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土保持与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为: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耕地退化严重、耕地浪费严重和耕地保护措施不力;耕地水土流失范围广、面积大,人为因素是加剧耕地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制约粮食生产的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可防止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且能有效地改善耕地环境状况,是实现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是山区省份耕地(尤其是坡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最主要障碍和影响因素.以已有的坡耕地水土流失试验观测和分析结果以及1996-2006年土地详查及变更调查耕地分类面积和各类耕地坡度分级面积为依据·结合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相关规程和规定.综合测算了云南省1996-2006年全省不同坡度耕地和耕作方式的土壤流失量以及县域耕地土壤流失总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其中1996年和2006年为分县测算),分析了耕地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以及耕地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提出了云南省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措施,为制定省域水土保持规划、耕地保护规划及有关政策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遥感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12省区潜在和已经发生水土流失地区的耕地总面积为45.3 77万km2,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的耕地面积达29.348万km2,占耕地面积的64.67%.从发展程度来看,以严重水土流失为主,占37.35%,极严重占29.35%,严重和极严重合计占到 60%以上,说明我国西部地区耕地水土流失是非常严重的.西部地区潜在或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草地总面积99.664万km2,已经发生中度以上程度的水土流失草地面积62.98万 km2,占63.19%.从发展程度来看,草地水土流失以中度为主,占87.52%.所以从发展程度上看,耕地水土流失要比草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多.西部地区耕地和草地水土流失面积合计92.329万km2,其中草地水土流失占68.21%,耕地水土流失占31.79%.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广东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土壤问题;其主要问题可概括为:耕地面积锐减,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人,地,粮矛盾日前加剧,忽视耕地养护,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严重,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三峡库区耕地构成及其水土流失成因,研究了该区坡耕地运用生物埂治理水土流失技术,并提出该区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土地利用分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以合理利用重点水土流失区土地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和发生经济为目的,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划分出3个区、7个亚区,并简述了各区概况和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处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汇处,到处山岭交错,梁峁纵横。全省共有耕地约5,300多万亩,约有4,400多万亩在黄土高原和陇南丘陵、高山地带,雨急坡陡,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这些地区的耕地中,其中将近85%都是被割切得支离破碎的山塬坡耕地,80%以上的农业人口依靠着这些坡耕地生产、生活。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坡耕地的生产能力,在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广大山原坡耕地上,由于广大群众的辛勤劳动,大约有1,000多万亩修成了水平梯田、条田、控制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正> 毕节地区地处贵州省西部,山势陡峻,水源较缺,旱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4.95%,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0.5%。由于地质岩性原因,本区陡坡耕地大部分集中在紫色土地区。紫色土的自然肥力较高,土质疏松,基岩松散,蓄水能力较差,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改进现有坡地耕作方法,变广种薄收为精  相似文献   

9.
由于三峡生态屏障区内耕地承载力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了大范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了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万州区实施了3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耕地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毕节市2020年水土保持率为62.91%,低于贵州省平均水平10.41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坡耕地和林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从自然条件、人口资源环境、耕地林地利用和新增人为水土流失等方面分析了水土保持率提升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建议修订《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创建毕节保土耕作示范区、大力实施林地提质增效和严格管控新增人为水土流失等方法路径,以提高毕节市水土保持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类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西南喀斯特区坡耕地特殊的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使得岩溶区的土壤侵蚀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水土流失、旱涝、石漠化等。开展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研究,主要是揭示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过程及驱动机制,为喀斯特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及其石漠化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系统论述了我国西南喀斯特坡地地表侵蚀和地下漏失过程与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地表侵蚀过程与机理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化的研究,而地下漏失过程与机理则处于定性描述和室内模拟探索阶段;喀斯特坡地有关的模拟和野外观测研究均表明,喀斯特坡地的土壤侵蚀方式是一个从地下漏失到地表侵蚀的转变过程,即小雨时以漏失为主,而暴雨时则以二者并重甚至以地表流失为主;此外,还深入分析了喀斯特区坡地水土流失阻控的研究动态及研究不足,并指出该区水土漏失过程与机制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耕作技术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坡地所占比例大,水土流失严重。调查和试验表明,在坡耕地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对改变坡面微地貌,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抗蚀、蓄水、保土性能;培肥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都具有显著作用。该文着重分析了效果明显的8种耕作技术及其特征,供决策部门在制订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坡面水系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坡面水系工程是引导坡面径流、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将不同形式的坡面水系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截短坡面流水线 ,拦截地面径流 ,防止坡面冲刷 ,起到滞洪、沉沙、保护坡面水土资源和土壤肥力的作用。介绍了常见坡面水系工程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 13 75万km2 ,年平均输沙量 9 2亿t ,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 1/5 ,截至 2 0 0 0年底 ,全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 5万km2 。 1999年遥感普查 ,土壤侵蚀面积仍有 12 89万km2 。退耕还林还草要把草灌作为陕北植被重建的主体 ,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议水土保持在观念、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都要创新 ;国家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统一管理 ,依法由水土保持部门主管。  相似文献   

16.
加快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步伐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搞好水土保持是实现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要求长江流域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全社会、多部门参与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部门应做好行业归口管理。要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宣传 ,建好示范工程 ,建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为全面开展监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水土流失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江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建设工期表现出的水土流失特征各不相同,且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和规律也不相同,充分体现了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于过去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可归纳为:水土流失面积小、强度大,强度水土流失空间分布分散、时间集中性强、动态变化速度快,水土流失治理效益显著,人为诱发水土流失突出。出现上述特征的原因可概括为:开发建设项目不同工期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差异是强度水土流失面积波动的原因之一,经济开发和劳动力转型是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农业经济林开发建设是导致林地水土流失比重大的原因之一。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新措施和重点治理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To evaluate soil erodi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to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of nomograph for estimation of soil erodibility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both natural and simulated rainfall conditions under four land uses viz. barren, cultivated, grassland, and forest in the sub‐mountainous tract of Punjab (India). Measured soil erodibility (K) values varied from 0·33 to 0·67 under natural rainfall conditions and from 0·23 to 0·40 under simulated rainfall conditions. Among different land uses, measured K was in the order of barren > cultivated > grassland > forest soils. The values of the K estimated by nomograph were very low as compared to the observed values. The trends were also in contrast to these observed values of K under simulated and natural rainfall conditions. To modify nomograph equation, different ranges of aggregate sizes were correlated with soil loss. It was observed that water stable aggregates (WSA) <2 mm size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oil loss under both natural (r = 0·88) and simulated (r = 0·76) rainfall conditions. So the nomograph equation was modified to include the M parameter based on WSA <2 mm size. The value of K estimated from the modified nomograph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measured values of K under both the natural and simulated rainfall condition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刚 《水土保持通报》1997,17(5):40-44,45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普遍严重,城市更需要水土保持,城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城市边缘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建设活动,与自然水土流失相比,城市水土流失具有人为性、复杂性,严重性和可调控性等特点。应采取协调建设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抑制不合理的人为作用等措施,综合治理城市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依据 2次遥感调查水土流失资料和两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分析 ,米易县水土流失呈继续恶化状态 ,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强度增大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陡坡垦殖、森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开发建设的弃土。防治对策应强化水土保持执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 ,并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 ,因地制宜地开展陡坡耕地退耕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切实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