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了解国际水稻研究所最新研究动向,我们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在此期间,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所机构精简,目的明确,既是研究机构,又是教育培训机构。主要项目包括四大领域,即水稻与生物健康相结合;增加遗传多样性,发掘新基因;稳定社会发展,进行项目培训;加强信息管理,建立并更新数据库。最新研究发展动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加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加强水稻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加强稻谷品质研究,加强抗旱机制研究,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强转基因研究,加强杂交稻育种研究,加强新株型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研究。其明确的科研目的、高效率的工作及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远缘杂种优势是水稻育种、生产与人民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了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的含义;对我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策略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禾本科中无融合生殖的种类与分布;根据与水稻亲缘关系远近与转移方法的不同,把无融合生殖种属归入4个基因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稻亚科寻找、利用无融合生殖材料及转移远缘禾本科无融合生殖基因入水稻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凡在育种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次飞跃。如杂交玉米和高粱、矮秆水稻和小麦的育成和应用,都在世界范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我国的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初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又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左右。当前,我国的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在近期内,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就能培育成功,其产量潜力要比现行的杂交水稻高15%~20%。水稻育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是通过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1995年我们在野生稻中发现了两个重要基因位点,每一基因位点可对杂交稻再贡献20%的产量,现在正开始进入这方面的研究,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利用水稻的远缘杂种优势,预期在下世纪初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在良好株型育种的基础上开展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是作物育种发展的趋势;指出了超级稻育种的主要途径、以及加强不同学科的相互合作、特别是开展高光效生理育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科研育种现状,明确了水稻发展所具有的科技优势、自然优势以及市场需求优势等,提出了明确水稻生产发展思路、加快粳稻科研育种进程、发展水稻深加工等辽宁省水稻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并介绍了从1949年到现在辽宁省品种演进过程及水稻品种演进的启示。对辽宁省水稻育种科研条件和水稻育种方法及技术手段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辽宁省水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品种资源研究方法简单、手段单一、不够深入,应用基础研究较少、研究经费相对不足,品种遗传基础单一,育种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大课题攻关网络,设立品种资源研究专项资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改进传统育种方法,加强杂交稻不育系细胞质新质源的研究和利用,加强杂交稻新组合和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等工作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1988年9月4~11日,作者应邀考察了日本农业科研和水稻超高产育种。日本水稻面积232万公顷,占水田面积78%。由于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水稻产量逐年上升,平均单产糙米由1961年的3.8吨/公顷提高到1985年的4.81吨/公顷,最高年份达5.17吨/公顷。日本水稻育种分三部分:一是食用水稻品种改良,即常规粳稻优质米育种,现推广的新品种如绢光和秋力,表现优质高产;二是超高产育种,其主要途径是籼粳杂交育种,向大穗大粒型发展,如北陆129、北陆130,亩产可达706公斤;三是杂交水稻选育,主要应用BT型粳三系配组杂交粳稻,有北陆交1号进入小面积示范。现已找到光敏核不育材料,并加强两系法籼粳交杂种的研究利用。在成果推广上面向农民和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8.
花药培养育种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地介绍了花药培养育种技术的特点,总结了近年来花药培养育种在水稻育种上取得的成就。以籼稻和粳稻为例,分别阐述了一些学者从取材,处理材料,优化培养基成分等方面进行的试验研究。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稻花药培养诱导率,花粉植株成活率,辅助水稻常规育种工作,为实现水稻事业的新突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在水稻基础研究和水稻品种培育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水稻基础研究和育种技术的全面提升.Peleman等提出了水稻“设计育种”(Breeding by designl的育种理念,即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水稻生物体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以达到育种目标.最大化满足人类对水稻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吉林省自然生态气候特点、水稻播种面积、区域分布、主导品种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概述了吉林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整体发展来看,指出吉林省水稻发展还存在育种力量分散、栽培技术不完善和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并结合吉林省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育种材料新资源创制基础研究、探索商业化育种流程、开展机械化与轻简栽培技术研究和提高原产地质量等促进吉林省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简要地综述了对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取得的成果及对SP后代遗传变异规律的有关研究,分析了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方法;指出空间诱变育种是水稻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巨大胚、甜胚乳、暗胚乳是稻米的三种新性状突变体,由于其具有潜在较高的商用价值,日本、韩国、美国等的研究人员近年纷纷投入研究,以期尽早培育出可在生产上应用的水稻新品种。中国水稻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自1989年起,合作进行巨大胚等三种新性状米的遗传和育种利用研究,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1996年9月27日,由顾铭洪、申宗坦等7位水稻遗传育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了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该研究首先利用RFLP技术完成了巨大胚基因的分子定位,证明巨大胚基因与RG678分子标记紧密连锁,其所得结果比前人研…  相似文献   

13.
