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饮茶史话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远古时代 ,人们把茶叶当作一种药材 ,称为“荼”(《说文解字》)、为“”(《尔雅·释木》)。“茶”字出现较晚 ,始见于盛唐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茶的药用价值早为人们所认识。《诗经·谷风》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神农食经》说 :“利小便 ,去痰热 ,止渴 ,令人少睡。荼茗久服 ,有力悦志。”东汉华陀《食论》也说 :“甘荼久食益意思。”茶作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 ,历来说法不一。据《华阳国志》记载 ,传说周武王伐纣后 ,巴蜀等西南小国曾将其所产茶叶作贡品献给周武王。茶作为饮料的正式记载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  相似文献   

2.
茶叶与抗癌     
许良中 《茶报》2004,(4):17-18
茶作为传统饮料在我国已有约5000年历史。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早就有饮茶健身的记载。最早的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汉代《神农本草》也记载了“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并把茶列入365种药物之中。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在“食论”中说“苦茶之食,益意思”。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茶树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历史悠久。饮茶普遍,成为日常生活中开门七件事之一。《神农食经》中说:“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三国时代名医华陀也说:“茶久服,益意思”。可见当时已知茶叶有利尿、消痰、止渴、提神,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人体健康等作用。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诗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椀茶”。  相似文献   

4.
从1988年拙著《养生寿老茶话》起,余曾在多种著作(如《养生茶寿》、《中国茶疗》、《茶寿与茶疗》)中阐明一个重要观点:《神农本草经》中绝对未收茶!可是廿多年来的海内外有些茶学著作,仍然以讹传讹地写上《神农本草经》记载茶.对此,只有徒唤奈何!为此,愿在此诚恳地再做一次更加详尽的分析,希望能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 一般书刊多相沿地记为:茶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并提到有"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等功效,这完全是不认真治学的转抄之误.唐朝陆羽《茶经》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并引有现已失传的《神农食经》的一句话:"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但他并没说茶曾载于《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5.
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化学成分是茶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根本要素,也是茶作为人类主要饮料的基础。公元前2737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发现了茶叶的解毒作用,《神农本草》中有过记载。东汉(公元200年)已发现茶叶兴奋 神经中枢的作用,华佗所著《食论》中有“苦茶久食,益思意” 的叙述,明代(公元1368—1628)顾元庆所著《茶谱》中阐述更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唐代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由此而把茶叶作为药用,继而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聪明能干,智商高,是世界公认的。而中国人的这种广为称颂的聪明智慧与其自古以来喜好饮茶及茶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鉴此,笔者从茶叶蕴藏的丰富物质,文化及精神内涵等方面探讨茶叶对人体智慧的有效功能和作用,旨在强化和宣传茶叶对人体的保健和文化价值,以促进我国茶叶经济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1饮茶醒脑提神与僧人坐弹驱睡茶能醒脑提神早在古代就有很多论断。东汉医学家华论所著《食论》云:“苦茶久食,益意思。”《神农食经》中也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明代(公元1368-1628)顾元庆所著《菜谱》中阐述更为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神农与茶之间的关系,说法纷纷,争论较久。本文分析了神农与炎帝、《神农食经》《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等众多与茶有关说法的渊源,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考证,认为神农与茶的联系是《茶经》的附会,"神农得茶解毒"是近人的杜撰,在如今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应予以指出和纠正。  相似文献   

9.
老舍先生《茶馆》饮誉文坛。我国茶馆,始自何时,难以考证?茶的起源,见于《神农本草》,它是我国第一部药物书,记录了草药的起源和功效,茶是其中之一,说茶能解毒。《神农本草经》就说得更具体:“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睡、轻身(犹如当今之减肥)、明目。”日本发现茶中新成分能抑制癌细胞增殖。我国柳州肿瘤研究所也有类似的发现。法国人说四川沱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根  相似文献   

10.
茶膳是将茶作为莱肴和饭食的烹制与食用方法的总和,是一种大众化的茶叶消费新方式,是茶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从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开始吃茶叶了。《诗经》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东汉壶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的茶文化研究从何时开始,古代研究者认为从神农氏开始,茶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主要是根据《神农本草》(成书时间是在东汉)的上述传说。陆羽所以作此结论,一是神农氏把茶从无数草木中鉴别、分离出来:二是初步知道茶具有解毒作用,这固然可以作为茶文  相似文献   

12.
茶与中医药,关系密切。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也谈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可见,茶的最早发现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饮茶史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早在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已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而以茶祛病健身。被后人奉为“茶神”的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正因此,数千年未,中华民族便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茶的采、制、煮、饮等相当完备的知识,出现了诸如唐·陆羽的《茶经》、宋·蔡襄的《茶录》、明·许次纤的《茶(?)》等权威性茶著,以及著名文人如晋·左思、张孟阳,唐·释皎然、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卢仝,宋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秦观、陆游等  相似文献   

14.
甬茶溯源     
郑明道 《中国茶叶》2011,33(3):29-29
茶叶,在汉代以前还没有一个正名,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没有茶字,只有"荼"字,"从草从余声"。《诗经》"堇荼如饴,皆苦菜也"。《晏子春秋·神农食经》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文解字》"茗荼芽也。"《尔雅·释木》  相似文献   

15.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09,36(1):33-36
本文以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历史结论为主题,简述神农氏时代其人,对饮茶起源中心、传播及途径,神农精神对湘茶源远流长的影响,并根据史料、传说结合现实情况,对中国茶文化“摇篮”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与癌     
茶叶作为世界上不含酒精的三大饮料之一,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茶叶都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茶叶不仅香高味醇,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健和治病的功能。在我国古代书籍中都能找到有关茶叶对保健和治病的记载,如西汉的《神农本草》中写道: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神农食经中》写道:“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魏代的《广雅》则记载了用茶叶醒酒。明代顾元庆所编的《茶谱》一书中还记载了僧人用茶叶治愈隋文帝头痛病的例子。在欧洲,茶叶也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被誉为是“康乐之饮料”。但在本世纪下半叶,国外有些文献指出了茶叶内含有致突变物质,并且认为很有可能是食道癌、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古茶书解读之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在他的《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意思是说,将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  相似文献   

18.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13,(4):14-16,25
本文通过收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论述了神农氏炎帝历代的继承、炎陵县鹿原坡炎帝陵其人、“茶王城”的历史变迁、茶陵茶四条历史掌故,为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论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综合出土文物和史籍记载,对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茶经》“六之饮”中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之说,考证了神农尝百草识茶,死后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史实,还考证了湘西“秦人擂茶”的传说。通过对出土文物的考研,包括《茶经》“四之器”中提及的唐朝六大瓷窑之一岳州窑的茶具茶碗,以及对唐朝的另一类瓷窑长沙窑也作了考查,证实了湖南唐代两大瓷窑开创了釉彩及文饰的先河,在中国古瓷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根据史记记载,阐述了《唐国史补》中提到的“灉湖含膏”及“白鹤翎”茶。还表明了对茶文化界久有争论的“茶禅一味”源头的看法,赞成源于湖南石门夹山寺,系宋朝圆悟克勤所作。此外,论述了湖南省黑茶在我国茶叶经济和民族团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说明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从"神农尝百草"时期便已经开始,而茶叶作为一种中药材,它的起源同样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我国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的观点。茶与中医药文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本文从药食同源思想以及茶文化对外传播来阐述茶的药用价值以及茶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