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拉萨品甜茶     
拉萨,雪域之都,日光之城,圣洁,古朴,厚重。 初到拉萨,漫步街头,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而遍布大街小巷的甜茶馆,更是拉萨的一道人文景观。在拉萨或者说西藏的许多地方,喝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班可以不上,生意可以不做,而太阳不可不晒,茶不可不喝。每个茶馆差不多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老茶客,酥油茶、甜茶、清茶各有各的所爱,但价廉味美的甜茶,似乎更受偏爱。  相似文献   

2.
巩志 《福建茶叶》2007,(1):47-47
白茶是历史名茶,福建特有的茶类,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白毫密披,银装素裹,色白如银,熠熠发光,汤色和叶底,浅淡明净,因得白茶之名。制法特别,和其他茶类不同。传统的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制茶过程中,主要靠晾晒和风干,工艺不复杂。加之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炎之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茶业经济的衰落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茶业强国,茶叶产量高,种类多,出口垄断国际市场。19世纪80~90年代,茶叶生产和出口仍居世界首位。1886年后,由于历史上的多种原因,出口有所下降。进入20世纪,中国茶叶出口萎缩,各产茶省茶业一蹶不振,至1949年,中国茶业经济跌入低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茶业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茶叶出口贸易不断增加。1978年改革开放后,茶业经济大幅增长。从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茶业流通领域的改革,茶业经济结构和茶类结构的调整,名优茶的大力发展,以及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扩大,我国茶业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麻作》1982,(1):39-41
苎麻是我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沅江县志记载:“凡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傅导播殖,蚕桑麻苎,各尽其方。”1980年,全区苎麻面积已发展到8万多亩,总产18万多担。具有面积大,产量高的特点,但品种多、杂,品质较低,已成为突出问题。为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从根本上改变我区苎麻品种多。杂的现状,按照农业区划要求,搞好品种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5.
张玉新 《中国麻作》1983,(2):19-19,5
揭西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潮汕平原西北,属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800—2100毫米。历来是黄麻,红麻的主产区之一。过去麻种生产习惯春播留种,自留自用。自七十年代开始,北方发展红麻生产,需要大量的红麻种子。我县适宜留种、肩负着一定的红麻种子生产任务。但由于“春分”播种,“立冬”后收获,占地时间长,种子产量低,  相似文献   

6.
陈国友 《大豆科学》2003,22(1):69-72
研究利用于灰化法消解大豆色拉油,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其中的痕量砷。对消化方法,样液介质及酸度,还原剂(KBH4)浓度,干扰离子,还原掩蔽剂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试验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于植物油中痕量砷的试验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于植物油中痕量砷的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在86.9%-98.0%之间,线性范围为0-200ng/ml;检出限为0.19ng/ml。  相似文献   

