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为掌握刀背麝香龟的繁殖习性,提高刀背麝香龟人工繁殖技术水平,于2015年4月引进野生刀背麝香龟成龟180只,对其进行了为期2年的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通过建造适合刀背麝香龟的养殖设施条件,在亲龟培育和龟卵孵化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使刀背麝香龟能够适应人工养殖模式。养殖试验结果,亲龟平均死亡率为2.40%,雌龟平均产卵率为95.45%,平均每年产卵次数和每窝龟卵个数均与原产地自然环境下相当,平均受精率为97.04%,平均孵化率为97.45%。试验证明,刀背麝香龟适合在上海地区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2.
蛇鳄龟生态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在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蛇鳄龟生态繁殖。放养性成熟蛇鳄龟亲龟716只,平均体重7.8kg,雌雄比3:1,龟池内种植凤眼莲调节水质,投喂杂鱼和配合饲料等进行强化培育,塘边设置产卵沙池,蛇鳄龟交配、产卵顺利。2004年初次产卵,2006年共产卵35880枚,受精29708枚,受精率82.8%。室内恒温孵化,保持温度28~32℃、空气相对湿度75%~85%,用粒径0.6~1.0mm、含水量为7%~8%的细沙作孵化介质,2006年人工孵化出稚龟28668只,孵化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3.
正本试验记录了大鲵救护中心仿生态基地2013年~2015年三年的繁殖数据,其中未经人工催产亲本(海选)三年平均产卵率为51.9%,受精率为76.9%,孵化率为82.3%,出苗13581尾;而经过人工催产亲本(已选育)三年平均产卵率为88.9%,受精率为81.5%,孵化率为84.5%,出苗25079尾。试验表明,经过人工选育的亲本仿生态繁殖"三率"及出苗数均高于未经人工催产海选的亲本。  相似文献   

4.
经人工养殖8~10龄亲鳄有18.2%产卵,受精率最高达32.2%,平均受精率为20.1%,经人工孵化79~80天,获得雏鳄,平均孵化率9.1%,最高孵化率达11.1%。  相似文献   

5.
鳄龟隶属于龟鳖目、鳄龟科、鳄龟属。最初由美国引进,包括大鳄龟和小鳄龟两个品种,国内养殖的几乎全部为小鳄龟。近几年,由于鳄龟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利润丰厚,投资鳄龟养殖的人越来越多,导致龟苗市场出现一龟难求的局面。目前养殖模式主要有温室水泥池养殖、室内水泥池养殖、室外水泥池养殖和池塘养殖。本文对其中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养殖效益进行了分析,以便为扩大鳄龟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乌龟属脊椎动物门,爬行纲,是一种半水栖性爬行动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性,所以在养殖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河南省固始县水产局设有乌龟养殖场和乌龟繁殖试验场,通过几年的养殖实践,大大提高了养殖生产的“三率”,即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使受精率达到95%,孵化率达到96%。现将乌龟的人工繁殖实用技术总结如下:一、亲龟的选择选择好的亲龟是提高产卵率的首要条件,而亲龟产卵的数量和质量与其个体、年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选择超过性成熟年龄3年、体重达到500g以上、体质健壮、无伤残的个体作为亲龟。亲…  相似文献   

7.
乌苏里拟鲿人工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乌苏里拟鲿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2011年5月和6月从吉林省鸭绿江地区采购两批亲鱼运回安徽进行了繁育试验。注射人工催产激素促熟催产,人工授精,水泥池流水孵化,土池施肥培水并用粉料培育鱼苗。试验结果:第一批次催产雌鱼260尾、雄鱼56尾,水温22.0~22.5℃,产卵率为35%,平均受精率55%;孵化水温19.5~23.0℃,因感染水霉,仅获得300多尾鱼苗。第二批次催产雌鱼275尾、雄鱼60尾,水温24.0~25.5℃,产卵率50%,平均受精率65%;孵化水温24.5~28.3℃,由于孵化期间使用亚甲基蓝防治水霉,孵化率达到75%。两个批次共繁殖鱼苗19万尾,培育出全长4.5~5.5cm的鱼种6万尾,培育成活率31.58%。  相似文献   

8.
目前,养龟业的发展制约于苗种紧缺。为缓解苗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和价格偏高的市场状况,必须突破繁殖技术瓶颈,提高龟的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一、如何提高亲龟产卵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全人工和仿生态两种繁育模式对大鲵( Andrias davidiaus )繁殖效果的影响,对比了两种繁殖模式下大鲵的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仿生态繁育模式中大鲵的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5.00%、74.99%和86.08%,而全人工繁育模式分别为50.00%、63.94%和72.36%,前者均分别高于后者。因此,大鲵繁殖时可采取适当人工干预的仿生态繁殖模式,有助于提高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传统繁殖模式下,匙吻鲟催产时间晚,繁殖效果不稳定,不能满足市场对匙吻鲟苗种的需求。我所在进行"匙吻鲟工厂化繁殖与培育"项目实施中,将现代渔业设施与成熟的人工繁殖技术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催产率达到100%、产卵率100%、受精率91.3%、孵化率92.5%。一、材料1.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1.
以室内培育的3龄美洲鲥鱼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试验。采用LRH-A2、HCG和DOM联合催产60组亲本(雌鱼平均体重0.75 kg/尾,雄鱼平均体重0.65 kg/尾),其中25组亲本成功自行产卵,获得鱼卵20万粒,受精率46.5%;孵化率达70%;经苗种培育获得鱼苗6.5万尾。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小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的繁殖行为及受精卵人工孵化技术,进行了小鳄龟对产卵场的选择性试验及不同孵化介质(蛭石和沙土)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对小鳄龟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小鳄龟喜欢较为结实的土质产卵场(96.15 %),极少选择松软的沙质产卵场(3.85 %);若有草地可选择,小鳄龟也倾向于在草地筑巢产卵(83.87 %),而很少选取经人工处理过的相对松软的无草土质产卵场(16.13 %)。在介质湿度为50.00 %、52.38 %、54.54 %、56.52 %和9.09 %的条件下,小鳄龟受精卵的孵化率分别为100.00 %、98.33 %、100.00 %、98.33 %和90.00 %;蛭石组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沙土组(P<0.01),但沙土组幼体的体质量显著高于蛭石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产卵场介质,适宜的坡比、湿度及隐蔽条件是小鳄龟筑巢产卵的重要因素;3~8 mm粒径的蛭石,52.38 %~56.52 %的含水量更适合小鳄龟受精卵的孵化。  相似文献   

