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蛋鸡和肉鸡的采食量、体重迥异[1],是研究动物采食行为理想的模式动物之一.鸡血液中胰高血糖素(GL)、胰岛素(INS)、瘦素(LEP)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等激素的水平可以部分反映鸡所处的生理状态,是采食调节的主要末梢信号[2].放射免疫法是利用抗体抗原反应,精确定量微量蛋白质和多肽的方法之一[3],但是,鸡专用的市售放射免疫试剂盒很少,上述指标的检测比较困难.鸡GL、INS、LEP和GHR分别由151、107、163和116个氨基酸组成,与人类对应的激素相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53%、64.49%、79.04%和36.97%.本研究选用市售人抗放射免疫试剂盒,建立鸡血液中GL、INS、LEP和GHR等指标浓度的测定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鸡采食行为学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2.
喙畸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喙是鸟类上下颌包被的硬角质鞘,起到哺乳动物唇和齿的作用。喙畸形是近年来在鸟类发现并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类骨骼疾病。喙畸形在家禽尤其是我国一些地方鸡品种中常见发生,主要表现为上下喙交错,咬合不全,呈交叉状态,严重影响个体饮水和采食,造成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给家禽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动物福利。目前,国内外关于鸡喙的起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鸡喙畸形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而在鸟类,尤其是达尔文雀喙畸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鸟类(包括鸡)喙的起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影响因素以及其他物种唇部形态变化等相关研究,以期为人们开展鸡喙形态发育及喙畸形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1990年9月我市某鸡场饲养的10日龄雏鸡,发生以喙、鼻处出现红色丘疹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30%,死亡率小于1%。经诊断为雏鸡鸡痘。鉴于小日龄雏鸡鸡痘罕见报道,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断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某肉种鸡场8月底自上海大江公司引进“AA”父母代肉种鸡幼雏5000套,7日龄观察鸡群时偶见有的雏鸡喙鼻交界处出现红色丘疹,12日龄断喙时发现鸡群中5%的雏鸡喙鼻交界处有粟粒大小鲜红色的丘疹,30日龄时病鸡已达30%左右。3—5日后丘疹呈暗红色,糜烂,2周后形成干燥棕褐色结痂,部分鸡的脚趾部位亦见结痂发生,病鸡死亡率小于1%。二、临床症状小日龄病鸡喙鼻交界处肿胀,有粟粒大小鲜红色丘疹,随日龄增加丘疹增大,颜  相似文献   

4.
现代集约养鸡生产,规模大、密度高、饲养环境脆弱,鸡群容易发生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恶癖行为,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1].而且鸡喙形如鹰嘴旱钩状,采食时钩扒饲料,常将饲料带出料槽或盆外边,造成饲料浪费.  相似文献   

5.
1消化系统口腔与咽直接相连续,无软腭。上、下颌形成喙;鸭鹅的喙缘具有许多横褶,在水中采食时有滤水的作用。硬腭后部有一枚鼻后孔,向前与腭裂延续,鸡的腭裂较长。舌肌不发达,舌黏膜上无味觉乳头,鸭鹅在舌的侧缘有丝状乳头。禽口腔黏膜内虽也分布有味蕾,但因食料不经咀嚼而很快吞咽,所以作用不  相似文献   

6.
对3例上喙不同程度缺损导致采食困难的鹦鹉进行治疗,通过整体方案的制定,采用对标本3D扫描、实际断端测量和软陶翻模的方法采集数据,再经Geomagic Design X修整和编辑后,获得鹦鹉上喙建模数据,进行3D打印光敏树脂假喙。3例病例均采用对接法拼接进行手术安装,术后1周内均恢复采食饮水行为,无副作用,假喙牢固。对接法安装的3D打印的鹦鹉假喙,为鹦鹉断喙病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FR)又称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可引起猫的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猫的常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1-2].病猫精神沉郁,打喷嚏,食欲下降,结膜炎,浆液性的眼鼻分泌物,体温升高,深部的气管咳嗽[3].慢性感染病例舌头和上颔出现溃疡.FHV-1只感染猫及猫科动物,主要侵害幼猫,发病率达100%[4],死亡率约为50%[5].若怀孕猫感染,可造成流产[6].  相似文献   

