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筛选抗白粉病的苦瓜种质开展抗病育种,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21份来源不同的苦瓜种质资源为试材,连续2年鉴定白粉病抗病性,并从中选出4份抗性不同的材料,分别测定接种白粉病菌前及接种后不同时期的5种防御酶活性,结合病情指数做一元线性相关分析,研究防御酶的动态变化与白粉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苦瓜品系之间白粉病发病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和多样性,28.57%的苦瓜种质资源表现为抗病,28.57%表现为中抗,33.33%表现为感病,9.53%表现为高感;健康植株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5种防御酶活性差异不大,接种白粉病菌后,抗感品系植株体内除CAT外,各种酶的活性均升高,抗病品系的酶活及酶活增幅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抗病品系在接种白粉病菌后的第10天POD和PAL活性最高,PPO在接种后第5天活性最高,感病和高感品系则一直保持较低的酶活性,因此POD、PAL和PPO可以作为衡量苦瓜抗白粉病的指标;相关分析表明,5种酶的酶活和酶活增幅均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酶活或酶活增幅越高,抗病性越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豌豆白粉病抗病性与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选取4种抗性不同的豌豆品种为试材,测定各品种间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中叶绿素含量、POD、PPO活性和PAL活性随豌豆白粉病抗性减弱而降低;CAT活性随豌豆白粉病抗性减弱而升高;SOD活性与豌豆白粉病抗性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抗感病品种间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和CAT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可以用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和CAT活性来反映对豌豆白粉病抗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性黄瓜自交系接种白粉病原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抗性黄瓜自交系接种白粉病原菌后,测定叶片中与抗性有关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4种防御酶活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在接种后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抗病自交系增加幅度较大,叶绿素含量高于感病自交系,黄瓜抗白粉病能力与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抗病自交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病自交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菌后均逐渐升高,感病自交系的峰值出现早于抗病自交系,感病自交系对病原菌较敏感,抗病自交系对病菌的侵染反应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4种酶的活性在接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自交系酶活性增加幅度高于感病自交系,说明这4种酶在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是不同的。本研究选择2个抗病和2个感病木薯种质,接种病原菌后评价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病菌侵染后POD活性呈上升趋势,接种后6 d达最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且抗病种质显著高于感病种质;接种时,抗病种质PPO活性显著增高,随后下降,且抗性种质高于感病种质;CAT活性变化与抗病反应之间无相关性;抗感种质的SOD活性在病菌侵染后均表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由此表明,POD和抗病反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用稻瘟病菌菌株193(ZB25)对湘资3150(XZ3150),Tetep,关东5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性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XZ3150,Teteo抗病性较好,叶瘟发病级数为0级和1级,关东51叶瘟发病级数为2级,为害叶面积约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发病较重.抗病水稻的POD,PPO,PAL活性显著高于感病水稻.接种后抗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不明显,而感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较大,240 h后,其酶值甚至低于接种前的水平,该3种酶活性与水稻抗性呈正相关;接种后,抗病水稻中APX活性增加较早,活性增强持续时间也较长;而感病水稻的APX活性增加较迟且其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6.