13.
小鳄龟是鳄龟科中的一个品种,简称鳄龟,别名鳄鱼龟、肉龟、美国蛇龟等,原产北美、中美洲的江河湖泊,以肉类为主食,属水栖龟种,我国1996年从美国引进,现已养殖成功。由于小鳄龟生长速度快,个体年增重千克左右,最大可长至10kg上下;产肉率达85%以上,明显高于其它龟种;产卵多,繁殖快,一年产卵2批~3批,每批产卵20枚~30枚;抗病能力强,易饲养,加之其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以,成为我国当前争相养殖的理想龟种。目前,国内种龟和种苗供应比较紧缺,一些唯利是图的炒种者利用绝大多数养殖户从未见过小鳄龟,对小鳄龟的形状特征一无所知,但又急于购买而用…  相似文献   

14.
正采用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殖设施开展繁殖,比自然繁殖更好控制,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更高,通过对500组大鳞副泥鳅进行了繁殖试验,结果为产卵率93%,受精率85%,鱼苗培育成活率51%。同时,该设施还有很大的改进、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丹东地区引进河鲈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其催产25组,产卵22组,获卵49.73万粒,受精率91%,孵出仔鱼43.17万尾,孵化率95.4%。水泥池和土池分别培育出3cm苗种2.7525万尾和31.6万尾。  相似文献   

16.
3种龟卵的孵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三线闭壳龟每只雌性亲龟每年产卵1窝,窝卵数平均3.6枚,受精率50.9%,孵化率83.3%,乌龟每只雌性亲龟每年产卵2-3窝,窝卵数平均4.9枚,受精率74.6%,孵化率86.9%,黄喉似水龟每只雌性亲龟每年产1-2窝卵,窝卵数平均2.9枚,受精率70.5%,孵化纺82.8%,三张闭壳龟卵为最大和最重,乌龟的产卵窝数,窝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3种龟卵卵重与卵长径及卵矩径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太阳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泥池、人工鱼巢 ,经人工催产 ,对 18组蓝鳃太阳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在第二次注射催产剂 2 8h后开始产卵 ,持续 6d产卵结束 ,共产卵 15窝 ,计 10 5万粒 ,产卵率为 83 3% ,受精卵为 9 0万粒 ,受精率约为 86 % ,经 38~ 4 2h孵化 ,出苗 7 8万尾 ,孵化率为 86 8%。蓝鳃太阳鱼雌鱼具有一年多次产卵、繁殖能力强的习性 ;其卵为粘性卵 ,制作特殊的人工鱼巢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 ;而优良的水质、充足的溶氧、保持卵膜良好的通透性 ,是提高蓝鳃太阳鱼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7~2009年,从沅江、资江采用三种不同捕捞方法,共获得野生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 252尾,分别在三种不同水域中进行驯养,结果成活率为,池塘驯养27%,水泥池水流驯养78.8%,江河网箱驯养77.5%,三种不同捕捞方法驯养成活率分别是,电捕93.8%,刺网捕60.8%,电打+鹭鸶捕42.6%。人工繁殖所获亲鱼,在18批次催产中有16批次为野生亲本,2批次为人工驯养亲本。18批次共催产亲鱼37尾,有19尾产卵,催产率为51.4%,其中人工驯养鱼催产5尾,产4尾,催产率为80%,催产共计产卵35.6万粒,受精率在51%~88%,孵化出苗17.68万尾。在四种催产药物中,通过多种组合试验,结果为(LRH-A2 (5 μg/kg)+HCG (1000 IU/kg)+PG (1.5个/kg))、(LRH-A2 (5 μg/kg)+HCG (1000 IU/kg))和(LRH-A2 (6 μg/kg)+HCG (800 IU/kg) + DOM (3 μg/kg))3种药物组合效果较好。苗种培育,经三种不同培育模式试验,其水泥池成活率为25.8%,江河网箱68.4%,土池21.7%;起水均重为,池塘7.8g/尾,江河网箱5.1g/尾,水泥池6.0g/尾,各池湘华鲮苗种起水总重量,水泥池1550g,江河网箱3500g,池塘1700g。  相似文献   

19.
<正>鳄龟别名鳄鱼龟、小鳄鱼龟、肉龟、美国蛇龟、平背鳄龟等,产于美国[1],1997年我国开始引进。鳄龟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卵多、含肉率高的特点。目前我国普遍处于庭院分散养殖和集约化共同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湖南和浙江、广东、江苏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2]。尤其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养殖及其规模的扩大,造成养殖水体环境逐渐恶化和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时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和溶解氧过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鳄龟在水泥池的适应性试验,掌握种龟的生活习性以及对新养殖环境的适应性需求;投喂各种适口饵料,诱导种龟开口摄食;驯养种龟,使之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经3个月的试验,鳄龟全部转为摄食人工配合饵料,成活率达8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