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谷子光合色素和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谷子光合色素和保护酶的影响,为谷子生产中生物质炭与氮肥合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以晋谷21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质炭0(C0),2%(C1),4%(C2),氮肥0(N0),0.13(N1),0.26 g/kg(N2)配施对谷子拔节期叶片光合色素和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与C0N0处理相比,N2C2处理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增幅最高,分别为40.4%,41.4%,N1C2处理的叶绿素b含量增幅高达56.6%。在生物质炭的不同水平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N2C2处理与C0N0处理相比,NR增加了47.8%,MDA降低了142.0%。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对SOD和POD的影响不显著,S0D活性呈下降趋势,对POD活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增强了谷子抗逆性,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复合钾肥配施有机酸对打顶后贪青烤烟的落黄及钾含量的影响,设CK(喷施清水)、T1(复合钾肥+苹果酸)、T2(复合钾肥+柠檬酸)、T3(复合钾肥+草酸)、T4(复合钾肥)5个处理,在打顶后3 d进行喷施。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复合钾肥配施柠檬酸能加快烤烟叶绿素降解速度,栅栏组织逐渐变得疏松,海绵组织不断分解,间隙增大,且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有明显降低,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值和栅栏组织/叶片厚度的值明显降低,成熟斑较增多,烟叶落黄成熟程度较好;同时烟叶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钾离子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0%、11.2%、87.9%。施用复合钾肥配施柠檬酸,可有效促进烤烟成熟落黄,提高烟叶钾离子含量及产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程度遮荫处理对细叶百合和松叶百合的生长特性、解剖结构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下两种百合的株高、叶面积、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叶干重/叶鲜重比值均低于对照。遮荫处理后细叶百合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大于对照,松叶百合则小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叶面肥在油茶苗木培育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凤阳1号"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喷施不同的叶面肥(处理Ⅰ(尿素)、处理Ⅱ(海藻精华素)、处理Ⅲ(平衡型水溶肥料)和处理Ⅳ(磷酸二氢钾)),以喷清水为对照(CK),每隔15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第3次喷施后30d,分别测定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比叶重等指标,比较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叶面肥的4个处理均可增加叶片厚度,叶片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海绵组织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其中叶片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海绵组织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均以处理Ⅱ最大,分别为552.33μm,28.51μm,248.92μm,1.12,45.07%,处理Ⅵ最小,分别为496.06μm,18.73μm,194.52μm,0.85,39.21%。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b/a亦为处理Ⅱ最高(0.652mg/g和0.440),处理Ⅳ最低(0.543 mg/g和0.334);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比叶重均有所增加,由高到低为处理Ⅱ>处理Ⅰ>处理Ⅲ>处理Ⅳ。【结论】4种叶面肥均可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且以喷施海藻精华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品质、叶片光合特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略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中N、Mg、Fe、Mn元素的含量相应增加,K、P、Ca、Cu元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Zn没有明显变化;随施氮量的增加果实产量显著提高,最高是对照的227%,但果实着色面积、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提出试验条件下生产优质苹果的最佳施氮量为20~30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cv.Q_(14-6-9),秋7-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50,100,200,300 ppm)多效唑(MET)对光合机构、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其中,100ppm处理效应最佳,其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显著地提高,处理叶的叶面积较对照有所减少,但增加了叶片厚度,叶重/叶面积比值和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绿体形状由椭圆变成圆形,叶绿体内基粒较大,片层增加,垛叠增厚且排列紧密,淀粉粒明显较小,叶片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而叶片呼吸速率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在黄土高原陇东旱地果园,比较了不同覆盖模式对苹果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中的J相(2 ms)的相对可变荧光显著上升,在I相(30 ms)荧光强度趋于一致;不同处理在300μs左右的特征位点处,叶绿素荧光产量较清耕显著降低,出现明显K点;CK的ΔWoj、ΔWok值分别在K、L位点升高。