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鲜食玉米多熟制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根据江苏淮北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研究了不同品种搭配处理对市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前季不同种植方式对鲜食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作物种植模式对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淮北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可以实现一年双季鲜食玉米栽培新模式;双色鲜蜜/连甜糯209的双季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高;早春设施大棚育苗移栽、双膜直播和地膜直播3种栽培方式的鲜食玉米均可在6月15日左右收获,对夏茬无影响;双季鲜食玉米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鲜食玉米/水稻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破解春旱难题,钦州市农业技术部门研究并提出了3个"一号技术",即3种栽培模式:水稻旱直播栽培;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春玉米+晚稻栽培。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安徽省双季稻栽培面积常年达850万亩左右,在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是,双季晚稻的单产不高,1978年以来平均亩产仅210公斤,且年度间的亩产差异很大,产量很不稳定。由此可见,双季晚稻生产左右着全省的粮食产量。因此,大家对双季晚稻的高产稳产问题极为关注。影响双季晚稻产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品种角度看,由于双季晚稻栽培沿用了单季稻品种,这些品种对短光照反应敏感,全生育期长,后期耐寒性弱,遇到不良气候或栽培失时,易造成翘穗头,产量不高不稳。因此,选育株型好、矮秆、耐肥抗倒,秧龄弹性大,耐寒、抗稻瘟病的品种是双季晚稻育种的重要课题。近数年来,我们围绕上述目标开展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3,(4):18-20
以金山27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的经济效益及实用性,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内春玉米产值及总投入两者均为再高产栽培模式>高产栽培模式>农户栽培模式;收益上,高产栽培模式为最优模式,其经济效益及实用性都较高。  相似文献   

6.
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适合用于生产双季稻的地区。运用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每公顷耕地的粮食产量与水稻-水稻-蔬菜模式基本持平,总产值每公顷土地增加了63510.5元,纯收益增加了48505.8元。因此,要把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应用在双季稻的地区,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及其优势,探讨了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湘春豆26和临奥1号为材料,设置了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玉米‖大豆等行距间作(农民习惯栽培)、玉米单作(农民习惯栽培)和大豆单作(农民习惯栽培)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模式的效益最高,达到1 441.73元/667m2,分别比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增加37.51%和16.41%;同时,该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23。这表明玉米‖大豆宽窄行间作是玉米和大豆的最佳间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晓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29-130,138
通过"3414"试验,综合比较各处理肥料投入、双季晚稻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研究探索双季晚稻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施肥模式,建立砂泥田土壤的肥料效应方程,为进一步优化双季水稻施肥模式、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凌云县的早晚双季稻一直是以杂交稻发展为主.为了探讨并合理充分利用早晚双季稻的光、温资源.提高和增加粮食产量,进行了早晚双季超级稻的示范种植.合理搭配超级稻组合.合理安排早、晚稻的播种期,既解决了晚稻安全抽穗避过寒露风的危害,解决了栽培管理的技术问题。早稻667m^2产在600-650公斤左右,晚稻667m^2产在500-550公斤,年667斫产实现吨粮目标.全年实现两季超级稻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海门市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总结了"冬菜-马铃薯/春玉米/秋季青玉米+秋刀豆"一年五熟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益显著。现对该模式中各种作物的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断地提高土地生产率,笔者在福建省屏南县棠口乡什洋村进行“稻-菜”耕作制度试验,并采用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其技术经济效益进一步评价、总结和对比分析并提出建议:①采用“单季稻-萝卜-马铃薯”栽培模式,是确保粮食安全,资金利用率最高的栽培模式。②采用“双季花椰菜”栽培模式,能充分利用高山越夏  相似文献   

12.
双季晚稻空壳率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素芳  夏晓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00-4401,4591
根据1980~2006年金华市双季晚稻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双季晚稻抽穗期相关气象因子与双季晚稻空壳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季晚稻抽穗期降水量2、0℃负有效积温是空壳率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抽穗期多雨水天气或强冷空气是造成双季晚稻空壳率上扬的主要不利气象条件,并探讨了趋利避害的相关途径,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春大豆∥玉米一晚稻高效栽培模式,在水旱轮作的条件下,改善了稻田土壤和生态结构,春大豆相对早稻而言,省力、省工、省成本、价格高、效益好,晚稻病虫少、较易丰产,深受群众欢迎。该模式下,每亩平均大豆产量230kg、间种的玉米177kg、晚稻产量508kg。  相似文献   

