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驱虫抗生素莫西菌素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西菌素(Moxidectin)一种目前广泛用于兽医临床的广谱、高效、新型大环内酯类驱虫抗生素,是美贝霉素(Mibemycin)家族中的一员。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国外,莫西菌素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奶牛、猪等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病,有取代伊维菌素的趋势。文章介绍了莫西菌素的理化性质、常用剂型,综述了药动学、药效学、耐药性、毒理学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莫西菌素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驱虫效果的药物,是美贝霉素家族中的一员,对体内寄生虫(线虫)和体外寄生虫(螨、蠓、蜱)均有驱杀作用。莫西菌素具有的药效分布速率快、达峰面积广、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方面优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文章对莫西菌素的理化特性、作用机理、剂型与应用、安全性和耐药性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莫西菌素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驱虫抗生素--莫西菌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莫西菌素的理化特性、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制剂、毒性、残留及耐药性等,并与伊维菌素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李娇  李庆山  徐凤波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12):3587-3593
莫西菌素(moxidectin,MOX)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奈马菌素经衍生化得到,具有良好的驱虫活性且对哺乳动物安全,主要应用于畜牧业。莫西菌素相较于其他阿维菌素类药物具有更好的脂溶性和水溶性,在动物体内脂肪组织中分布最高。莫西菌素通过与γ-氨基丁酸(GABA)结合,使Cl-大量内流造成神经膜电位超极化,导致虫体麻痹死亡。给药途径和动物生理状况的不同会影响其峰血浆浓度和药物半衰期。莫西菌素在牛、羊、犬等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驱虫活性,其应用范围从哺乳动物逐渐扩展到鸟类,防治对象从线虫逐渐扩展到螨虫和部分病原菌,研究方向也从驱虫活性延伸至治疗人类疾病。随着莫西菌素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时间的延长,耐药性开始出现,可以采用莫西菌素和其他药剂混合等方式降低耐药性的产生速度。探究其更广泛的作用,需要不同研究领域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莫西菌素(moxidectin,MOX)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奈马菌素经衍生化得到,具有良好的驱虫活性且对哺乳动物安全,主要应用于畜牧业。莫西菌素相较于其他阿维菌素类药物具有更好的脂溶性和水溶性,在动物体内脂肪组织中分布最高。莫西菌素通过与γ-氨基丁酸(GABA)结合,使Cl-大量内流造成神经膜电位超极化,导致虫体麻痹死亡。给药途径和动物生理状况的不同会影响其峰血浆浓度和药物半衰期。莫西菌素在牛、羊、犬等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驱虫活性,其应用范围从哺乳动物逐渐扩展到鸟类,防治对象从线虫逐渐扩展到螨虫和部分病原菌,研究方向也从驱虫活性延伸至治疗人类疾病。随着莫西菌素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时间的延长,耐药性开始出现,可以采用莫西菌素和其他药剂混合等方式降低耐药性的产生速度。探究其更广泛的作用,需要不同研究领域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兽用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因具有高效、广谱、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病的临床治疗和防治中。文章综述了伊维菌素的理化特性、药理作用、剂型发展、临床应用、安全性和耐药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伊维菌素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莫西菌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莫西菌素(Moxidectin)是一种新型抗寄生虫药,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半合成、成分单一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奈马菌素(Nemadectin)的衍生物,分子式为C37H53NO8,分子量为639.83,属于第3代阿维菌素类药物。莫西菌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单一成分,有着更高的驱虫活性、长效和安全等特性。1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莫西菌素与其他同类药相比,有更高的脂溶性,水溶性也高于伊维菌素。因此,莫西菌素能与多种赋型剂组合制成各类制剂,有着不同的给药方式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安全性也比伊维菌素好。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苯尼考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防治猪、牛等动物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该药在药效学以及药动学等方面已有了广泛研究,从氟苯尼考的理化性质、抗菌机理、耐药性、药效学、药动学、水溶性、联合用药以及药剂学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扩大该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以及新制剂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由两大类组成,即阿维菌素类(包括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塞拉菌素、埃玛菌素和埃普利诺菌素)和米尔贝霉素类(包括米尔贝肟和莫西菌素)。其中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含有双氢阿维菌素B1a 80%以上,含有双氢阿维菌素B1b 20%以下)是目前在兽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广谱、高效、低毒的大环内脂类抗寄生虫药物。  相似文献   

10.
