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津动物园1只雌性金丝猴与1只雄性金丝猴于2009年4月26日繁殖1只雄性幼仔。由于当时雄性金丝猴干扰使得雌性金丝猴将幼仔放弃不顾,最终无奈取出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在185日龄时幼仔因患胃溃疡几近穿孔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对整个育幼过程及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福州熊猫世界于2018年对一只初生被遗弃的小熊猫幼仔和由于母兽频繁叼仔导致颈部受伤的31日龄小熊猫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通过细致的育幼工作,两幼仔顺利成活,至今发育良好。本次试验对小熊猫初生幼仔首次采取辅助喂养初乳,并挑选PetAg新生幼犬乳粉(ESBILAC,美国产)喂养幼仔。在全配方乳粉饲喂期,制定基础日乳量占体重比值的17%~25%并结合日体重增长来合理控制乳量,配合细心的护理并控制环境温度适宜,人工育幼期间两仔健康且发育良好。本文并对育幼过程中辅食的添加、受伤幼仔的护理、消化不良的治疗以及人工育幼情况下幼仔生长发育变化等进行详细介绍。成功育幼经验总结可为今后小熊猫的人工育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牛奶、奶糊或羊奶分别哺育未吃到母乳的5头黑羚羊和1头长颈鹿初生幼仔。同时对比国内3地动物园用牛奶人工哺育长颈鹿幼仔的情况,通过进行替代乳和长颈鹿母乳成份和特性的对比分析,选择和配制人工育幼的乳汁;通过进行哺乳方式的试验与分析,确定人工哺乳方式、方法,并特制出人工哺育工具,营造适宜的人工哺育环境;通过渐进式断奶结合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取得了国内人工哺育长颈鹿的首例成功。  相似文献   

5.
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及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草狸獭仔獭、幼獭的饲养管理林士琴杨文斌齐福(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畜牧局·164500)1断乳前仔獭的饲养管理新生仔獭发育比较完全,4h后就可以出窝下水游泳,并啃食母獭的食物。仔獭出生后头几天,吸吮母乳频繁,每隔1.5~2h就吸吮一次,5~7日龄以后吃乳...  相似文献   

7.
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加强,在野外金丝猴栖息地巡山保护过程中,时常可以发现金丝猴发病个体,特别是年龄不足1周岁的离群野生金丝猴幼仔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金丝猴幼仔行为发育还不健全,  相似文献   

8.
2016年4月16日,上海动物园的1只领狐猴产下2只幼崽后弃崽,工作人员以婴幼儿奶粉(二段)调配人工乳进行人工育幼。期间工作人员记录了幼崽1~240日龄的体重变化和1~148日龄的食乳量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工作人员科学喂养,幼崽生长良好,在149日龄时结束哺育,放归后场饲养。说明前期人工乳配制合理,后期饲料转换较为成功。提示饲养人员应注意在母猴孕期、生产、哺乳期间创造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防止母猴弃崽。  相似文献   

9.
正白颊长臂猿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是类人猿之一。关于长臂猿人工育幼及饲养方面的报道不多[1-2]。笔者在整理杭州动物园白颊长臂猿育幼记录时发现,有些饲养过程与文献报道不尽相同,因此将该白颊长臂猿的育幼过程进行整理,供同行探讨。1动物个体及方法1.1白颊长臂猿幼仔和育幼环境情况2015年1月22日,1只35日龄白颊长臂猿幼仔被首次繁殖的母猿抛弃,只能取出进行人工饲养。幼  相似文献   

10.
刘兆阳  王星卓  李茂平  王爱花 《野生动物》2012,33(5):251-253,266
华南虎是最为濒危的虎亚种,目前存在于中国动物园中的人工种群是拯救华南虎的唯一基础.但是华南虎近交衰退严重,幼仔死亡率接近46%.对于遗弃的幼虎进行人工育幼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华南虎人工育幼多采用母犬代哺或用牛奶哺育,成功率比较低.洛阳动物园采用美国PetAG初生幼犬营养奶粉(Dog milk replacerEsbilac@powder)哺育幼虎,用婴儿培养箱为初生幼虎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制定严密科学的哺育护理措施和规程,使3只华南虎幼仔顺利成活,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1只5岁金丝猴发生罕见的腹壁创伤,创口大小9 cm,大部分空肠、回肠和部分结肠脱出体外.经紧急实施手术治疗,术后抗菌消炎、镇痛镇静、补充营养、精心护理,10 d后基本康复.  相似文献   

