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新疆1985-2002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新疆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85-2002年,新疆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星下降趋势;③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新疆的资源承载状况较好,呈现富余状态,仅次于内蒙古,而广西、重庆、四川、贵州4省区呈超载状态;④新疆15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差异较明显,并且每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迁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针对新疆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别以湖南省、长沙市5区为参照区域,对芙蓉区2003-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芙蓉区综合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呈富余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明显低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探讨——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计算了1991-2003年重庆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的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②重庆市的综合承载力压力远大于东部地区,其综合承载力超载程度也大于西部整体水平;③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持续增长,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陶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22-12023,12078
将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作为主要承载资源,按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以1986~2006年作为分析期,计算得出华东地区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华东沿海地区经济资源是当地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而内陆地区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承载力相对比较均衡;②华东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差距比较大;③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仍是粗放式的。  相似文献   

5.
以干旱区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该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流域内6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差异特征。研究表明:1)以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简称巴州)为参照区域,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是承载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而水资源对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弱。2)近十年来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状态为非常富余,人口富余度由2000年的7.4%演变为2011年的2.8%;经济承载状态由严重超载转变为超载,经济超载度由2000年的5.1%演变为2011年的2.4%,其中受库尔勒市的经济严重超载度的影响作用巨大。3)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县市的相对资源综合经济承载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口承载力呈现出各自的差异变化。4)依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匹配类型,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6个县、市分为四类区域,并基于不同县、市的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协调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人口流动与经济布局提供决策参考,为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析长沙市1996~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沙市的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呈不断增长趋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以全国和湖南省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呈富余状态;以福州市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呈超载状态,但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保证长沙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市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市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长沙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对喀什市土地资源承载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市的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但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以全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呈超载状态,但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保证喀什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市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市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喀什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模型,从全省、分市、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2000—2015年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从全省水平上看,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人口超载、粮食短缺的状态;分市格局上看,粮食盈余市(州)增加,人粮超载市(州)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遵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最低,贵阳市最高;分县尺度上看,全省大部分县域的土地承载力状态有明显改善,北部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目前粮食盈余县主要分布在遵义市,贵阳—安顺—六盘水—黔西南一带的人口超载县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9.
基于均方差决策分析法的吉林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阐释人地关系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口承载力、建设规模承载力、经济承载力以及生态承载力等四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均方差权值决策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吉林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吉林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大体呈上升趋势,且处于较高或高承载状态;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波动不大,基本处于中级承载状态。总体而言,2006~2010年吉林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商丘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体系与计算方法,计算了1996~2005年商丘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其超载比例。研究结论:商丘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对区域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超过了经济资源承载力;商丘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小于区域总人口,处于超载状态;资源超载比例较高,但总体呈减少趋势。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商丘市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1989-2008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态势,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989-2000年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双重富余,经济发展不足;2001-2008年人口承载力富余,经济发展较好;水土资源对于相对承载力贡献较大,经济资源对相对承载力贡献逐渐上升;相对于山东、河南、两湖地区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经济富余,相比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1989-2008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态势,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989-2000年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双重富余,经济发展不足;2001-2008年人口承载力富余,经济发展较好;水土资源对于相对承载力贡献较大,经济资源对相对承载力贡献逐渐上升;相对于山东、河南、两湖地区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经济富余,相比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85~2005年西藏资源人口承载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西藏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及计算方法,以全国为参照物,选取人口、耕地面积和GDP等指标对西藏20多年来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时空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西藏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整体上低于全区人口的增长;②以全国对比,西藏实际资源人口承载力远远大于相对资源综合人口承载力,人口处于严重超载的状况等。文章最后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缓解西藏人地关系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黄宁生等提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概念模型为基础,通过改变经济资源指标即引入"绿色GDP"替代"传统GDP",提出了考量资源与环境质量的新模型。选取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应用该模型对该地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新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珠三角经济区的江门、肇庆、惠州3市的传统综合承载力和绿色综合承载力排名除2005年外均为前三位等结论;然后对上述排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辉  李淑杰  姬冬梅  吴奇峰  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06-12707
为了了解吉林省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吉林省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就吉林省整体而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已超过了它的承载力范围。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吉林省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产出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秦文俊  钱玉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31-17034
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詈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盐城市2004~2008年相对资源承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08年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②经济承栽力处于超载状态;③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经济承载力发展不平衡是阻碍盐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盐城市在江苏沿海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①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着实提高相对经济承载力。②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稳定土地资源承载力。③整合区内的优势资源,争取在苏北地区发展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