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流域治理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流域是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复合巨系统,小流域治理是对这三个子系统的协调过程。从哲学的观点分析小流域特征及治理特性,不仅要研究其线性,内在性、规范性、平衡性、渐进性、稳定性、透明性、确定性、精确性和定性性,而且要研究小流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影响治理效益的因素等,从而理解小流域特征与治理特性的对立面,为进一步认识小流域各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系统总体的运动发  相似文献   

2.
基于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历史实测降雨、径流、泥沙数据,分析水土保持治理对A、B两种暴雨(A类型以降雨时间不超过24 h的短历时强降雨形式出现,B类型以降雨时间超过24 h的连阴雨形式出现,下同)条件下小流域侵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5—2021年共出现暴雨事件13次,其中A类型暴雨占暴雨总次数的61.5%,B类型暴雨占暴雨总次数的38.5%,出现大暴雨2次,无特大暴雨出现;(2)在A、B两种类型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治理小流域产流时间均值比非治理小流域延后17.97%和17.26%,涨水过程所用时间多109.72%和21.36%,非治理小流域退水过程所用时间均值分别比治理小流域多84.25%和1.21%,洪水总量均值为治理小流域的3.06倍和3.39倍,径流深分别为治理小流域的2.75倍和3.06倍,洪峰流量分别为治理小流域的1.95倍和2.09倍;(3)在A类型暴雨条件下,治理小流域产沙量峰值出现时间较非治理小流域滞后15.09 min,但输沙率峰值出现时间较非治理小流域提前10.33 min,在B类型暴雨条件下,治理小流域产沙量峰值出现时间及输沙率峰...  相似文献   

3.
宁夏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探索了许多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小流域治理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宁夏小流域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的意义,提出了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适宜的建设区域及基础条件。建议根据宁夏不同区域的自然基础条件、经济发展需求等,对小流域实施分类治理,并做好整体规划;以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小流域治理;在流域经济建设方面,探索形成小流域治理的投资体制和运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4.
得卡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利部样板小流域——得卡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调查,总结了该流域治理的指导思想、原则、治理内容和措施配置形式,并对治理模式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开发性治理和观光型治理是山地小流域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先后对上万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38万km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体制亟待完善等.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中,要在继承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内涵,使其产生新的活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民众对居住和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提高的需求.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布设防治体系,逐步调整综合治理内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目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治理开发历来都把治理作为开发的基础,按大流域进行总体设计,按小流域及其内部各种地形层层进行优化布设和建设。小流域治理开发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并为生态农业建设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模式。提高小流域治理开发水平,可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川中丘陵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通过1988-1995年对响水滩等小河站和因子径流场的监测,研究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重新评价了流域侵蚀模型,指出了研究结果与目前川中区小流域侵蚀情况不相吻合,确认坡地壤中流损失为本区径流损失的重要途径,初步探讨了小流域悬推比与输移比等输沙特性,并认为在逐宁组地区,裸岩侵蚀是流域物主要侵蚀原,坡耕地为主要输沙源,研究提出了农耕地治理的调控措施及其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流域治理情况、自然环境特征及其自身特点,采取资料查阅、走访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式,从多个方面选取20项能够反映综合治理成效的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3层次评价体系。然后以岫岩县石庙子镇砂下小流域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分析了小流域治理后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砂下小流域治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评分为0.0918,各子系统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水保土效益<社会效益;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小流域实际情况,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性好,可为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治理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陵川县礼义镇瑞马村原来是一个比较贫困的行政村,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1984年以来,在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坚持小流域治理不转向,经过16年的艰苦奋斗,治理面积达到150hm^2,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群众生活大为改善,成为我县靠治理小流域致富达小康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为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验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苏湖泊管理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湖泊渔业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湖泊渔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了管理系统的框架和主要功能,为江苏湖泊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径流小区泥沙量测定中采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流小区泥沙量测定,是坡地和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定量研究的基础,在土壤侵蚀模型建立和预报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搅拌取样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传统含沙量测定方法,但由于所取样本为表层混合样,粗颗粒泥沙含量少,样本代表性较差,测得的泥沙量远小于实际泥沙量。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取样方法—沉淀取样法,该法的样本为沉淀且风干若干小时后的湿泥样,湿泥样分布较为均匀,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测定的泥沙含量数据精度较高。将以上二种方法测定的泥沙量数据相互对比,并用年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流域治理效益分析,经分析年输沙量的减少是流域治理结果,并且该流域治理效益比较明显;另一部分是年输沙量计算模型的推求,用这个模型可以计算出无资料地区的年输沙量,也可以计算无资料年份的流域年输沙量。  相似文献   