7.
发展大豆绿色产业创建大豆特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忠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幅员面积2184km^2,辖42个乡镇,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以浅丘地貌为主,是大豆的适宜种植区。近年来,忠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重庆市构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遵循“小豆子,大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大豆绿色产业,精心创建大豆特色经济,不断建设库区独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8.
超大穗型小麦源、流与库相关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超大穗型小麦为材料,以一般穗型小麦为对照,通过剪穗,剪小穗留茎,叶,保“源”,“流”控“库”和分期收获处理,研究源,流对库的关系与影响。认为源,流输出总量,取决于单个籽粒库的数目,与单个籽粒库数目成正比。源,流因素对单个籽粒库容量大小不起显著影响。源,流输出受籽粒单库数目的制约会出现形式上的滞后性,籽粒单库在自身营造方面会出现工作状态上的自然惰性现象。要克服滞后性和自然惰性现象的影响,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实现高产,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增加粒重的基础上,主要是增加籽粒数,小麦穗是籽粒的载体,也是光合产物的主要集中地,以多花,大粒组建多粒小穗,以增加小穗数架构超大穗,提高对光合产物的措施,是超大穗小麦育种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超大穗型小麦与一般穗型小麦在源,流,库相关效应方面基本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械化栽培和技术的提高,对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化育秧对营养土含水量要求高,必须集中育苗。但集中育苗运输不方便,成本大,各生产队很难达到要求。人工摆盘慢,质量差,早春土壤含水量大,筛土困难。为培育壮秧,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我们通过两年的实践,摸索出一种省工、省力、节约盘育秧成本的方法,即秋摆盘春育秧。秧田建设:秋天收完大棚中所种植的作物后,做秧床,高30cm、宽7m、长60cm,翻15cm左右,及时粗耙整平。挖好床间排水沟,疏通秧田各级排干,以便及时排除冬春降水,保持土壤…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直播的增产优势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丁获蛟 《杂交水稻》2002,17(6):21-24
在种子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探索省种,省工,增产,稳产的杂交水稻制种新技术依然任重道远。母本直播具有根系发达,库容量大,盛花期比较集中,花遇优势增强,异交结实率提高,省种,省工,有利于除杂保纯,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等特点和优势,母本直播制种只要掌握了应用范围,调整好父,母本播差期,搞好分厢作畦,精细播种,把住杂草防除,合理施肥,管水,“九二0”喷施等关键技术,就能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放牧为主的羊,经过漫长的冬季,源情差,体质弱,母羊还要产羔哺乳。而饲草又青黄不接,再加上早春天气变化较大,寒暖不定,所以春季是羊最难熬的季节。为保证羊群安全过春,避免死亡,需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防跑青羊最爱吃青草,但是,早春的草又稀又矮,“远看绿油油,近春光秃秃”,很容易导致羊徒跑很多路消耗大量体力。这一期间的关键技术是牧羊人员挡住头羊,让羊群慢慢行走不抬头,以增加采食枯草的数量。晚春青草鲜嫩,羊吃多了就会拉稀胀肚子。可采取上午放枯草地,下午再放青草地,也可先在家喂些干草垫底,然后再出牧。2补精…  相似文献   

12.
闽粤功夫菜     
功夫茶,又称“工夫茶”,因其冲泡时颇费工夫而得名。它是汉族的饮茶风俗之一,主要流行于福建的漳州、厦门、泉州和广东的潮州、汕头等地区。 功夫茶,茶具精致,泡工独特,饮用程式亦讲究。 品饮功夫茶,基本上都选用乌龙茶。乌龙茶既具有绿茶的醇和甘爽,红茶的鲜强浓厚,又具有花茶的芬芳幽香。乌龙茶的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冲泡后各有特色。例如武夷岩茶冲泡后香气浓郁清长,滋味醇厚回甘,茶水橙黄清澈;铁观音茶冲泡后,香气高雅如兰花,滋味浓厚而微带蜂蜜的甜香,且十分耐泡,真可谓七泡有余香,既有圣妙香,又有天真味;其…  相似文献   

13.
创品牌强龙头重铸绍兴县茶业辉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顺奎  金银永 《茶叶》2001,27(2):9-11
绍兴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园11万亩,去年产茶7500吨,产值1.3亿。茶叶主产区分布于会稽山北麓的王坛、稽东、稽江、平水、平江、富盛、绍兴县茶场等六镇一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9%,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产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且享有盛誉,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据史料记载,绍兴县在汉代就有种植、采制和饮用茶的习俗。到唐代已颇有名气,“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载有“浙东以越州上”的赞誉。宋时,绍兴茶业极为发达,涌现了一大批名茶,其中以日铸茶最为有名。北宋欧阳修称“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注)第一”。明清时期,绍兴茶业继续发展,平水珠茶名声雀起,享誉海内外。18世纪中期,平均每年出口珠茶20万担,最高达25万担,创下了我国珠茶出口的历史最高记录。平水珠茶在伦敦市场上的售价之高,不亚珠宝。建国后,我县生产的珠茶、越红工夫茶,因其品质较优,在外销市场中素负盛名,成为我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绍兴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一个农业大县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县”,而传统的茶叶生产优势逐步削弱,传统的大宗茶及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重铸绍兴县茶业的辉煌,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们以继承传统的会稽茶文化为基础,审时度势,确定了从产茶大县向产茶强县转变的发展战略,着重抓好品牌、龙头企业建设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气候趋于干旱,自然降水减少,灌溉水源短缺,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威胁。尤其滨海稻区,因育苗、插秧无水,或水中盐分增加,秧苗萎缩干死;或插秧后无水枯死,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稻田荒芜,颗粒不收。有鉴于此,在轻盐碱和非盐碱地稻区推行水稻旱种,将是水稻生产的一项长远技术对策。水稻旱种是不经过育苗插秧,而在旱整地的基础上,进行旱直播,全生育期实行旱管理。1水稻旱种技术实施要点1.1整地保墒地平土细,墒情好,是旱种水稻保全苗、齐苗、壮苗的关键。秋翻春旋,整至细平,土壤湿而不粘,并于旋耕后镇压保墒。旱…  相似文献   