抗、感玉米幼苗玉米蚜为害后不同时间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抗、感玉米幼苗在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害后不同时间的生理响应,本试验初步测定了接种蚜虫后不同时间(0 h、24 h、48 h、96 h)感蚜品种蠡玉16和抗蚜品种郑单958三叶期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5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接种蚜虫时间的增加,两个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个玉米品种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接种蚜虫后24 h时,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到最小值,其中郑单958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小于蠡玉16;在接种蚜虫24 h时,两个品种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达到最大值,其中郑单958的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低于蠡玉16,郑单958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幅度大于蠡玉16;在整个时间段内(0 h、24h、48 h、96 h),感蚜品种蠡玉16对照组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抗蚜品种郑单958对照组。因此,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与抗蚜性呈负相关关系,抗性高的品种下降缓慢,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抗蚜性呈负相关,含量低的品种抗性较高。在蚜虫为害过程中,两个玉米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两个玉米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表现不一致,郑单958的PPO活性随玉米蚜刺吸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蠡玉16的PPO活性随刺吸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感蚜品种蠡玉16的SOD、POD、CAT和PAL活性升高率一直低于抗蚜品种郑单958;蠡玉16的PPO活性接种蚜虫前期高于郑单958,到了接种蚜虫后期则低于郑单958。说明SOD、CAT、POD活性升高可能是玉米接种蚜虫前期(0~24 h)抗蚜的主要因素,PPO、PAL活性升高可能是玉米接种蚜虫后期(48~96 h)抗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籽用南瓜苗期接种辣椒疫霉菌对POD、PPO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对29份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后,对抗性不同的籽用南瓜材料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健康植株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差异不明显;病菌侵染后POD活性在感病材料中增长幅度大于在抗病材料中的增长幅度,但感病品种酶活性下降的幅度比抗病品种下降的快;PPO活性在抗病材料中的增长幅度大于在感病材料中的增长幅度。接种后POD、PPO活性均是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与抗病性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8.
黄瓜叶片气孔密度、总糖含量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负相关。黄瓜霜霉病菌的侵入需通过叶片发育成熟的气孔。气孔大小、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无关。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PO酶活性均在症状出现时期开始上升且感病品种PO酶活性上升高于中感和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正相关。接种发病后,抗病和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高于感病品种。在健叶中,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病叶中SOD酶活性降低。接种后刚显症时,抗病、感病品种SOD酶活性均上升且感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种;发病后期,酶活性下降。 丝瓜与霜霉病组合中PPO酶活性的变化和黄瓜与霜霉病组合中的变化相类似。  相似文献   

9.
豆蚜胁迫对绿豆抗、感品种营养 物质和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豆蚜胁迫对抗、感绿豆品种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抗、感2个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前后营养物质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豆蚜危害后,抗、感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抗虫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71.698%;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抗、感品种分别上升400.000%、100.000%,且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抗、感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后其保护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PPO(多酚氧化酶)和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其中POD和APX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分别上升66.886%、137.417%和21.367%、23.691%,但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CAT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均与未受害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上升236.515%、124.426%;PPO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分别上升359.674%、67.445%,受蚜害后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抗、感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后,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PO活性变化与绿豆品种的抗蚜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大豆受根腐病致病尖孢镰孢菌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其与大豆抗性的关系,本试验采用带菌高梁粒接种法,在抗感大豆品种幼苗受尖孢镰孢菌侵染后0,7,15 d时,检测根部和地上部组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叶绿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和MDA相对含量均降低;但抗病大豆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根部木质素相对含量及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叶绿素、 MDA、木质素、 POD与大豆根腐病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抗性青稞材料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黄矮病高抗品系C280、高感品种康青3号为材料,测定接种BYDV后不同时间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接种BYDV后,2个青稞材料的SOD、POD、CAT、PAL、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SOD、PAL活性呈上升趋势,POD、CAT、PPO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抗病材料酶活性增幅高于感病材料;大部分时间点,抗病材料的5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材料。[结论]SOD、POD、CAT、PAL、PPO活性变化可作为反映青稞黄矮病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西瓜不同品种苗期人工接种炭疽病菌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瓜苗期炭疽病抗性与叶片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方法】以抗性不同的西瓜品种西农八号、M08(抗病品种)和红小玉、玲珑王(感病品种)为材料,在苗期用1×106mL-1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于接种当天(接种前)及接种后第2,4,6,8天,对西瓜叶片中与抗性有关的POD、PPO活性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西瓜炭疽病抗性与叶片组织中POD、PPO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密切相关。接种炭疽病菌后,各品种西瓜叶片组织中POD和PPO活性都显著提高,抗病品种POD和PPO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接种后各西瓜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但感病品种峰值出现时间较抗病品种早。【结论】不同抗性西瓜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与POD、PPO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节瓜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的机理,本试验测定了接种枯萎病菌后节瓜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品系和感病品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接种枯萎病菌后,枯萎病感病品系、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品系的节瓜叶片POD、PPO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未接种病菌的对照(P<0.01),而3个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未接种病菌的对照(P<0.01)。表明通过离体筛选获得的抗镰刀菌酸细胞系与传统抗病材料具有相似的枯萎病抗机理。  相似文献   

14.