14.
滨岸缓冲带截留污染物机理和效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彬  汤兰  唐莉华  何威威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6):257-262,274
滨岸缓冲带是指与河流(包括湿地和湖泊)相邻的对污染物、沉积物和洪水具有一定缓冲功能的水陆生态系统交错带,是一种重要的控制面源污染和保护水体环境的方法。滨岸缓冲带的研究存在较多的方向和不同的立足点。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梳理已有研究成果,该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构建了滨岸缓冲带的研究框架,从其作用机理、结构、功能与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消除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并将其加工处理成宝贵的饲料和优质有机肥,通过对国内采用的各种鸡粪加工处理方法的调查、研究与比较,设计提出一种集众法之长且有自身特色的新型鸡粪处理综合配套技术。它采用干除粪工艺,对鲜湿鸡粪先经“热床式尾气净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设施”进行预处理,再进行烘干机烘干,最后加工成饲料或经有机无机肥生产线加工成肥料。经在北京等地实践应用表明,既可有效治理鸡场环境,又可获得明显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土壤动力学理论、土壤下渗理论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以及土体含水率变化引起土体抗剪切应力变化的物理机理,提出了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建立了分布式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型。模型应用于云南蒋家沟典型坡面泥石流研究,能够预测坡面泥石流起动的时间、部位和起动量,进行多时段模拟坡面泥石流入沟流量过程线,模拟结果体现了泥石流发生阵发性、不连续性、滞后性的特征,这与实际观测情况吻合,表明应用该模型研究坡面泥石流的起动是可行的,能够为进一步的泥石流数值模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省级粮食局网站域名缺乏规范,国家粮食局官网搜集的省级粮食局域名共有26个。实证分析了它们在域名层级和域名命名等方面的混乱现状,并提出域名规范措施:域名层级统一为以".gov.cn"为后缀的国内二级域名;"粮食局"英文缩写统一为"ag",拼音缩写统一为"lsj";域名中省名拼写方式统一为"[省名第一字拼音全拼]+[其后几字的拼音首字母缩写]"或"[省名的独特简称全拼]+[连字符"-"]+[省名拼音首字母缩写]"。  相似文献   

18.
该通过对长江源头地区典型试点小流域-青海省玉树县孟宗沟流域泥石流成因的调查分析,认为造成该地区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除地地,地形,土壤,降水,植被和人为因素外,还与冻融侵蚀和降水形式关系密切,根据该流域泥石流的特征及危害,提出了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使泥石流灾害减轻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9.
梯度风对雾滴穿透性影响的研究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梯度风中果树枝叶的运动规律的理论分析发现:梯度风可以使果树枝叶产生“躲闪”、“退让”和“扭转”运动,有利于雾滴穿透和沉积。室内和田间试验证明:只提高弥雾机出口风速对雾滴的穿透效果不好,反而容易造成近风侧粘附雾滴的逃逸。而弥雾机械梯度风的存在,有利于雾滴的穿透和沉积。因此,为了提高雾滴的穿透性和沉积性,应该提高梯度风的梯度。为减少已粘附雾滴的逃逸损失,提高雾滴在整株果树上分布均匀性,提高药效,必需合理选择和控制风机的出口风速。  相似文献   

20.
1976-2011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6年、1990年、2002年和2011年4期的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及其他相关资料,研究了1976-2011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40年间小湖区湿地面积变化呈波动性趋势.其中1976年湿地面积最大为3 813.12 hm2;2002年和2011年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为3 138.12,2 285.53 hm2.(2)在整个研究时段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在1976 1990年,年平均减少2.67%;而在1990-2002年,年平均增长2.63%;2002年以后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比前15年明显加快.从研究区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对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来看,废弃物处理、水涵养和气候调节功能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较大,且在整个研究时段呈增加的趋势.在研究期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与流域自然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近年来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对绿洲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