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研究竹炭配施化肥对圆齿野鸦椿叶片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提升圆齿野鸦椿林药用林的产量和质量,以4年生圆齿野鸦椿为试验对象,采用L18(3^(5))正交设计,测定分析圆齿野鸦椿在竹炭与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施下的叶片产量及药用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各种肥料单施的效果不明显;氮肥和微肥有利于叶片产量和多糖含量的提升;磷钾肥有利于总黄酮含量的累积;竹炭有利于总三萜含量的累积;竹炭配施N、P、K和微量元素肥,有利提高各元素肥的效果,减少施用量。综合来看,圆齿野鸦椿最佳竹炭配施方案为T8,即竹炭120 g·株^(-1)、尿素54.5 g·株^(-1)、过磷酸钙·89.3 g株^(-1)、氯化钾33 g·株^(-1)、微量元素稀释2000倍,叶片的产量和品质均较好。实践中可根据药用林的不同目标成分需求调整配方。  相似文献   

2.
针对雷州半岛桉树林出现的桉红叶枯梢病,进行施微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硼对刚果12号W 5无性系和U6无性系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硼与铜、铁、锰、锌等配施效果明显好于单施硼;桉树不同树种对微量元素营养有一定的选择性,硼与铜、锌、铁、锰等配施可使刚果12号W 5大幅增产,而硼与钼配施对尾叶桉U6生长效应显著;施用硼可有效消除雷州半岛桉树的桉红叶枯梢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和收获时间对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总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情况,为其药用价值和科学栽培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个低海拔地区的8年生圆齿野鸦椿,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采集其叶片、枝条和果实,选择高海拔地区6年生的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于2014年8月分别采其叶片和枝条,对其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1)8月采集的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野鸦椿高于圆齿野鸦椿,且其含量差异呈显著性水平;但是,8月采集的枝条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野鸦椿低于圆齿野鸦椿。2)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且2个月份采集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叶片>枝条>果皮>种子,均以叶片中的含量为最高,依次为9.06%(农大)、7.14%(清流)和6.85%(邵武)。3)11月采集的圆齿野鸦椿样品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3月所采样品中的含量,其叶片中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可提高172.91%。4)圆齿野鸦椿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试验地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还与年均无霜期呈正相关关系,其枝条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各地理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圆齿野鸦椿的叶片采收期长于野鸦椿;低海拔、较少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圆齿野鸦椿植株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累积,这3个因子可以作为圆齿野鸦椿适宜栽培区域的划分指标;夏季采摘野鸦椿叶片,秋冬季采摘圆齿野鸦椿叶片,所采叶片的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利用圆齿野鸦椿籽油,采用正己烷加热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正己烷-圆齿野鸦椿籽粉末比(液料比)对圆齿野鸦椿籽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及数据分析,进一步对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的工艺进...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分析了山地培育圆齿野鸦椿绿化大苗过程中,切根、施基肥、修枝与不同移栽密度等技术措施对移栽保存率、林分生长状况、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切根处理有利于侧须根形成,细根较密集分布在50cm×30cm土体范围内;施基肥处理可以促进树冠形成;修枝可以提高枝下高,枝叶分布层抬高。切根、施基肥、修枝措施对圆齿野鸦椿绿化大苗有积极作用,提高了生物量,枝叶生物量空间分布趋于合理,移栽密度以1.5m×1.5m为宜。经过4年可以培育出合格或基本合格的绿化大苗。  相似文献   

6.
优良绿化树种野鸦椿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明 《绿色大世界》2012,(4):145-146,151
分析了野鸦椿的形态特征、自然分布和生态特性及利用价值,并从种子采集及处理、育苗、苗期管理、造林及抚育管理等方面对野鸦椿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为更好地培育和开发利用野鸦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2年生圆齿野鸦椿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施肥试验,研究4种不同肥料(尿素、钙镁磷、氯化钾和稀土微肥)的施肥量对其果实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不同肥料施用量的增加,果实产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尿素有利于多糖、isobiflorin与biflorin的累积,钙镁磷有利于总三萜、isobiflorin的累积,氯...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推广     
《国土绿化》2013,(1):50
邵武市开展福建野鸦椿种源繁育及推广工作福建野鸦椿是一种常绿树种,适应性强,果实为红色且挂果时间长,果、根亦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列入彩色绿化树种名录。近年来,福建省邵武市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乡土树种福建野鸦椿的种源收集、高效栽培及新资源产品开发研究工作,现已建成福建野鸦椿种源繁育示范基地30余亩,研究成果直接惠及周边农户,带动林农种植福建野鸦椿绿化苗木基地面积  相似文献   

9.
以播种育苗4个月的圆齿野鸦椿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3)正交实验设计设置不同氮、磷和钾肥施肥量及配比,通过测定移栽幼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并得出最适合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的氮、磷、钾肥配比。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配方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的生长影响显著;在施肥处理中,除了处理8可溶性糖的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大于对照,说明适量的施肥促进了圆齿野鸦椿生物量的积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处理1即每株施尿素0. 1 g、钙镁磷0. 1 g、氯化钾0. 1 g是最优的施肥配方,其N元素、P元素、K元素含量分别为0. 046 g、0. 012 g、0. 06 g。  相似文献   

