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桐大袋蛾的防治对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林分结构,选择栽植一定比例大袋蛾的拒食树种-苦楝、臭椿、香椿等或使大袋蛾完不成个体发育的杨树、国槐等,建立对大袋蛾危害有较强自控作用的农林间作生态系统。加强种群监测,作好预测预报,抓好3龄前有利防治时机,对于大袋蛾危害轻的采用治点保面策略,对于危害中等且处蔓延趋势的进行全面防治,对于严重危害的采用防周围、弃内部的策略,加强防治技术措施的协调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Ⅲ号防治大袋蛾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郝为全,李吉振,杨怀光,李观静,刘路明,孟庆庭(临沂地区林业局)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len在临沂地区普遍发生,对泡桐、法桐、刺槐、榆、板栗、苹果等危害最为严重。过去防治多采用剧毒化学农药常...  相似文献   

3.
大袋蛾是刺槐、悬铃木、泡桐等树木的主要害虫,食性杂,危害重。利用四斑尼尔寄蝇防治大袋蛾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中下旬,每公里林带释放四斑尼尔寄蝇6000只,寄生率达到92.7%,叶片保存率82%以上。以虫治虫,一次释放,多年受益,达到了有虫不成灾,保护环境,降低防治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袋蛾生物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是林业的一大害虫。在1998-1999年试验的基础上,2000-2002年在刺槐小片林和林网内对综合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和实践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t制剂的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寄生蝇的寄生率在片林中达到25%,在林网中达21%;而大山雀的招引率也很高,平均达70%。3种生物防治方法综合使用后,刺槐片林大袋蛾老熟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由防治前的47.4头/株下降到防治后的0.39头/株,林网内由46.9头/株下降到0.78头/株,而相似的对照区大袋蛾平均虫口密度刺槐片林为34.8头/株,林网37.6头/株。  相似文献   

5.
<正> 泡桐大袋蛾是一种危害泡桐的最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省各地相继暴发成灾。为有效控制大袋蛾危害,我们对乐斯本、多来宝、抑太保、灭索威、盖虫散等五种新农药进行了室内、田间药效筛选,并于1993年7月在兰考县进行大而积防治试验,把百叶虫口控制在2.5头以下,制止了大袋蛾危  相似文献   

6.
采用飞机低容量喷洒25%的灭幼脲对农桐间作区大袋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每亩喷灭幼脲Ⅲ号有效成分7.5克和Ⅰ号3克防治效果最好。每亩喷灭幼脲Ⅲ号有效成分7.5克,防治25万亩,平均杀虫率92.3%。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大袋蛾对农、林、果树和农作物的危害,而且兼治了农林作物上同期发生的其他鳞翅目幼虫。  相似文献   

7.
泡桐是我国平原林业中的优势树种,但泡桐大袋蛾、桑白盾蚧之类的害虫对其危害日益严重,加之二者均营隐蔽生活,旦泡桐树体高大,给常规的喷药防治带来极大困难,为此,我们通过试验并推广应用,总结出了采用干基注射甲胺磷原液防治泡桐害虫的实践经验,该方法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大袋蛾繁殖量大,寄生广,危害严重,是林业,农业生产中重大害虫之一。作好虫情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选择农药和合理的施方法,适时开展防治,可有效控制其灾害。  相似文献   