12.
黔金丝猴是中国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北京动物园对2013年4月出生的1只雄性黔金丝猴的行为发育进行了研究.利用行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记录1周岁内婴猴首次出现的行为和婴猴和父亲玩耍的时间以及与母亲接触的时间.结果表明:2日龄有抓网动作且力度不小,脖子能挺立支撑头部,睁大眼睛转头看东西;11日龄能吸吮伸到嘴边的橙子,14日龄能离开母亲自己爬网,64日龄能真正吞咽食物,3月龄时婴猴的行为已基本完善.3月龄后逐渐出现玩耍、梳理、攻击、警戒等行为.雄婴关系与年龄存在正相关,6月龄后基本稳定.幼子和公猴玩耍时间表明2月龄时开始与父亲有少量接触,以后逐渐增加,到6月龄时增加到13.09%,之后一直到周岁,婴儿被父亲完全接纳.和母猴相处时间为头1个月婴猴主要呆在母亲怀里,到3月龄后与母亲相处时间一直稳定维持在20% ~ 30%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3.
张发  王琦  蔡相强  王志 《蜜蜂杂志》2021,41(4):11-15
雄蜂是三型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蜂群中承担着与处女王交配繁殖后代等重要作用。为研究蜂群培育雄蜂的规律,探明养蜂实践中限制雄蜂数量是否对蜂群发展产生影响,设置试验组(割除雄蜂蛹)与对照组试验蜂群,观察蜂群培育雄蜂情况及其对蜂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群中培育雄蜂不随人为干预而改变,人为限制雄蜂发展会导致蜂群接受外来雄蜂,人为增加雄蜂数后蜂群会弃养多余的雄蜂。雄蜂数量及其精液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群势强和饲料储存较多的蜂群,培育雄蜂的时间更早;蜂群4月下旬开始培育雄蜂,6月中上旬至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雄蜂数较多,9月10日左右群内无雄蜂;6月10日至7月20曰雄蜂的精液量最多,8月10曰至8月30日雄蜂精液量则较少。限制雄蜂的发展对蜂群增殖速度、饲料消耗量均无明显影响,对照组椴树蜜产量略高于试验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川金丝猴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川金丝猴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饲养的笼舍条件、饲养方式、饲料和管理方法等饲养管理情况,并结合川金丝猴的饲养效果,研究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提高川金丝猴存活率和繁殖率的饲养管理要点,并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于学伟 《经济动物学报》2007,11(2):92-95,111
为了给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鬣羚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资料,对1只野生雌性幼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育幼,在喂养的前3个月中,对其饲喂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其体重、体长生长状况及体温、呼吸、心律等一些基本数据。结果表明,幼鬣羚在2个月时断奶为好;幼鬣羚体温在37.9~39.6℃之间变化为正常;在育幼过程中每日平均增重为177 g,最大增重为每日增长433 g;在人工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补钙。  相似文献   

16.
Four of eight red deer calves which had been artificially reared and were lungworm free were vaccinated with bovine lungworm oral vaccine when eight weeks old; the other four were not vaccinated. Three of each category were challenged daily with 500 Dictyocaulus viviparus infective stage larvae per kg liveweight for 17 days when six months old while one in each category was left as an unchallenged control. The effects of challenge were monitored and all challenged deer and one control were killed for post mortem assessment. Challenge with D viviparus wa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food intakes and weight gains but vaccinated calves were less affected than unvaccinated ones. The reaction of the alveolar tissue of red deer lung to D viviparus was mild in vaccinated and unvaccinated animals and differed from that of bovine lung in that alveolar epithelialisation was limited and hyaline membrane formation and interstitial emphysema were not seen. The disease was most evident in and around airways and was less in vaccinated calv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young red deer are tolerant to D viviparus but will readily acquire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滇南中蜂无王群的内部行为和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经过3个月对中蜂无王群从失王到全群灭亡过程的内部行为观察并对其他失王群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蜂群失王后2~5 d改造王台,当王台被清除后20~24 d工蜂开始产卵,3个月后蜂群全部死亡。对中蜂失王群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后,蜂群发展良好,并可达到采集主要蜜源野藿香的理想群势。可对养蜂人员在失王时作出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蜂群的正常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锦蛇幼蛇的饲养与子一代的繁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王锦蛇的自然资源,于1 998年8月~2 0 0 3年8月对王锦蛇幼蛇的饲养技术和子一代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满足王锦蛇幼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食物条件,就能够在人工条件下饲养王锦蛇幼蛇,并获得子二代王锦蛇  相似文献   

19.
灰鹦鹉的饲养及繁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灰鹦鹉及其于2003~2009年间产下的19枚卵和孵化出的1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灰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育流程、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数据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给配对的灰鹦鹉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繁殖的关键;繁殖巢箱是自然孵育的关键;人工孵育是提高灰鹦鹉繁殖率的重要手段;灰鹦鹉的孵化期为28~30 d。  相似文献   

20.
采用MEDISON SA-600型超声实时显像仪,以妊娠囊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对658只配种实验猕猴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探索。结果表明:妊娠15d诊断准确率为95.5%,20d诊断准确率为100%。同时对猕猴妊娠各期B超影像的特征及猕猴检测的操作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