综合分析认为,果园覆沙延长叶片在生育后期维持高水平的光合性能或延迟叶片衰老时间,覆膜与覆草处理叶片光合性能水平比清耕高,但显著低于覆沙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干旱荒漠区生草覆盖对果园苹果光合特性和叶片质量的影响,选用富士苹果,设置清耕和生草覆盖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叶片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覆盖与清耕处理的果园空气相对湿度(RH)及苹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及光能利用率(LUE)的日变化趋势相似,生草覆盖提高了苹果叶片的Pn、Gs、RH、WUE、LUE,降低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及空气温度(Ta)。通径分析发现,清耕处理的Ta对Pn有限制作用,Gs、Ci、Tr和RH是Pn的主要决定因子;生草覆盖处理的Ta和RH对Pn有限制作用,Gs、Ci和Tr是Pn的主要决定因子。果园生草覆盖增加了叶片的鲜重、干重、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K元素含量。研究表明果园生草覆盖适合在干旱荒漠区推广使用,为干旱荒漠区果园生草覆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光强对美国红栌叶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美国红栌进行了为期35 d不同光照强度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分别测定美国红栌比叶鲜质量与叶片栅栏组织、叶片海绵组织和叶片厚度。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的叶片结构呈明显差异;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比叶鲜质量、叶片及其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最高;在相对光强为60%的条件下,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极显著小于对照,比叶鲜质量也极显著低于对照;在相对光照强度为30%的条件下,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比叶鲜质量的下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比较苹果-茶间作同中的茶树与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研究其在年生长周期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叶片品质差异较大.夏季,间作茶树叶片的角质层、上表皮、下表皮以及叶片厚度均较对照茶树薄,而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则较对照茶树厚,叶质柔软、水浸出物含量高,品质有所改善;而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含量较对照...  相似文献   

11.
适宜氮水平下冬油菜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合氮分配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涛  鲁剑巍  任涛  汪威  王振  王少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532-3541
【目的】探讨适宜氮水平下冬油菜苗期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其内部光合氮素利用特征,并分析氮素营养影响光合氮利用效率的限制因子,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45、180和360 kg·hm~(-2),分别用N_0、N_(45)、N_(180)和N_(360)表示),测定苗期干物质积累及成熟期产量。选取N_0(对照)和N_(180)(适宜氮水平)处理,将植株绿叶从上而下平均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测定不同叶位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氮含量(N_A)、叶绿素含量(Cc)以及可溶性蛋白氮含量(N_S)等相关生理、光合参数,并计算叶片氮素在光合组织系统(羧化系统、生物力能学组分和捕光系统)的分配比例,分析叶片氮素利用特征。【结果】施氮对冬油菜增产效果显著,N_(45)、N_(180)和N_(360)较N_0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170.0%、505.6%和604.1%,其中,N_(180)与N_(360)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苗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表现一致。与N_0处理相比,N_(180)处理冬油菜不同叶位叶片N_A、Cc和P_n max均显著升高,上部和中部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P_NUE)有所下降。光合组织系统氮分配结果表明,N_(180)处理上部、中部叶片,氮素在光合组织系统中羧化系统(P_C)、生物力能学组分(P_B)及捕光系统(P_L)的分配比例均低于N_0处理,但各组分氮含量较N_0处理平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0.6%、11.8%和28.8%。施氮与否对相同叶位叶片可溶性蛋白氮(N_S)与非可溶性蛋白氮(N_(non-S))的比例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光合组织系统在N_S和N_(non-S)中的分配,其中N_0处理各部叶片的羧化系统氮含量(NC)占N_S的比例平均为83.4%,N_(180)处理比例为60.3%。基于边界线分析法定量各光合组织系统分配对P_NUE的影响结果表明,P_C和P_B对P_NUE的影响大小分别为26.8%和42.6%,显著高于P_L的影响。氮素营养对P_NUE的影响以P_C和P_B限制为主,平均所占比例达77.8%。上部叶P_NUE主要受P_C限制,所占比例达83.3%;而下部叶片P_NUE主要受P_B和P_L限制。【结论】施氮对冬油菜增产效果显著,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较为适宜。