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烯利对玉米植株形态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倒伏使玉米产量每年降低5~25%(Zuber等,1978)。已有报导,乙烯利可降低小麦、大麦、大豆的植株高度和倒伏性(Brown等,1973)。对玉米施用乙烯利的研究发现株高和穗位降低了(Earley等,1969)。Hatley(1970)在玉米9叶期每公顷施用  相似文献   

2.
刘立岩 《玉米科学》2012,20(1):100-103
采用玉米子粒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子粒的生长发育及酸性蔗糖酶(SAI)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子粒败育率随乙烯利浓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乙烯利浓度在50~1 200mg/L时,子粒的鲜粒重、干物重高于对照;乙烯利浓度小于50mg/L时,对SAI活性起抑制作用;浓度在100~1 200mg/L时,SAI活性远高于对照;浓度为400mg/L时,子粒的鲜粒重、干物重和SAI活性分别达最高值。在玉米子粒发育中期,用适当浓度(400mg/L)乙烯利处理有利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据Zuber等(1978)估计,每年玉米的产量损失有5~25%是由茎秆倒伏造成的。现已证明,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能降低大麦和小麦的株高,减轻倒伏,从而增加可收获的产量。先前的一些研究表明,乙烯利同样也能改变玉米植株的形态,使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茎秆增  相似文献   

4.
乙烯利-甜菜碱复配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玉614为试验材料,在玉米10叶展开时通过叶面喷施乙烯利和乙烯利-甜菜碱复配剂,研究甜菜碱(GB)对乙烯利喷施玉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碱可缓解乙烯利对株高、穗位高以及节间伸长的抑制效应,也能抑制乙烯利对叶绿素的降解;甜菜碱增强乙烯利对节间粗度的促进效应,可诱导玉米产生更多气生根,对玉米增产起到一定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摘     
92108经乙烯利处理的玉米生长、产量及产量组分——(G.R.Khosravi 等),PlantGrowthRegulation,1991,Vol.10,No.1,27~36(英文)1985和1986年,在艾奥瓦州埃姆斯附近的田间试验里,玉米品种 P3737(早熟),P3377(中熟)及 P3183(晚熟)种植密度每公顷为59000和69000株,在雄穗伸长期(TE)及其后第6天和果穗伸长期用每公顷0、140.280及560克乙烯利进行处理。1985年,按品种、种植密度及处理时期计算,乙烯利4种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是10.5、10.4、10.2和9.9吨/公顷,1986年是12.1、12.6、12。4及11.9吨/公顷;560克/公顷乙烯利处理1985年和1986年分别比对照减少倒伏85%和93%。随着乙烯利用量的增加,籽粒含水量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对玉米茎秆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研究乙烯利对玉米茎秆形态、穿刺强度、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抑制了玉米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和产量,提高了茎秆抗折力、穿刺强度、木质素含量及PAL、CAD、4CL活性和抗倒伏指数。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0,P0.01),在200 mg/L乙烯利处理下,PAL、CAD、4CL活性与抗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AL、CAD、4CL活性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的酶学基础,有利于提高茎秆强度,进而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7.
禾谷类作物因倒伏引起减产。曾报道过乙烯利可减少倒伏,然而,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仍有争论。本研究中,把所选择出的半矮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正常高度的大麦(Hordeum vulgare L.)和小黑麦(Triticale hexaploid L.)用乙烯利处理,测定:(1)乙烯利对产量影响与减少倒伏是否不同。(2)应用的最适生育期和浓度(公斤/公顷)。在两个生育朝,即孕穗后期和抽穗早期对田间生长的植株进行叶面施用(土壤是细砂混合潮湿堆积薄层干热软土)。在1976年,乙烯利应用的  相似文献   

8.
已获得植物对乙烯利反应的大量资料,但在玉米生产中实际应用乙烯利的效果还未明确确定。而且笔者还未发现有关甜玉米对乙烯利反应的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乙烯利的施用时间及剂量对甜玉米倒伏和产量的影  相似文献   