8.
禽脑脊髓炎(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以主要侵害幼鸡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非化脓性脑脊髓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成年母鸡主要表现为产蛋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雏鸡死亡率可高达57%[2-3].部分存活鸡一侧或两侧眼球的晶状体混浊或呈浅蓝色,严重者失明[4].  相似文献   

9.
<正>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可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1],感染鸡以咳嗽、气喘、流鼻液、呼吸道罗音,气囊增厚、混浊,鼻道、气囊及支气管的黏膜发炎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2]。鸡毒支原体感染现已呈全球性分布[3],在我国呈散在地方性流行[4],该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但感染鸡毒支原体后可引起动物机体免疫抑制[5],引发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蛋鸡我们采用9日龄断喙,效果良好,不影响鸡的采食和生长,方法如下:断喙前1~2天按每千克饲料添加200毫克维生素C粉拌料喂2天。将220伏300瓦的电烙铁的烙头打一个3毫米的小孔,通电烙头烧红后,左手持烙铁,右手抓住小鸡,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鸡头,上喙向楔形烙头的根部,将上、下喙送入小孔内,稍一,拧,将鸡喙烙成黑色的圆环,将小鸡松开即可。一周后喙在黑环处自然脱落。 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避免了鸡喙烫不整齐,上、下喙对不齐;2.避免了将舌头烫坏和下颌粘连,造成鸡不吃食。3,将喙自然烫成上短下长,绝…  相似文献   

11.
孙学高  赵小利 《中国家禽》1999,21(10):29-29
我场在长期的肉仔鸡饲养实践中,常受到鸡群个体发育不均匀而影响效益的困扰。近两年通过不断探索,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效果显著、受益匪浅。1选好雏鸡、奠定基础选择富有活力、腿脚坚实能跑动、羽毛丰满有光泽、卵黄吸收好的健雏。拣出脐孔封闭不严、腿、喙、脚有畸形、体型特小的鸡。2自由采食、槽位充足入雏1周内,要用开食盘或自制料布,数量以每只鸡都能同时采食为宜。1周后依鸡个体大小而适当调整给饲器的型号及高度,以给饲器的边缘高度与鸡背等高为宜。给饲器的数量应保证大部分的鸡可同时采食。3及时扩群、降低密度应给鸡群提供…  相似文献   

12.
根据笔者最近对我县农村养鸡场、户的调查,发现许多养鸡者往往只重视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而对断喙、限饲、强制换羽、驱虫等几个问题有所忽视,从而影响了养鸡的经济效益,应引起养鸡专业户的注意。 一.断喙 断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减少饲料浪费。断喙通常在6-9日龄进行。断喙前2天,在饲料中按2mg/kg料的比例加入V_(K1)片,以防制断喙出血过多。断喙方法是:在电动断喙器上有一个4.4mm的小孔,将鸡喙的切除部位插入孔内,由一块热刀片(800℃左右)从上向下切,接触3秒种断喙即完毕。切除时,将鸡头略向刀片方向倾斜,使上喙比下喙稍多切除些。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断喙3-5天内,饮水中要加入多种维生素,食槽、水槽要加满,便于鸡只采食和饮水。 二.限制饲喂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上旬德州市一种鸡场饲养的海兰白蛋种鸡陆续发生以瘫痪、喙嘴趾爪变软、骨骼畸形为特征的疾病。经诊断为维生素D3缺乏症,用维生素D治疗后,控制了该病的发生,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种鸡场现有海兰白父母代种鸡5 000套,210日龄,产蛋率已达91%,采用某公司生产的5%的预混料,添加玉米、豆粕等原料后加工成全价饲料。从7月份开产以来,种鸡陆续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站立不稳的病鸡,1~2 d后瘫痪,卧笼不起,平均每天出现十几只。病鸡瘫痪后,发现早的及时从笼子中取出,放在地面饲养,3~4 d后部分病鸡能恢复正常。但大部分病鸡由于无法采食…  相似文献   

