”、与气候密切相关的病害[1]。稻瘟病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水稻10%~30%的产量损失,严重发生时损失高达80%以上[2]。稻曲病虽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小,但会产生多种毒素,对稻米品质影响大,威胁人畜安全[3]。江苏水稻穗期易遇连阴雨天气,十分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近年来,“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深入人心,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等用药方案获得持续推广,筛选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为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凤仙花属(Impatiens)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栽培过程中凤仙花真菌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褐斑病、炭疽病和立枯病等[1-2]。有关凤仙花病毒病的报道,如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3]、凤仙花坏死斑点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INSV)[4]、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5-6]、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7]、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8]、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ibgrass mosaic virus,RMV)[9]等均可侵染凤仙花。  相似文献   

13.
<正>草莓(Fragria 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1]。随着草莓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设施栽培特殊环境及草莓的连茬种植,导致草莓根腐病逐年加重,对我国草莓产量增长和品质提高造成了严重威胁 [2-3]。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复杂多样,2021年科研人员在对山东草莓主产区山东潍坊、济南历城等地的草莓根腐病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4.
<正>0 引言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又称为凉瓜,是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缘植物,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也是广西“南菜北运”的重要瓜类蔬菜[1]。苦瓜棒孢叶斑病是苦瓜大棚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于苦瓜生长的中后期,以叶片为害为主。据调查,广西大棚中苦瓜棒孢叶斑病发病率约为40%,严重影响苦瓜的生长发育。该病害在韩国和我国的山东均有报道[2-3]。棒孢病菌产生的cassiicolin毒素蛋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5.
<正>0 引言河南省是我国玉米小麦的种植大省,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 800千公顷和5 670千公顷以上。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 MaYMV)是2016年在我国云南省玉米上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毒[1],属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能够引起玉米植株叶片黄化、花叶、红叶等症状[6],之后该病毒在亚洲[1-2]、非洲[3-4]、南美洲[5]等地区禾本科作物上均有发现,  相似文献   

16.
柑桔裂皮病发生情况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裂皮病(exocortis)是以枳、枳橙和檫檬作砧木的柑桔树的严重病害,它的病原是一种类病毒[4]。有的毒系引起砧木部树皮纵向开裂或翘裂,植株矮化,树势衰退;有的毒系仅引起植株矮化。此病除了嫁接传播外,亦通过修枝剪等与韧皮部接触传播。病害的鉴定,以利用指示植物为主。敏感的指示植物是Etrog香橼的USDCS 60-13选系和亚利桑那861选系[1、2]。此外,亚利桑那861-S-1选系更为敏感[3]。它不仅适用于鉴定一般毒系,亦适用于鉴定弱毒系。防治措施以通过茎尖嫁接脱毒或鉴定选择无病母树繁殖无毒苗木为主,亦要注意防止通过工具等的田间传播。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区的桑寄生科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植物据资料记载[1,2],共30属,850种,欧洲、亚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均有分布[3],主要在热带与亚热带;产于我国的有6属、40余种。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病虫害是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由镰孢菌属(Fusarium)引起的根腐病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1]。该病害通过破坏维管束影响水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输,从而减少光合作用进而导致植物过早死亡[2]。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一般田块减产10%~30%,重病田块减产达6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3]。  相似文献   

19.
桑假单胞杆菌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Pseudomonas mori引起的桑细菌性疫病(旧称桑细菌性黑枯病)是我国蚕区桑的主要病害之一。前人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1、2]。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抗叶锈基因Lr 38的AFLP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几乎在所有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严重时可造成5%~15%甚至更大的产量损失[1]。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发现位于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第7组的一条染色体上,并被标定在6 DL上[2],是抗性很强的抗叶锈病基因,国内外至今尚未发现对Lr38有毒性的菌株,是一个应用潜力很大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