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峡西岸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构筑良好人居环境,选取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28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海峡西岸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城市协调度模型分析人居环境协调度水平。研究表明:厦门为高质量人居环境地区,福州为较高质量人居环境地区,三明、温州、泉州为中等质量人居环境地区,丽水、漳州、龙岩等城市为较低质量人居环境地区;厦门、福州各系统建设良好,三明、南平、衢州、丽水建设一般,莆田、温州、汕头等城市系统建设勉强,抚州、上饶等城市系统建设失调;城市间人居环境勉强协调、生态环境一般协调、经济和社会环境勉强协调。  相似文献   

2.
公园植物作为所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其建设中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能更好地发挥公园植物的生态作用,对公园生态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建设的意义、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柳州市柳侯公园为例,提出了在公园中植物生态景观营建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基本状况,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威海、青岛、济南、日照、烟台这5个城市属于人居环境较优的城市,东营、临沂、莱芜、淄博、泰安、济宁、滨州为人居环境居中的城市,潍坊、德州、枣庄、聊城、菏泽属人居环境较差的城市。进而针对各个城市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开放性的开敞空间,对构建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起着重大作用。以泉港锦绣公园为例,以不同景点形式结合现代绿地手法,营造城市公园的主题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经济、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4个层面上选取24个指标,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2年河南省城市人居环境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人居环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共分为4个级别,城市人居环境较好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相对较差。河南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与城市化率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表明运用熵值法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切实可行。最后,结合各区域城市人居环境状况,提出城市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地级市权重并计算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分。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分整体呈波段下降趋势,省会城市济南的得分高于其他城市,沿海地区的得分高于内陆地区;决定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分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公共服务因素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对甘肃省12个中心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全省范围内,兰州市得分较高,说明人居环境较优,其余城市得分偏低,而且各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差距较大,有一半城市得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酒泉最差。其次针对各个城市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衡阳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曾春霞  李友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66-14568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对衡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从衡阳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出发,制定了人居环境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衡阳城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衡阳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景观小品属于景观中的艺术品,是整体景观环境的点睛之笔,它的表现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雕塑、壁画、座椅及路灯等等。绵阳市富乐山在三国时期属于蜀国的盘据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富乐山公园的修建,诠释了一部分三国文化历史。公园中的景观小品反映了它所处的区域环境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十分具有三国文化特色,通过各种景观小品的设计还演绎出了新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0.
朱效明  李旭祥  张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91-5494
[目的]为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提供量化手段。[方法]构建经济和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于二者的协调度测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的22个样本县级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黄河流域县级城市经济与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较低,空间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协调发展程度与经济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级城市,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位于省际交界地带的县级城市发展难度较大。[结论]评价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应用简便,能成功对研究区域人居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做出评定。  相似文献   

11.
人居环境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具有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人居环境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国内外人居环境的研究为背景,论述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及特点,提出了我国建设城市理想人居环境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和GIS的城市绿地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北京市作为研究区,在比较国内外城市绿地获取的一般方法及如何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GIS通过数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得出不同时间城市绿地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的南公园和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北公园是德阳市两座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主题市政公园。笔者对南公园和北公园的建筑雕塑、水景、植物、园林设施及园路等景观元素加以比较分析,发现两座市政公园在满足市政服务与改善生态环境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精细的景观元素实现了现代文明与古蜀文化的融合,使得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市政公园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诠释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州西湖公园滨水景观资源进行调查,首先阐述了公园的滨水景观属性,进而从观赏性、生态性、宜人性等方面对公园的驳岸、植物、园路以及景观小品等要素进行分析;另外还探讨了公园滨水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并提出了建议性的思考,以期能为城市滨水景观的营造提供一些参考,为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我市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商丘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我市对宋城公园进行了规划设计,实现商丘文化与城市园林绿化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商丘市对外展示的窗口,成为城市的新亮点、新景观。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绿色环保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景资源的开发是创造最优人居环境的自然化,人类通过保护风景,来享受生活。植物是公园中重要的部分,对提升城市面貌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南涧县偃月公园植物造景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居环境城市层面的内涵,选取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公共设施、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指标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郑州市2001—2011年城市人居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2001—2006年人居环境质量逐年提高,2006—2011年郑州市发展虽受到经济增长减速和城市框架急剧拉大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呈现波动变化,但总体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根据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择合适的统计数据筛选出与人居环境有关的29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区域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分布及其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偏低,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得分大于0的城市只有119个,只占城市总量的41.6%。各城市之间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差别较大,最高综合得分与最低综合得分相差近5分,大部分城市综合得分集中在宽度为1的区间(-0.5,0.5)内。在地域差异方面,东部和西部城市优于中部城市,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该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理论及成果,结合淮南市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在遵循系统性、可比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从居住、生态、社会、经济环境4个方面对淮南市人居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环境质量(0.4949)是影响淮南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居住环境质量(0.2423),再次是经济环境质量(0.1771),而社会环境质量(0.0857)排在最后。因此,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该努力提高生态和居住环境质量,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绿化是指在居民区、公园、街心游园、工厂学校、机关部队、风景旅游区等绿地规化用地,配置花草、树木等园林植物,从而达到绿化、美观、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它对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