缺氮条件下,植株将有限的氮尽可能地向光合器官中分配,且下部叶片光合氮素较早发生降解,而适宜氮水平下能维持光合蛋白在各自蛋白类型内的分配比例。氮素营养限制光合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子是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随着叶位的降低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限制因子由羧化系统氮分配逐渐转变为捕光系统及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油菜素内酯(BR)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油菜素内酯在玉米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于玉米8叶期喷施100 nmol·L~(-1) BR,对其叶片进行叶绿体结构、淀粉粒积累、叶绿素含量、PEPC活性、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油菜素内酯处理8叶期玉米15 d后,与对照相比,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32.6%,同时,叶绿体中淀粉粒的积累明显变多变大,叶绿素含量高出对照28.57%,以上结果说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叶片的捕光能力;PEPC是C4植物中催化PEP固定CO_2的酶,本研究结果表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叶片中PEPC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其活性提高了14.52%,这说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叶片固定CO_2的能力;光合产物运输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玉米叶片疏导组织细胞的超微观察,发现BR处理后韧皮部输导组织的细胞内含物增加;蔗糖是光合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蔗糖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可反映同化物向籽粒运输能力和强度,本研究发现BR处理后SS和SPS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8.26%和30.20%,上述结果说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光合产物的输出能力。【结论】油菜素内酯通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来提高玉米叶片的光能利用率;通过提高PEP羧化酶活性提高玉米叶片固定CO_2的能力;通过提高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酶活性,促进玉米叶片光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运输和分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啤酒污泥堆肥在苹果上的最佳施用方式及其增产机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啤酒污泥堆肥与土壤混合(H)、堆肥覆盖土壤表面 (F)、混合+覆盖(HF)3种施用方式对苹果苗生长、叶片生理特性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啤酒污泥堆肥不同施用方式均能显著促进苹果苗的生长,H与HF处理在提高苹果苗干径、苗枝径、单叶片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方面效果更显著;不同施用方式下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Pn均显著提高,叶绿素a/b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降低;啤酒污泥堆肥可增强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并减少对叶片伤害,H和HF处理表现效果好于F处理;H、F和HF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鲜重和根数量显著高于CK,啤酒污泥堆肥对苹果苗根有诱导和促进生长作用,以H和HF处理效果较好;H、F和HF处理的根系活力分别比CK增加了53.68%、40.50%、77.72%。【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啤酒污泥堆肥3种不同施用方式都能够促进苹果苗生长,改善叶片和根的各项生理指标。整体来看,HF处理综合了H、F处理的优点,是啤酒污泥堆肥较有效的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及品种间差异。【方法】采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叶片气孔形态、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物分配与积累的影响。【结果】昼/夜温度为20℃/10℃时,与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相比,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生长点较低,株型匍匐,叶色深,叶绿素含量、胞间CO2 浓度(Ci)、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处于同一显著水平。当夜间温度降至5℃处理7 d后,不同抗寒品种气孔导度(Gs)、CiPn下降,叶绿素含量、根/冠升高,表明低夜温下不同品种均有更多光合产物被优先输送到根部;天油2号叶片叶缘、叶尖呈卷曲状或水渍斑状,表现明显冻害症状,陇油7号叶色加深,叶片平展,生长点下陷,未见冻害;夜温降低处理后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叶绿素均升高,不同品种叶绿素升高幅度明显不同,天油2号比对照升高6.0%,陇油7号升高9.6%;此时,天油2号大部分气孔关闭或半关闭,其叶片胞间Ci高于陇油7号,GSPn显著低于陇油7号,表明在夜间温度为5℃时,天油2号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非气孔限制是引起其光合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陇油7号在5℃低夜温条件下,叶片气孔大部分仍保持开放,叶片PnCi虽略有下降,但与对照(昼夜温度为20℃/10℃)处于同一显著水平,在5℃低夜温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昼/夜温度为20℃/10℃时,白菜型冬油菜叶绿体紧贴细胞内壁整齐排列,基粒片层垛堞整齐紧密,基质片层整齐有序,叶绿体外形呈梭状或单面凹透镜形,内含淀粉颗粒,陇油7号淀粉粒数量和直径均大于天油2号;当昼/夜温度降为20℃/-5℃时,天油2号下部叶片已全部干枯,持绿叶片叶出现水渍状冻害,陇油7号心叶深绿色,下部叶变黄,但叶片平展,叶面呈块状泛红;天油2号相邻叶绿体融合、叶绿体外膜破裂、释放出內溶物,基粒溶解、基质片层断裂,叶绿体膜有序结构完全损坏;陇油7号叶绿体外膜完整清晰,保持部分基粒结构,基质片层结构较完整,其内仍有少量淀粉粒存在;-5℃低夜温处理后冬油菜不同品种Ci升高,叶绿素含量、GsPn下降;但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等存在显著差异,天油2号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陇油7号,其Pn迅速降低到0.210 μmol CO2·m-2·s-1,比对照下降256.2%,陇油7号Pn为0.434 μmolCO2·m-2·s-1,是天油2号的2.06倍,在-5℃低夜温处理后陇油7号仍有较高的光合速率;陇油7号根/冠显著高于天油2号,表明陇油7号更多光合物质被优先输送到根部保存。