9.
大袋蛾(Cryptotheleev Varieugata Shellen),繁殖量大,寄主广,危害严重,是林业、农业生产中重大害虫之一。作好虫情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选择农药和合理的施药方法,适时开展防治,可有效控制其灾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型的生物杀虫剂--20%灭幼脲胶悬剂对林木及农作物害虫大袋蛾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袋蛾幼虫2-3龄前用1000-2000倍20%灭幼脲胶悬剂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大袋蛾是刺槐、法桐、泡桐等树木的主要害虫 ,食性杂 ,危害重。 1997年以来 ,利用四斑尼尔寄蝇进行防治大袋蛾试验 ,7月中下旬 ,每公里林带释放寄蝇 6 0 0 0只 ,寄生率达到 92 .7% ,叶片保存率 82 %以上。通过以虫治虫取得一次释放多年受益 ,达到有虫不成灾 ,保护环境 ,降低防治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斑尼尔寄蝇防治大袋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是刺槐、法桐、泡桐等树木的主要害虫 ,食性杂 ,危害重。 1997年以来 ,利用四斑尼尔寄蝇进行防治大袋蛾试验 ,7月中下旬 ,每公里林带释放寄蝇 60 0 0只 ,寄生率达到 92 .7% ,叶片保存率 82 %以上。通过以虫治虫取得一次释放多年受益 ,达到有虫不成灾 ,保护环境 ,降低防治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1984年以来,大袋蛾(Cryptothella yariegaia Snellen)在沛县暴发成灾,尤以泡桐树受害最为严重。6年间累计泡桐受害面积达21万亩。该虫食性杂,食量大,危害时间长,轻者造成枝枯叶落,重者造成幼树死亡。采用3MF-4弥雾机喷药防治,很难把药液喷到树梢和内膛,影响防治效果,且大袋蛾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正值农忙,干旱季节,劳力、水源都比较紧张。林下庄稼也正值生长时期,药械难以进地,施药人员操作不便。喷雾还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防治恶性循环。因此,需要探讨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 1986年进行内吸剂农药在泡桐树干基部打孔注药防治大袋蛾的试验,取得较好效果,1987年后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泡桐大袋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en)幼虫食量、泡桐蓄叶量、模拟危害损失量等试验得出:每头幼虫一生平均食叶量为3780~3980cm2,雌虫比雄虫高407%;7、8月份泡桐蓄叶量与胸径分别为Y7=05319D16949和Y8=11327D14199的幂函数回归关系;在模拟危害率30%以下时,对当年泡桐生长无补偿作用,对翌年泡桐生长有补偿作用;7、8月份材损率与危害程度分别为Y7=07200X-00177和Y8=07571X-00146的线性回归关系。根据我国泡桐大袋蛾防治方法技术水平的不同,提出了大袋蛾危害15、20、25、30、35cm胸径泡桐时,采用人工注药的防治指标:百叶平均虫口分别为280、170、117、85、67头;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的防治指标:百叶平均虫口分别为188、124、90、70、56头。  相似文献   

15.
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Clania varigata Snell)是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危害泡桐,悬铃木等65种林木。近几年来,徐州市每年防治面积在30万亩以上。目前,防治大袋蛾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即在幼虫期进行喷雾或于干基部滴注内吸杀虫剂,但施药时幼虫虫龄的大小,对防治效果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科和方法 a 选定有一定虫口密度的泡桐成片林,从发现有初孵幼虫开始,每隔一天采虫50~  相似文献   

16.
<正> 大袋蛾又名避债蛾,在我省分布广,食性杂,危害时间长达5—6个月。大袋蛾主要危害泡桐、刺槐、法桐、榆、枣等多种树木。大发生时,可将林木叶子吃光,还能啃食枝条皮层及果实。近几年来,我省林木受大袋蛾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7.
通过3年的研究,在摸清了大袋蛾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系统工程宏观控制理论为指导,采用营林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摘茧和保护利用天敌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大袋蛾12.7万公顷,有效地控制了虫害。防治后使有虫株率由80%~100%下降到10%~20%。虫口密度由34~700头/百叶下降到0.39~0.48头/百叶,挽回木材损失33万m~3,净收益5942.8万元。  相似文献   

18.
1991年进行了飞机超低容量喷洒25%苏脲Ⅰ号杀虫剂防治泡桐大袋蛾应用技术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幼虫孵化结束后是最佳喷药防治时期,超低容量喷洒比低容量喷洒工作效率提高77.8%,飞行费和勤杂费均节省43%以上;在所试验架次中,以每亩喷苏脲Ⅰ号有效成分10g 剂量为最好,具有防治工作效率高、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效益显著等优点。平均杀虫率97.5%,10天后幼虫进入死亡高峰期,3龄以前幼虫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喷药防治后,不仅完全控制了大袋蛾对泡桐、林果和农作物的危害,还兼治了农林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确定了泡桐大袋蛾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生世代;明确了该虫发生与树种的关系和1龄幼虫的传播距离及杨树林网行数对幼虫扩散的阻隔作用;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组建了具有多种优点的预测预报多元线性教学模型;提出了采用人工注药和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杀虫剂防治的两种防治指标;确认了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和地面低容量喷洒Bt生物杀虫剂防治的最有利时期,通过药效系统筛选测试,提供了最有效药剂及其最佳浓度与经济用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40%久效磷1:1药剂根部注射法和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树冠高压机动喷雾法进行防治大袋蛾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施药防治法效果都很好。其中采用久效磷根部注射法防治害虫,虽然药效较慢,但持效性更长,防治害虫彻底,又不污染环境,且防治成本较90%晶体敌百虫药液喷雾法低,是防治大袋蛾等林木害虫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