14.
雏鸡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后对血液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球虫病对雏鸡的危害十分严重,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鸡体内已检测到9种艾美耳球虫,有5种致病性较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研究表明,堆形、柔嫩、毒害艾美耳球虫等均能不同程度地导致感染鸡血液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1-3],同时还发现某些指标的变化对于鉴定虫种,评估药物或免疫效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数品种的鸡皮肤为黄色,黄色皮肤的鸡体内存在着叶黄素,喙、腿、脚、皮肤的黄色就是其中所含叶黄素的表现。鸡体内叶黄素来源于饲料,母鸡在产蛋前采食了大量的青绿多汁饲料、黄玉米等,其中所含色素物质在鸡体内转化成叶黄素,这些叶黄素贮存在鸡的皮肤、喙、脚等部位和进入鸡蛋的卵黄中。蛋黄中叶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最初给鸡断喙是为了防止啄肛,但据田中等报道,若切去喙尖2/3~3/4,则在断喙后的几周内能提高饲料报酬。富家等的调查表明,不仅在育成期,甚至在产蛋期给鸡断喙也有节省饲料的效果。据作者和丹松等研究认为,断喙之所以能减少鸡的饲料摄取量,主要是因为断喙鸡在育成期体重小,并且断喙可使鸡的体内机能发生异常的激活。对不同品种的蛋鸡断喙,其效果不同。本试验使用高产小型W—36鸡和较大型的星杂288,研究不同品种蛋鸡对不同时期断喙的感受性。材料和方法供试鸡为1978年6月15日孵出的W—  相似文献   

17.
熊蜂(Bumblebee)为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属昆虫[1],体形较大,喙长,采集能力强,对低温弱光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优于蜜蜂和壁蜂,特别适合于作为温室番茄、甜椒、黄瓜、甜瓜、茄子等多次开花结果蔬菜授粉用昆虫[2,6].实验证明,经熊蜂授粉可使温室作物平均增产15%~30%,品质显著提高[2,5,8].由于熊蜂的这一优点,使其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被广泛研究,并于70年代开始形成熊蜂授粉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郊区某鸡场自 1 999年以来 ,饲养规模由原来的 3万羽扩大到 1 0万羽 ,大部分鸡舍为新建鸡舍 ,舍内比较潮湿 ,冬季及早春舍内温度较低 ,为去湿、消毒 ,鸡场用生石灰到处撒布 ,并大量铺撒在鸡舍垫料上 ,引发鼻炎。临诊症状与剖检变化 前后发病的 3批育成鸡开始时部分鸡呼吸困难 ,气喘伴有口罗音 ,鼻、眼睛红肿 ,精神不振 ,继而食饮减退或废绝 ,低头缩颈 ,翅下垂。进一步发展 ,有的鸡单侧或双侧眼睑肿胀、潮红 ,眶下窦肿胀呈青色 ,眼半闭或全闭 ,流泪 ;鼻有分泌物 ,颜面、肉垂和头部肿胀发青 ,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呼吸 ,部分鸡喙和翅膀着…  相似文献   

19.
断喙是规模化养鸡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减少饲料浪费、防止啄癖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操作不当时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某种鸡场为一群100日龄的育成鸡断喙时,由于新工人缺乏经验,操作不当,使得那群鸡有的断喙过短,有的上下喙长短相差太大,以致该群鸡采食、饮水异常困难,有  相似文献   

20.
断喙就是用断喙机或者剪刀、烙铁等器具把鸡喙尖部分断去,它是当代养鸡.特别是商品蛋鸡生产中富有决定性的、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一.其主要优点有:一是有效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恶癖的发生;二是减少了饲料浪费:三是采食速度减慢、均匀,使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四是有效防止了产蛋鸡的啄肛、啄蛋现象,提高了产蛋期的成活率,减少了死淘率;五是便于管理,减少管理工作中抓鸡人员手部受伤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