9.
乙烯利和氮在冬小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约化软质红粒冬小麦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常用来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关于乙烯利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进行广泛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测定软质红粒冬小麦生产中,乙烯利是否可改变氮的利用并影响其它产量性状。用9个栽培品种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附近进行了2年试验,土质为Maury粉砂壤土,两个试验中几乎无倒伏。经乙烯利处理的小区,花期植株氮明显增大。在Feeker第6生育期(GS_6)和第9生育期(GS_9)处理的分别增加12%和15%;干物质分别增加9%和11%。但是,乙烯利既没有明显改变成熟植株含氮量,也没有明显改变它的干物质量。在经乙烯利处理的小区中,营养氮的再分配增加13%。测定栽培品种氮利用率的差异时,无论哪一个GS施用乙烯利都增加氮吸收率对氮再分配率的相对值。乙烯利的应用,不改变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或氮获得指标,对籽粒生长率和生长期无影响。在GS_6时,略微减少籽粒大小(4%)。作者认为,乙烯利对所评价的产量性状影响极小。但是,有关乙烯利对不同栽培品种在氮利用率方面的明显影响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通过拔节期不同的乙烯利喷施处理塑造不同的冠层结构,考察其对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隔带(以2行为一带)喷施乙烯利的处理(间喷处理)可以形成凹形冠层,在高密度条件下,凹形冠层比全矮冠层(全层喷施乙烯利,全喷处理)及常规冠层(全层喷水处理,对照)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间喷处理增加了群体内边行优势并改善了群体下层受光状态。研究认为,通过人为措施(如隔带化控和高矮品种带状间作)塑造凹形群体结构是进一步提高玉米群体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乙烯利对玉米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乙烯利作用于玉米、削弱了玉米的顶端优势,使植株矮化,缩短了玉米雌、雄花间距,增加了授粉机率,加之乙烯利可增加玉米雌雄花数量,使玉米果穗的子粒数明显增加,从而在同等条件下试验组玉米单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喷施乙烯利后,玉米植株矮化,全株重量降低,减少了土壤肥力的无效消耗,而矮化后的玉米功能叶面积反而加大了,这种生理变化对玉米增产是十分有利的。作为家畜饲草的秸秆,因其叶面积加大,可利用部分减少不多,而利用率却大大提高。故适时喷施乙烯利是玉米增产的一种有很大推广价值的化控手段。  相似文献   

