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审定的137个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早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主要是直接从地方品种中分离自交系和从北方引进温带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强了从引进的热带玉米群体中分离自交系。“十五”以来,加快了地方种质、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的相互改良和自交系选育,组配并审定了更多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用于玉米生产。此外,就下一步贵州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继承前人利用热带种质资源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育种实践,提出在温带利用玉米热带种质育种的新方法,即不用热带种质群体而直接用优良温—热带、热带杂交种或杂交组合作基础材料,S1-2代不自交,而是混合授粉,之后连续自交,育成优良温—热带、热带自交系;再按适当的杂优模式,与优良温带、热带自交系杂交,育成优良温—热带杂交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方法与国内外已有的对热带种质群体"逐步驯化"、"逐渐导入"利用的方法迥然不同,它开创性育成温—热带自交系,创新自交系选育方法,创立杂优新模式"瑞德×苏湾",显著提高玉米育种效率。运用新方法,已育成优良温—热带自交系YA3237、热带自交系YA8201和优良温—热带杂交种雅玉10号、雅玉889、雅玉青贮26,在我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种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玉米热带资源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热带资源配合力很高,抗病虫、特别是抗玉米螟能力强。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在40-50年代开始对加勒比海地区的材料进行改良,为美国商业用种提供了有用的材料.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已选育出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自交系,组配杂交种均超过对照种。  相似文献   

4.
以拓展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选育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建立了一套热带、亚热带种质创新利用的技术体系,并确立在温带种质中导入热带种质比例应小于12.5%;为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以及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单隐性基因控制的特用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方法。主要是利用现有特用玉米种质资源直接选育、利用群体改良和利用优良杂交种进行多代自交选育;还可以利用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回交转育,可采用回交、自交交替进行,回交、自交同时进行,回交、测交同时进行,两次授粉法等选育特用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6.
为扩增我国现有玉米种质基础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利用热带玉米Suwan1C11群体与温带Lancaster种质核心系Mo17构建的Suwan1C11×Mo17群体(Suwan-Lancaster)为基础材料,基于群间强优势互补与优良基因聚合选育方法,创制选育出优良苏兰(Suwan-Lancaster)群体温热玉米自交系QB446,该自交系具有产量高、出籽率高、脱水快及配合力高等优点。利用QB446自交系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玉米杂交种目前有8个,QB446已成为我国南方玉米育种和生产应用的骨干自交系。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玉米三交种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玉米三交种的特点,对玉米三交种的生产特性与单交种进行了比较,同时通过对贵州省玉米三交种的选育与利用情况分析,认为三交种更适于山区复杂生产条件和低投入、粗放管理的生产模式,应加强三交种选育的理论研究和投入.总结了贵州省玉米三交种的亲本来源和组配方式三交种的父本主要采用植株高大、雄穗发达、花粉量大、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来源为热带种质和地方种质.组成母本杂交种的自交系的组配方式一般采用地方种质×含有地方种质的自交系、地方种质或含有地方种质的自交系×温带种质.  相似文献   

8.
结合四川地区生态环境,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作为育种目标选育玉米新品种。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把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地方种与富含抗病、抗倒及耐旱等优良基因的PB类种质融合在一起,以此作为育种创新策略。成功选育出配合力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自交系‘LSC107’,与自育系‘宜99-19’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万德1号’。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且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利用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玉米地方种质与PB类自交系进行杂交重组选育的自交系具有很高的一般高配合力和较强的适应性,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扩增我国现有玉米种质基础提供重要理论依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利用热带玉米Suwan1C11群体与温带Lancaster种质核心系Mo17构建的Suwan1C11×Mo17群体(Suwan-Lancaster)为基础材料,基于群间强优势互补与优良基因聚合选育方法,创制选育出优良苏兰(Suwan-Lancaster)群体温热玉米自交系QB446,该自交系具有产量高、出籽率高、脱水快及配合力高等优点。利用QB446自交系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玉米杂交种目前有8个,QB446已成为我国南方玉米育种和生产应用的骨干自交系。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2):62-62
受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由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专家对我院农学系王鹏文教授承担的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热带、亚热带育种材料利用和青饲(贮)玉米新品种选育”进行了结题验收。专家组在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后做出如下结论。该项目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导入常规玉米自交系中,创建了青饲(贮)玉米自交系选育的基础群体,选育出5个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和36份有利用价值的高世代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The classification of heterotic groups is essential to maize breeding because knowledge of heterotic groups could be interest to both the combination of outstanding hybri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lite inbred lines. RFLP has provided a powerful tool to assign maize inbred lines into heterotic groups. In this investigation, 45 inbred lines, used widely in south and southwest China, were chosen for RFLP analysis,among which 4 lines came from American, representing different heterotic groups in U.S. corn belt. 54 RFLP core markers covering 10 chromosomes of maize were used. A total DNA of each sample was digested with EcoR I, BamH Ⅰ and Hind Ⅲ . The procedure of RFLP was employed as described by a manual from maize RFLP lab at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A total of 860 bands were detected among 45 inbred lines based on RFLP analysis, which were involved in 212 loci. Alleles at each locus ranged from 2 to 9 with an average of 4.06. In total, The 45 inbred lines were classified into 6 heterotic groups according to RFLP data with Ward‘s method. 3 heterotic groups, including Mo17, B73 and Oh43 respectively, seemed to be the same to U. S. heterotic groups. 21 inbred lines, most of which derived from Chinese local germplasm, were classified together into two heterotic groups, indicating domistic germplasm was different from U. S.germplasm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ze hybrid production in China. Two inbred lines from tropic germplasm were assigned in the same group. These results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our understanding 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heterotic patter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我室自育的山区玉米育种用优良自交系S37的4个姊妹系和以它们为父本组配的2个适于山区种植的优良杂交种雅玉2号与合苏单交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并对它们扫描,以各酶带的酶含量为分析的基础数据,用Tocher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酯酶的酶谱,除了S37(4)外,其余5个供进材料极为相似,但聚类分析则表明供试材料可归为两大类,S37(1)自成一类,剩余5个材料可归为另一类;供试材料过氧化物同工酶呈现较大的变异。S37(1)与S37(3)的酶谱相近,S37(2)、S37(4)和雅玉2号间的酶谱相同,合苏单交有自己的特征酶谱;聚类分析也将它们归为三大类:雅玉2号与苏合单交,S37(1)归为一类,S37(2)与S37(4)可归为另一类,S37(3)自成一类。并对上述结果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玉米部分优异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五”征集编目的优异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多数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符合育种要求的、遗传上表现优异的资源有:武132、武135、中5021、齐318和48-2,可在育种中直接利用,其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也可间接利用。小区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与株高、穗位高、穗粗、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正相关显著,有利于间接改良和选择。小区产量与其相应特殊配合力表现不一致,以特殊配合力效应作评判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14.