【结论】低夜温造成白菜型冬油菜叶绿体光合膜结构损伤,引起叶片Pn降低,昼/夜温度为20℃/5℃时,Pn的下降主要与气孔限制相关,而昼/夜温度为20℃/-5℃时,Pn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果园定位试验,分层采集0—100 cm土层的土样,对麦草覆盖、起垄黑地膜覆盖及清耕3个不同处理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麦草覆盖可显著增加0—60 cm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轻质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1—3年内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0—20 cm土层中TOC含量每年约增加1.9 g•kg-1,而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起垄黑地膜覆盖的土壤TOC含量低于对照,而POC、LFOC、ROC、DOC、MBC的含量高于对照,但均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而降低,3年后0—20 cm土层中TOC含量降低0.91 g•kg-1。麦草覆盖和黑地膜覆盖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 指数(H)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对照处理,同样也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其中覆膜处理下降更加剧烈。【结论】麦草覆盖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而起垄黑地膜覆盖逐年降低有机碳各组分含量。两处理开始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但同样出现了逐年降低的趋势,而覆膜处理降低得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16.
库源比改变对油橄榄产量及源叶光合作用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油橄榄库源关系改变后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深化对果树库源关系改变中源叶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以‘鄂植8号’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试材,在初花期通过减源(摘叶)和缩库(疏花)措施处理,研究库源比改变对其产量和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影响。【结果】摘叶处理显著降低了油橄榄果实重量及坐果率;疏花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重量,但对坐果率的影响不大。库源比降低后,短期内(处理后7 d)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NSC)显著增加;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下降,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处理后30 d,3个处理间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差异消失,源叶气体交换参数Pn、Gs、E及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Ⅱ、NPQ的差异依然存在;处理后65 d,摘叶处理与对照之间大部分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消失,但疏花处理与对照间Pn、Gs、E、Ci、ΦPSⅡ等参数的差异依然存在;处理后125 d,摘叶处理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及大部分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而疏花处理ΦPSⅡ依然显著低于对照,Ci依然显著高于对照。库源比改变125 d后,Gs与P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E、Fm和ΦPSII与P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i、NSC与Pn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库源比降低后源叶Pn的下降不能只归结于光合产物的直接反馈抑制,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下降可能是长期响应过程中Pn下降的主要原因。减源处理能在短期内提高油橄榄叶片光合能力,但会加速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广西柑橘果园土壤性质及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该区域果园杂草管理及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柑橘果园为研究对象,设喷施除草剂对照(CK)、防草布覆盖(GPC)和自然生草割刈(NGM)3种果园地表覆盖处理,并于处理一年后测定0~10 cm、10~30 cm、30~50 cm和50~70 cm土层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果园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地表覆盖处理对柑橘果园表层0~10 cm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影响,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NGM处理使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7.52%(P<0.05,下同),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99%;GPC处理使0~1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3.01%,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14.15%。