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赤霉病发生。我省在历史上曾有几次大流行,严重影响了大麦的高产、稳产与优质。因此,开展抗赤霉病育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抗源的筛选又是抗赤霉病育种的关键。目前,我省和其他省份已经筛选到一些抗病材料,这些材料已经或正在大麦育种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试验以美国NorthDakotaStateUniversity提供的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其中有抗病材料,当地推广品种,当地啤酒大麦标准品种等,通过田间接种的方法,鉴定各品种的抗病性及其与其它因卡…  相似文献   

2.
赤霉病是大麦最主要的世界性病害 ,在湿热的流行年份不仅使大麦减产严重 ,而且受过赤霉病菌毒素污染的籽粒严重影响人畜的安全。目前对赤霉病最好的防治途径仍然是对抗性品种的选育 ,而抗病育种的关键是筛选和创造抗病材料。本研究对 2 0 0 0份加拿大大麦新品系进行了赤霉病抗性的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品系间的抗赤霉病性存在显著差异 ,有 193份品系较抗 (耐 )赤霉病 ;二棱大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六棱大麦 ,其抗病品系也显著多于六棱大麦 ;大麦的抽穗期对赤霉病的发生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大麦育种材料的赤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霉病是大麦最主要的世界性病害,在湿热的流行年份不仅使大麦减产严重,而且受过赤霉病菌毒素污染的籽粒严重影响人畜的安全。目前对赤霉病最好的防治途径仍然是对抗性品种的选育,而抗病育种的关键是筛选和创造抗病材料。本研究对2000份加拿大大麦新品系进行了赤霉病抗性的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系间的抗赤霉病性存在显著差异,有193份品系较抗(耐)赤霉病;二棱大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六棱大麦,其抗病品系也显著多于六棱大麦;大麦的抽穗期对赤霉病的发生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育丰产、抗倒、抗病、适宜当地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是大麦种植示范和推广的先决条件。本试验选用来源于浙江省3家育种单位的7个大麦新品种,在8个县(市)进行产量和适应性试验,同时对参试品种进行赤霉病和条纹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浙11-056产量位居第一,比对照花30增产7.0%,在所有试验点均表现增产,其整齐度好、抗倒伏、抗赤霉病和条纹病。因此,浙11-056可在浙江省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十五”国家 86 3课题“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实施一年来已取得了较大进展。选育出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 1个、参加省级区域试验并增产极显著的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系各 1个 ;筛选与创制出优质、抗病、抗逆等各类育种材料 12份 ;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2 0万hm2 ,建立了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种产业化基地及中试示范基地 ;构建了大麦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程序 ;在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材料筛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啤用品质、抗赤霉病、抗逆育种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863大麦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国家863课题“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实施一年来巳取得了较大进展。选育出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1个、参加省级区域试验并增产极显著的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系各1个;筛选与创制出优质、抗病、抗逆等各类育种材料12份;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0万hm^2,建立了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种产业化基地及中试示范基地;构建了大麦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程序;在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材料筛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啤用品质、抗赤霉病、抗逆育种等方面巳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农科所自 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 ,曾育成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 ,其中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品种 ,相继成为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福建省大麦当家品种 ,为福建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 ,针对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 ,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原编号 8950 6 7)。该品种系用植 3/ 85- 10杂交育成 ,1994年进入鉴定圃 ,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 ,表现丰产性好、抗病…  相似文献   