动物专用抗生素泰妙菌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动物专用抗生素泰妙菌素的理化性质、抗菌机理及活性,综述了其药动学、毒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旨为其在兽医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伊维菌素对圈养羊的驱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维菌素对圈养羊的驱虫疗效。方法用伊维菌素0.25mg/kg体重,间隔7天2次给圈养羊口服进行体内外寄生虫驱治试验和安全性观察。结果该药对圈养羊的胃肠道内线虫以及体外痒螨、羊虱、羊狂蝇蛆、羊蜱等都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结论该药具有疗效高,驱虫谱广,生产上使用安全和药价低廉等特点,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伊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畜禽线虫病和外寄生虫病防控的抗寄生虫药物。由于伊维菌素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在不同种属动物上使用时,其安全性、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更容易被人们忽略。忽略动物种属差异,可能会导致寄生虫病防治失败,甚至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伊维菌素在不同动物中的安全性、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差异做一综述,以期为伊维菌素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保障伊维菌素在不同动物中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伊维菌素脂质体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载体 ,采用注入法制备了伊维菌素脂质体 ,并应用紫外倍率系数法测定脂质体中伊维菌素的含量 ,采用高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表明 ,采用注入法制备的伊维菌素脂质体稳定性好 ,大小均匀 ,包封率效果良好 (77.42 %以上 ) ,紫外倍率系数法能消除辅料干扰 ,可作为伊维菌素脂质体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秸秆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复合处理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秸秆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在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化学方法中的氨化法,生物学方法中的青贮法,并对复合处理法在生产中的优势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性,将伊维菌素脂质体给试验小鼠按一定浓度一次腹腔注射,连续观察7-14d,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95%的可信限,并在同一方法和条件下与伊维菌素注射剂相比较。结果表明,伊维菌素脂质体(脂质体组)的LD50(92.1516mg/kg.BW)显著高于伊维菌素注射剂(原药组)的LD50(24.2493mg/kg.BW),是原药组的3.80倍。证明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安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6.
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效果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伊维菌素干混悬剂进行了驱除猪蛔虫的效力及安全性试验。结果:0.3mg/kg b.w剂量对猪蛔虫的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和驱虫率均达100%,猪可耐受1.5mg/kg剂量。试验证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猪蛔虫安全高效,投药方便,成本较低,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祝县感染了牛皮蝇的牦牛的药物实验,确定了伊维菌素注射剂与浇泼剂在防治该病时的最低剂量。将280头牦牛随机分成7组,1~3组分别在颈部皮下注射0.1%伊维菌素注射液1μg/kg,5μg/kg和10μg/kg,4~6组分别沿背中线浇泼0.5%伊维菌素浇泼剂25μg/kg、50μg/kg和250μg/kg,将第7组设为空白对照。对前6组在11月份统一治疗。在第2年的3月份和5月份检查试验牦牛的背部瘤包,在治疗组牛的背部未发现瘤包,但在对照组牛的背部发现了三期幼虫。结果表明:1μg/kg伊维菌素注射剂和25μg/kg的浇泼剂对自然感染的牛皮蝇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野生高原鼠兔体内外寄生虫的驱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求一种安全高效的驱除野生高原鼠兔的寄生虫的方法,对124只野生高原鼠兔采用伊维菌素联合球虫灵、联克杀联合灭害灵分别进行体内外寄生虫的驱治,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有效驱除野生高原鼠兔体内外寄生虫,可以应用于高原鼠兔寄生虫的驱虫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Ivermectin, the antiparasitic drug from the macrocyclic lactones class raises attention due to its high efficiency against nematodes and arthropods and very specific toxic and side effects that it may produce in host. Dominant clinical symptoms of adverse effects and toxicity of ivermectin in animals are tremor, ataxia, CNS depression and coma which often results in mortality. In our study increasing intravenous doses of ivermectin, (6 or more times higher than therapeutic dose: 1.25, 2.5, 3.75, 5.0, 6.25 and 7.5 mg/kg), caused dose-dependent disturbance of motor coordination in treated rats. The 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 that was able to impair the rota-rod performance in rats treated 3 min before testing was 2.52 mg/kg. This effect weakens over time, while in the rats treated 60 min before the rota-rod test, ED50 of ivermectin was 4.21 mg/kg. Whereas, all tested doses of ivermectin did not cause any other clinical symptoms of toxicity. Ivermectin has no effect on the contractions of isolated diaphragm caused by the EFS, which effectively blocked mecamylamine (100 μM) and pancuronium (1 and 2 μM). Effect on motor coordination is the first detectable clinical symptom of ivermectin toxicity and apparently is a result of its central effects.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质量评价方法也在发生着飞跃。中药质量评价方法已经从原来的经验鉴别、理化成分评价转向对药材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论述。采用中药物质群指纹图谱阐明中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便更加科学地解决中药材质量控制问题已格外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