优质蛋白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NC—Ⅱ设计,研究了10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大于60%的性状有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在48.01—58.99%之间变化。据(?)gca/(?)G和(?)gca/(?)P分析了不同性状选择和利用效果的差异,按从优至劣的顺序排列各性状得:百粒重>穗粒重>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播种至抽丝天数>每株穗数>株高>产量>行粒数。本文还对相关性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玉米骨干自交系AFLP指纹图谱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引物组合EcoRI-AGG/Msel-CAA对我国 19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AFLP指纹图谱 ,平均对每个自交系扩增出近 70条带 ,其中近 40条带具有多态性 ,Mo17、A318、ES2 1分别有自己的特征带。结果表明 ,利用AFLP标记总DNA ,能够从基因组上明确区分玉米自交系 ,可以用于玉米自交系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16.
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利用Suwan种质资源,充分发挥其在玉米育种的作用,选用国内6个分属不同优势群的代表自交系为准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T32、S273、S48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潜力较大。在42个组合中,T32×丹340、S11×交51、T32×交51、S273×交51、S48×18599、S273×B73、S48×交51、S37×交51、T32×B73的配合力总效应较高,为较强优势组合。Suwan种质玉米自交与Reid种质、旅大红骨、地方种质、Lancaster、PN种质之间有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型玉米干物质生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个生态型玉米夏播的干物质生产特点。这4个生态型是平丘中晚熟型(A)、低山中熟型(B)、中山晚熟型(C)和高山早熟型(D)。结果表明:①单株干物质生产量,C>B>A>D;②干物质相对生产效率和抽雄后净同化率,D>A>B>C;③抽雄后生产的干物质占单株干物质的比重,D>A>B>C;④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转移效率,A>D>B>C。不同生态型玉米的干物质生产受种子千粒重、单株叶数、叶面积、净同化率、生长期等因素的影响。收获指数在生态型之间的差异受品种、地域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沈137是具有热带玉米种质的优良抗病自交系。多年抗病鉴定结果表明,沈137高抗弯孢叶斑病、灰斑病,兼抗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等9种我国常见病害,是国内骨干自交系中已报道的抗病种类最多的自交系之一,以沈137及其衍生系所培育的杂交品种均在生产上表现出优良而稳定的抗病性。沈137在我国尤其东北地区的玉米抗病育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完善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信息,为可持续性抗病育种和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齐319和黄早四为高抗(HR)和高感(Hs)对照,采用人工辅助接种法对37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结果】352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白交系中,表现HR(高抗)、R(抗)、MR(中抗)、s(感)、HS(高感)的份数依次为139、104、38、40和31份,所占比率分别为39.49%、29.55%、10.80%、11.36%和8.80%;12份温带玉米自交系中,两份表现为HR或R,10份表现为s或HS;154k)玉米杂交种中,10份表现为R或MR,5份表现为s或HS。【结论】目前广西主推的普通玉米品种大部分对玉米南方锈病有较好的抗性;CIMMYT的玉米白交系中存在丰富的抗锈病资源。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黑龙江省1982~1994年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分析表明,年种植面积在1.5万hm2以上的杂交种共计51个,涉及64个自交系。应用最多的为M017、甸骨11A、东46,分别组配了8,8,3个杂交种,面积约占自交系总面积的26.5%,说明黑龙江省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比较狭窄。选系的方式以二环系和改良系为主,外引系和一环系直接组配的杂交种逐渐减少。骨干系按其血缘关系大致可分为美国Lancaster血缘(约占23.42%);大黄血缘(约占10.99%);桦甸红骨子血缘(约占10.62%);铁岭黄马牙血缘(约占10.65%);美国M14血缘(约占13.06%);冬黄血缘(约占3.18%);前苏联血缘(约占7.12%)等7大基本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