对水杨酸(SA)处理及其挑战接种辣椒疫霉菌的4个抗性不同的辣椒品系体内木质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SA诱导的供试品系与未经诱导的相同品系相比,木质素含量增高,PPO、POD、PAL活性增强,其中木质素的含量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挑战接种后两者相比,SA处理的供试材料的木质素含量和PPO、POD、PAL活性的增强幅度更大,其中抗、耐病品系的增加早且增加幅度高于感病、高感品系。值得注意的是,经SA诱导的各供试品系接种后木质素含量与抗病性也呈显著相关。木质素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上述变化趋势与SA对各品系的诱抗效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通过测定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甜瓜白粉病抗性反应中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对照的POD、CAT、PPO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后,它们的3种酶活性都比对照提高;抗性品种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POD活性高于抗性品种;直到接种后5天,抗病品种PPO活性才超过感病品种,并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百合灰霉病高抗品种索蚌和感病品种法兰西为材料,测定了2个品种在接种灰霉病菌和没接种条件下百合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索蚌和法兰西品种在接种灰霉病菌48 h后植株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均低于不接种的对照,但高感品种法兰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幅度比高抗品种索蚌显著;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索蚌叶片中总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最大降幅为8.87%,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与总叶绿素含量相似,而叶绿素b的含量在接种后与接种前相比有明显增加;高感品种法兰西接种后总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最大降幅为30.09%,叶绿素a的下降趋势与总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趋势较一致,叶绿素b与接种前相比也略有下降,抗病品种索蚌的叶绿素被破坏程度低于感病品种法兰西;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没接种灰霉病菌条件下,高抗品种索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高感品种法兰西,差异显著,接种灰霉病病菌后2种百合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没接种的对照,法兰西品种可溶性糖的增加量明显高于索蚌.表明索蚌对灰霉病的抗性可能与其体内较低的含糖量有关,灰霉病菌侵染后通过影响糖类的合成,增加了叶片的糖含量,感病品种法兰西的增加量较高,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6个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种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MV)病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病前后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明确辣椒感染病毒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辣椒抗病毒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辣椒幼苗健全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抗病材料比感病品种高,但差异并不明显。感染病毒病后,无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辣椒叶片内SOD活性显著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普遍增强,并且在接种后期,感病材料POD活性增加幅度大,酶活性高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病机制,以2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2个感病品种皖油14、杂优1号为材料,采用草酸浸叶以及不同致病力的核盘菌菌株NG4、WW2接种不同抗性的油菜品种后,对其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接种时4个油菜品种MDA含量差异很小,接种发病后抗、感材料MDA含量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且上升的幅度大。未接种时抗病材料Pro的含量高于感病材料,接种发病后Pro含量都上升,但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感病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性品种接种后24 h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达到最低值,48 h达最大值,后下降但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含量24 h达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19.
玉米苗期人工接种镰刀菌后,对抗性不同的玉米品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测定,初步明确了不同抗性玉米品系的PPO,PO,PAL酶活性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感病品系在接种12h PPO酶活性均降低,抗性品系的PPO酶在24h内均增强,抗病品系在接种24h PO酶活性有一个增强过程,感病品系的酶活性减弱,接种后,抗感玉米品系的PAL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0.
毛豹皮樟感染白粉病菌后生理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毛豹皮樟(老鹰茶)不同品种受白粉病菌侵染后在各感病时期多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毛豹皮樟受白粉病菌侵染后,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比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白粉病抗性呈正相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则与抗病性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感病期间病叶均低于健康叶,而且均在感病末期时降幅达最大,但各品种间变化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