寒地生态条件下水稻育种方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宝海 《北方水稻》2015,45(2):61-63
通过对寒地水稻育种现状及主要生态环境情况介绍,探讨今后水稻育种方向:明确育种目标,科学运用育种途径和方法,创新和有效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做好新品种展示推广,为水稻育种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科研育种现状,明确了水稻发展所具有的科技优势、自然优势以及市场需求优势等,提出了明确水稻生产发展思路、加快粳稻科研育种进程、发展水稻深加工等辽宁省水稻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水果型甘蔗分为果蔗和糖果兼用蔗两类。在果蔗育种方面,已搜集了数十个品种,并查明其农艺、产量和商品性状;探明了果蔗组培的培养基和激素对腋芽快繁的影响及果蔗组培苗假植技术;研究出了果蔗脱毒技术,明确了脱毒可以提高果蔗产量和品质,但却不能增强其抗病性;果蔗开花诱导技术已使Badila等开花结实,但此技术还不成熟,不能在果蔗育种中应用;进行了果蔗辐射育种和系统育种研究,从Badila中选出了义红果蔗品种。在糖果兼用蔗育种方面,已从糖蔗品种中筛选出了一些糖果兼用蔗品种;我国第一个由政府资助研究的糖果兼用蔗育种项目已培育出一个品种。今后,要完善果蔗开花诱导技术,广泛搜集水果型甘蔗品种资源,测定其抗逆性,开展系统育种、辐射育种、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及分子标记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水稻抗条纹叶枯病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山东省水稻条纹叶枯病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山东省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的研究现状,指出山东省应进一步加强水稻抗条纹叶枯病育种研究的力度,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加快育种进程,以不断满足生产需求和提高对突发病虫害的抗灾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我国水稻常规育种的发展历程。从水稻矮化育种产生的影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对水稻育种产生革命性变化,水稻超高产育种是“矮化育种”、“理想株形育种”、“杂优育种”的必然产物等几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稻常规育种革命化进程。并对未来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水稻生产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忠鹏  王之旭  孙洪义 《北方水稻》2011,41(6):72-75,80
水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辽宁是东北大米的主产区之一,辽宁省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和育种研究现状,明确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水稻种植区划,回顾了水稻育种研究进展和品种更替过程,对未来水稻育种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假如杂交水稻能够获得好的收成的话,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将拿钱来购买杂交水稻种子。一项国际水稻所理事会的政策报告表明该育种项目中选育出来的所有育种材料,优质种质和亲本将无偿地提供给国营和私营组织。国际水稻所的杂交水稻材料将提供给国家农业研究机构使用并与其国内私营组织分享。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育种专家S.S.Virmani说:“国际水稻所认为私人组织将在发展杂交水稻技术上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把杂交水稻种子尽快送到农民手中,国际水稻研究所认为需要制订一些规则以规范国际水稻所杂种材料的分发。”国际水稻所将不…  相似文献   

20.
近40年我国水稻育成品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及时总结前人的育种经验,掌握育成品种的系谱,不仅有助于了解育种历史,而且对育种家选择亲本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有效减少育种工作中的盲目性。【方法】基于Asp. net和VB. net,编写程序算法,对数据库中收录的水稻品种数据进行分析,相关结果用R语言进行展示。【结果】1979−2018年,我国省级以上共审定水稻品种9563个,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4159个。籼稻骨干亲本多为杂交稻保持系和恢复系,但杂交稻的使用也降低了亲本多样性。【结论】过去的40年,我国水稻育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育成品种层出不穷,品种的单产得到提高,食味品质提升,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也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