12.
排胶对橡胶树乳管分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原来常规割胶的橡胶树改作如下处理:(1)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受机械损伤、乙烯利刺激和排胶8个因素的影响。(2)不施乙烯利针刺,排胶量极少,仅受机械损伤的影响。(3)停割施乙烯利,仅受乙烯利刺激的影响。(4)停割,对照。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树形成层在实验期间新产生的韧皮部细胞中乳管的比例明显增大,而不施乙烯利针刺和停割施乙烯利的胶树乳管的比例与对照树比较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排胶促进乳管分化,而单独机械损伤和乙烯利刺激对乳管分化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花后期使用乙烯利对春大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穗后使用乙烯利,可以通过改变禾谷类例如大麦、小麦等作物的籽粒灌浆过程从而提高其产量.本研究旨在评价春大麦花后期(抽穗后1 week)使用乙烯利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于1988年、1989年和1990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的Bearbrook粘土地上进行.选用2个品种Cadette和Leger,3种乙烯利用量(0、240、480g a.i.ha~(-1)).花后期使用乙烯利可使籽粒灌浆期延长1—3d,品种和年度间有差异。在3年中.2品种的千粒重显著增加,但穗数和每穗粒数没有显著变化。Leger(常规品种)花后期用乙烯利籽粒产量增加5%—12%.而Cadette(矮秆品种)的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变化或减产.该结果说明,在北美东部通常的气候条件下,花后使用乙烯利利于促进籽粒灌浆和提高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4.
赵建华  邱荣侠 《玉米科学》2003,11(Z1):058-059
本文对子粒败育与乙烯、多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采用两类不同基因型(典型的顶端败育类型和正常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子粒发育前期乙烯的代谢变化,以及果穗中下部正常子粒上部败育子粒内原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败育子粒在受粉后8~12天阶段中多胺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粒,子粒的乙烯释放量在授粉后的0~8天也出现.研究认为,乙烯的释放量,及果穗顶部子粒较低的多胺含量都与子粒败育密切相关,同期败育类型玉米子粒的乙烯释放量显著高于正常类型,同一类型中又表现为顶部高于中部。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诱导橡胶树胶乳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析乙烯利刺激巴西橡胶树橡胶增产的分子机制,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乙烯利刺激条件下橡胶树胶乳与未处理橡胶树胶乳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共得到了118个阳性克隆。菌落PCR分析结果表明,92%左右的阳性克隆含有大小200~500bp的插入片段。随机选取25个克隆进行了测序,并用基因检索工具(Genbank)对获得的EST进行了Blastx分析,结果表明,5个EST属于无任何序列线索的未知序列,6个属于未知功能的推测蛋白基因,2个属于未知功能的蛋白基因,3个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应用半定量PCR技术,对编号203片段进行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为乙烯利诱导特异表达基因,在乙烯利处理后24h范围内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表达量增强,叶片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乙烯利用于禾谷类作物防止倒伏、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已有报道,但对禾谷类作物分蘖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这与作物种类、采用品种特性、乙烯利喷施时期和施用量有关.为了明确上述观点的正确性,K.R.Foster等人1988-1989年利用3个不同分蘖特性的大麦品种Klages(强)、Leduc(中)和Bonanza(弱)在加拿大的Lacombe,AB进行了喷施乙烯利对灌溉春大麦分蘖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乙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为研究对象,设割胶前1、2、3、4、5 d涂施乙烯利的5个刺激时间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胶乳产量;以d4(4天1刀)割制为对照,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分别设6个刺激强度的d6(6天1刀)割制处理,包括4个乙烯利浓度以及最高浓度下的3个涂药周期,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周期最后1刀的第2天或周期第1刀的前2~3d进行涂施乙烯,刺激效果良好,可获得较好的胶乳产量。中龄PR107进行d6割胶的产胶潜力很难通过适度刺激挖掘出来,采用4%乙烯利,2~3刀周期涂药的刺激策略可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效应及生理效应。热研7-33-97对d6割制适应性较好,采用2~3刀周期涂施2.0%~2.5%乙烯利的低刺激强度技术措施,可获得了良好的产量,且胶乳生理参数反应良好。此外,d6割制的高产期单株刀次产占全年产量的3.0%~4.8%之间,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是保证d6割制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成熟期棉花适宜机械化收获,以惠远720(晚熟)、6116(中熟)、新陆早13(早熟)、新陆早67(晚熟)、新石K10(早熟)五个不同熟期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草铵膦和不同用量的乙烯利对成熟期棉花进行脱叶催熟效果和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乙烯利的脱叶效果总体比草铵膦好,且以乙烯利3000 g/hm~2处理的各品种脱叶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最高;在品种上,脱叶效果为新陆早13新石K106116惠远720新陆早67;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力以新石K10、惠远720、6116三个品种较好,新陆早67较差,品种的熟期与脱叶效果和种子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因变关系。乙烯利4500 g/hm~2在生产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2 -氯乙基膦酸 (商品名乙烯利 )进行棉花催熟 ,人为地将乙烯利作为外源激素用在棉花上 ,能迅速被棉植株各器官吸收 ,在体内分解产生乙烯 ,促进棉花早熟 ,最终能达到早熟、增产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的目的。经实践证明 ,乙烯利处理棉铃 ,一般可提早 7~ 1 0天吐絮 ,霜前花增加 2 0 %~ 30 % ,可有效解决棉花晚熟问题。另外 ,处理后的棉铃较集中吐絮 ,非常有利于机械收花。1适用棉田类型应用乙烯利催熟应根据当年的气候条件、棉株长势合理安排。对于那些本来可以正常成熟吐絮或单产水平很低的棉田 ,则不宜施用。适于乙烯利催…  相似文献   

20.
乙烯利对夏玉米子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生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玉米第9展叶期喷施200、400、800 mg/L乙烯利,喷施清水作对照,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灌浆速率及可溶性糖、淀粉和激素含量,考种计产。结果表明,400 mg/L和800 mg/L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郑单958的单穗重和千粒重,同时降低灌浆后期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及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降低子粒中淀粉含量;200 mg/L乙烯利处理单穗重及灌浆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合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激素含量变化分析,喷施高浓度乙烯利导致子粒中激素含量变化是子粒灌浆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速率减慢和千粒重下降。建议生产中用200 mg/L乙烯利为主要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