10.
YABBY基因家族在叶片、花器官、果实等生长发育方面具有调节功能。为了明确圆齿野鸦椿YABBY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圆齿野鸦椿YABB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圆齿野鸦椿基因组中共鉴定出9个YABBY基因,非均匀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通过系统发育树将其划分为5个亚族:FIL/YAB3、INO、YAB2、YAB5和CRC,多数基因有8个内含子。圆齿野鸦椿YABBY基因家族的主要扩增方式为片段复制。圆齿野鸦椿YABBY基因家族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EkYABBY3、EkYABBY7和EkYABBY8分别在胚胎、雌蕊和雄蕊进行了高表达,EkYABBY9在花蕾和花瓣+萼片上进行了低表达,在其他组织进行了高表达。YABBY基因启动子2 000 bp处含有多个非生物胁迫响应和激素响应元件,如光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率低且具有深休眠现象,研究发现INO类基因和YAB2类基因在其种子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YABBY基因家族对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育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米径6 cm以上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大树作砧木,黄果野鸦椿作穗条,在春、夏、秋3个季节进行高位嫁接,发现春季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1%,为快速扩繁"黄果野鸦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苗龄30 d的圆齿野鸦椿幼苗为研究材料,人工模拟高温胁迫环境条件,分析对其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碳水化合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圆齿野鸦椿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组高,淀粉含量仅为非高温胁迫下的68.5%;幼苗叶片内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组降低20.5~31.5%,叶绿素b含量降低20~30%,总叶绿素含量降低22.5~30.5%,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18.5~29.5%;幼苗同化力(NADPH、ATP)的形成受阻,影响植物对碳的固定和同化。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圆齿野鸦椿耐热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圆齿野鸦椿幼苗的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形态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以1年生圆齿野鸦椿盆栽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L9(33)研究N、P、K不同配比施肥对幼苗生长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以改善苗木的生长特性,优化苗木的生理指标.其中,处理5的苗高、地径增长量和可溶性糖积累量最高,分别为72.67%、130.44%、6.94%,处理3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为37.17 mg·g-1,处理1的生物量和可溶性蛋白累积量最高分别达到7.52 g和45.02 mg·g-1.分析可知N、P、K配比保持在中低浓度对生理指标改良促进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圆齿野鸦椿幼苗的各方面质量.  相似文献   

14.
福建野鸦椿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福建野鸦椿作为福建省乡土树种,挂果多且观赏价值高,但园林景观设计师忽视了对其的利用。探讨了福建野鸦椿的观赏特性、利用现状、在园林上的应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挖掘出福建野鸦椿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江西林业科技》2006,(3):56-56
由江西省赣州市林木种苗站主持完成的《圆齿野鸦椿等26种乡土树种苗木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的系统研究》项目。于2006年3月26日通过了由江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的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圆齿野鸦椿种子预处理新方法。使难发芽的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率提高。达到51%-65%。攻克了圆齿野鸦椿种子难发芽的难题。该项目研究成功。通过对项目所列26种参试树种种子预处理、种子播种品质主要参数测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和观测,了解掌握野鸦椿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在闽北栽培野鸦椿实生苗第4年即可开花结果。野鸦椿种子休眠期长,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采取高水温热涨处理法,可提早种子萌发时间1年,种子发芽率达70%;扦插繁殖成活率达60%;有效促进其种苗繁育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野鸦椿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降倍半萜类等。现代研究表明该属植物的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肝纤维化等药理作用。目前,野鸦椿属植物分类发生了变动,不同品种之间的化学成分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十分明确。通过对野鸦椿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检索和归纳总结,深入阐述不同品种之间化学成分是否存在差异及可能存在的差异成分,以期为野鸦椿属植物分类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野鸦椿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探讨野鸦椿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遮光方式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光30%、60%和90%),研究野鸦椿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等光合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野鸦椿幼苗的生长量均高于对照,以遮光6...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低温层积不同时间野鸦椿种子内含物质变化情况,及不同播前预处理种子发芽情况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野鸦椿种子不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无法萌发。(2)野鸦椿种子在层积过程中主要通过大分子油脂类物质水解作种子萌发的物质动员。(3)野鸦椿种子通过低温层积的方法解除休眠的时间应控制在90~120 d内,层积时间过长发芽率反而下降。这与同属植物圆齿野鸦椿种子的萌发特性一致。(4)层积90~120 d时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在120 d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峰值,表明可溶性糖是野鸦椿种子萌发的直接利用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为例 , 采用层次熵灰色关联法 , 对梅州地区调查发现的 33 株自然生长的野鸦椿植株的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根据林业专业人员给出的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值 ,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 然后用熵值法进行修正 , 在修正的权重基础上 , 对野鸦椿进行灰色关 联综合评价 , 并根据加权关联度 R 的大小对 33 株野鸦椿的观赏性进行量化排序与分级。 33 株野鸦椿分成 4 个等级 , 其中观赏价值高的一级单株有 1 株 (R=0.868), 是 32 号树 ( 苍子下 3 号 );观赏价值较高的二级 单株有 1 株 (R=0.681), 是 12 号树 ( 樟坑 12 号 );观赏价值为三级的单株有 7 株 (0.402 ≤ R < 0.681);其 余 24 株为四级单株 (0 < R < 0.402)。且所分等级差异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 说明分级结果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