8.
赤霉病是最严重的大麦病害之一。由于赤霉病抗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QTL),并且一些表型性状也影响大麦赤霉病的抗病,如棱数、株高和抽穗期等,所以抗赤霉病大麦品种的选育十分困难。为了明确加拿大六棱大麦中赤霉病抗性以及相关性状的QTLs,本研究在4年中对93个家系的DH作图群体中赤霉病抗性、呕吐毒素(DON)含量、株高、抽穗期和成熟期等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并利用分子标记(444个DArT和26个SSR标记)构建的连锁图谱对QTL开展复合区间作图。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4个影响赤霉病的QTLs,其中,2个主要的QTLs定位在3H和7H染色体上,它们的加性效应为-3.44和-3.69,分别解释14.1%和17.5%的表型差异,总共解释31.6%的赤霉病抗性差异;另外2个QTLs定位于7H染色体上,但二者同时也与DON含量显著相关。此外,在3H、5H和7H染色体上确定了5个影响株高的QTLs,在2H、4H、5H和7H上确定了4个影响抽穗期的QTLs。同时发现2个赤霉病抗性QTLs和1个DON累积QTL与控制株高的QTLs聚集重叠,1个赤霉病抗性QTL和抽穗期QTLs重叠。这些与赤霉病抗性、株高及抽穗期等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进一步用于有效提高抗赤霉病大麦品种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9.
赤霉病是世界大麦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直接影响籽粒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本文主要对大麦赤霉病的致病种,大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麦赤霉病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霉病是世界大麦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直接影响籽粒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本文主要对大麦赤霉病的致病种,大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麦是优质的饲料作物,在全球对大麦的需求中,饲料大麦的市场份额占到70%左右,应该说大麦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畜牧养殖业的饲料.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需求量日益增长,促进了福建省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大麦和玉米等饲料原料的巨大需求,为立足于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在加强大麦优异种质资源鉴定、筛选、创新和利用的基础上,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  相似文献   

12.
本所自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曾育成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莆大麦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其中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品种,相继成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本省大麦当家品种,为本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针对本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编号895067)。该品种系用植3/85-10杂交育成,1994年进入鉴定圃,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均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现在全省已…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始,我所与上海市农科院合作开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大麦育种上应用研究,培育出矮杆、高产、抗病的大麦新品系“花94-30”,一般亩产400kg,高的亩产可达484.6kg,1996年全省对该品系开展大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大麦病虫害的防治 ,尤其是大麦赤霉病的防治、处理和合理利用 ,不仅是增产的重要措施 ,也是保证粮食优质 ,改善啤酒、食用、饲料、酿造行业品质的重要环节。赤霉病是大麦的重要病害之一 ,患病麦不仅产量低、粮质差 ,而且病麦含有毒素 ,食用后能引起人畜中毒。因此 ,如何对大麦赤霉病进行防治、处理以及合理的利用 ,是我们广大农业、工业、酿造、饲料等行业技术人员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一种严重病害。系统阐述了我国在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其生理特征分化、种质资源筛选和鉴定、抗性机制、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克隆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充分利用现有抗源、大力开拓新的赤霉病抗源、改进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方法、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大麦赤霉病的防治和病麦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大麦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是大麦赤霉病的防治、处理和合理利用,不仅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粮食优质,改善啤酒、食用、饲料、酿造行业品质的重要环节。赤霉病是大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患病麦不仅产量低、粮质差,而且病麦含有毒素,食用后能引起人畜中毒。因此,如何对大麦赤霉病进行防治、处理以及合理的利用,是我们广大农业、工业、酿造、饲料等行业技术人员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浙皮9号(原代号浙08-104)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抗赤霉病大麦新品种。2004年以浙03-9为母本、沪9808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株选系,同时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2008年定系代号为浙08-104进入鉴定圃,2008-2012年参加浙江省大麦区试及浙江省大麦生产试验。2012年12月该品种经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浙  相似文献   

18.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加速大麦育种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1年始,我所与上海市农科院合作开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大麦育种上应用研究,培育出矮杆,高产,抗病的大麦新品系“花94-30”一般亩产400kg ,高的亩产可达484.6kg,1996年全省对该品系开展大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大麦1号系西昌学院大麦育种课题组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饲料大麦新品种经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早熟、分蘖力强、优质、高产、抗病和抗倒伏力强,综合性状好的特点.该品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9012,适宜于凉山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大麦赤霉病抗性研究及其抗源开拓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用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培养的病麦粒接种与分生孢子液喷雾接种相接合的方法 ,对加拿大东西部 2 4 31份大麦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 ,大麦赤霉病抗性与棱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与生育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通过抗性鉴定 ,筛选到 14 5份高抗赤霉病的大麦材料 ,为大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抗源 ,并提出了大麦大面积鉴定赤霉病抗性的比较合理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