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程君 《中国畜禽种业》2013,(10):124-125
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向背侧突出压迫脊髓而引起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脊椎疾病。对十几例临床症状以后躯瘫痪为主症,经病史、临床检查、神经学检查及X线检查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症的宠物犬,采用封闭和温敷等保守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在养猪生产实践中,母猪产科病是影响生猪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防治不当,将会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一、产后瘫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气血耗损、感受风寒的一种疾病。常以瘫痪无力为主要症状。病因:产后气血亏损。风邪乘虚侵袭,是常见原因。感受寒湿,气血凝滞也可引起此病。症状:通常分娩后2~5天发病。初期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乳量减少,起立困难,行走时后躯摇摆,严重时卧地不起,后躯瘫痪。  相似文献   

3.
奶牛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也称乳热症。本文分析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提出了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有效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中毒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的中毒性因素有许多,如饲料品质不良、长期饲喂或一次大量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加工调制方法不当、对部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如棉籽饼、菜仔餠等未作去毒处理,或饲喂方法不合理等都可造成中毒,引起猪后躯瘫痪。这类疾病通常能根据病史、现场调查及临床表现等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文阐述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母羊生产瘫痪是母羊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咽、舌及肠道麻痹,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本病病因复杂,用补钙等疗法效果不甚显著。笔者经多年实践,曾用乳房注入乳汁法治疗母羊生产瘫痪12例,治愈11例。 一、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产羔后1—3天内,表现轻度不安,交替踏脚,后躯略有摇摆,精神沉郁,全身无力,食欲减少,有的虽能站立,但行动困难,步态不稳,如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家畜骨软症主要发生在成年家畜群体中,通过发育完成的骨骼,使钙、磷等元素从骨骼中溶解出来,导致骨骼组织软化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家畜骨软症还会引起家畜出现趴窝病(产前、产后不能正常站立)、慢性肠胃炎、胎体和繁殖系统疾病等。家畜骨软症也是导致难产和流产的主要原因。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骨软症和趴窝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家畜腹泻症在兽医临床常见多发,腹泻不是独立的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内科病等病引起的一种症状。轻症腹泻可引起脱水,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和使役;重症腹泻可引起重度脱水,电解质失衡、代谢障碍,严重的出现休克死亡。本人应用硫酸阿托品配合补液疗法治疗家畜腹泻症,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治母猪产后瘫痪。母猪产后瘫痪多发生在产后2~5天内,病初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泌乳减少;体温正常或略为升高。轻型站立困难,后躯摇摆:典型者不能站立,卧下昏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羊业的发展,山羊应激性瘫痪症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多见,是基层兽医难以识别,也是难以治疗的一种疾病。以往基层兽医单一用西药治疗,疗效不理想。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笔者根据中兽医的理论,病因、病机将山羊应激性瘫痪症进行分型,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和云涛 《新农业》2023,(22):52-53
<正>1大型家畜急腹症概述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在大型家畜急腹症中,大型家畜的具体表现常常为患病家畜难以正常站立,只能进行起卧动作,因此,大型家畜急腹症也叫做“起卧症”。  相似文献   

12.
揞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变异毒株,经由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途径传染。1.症状:病猪体温41~42℃,厌食或不食,咳嗽、气喘,耳部、后躯及腹内侧皮肤发红、淤血、出血、丘疹,眼结膜炎,俯跪卧姿、后躯晃动、瘫痪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病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组织破裂、髓核向背侧突出而压迫脊髓引起的,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脊椎疾病,犬椎间盘病多见于体型小、年龄大的软骨营养障碍犬。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因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压迫所引起的疼痛、运动失调、后躯麻痹,甚至瘫痪。所以,对此病的正确诊治,是当前宠物犬疾病诊治不可缺少,也是有待研究的环节。通过对犬椎间盘病226例临床病例的发病、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临床上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羊业的发展,山羊应激性瘫痪症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多见,是基层兽医难以识别,也是难以治疗的一种疾病.以往基层兽医单一用西药治疗,疗效不理想.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笔者根据中兽医的理论,病因、病机将山羊应激性瘫痪症进行分型,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邯郸、邢台两地区猫瘫痪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作了较全面的调查,同时针对不同的病因说明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兽医临床中,常会遇到母牛卧倒不起,一般按生产瘫痪症加以治疗可痊愈。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显然不是生产瘫痪,其发病时间可在母牛分娩前后,发病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母猪产后衰竭症(产后不食症、产后无乳症、产后体温过低症、产褥热、产后瘫痪、产后胎衣不下)的症状及治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母羊产后瘫痪是生产阶段发生流行率极高的一类营养代谢性疾病,又被称为产后低血钙症或者乳热症。绵羊和山羊都能够发生产后瘫痪,多发生于3岁~6岁的舍饲养殖的羊群。这个阶段的羊群生产性能相对较好,泌乳量相对较高,通常在妊娠后期或者产前1d~3d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患病羊出现临床症状之后,血糖和血钙水平显著下降,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渐下降,不能正常反刍,当营养供给不足时,严重的会陷入昏迷状态,四肢瘫痪,不能正常行走,失去知觉。瘫痪症状加重之后,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和治疗,经常会造成患病羊衰竭死亡。本次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方法,然后论述了中西药结合治疗产后瘫痪的具体方案,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地控制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公猪肾脏内发现一个雄性胎儿。躯干长8.2厘米,相当于50至60天的正常猪胎儿。胎儿面部宽阔、平直,没有咀筒,口宽大,脑秃而圆,颈部细缩,后躯比前躯高,四脚均有五指(趾),尾很长。胎儿胎膜与公猪肾皮质直接接触,建立简单的胎盘联系,进行物质交换。其内部器官均与同龄正常猪胎儿相类似,经鉴定,确定为孪生寄生体。这种罕见的寄生现象,说明家畜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极为复杂的,它对家畜遗传繁育和未来的胚胎操纵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20.
母猪瘫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发病时间与症状: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