相同土壤水吸力下,0~10 cm和1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GPC>CK>NGM;30~50 cm土层表现为CK≈GPC>NGM;50~70cm土层表现为CK>NGM>GPC。在0~10 cm土层中,NGM处理的速效水含量(0.079 cm3/cm3)最高;在30~50 cm和50~70 cm土层,GPC处理的速效水含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11.00%和18.12%。GPC和NGM处理均可提高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其中GPC处理0~10 cm和10~30 cm土层含水量增幅更大,而NGM处理30~50 cm和50~70 cm土层含水量增幅更明显。GPC和NGM处理均可显著提高0~7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量,其中GPC处理提高2.83%~4.26%,NGM处理提高4.02%~4.55%。【结论】自然生草割刈处理在改善柑橘园表层土壤环境、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供水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防草布覆盖处理在保水方面也有较大优势。在生产中建议采用自然生草割刈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果园生草对果园杂草防控、土壤养分和果树营养状况的影响,并对3个生草处理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出最优果园生草处理,为阿克苏地区生草制果园的土壤管理及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设对照处理(清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油菜(Brassica rapa var. oleifera de Candolle)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测定2017~2019年牧草和杂草地上生物量、2019年土壤养分及果树叶片营养成分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及综合评价不同生草制度下的杂草生物量、土壤指标以及果树叶片营养指标因子。【结果】2019年白三叶处理下杂草地上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大(59.3%)。油菜处理下土壤有机质(23.90 g/kg)、土壤速效钾(164.37 mg/kg)和碱解氮含量(89.77 mg/kg)最高。与对照处理相比,3个生草处理均可显著(P<0.05)增加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降低果园土壤容重和pH,显著(P<0.05)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磷、氮、镁、钠。【结论】苹果园生草以种植油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苹果发酵液对缺铁苹果树叶片铁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苹果发酵液对苹果幼树(红富士/平邑甜茶M.domestica cv. Red Fuji/M.hupehensis var.pingyiensis)叶片缺铁黄化的矫正作用。【方法】以两年生苹果幼树(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苹果发酵液+FeSO4混合根施后对苹果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活性铁含量、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根施稀释300倍果实发酵液+FeSO4混合液,显著提高苹果幼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活性铁含量和干鲜重比,黄化叶片显著复绿;同时,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气孔导度(Gs)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提高。【结论】苹果果实发酵液具有降低碱性土壤pH,并具有一定的螯合铁的能力,苹果发酵液+FeSO4混合根施有利于苹果幼树对铁的吸收、运输和利用,对苹果缺铁黄化症具有良好的矫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缺锌胁迫对苹果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缺锌胁迫对大田苹果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缺锌对叶片光系统的伤害机理。【方法】以大田盛果期‘红富士/平邑甜茶’正常树和缺锌小叶病树为试材,对叶片锌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荧光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缺锌胁迫下,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单叶面积、比叶重显著减小;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随缺锌程度加重,叶片初始荧光Fo上升,PSⅡ潜在活性Fv/Fo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及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显著下降;J点相对可变荧光VJ和K点的相对变化Wk上升,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ABS和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o下降,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降低。【结论】缺锌时非气孔限制是导致苹果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之一;缺锌时首先引起放氧复合体(OEC)的破坏,进而使PSⅡ反应中心受损,PSⅡ供体侧、受体侧电子传递受抑制,影响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