15.
茶树木老先衰的主要表现,一是接连减产,二是树势衰退。针对这一问题,要提高茶叶产量,必须分析未老先衰的原因,寻求改造途径。一、未老先衰茶园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茶树种植后,一般4—5年即可正式投产,10年左右即可进入高产期,生产周期一般可维持万一20年。而未老先衰的茶树,恰与上述情况相反,种植7—8年后才能投产,单产低,增产幅度小,生产周期较短,采摘4—5年后,茶树生机就开始衰退,呈现未老先衰,其原因是:1.建园时未注意土壤深翻,土层瘠薄。茶园土壤瘠薄,其原因是种植前未经深翻,茶树扎根不深,根系分布浅,因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英山  吕景良 《大豆科学》1998,17(4):311-317
资源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资源分类也应围绕这一中心。据此,本研究栽培大豆品种资源的栽培区,栽培型,单株粒重,百粒重,生育期,抗病性(花叶病毒,霜霉病,灰斑病,孢囊线虫1号,3号),抗虫性(食心虫),株高,油分,蛋白质,叶形,花以及茸毛色,把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1778份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划分为1个区,1个型,5类,25群,99亚群,1663个类型。提出了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的基本模式及今后的发  相似文献   

17.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林盛有 《茶叶》2004,30(3):143-145
1安吉白茶的由来和现状 《大观茶论》载有:“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比。”故有白茶遂为第一的说法。《东溪茶录》云:“茶之名有七,一日白叶茶,民间大重,……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白茶虽古已有之,但因白茶多数只开花不结籽,即便有其后代也极易分化,极少能保持白茶母树的白化性状。因而,自古以来,白茶都十分稀少。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茶园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结构恶化,泥土板结,肥料大量流失,影响茶树的营养循环。在治虫上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虫体抗药性增强,茶叶毒性残留量增加,残杀无敌,引发了昆虫再猖撅,这样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使现代茶园的优质高产无法持续下去。所以要建设优质高产茶园,首先要建立生态茶园。生态茶园就是用生态学的观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使茶园能达到持续的优质高产的目的。生态茶园实质是“有机茶叶”、“自然茶叶”、“再生茶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广博精深,具有海阔天空的宽广性和高深奥妙、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系统性,在时空上,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什么都有文化。所谡行行出状元,实际也是样样有文化。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总和。没有文化,人类就没有文明的标志。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喝茶、饮酒来说,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有茶文化、酒文化,当然还有米文化、食文化。古今美酒话杜康,细究源头本是粮。洒源于米粮,它是米粮的酿制品。没有米粮,何来之酒?  相似文献   

20.
扬茶之精神     
潘根生 《茶报》2000,(3):34-34
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它聚宝于一身,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珍贵物质,与人生关系极为密切,既是物质文明的珍品,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代言物。它淡泊生活。奉献人类,吐故纳新,自我更新,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精神高尚,很值得人们弘扬、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