14.
双季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常规稻搭配(湘早籼45号-湘晚籼12号)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T优705-湘丰优103(M1,早熟早稻-早熟晚稻)、金优974丰源优272(M2,中熟早稻-中熟晚稻)、金优402-T优6135(M3,迟熟早稻-迟熟晚稻)3种双季杂交稻搭配的早、晚稻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早、晚稻(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表现为:M3>M2>M1>CK.早稻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各处理水稻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1>M3>M2>CK;灌浆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顺序为M3>M2>M1>CK;晚稻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3>M1>M2>CK.M1和M2处理早、晚稻生育期适宜,均有利于晚稻的安全齐穗,双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6 189.3、15 494.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5.01%、19.65%.由此可见,早、晚稻选择生育期适中的高产早、中熟品种搭配的栽培模式有利于保证双季水稻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双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稻鄱优364和K优117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先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早稻鄱优364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84 kg·hm-2,晚稻K优117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 kg·hm-2。根据当年水稻价格、投肥成本,拟合出水稻纯增收入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曲线,即早稻为 y=-0219 7x2+75787x+2 9547;晚稻为 y=-0167x2+7107x+5 2028。由此得出双季早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173 kg·hm-2, 双季晚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213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稻谷的吸氮量,但双季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早、晚稻氮肥回收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状。根据双季稻高产、高效并适当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则,确定了双季水稻最佳施氮量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适于河北省农作区节水、丰产、高效的作物种植形式,于2018-2019年分别在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站和辛集市马庄试验站进行了4种种植模式的比较试验。采用4个小麦品种、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春玉米一熟种植(T1)、青贮—粒用玉米一年两熟(T2)、双季甜玉米(T3)和传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CK)4种种植模式的周年产量、资源利用率、田间耗水量、经济效益。结果表明,4种种植模式中以CK的生物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分别比T1、T2、T3模式高出49.6%、23.1%、38.3%和0.53%、0.25%、0.43%;T1、T3的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CK低7.6%、9.0%,T2比CK高7.0%;3种试验模式的田间耗水量分别低于传统模式的45.4%、28.5%、32.1%;4种种植模式中以T3收益最高,分别高于其他模式的45.3%、30.4%、8.7%。本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河北省当前水资源现状的节水高效种植模式,可为该区域农业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春大豆//玉米-晚稻高效栽培模式.在水旱轮作的条件下.能改善稻田土壤和生态结构.春大豆相对早稻而言,省力、省工、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晚稻病虫少、较易丰产。  相似文献   

18.
早稻收割后喷施克无踪除草灭茬免耕栽培双季晚稻,省工、省力,省时、省钱,有利于抢季节栽插,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节本增效栽培模式.2002年在有关公司的支持与资助下,我们在水稻免耕栽培有一定基础的姜圩、红庙村,通过技术培训、印发资料、组织观摩、免费供药等办法进行了示范种植.落实示范户23户,面积近6.7hm2,辐射带动面积13.3hm2,取得了节本增收的良好效果.介绍了喷施克无踪的双季晚稻免耕技术要点和应用效果,指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晚粳稻和常规粳稻2类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双季晚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抛栽等3种模式对双季晚稻产量构成、农艺性状、生产要素投入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杂交粳稻品种的钵苗机插模式,相比于传统抛栽模式和毯苗机插模式,播种时间分别提前9 d和14 d,穴数分别减少21.15万、3.15万穴/hm~2,基本苗数分别减少43.6%和32.8%,但大田期充分发挥钵苗秧苗素质好、活棵返青快、杂交稻分蘖能力强、穗粒数多等优势,理论产量分别提高28.1%和40.2%,实际产量分别提高17.7%和27.0%,虽然平均综合生产成本分别增加了1 320元/hm~2和1 962元/hm~2,但纯收益分别增加了2 267.1元/hm~2和3 110.1元/hm~2。综合来看,选用杂交粳稻品种和新型宽窄行钵苗机械配套的钵苗机插模式,能发挥最高的产量潜力和最佳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双季晚稻适度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保护地青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茄子是我国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各地栽培普遍。世界各国中以我国茄子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茄子生产的主要栽培形式有四种:第一种为春保护地栽培,主要利用温室、大棚、中小拱棚进行早熟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益的栽培形式;第二种为春露地栽培;第三种为越夏栽培;第四种为秋冬保护地栽培,元旦、春节期间上市,经济效益较高。茄子种植管理技术较其他蔬菜容易掌握,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