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抗禾螟性状的选择S.O.Ajaia等玉米禾螟(Chilopartellus鳞翅目,螟蛾科)是亚洲和东非玉来的主要害虫,它们通过在叶面和茎秆内取食活动为害玉米植株。在寻找抗性资源中已获得一些具有不同水平抗为害参数的自交系和自由授粉品种(Omolo,...  相似文献   

2.
F_2玉米群体的4轮全姊妹家系轮回选择响应P.Landi,E.Frascaroli轮回选择是长期的、重复的育种程序,目的在于逐渐增加控制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上的有利等位基因频率。有人曾对玉米进行了高强度地轮回选择,最常使用的基础群体是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  相似文献   

3.
甜玉米品种间杂交中晚熟原始材料配合力的评价В.С.Сотченко,С.Н.Новоселов近几年遗传侵蚀作用确实极大地引起了育种家的注意,同时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广泛的国际交流,以及外来种质进入育种程序提出了研究新引用品种的配合力问题。在...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甜玉米采摘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基因型甜玉米乳熟期籽粒可溶性精含量、含水量以及与有效积温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表明:超甜玉米(shzshz)的适宜采摘期有效积温为310~400℃,普甜玉米(su1su1)为260~320℃;普甜玉米适宜采摘期比超甜玉米早,但适宜采摘期限要比超甜玉米短.这是由于超甜玉米存在一个含水量平稳期,并恰好在适宜采摘期内,而普甜玉米不存在。本文认为,采用有效积温法判断甜玉米的适宜采摘期是准确可靠的,也是简便易行的。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玉米是玉米种中的一个亚种(Zea mays saccharata)。生产上主要应用有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三大类型。对甜玉米优质高产的栽培提出了7项关键技术措施。即:①选择优良对路品种;②隔离种植,防止串粉;③适期精细播种;④合理密植提高分蘖、分枝;⑤施足基肥,分期施肥;⑥防止病虫害。保证品质;⑦适时采收,及时上市。  相似文献   

6.
堰甜玉28是十堰市农科院玉米所以自选系3P285为母本、自选系3P29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玉米新品种。2006年和2007年参加湖北省甜玉米区试,两年表现特别突出,特别是在产量和抗性方面尤为突出,200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适宜在湖北省种植。  相似文献   

7.
甜玉米的栽培方式与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的栽培方式与品种千野浩二维卡拉型甜玉米品种问世已将近10年。因为较以往的黄色品种甜味强、种皮软、口感和食味均优良,所以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高度评价,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方式也发展到温室栽培、双层拱棚栽培、单层拱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普通栽培、...  相似文献   

8.
超甜玉米金菲于2004年5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农品审玉米2004第005号)。该品种属早熟类型.上海地区春播生育期83d左右,秋播70d左右.较对照粤甜3号早熟4~5d、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主要是用杂交方法选育的.杂交时采用去除雄花的限量-自由授粉、强制授粉和重复授粉(?),七十年代前期,大多数科研机关多半是用前两种方法.1936年,?改进了限量-自由授粉法,把母本穗和父本品种的穗子套在一个隔离袋内,并定期抖动,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结实率.强制授粉,取得了更好的效果(3?1966;? H.M.等,1971).但利用重复授粉法获得的籽粒数量最  相似文献   

10.
简要说明甜玉米突变基因由来以及研究近况。甜玉米在碳水化合物中形成的隐性突变基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种源丰富,已育成多个品种。在育种技术方面,着重介绍新方法一转座子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北京农业已由传统型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特用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甜玉米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特色食品。昌平作为北京的后花园、旅游地,每年接待外国游客数十万;据调查,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有食用甜糯玉米的习惯.鲜食甜玉米品种的市场将很大;为此,昌平区种子管理站在进行普通玉米育种的同时,不断加强特用玉米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大斑病菌的0号小种和1号小种对含Ht和部分抗大斑病基因的甜玉米杂交种的致病力J.K.Pataky大斑病[Exserohilumturcicum(Pass,)K.J.Leonard&E.G.Suggs]是甜玉米上流行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在佛罗里达州南部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作为一种特用玉米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本文综述了甜玉米的生理特性及遗传研究特性和品种选育情况,指出我国甜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种质基础狭隘,基础研究不足;优质多抗广适品种缺乏,品种类型单一;缺少具有竞争力的甜玉米种子品牌。提出甜玉米产业的发展要点及相应对策:⑴引进耐寒、耐热、多抗、优质的甜玉米种质资源及基础材料的创建工作,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深入研究甜度、果皮厚度等品质密切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生理生化调控机理,探讨品质相关代谢物在代谢网络之间的关系。⑵以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风味独特的甜玉米品种为目标,创建来源广泛的优质基础选系群体,集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双单倍体、基因编辑、转基因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快育种选择速度,建立商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与产量和农艺性状协调的甜玉米育种技术体系。⑶以国内甜玉米育种优势单位为基础,结合成果转化政策引导科企合作,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品牌体系的建立,加强优势产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相似文献   

14.
玉米田种植诱集作物对降低二代玉米螟危害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正常播种的玉米田两侧晚播相同玉米品种或甜玉米品种,通过对正常播种区与晚播区二代玉米螟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分析得出,在正常播种的玉米田内局部晚播相同品种玉米或甜玉米能够明显降低二代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二代玉米螟卵降低幅度在58%~76%。晚播的同品种玉米或甜玉米对二代玉米螟成虫产卵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因而减轻了二代玉米螟在正常播种玉米田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5.
超甜玉米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超甜玉米品种(超甜3号、特甜1号和H5008)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本省主栽杂交玉米品种掖单13和稻米的部分相关项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有被测的超甜玉米品种的蔗糖、脂肪、粗纤维、Vc、β-胡萝卜素、水解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均较杂交玉米掖单13要高得多,超甜玉米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很丰富,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接近或超过了杂交玉米和稻米的两倍,因此,超甜玉米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广东等南方培育的甜玉米品种在西北繁制种的技术要点,为建立多点、多气候类型的良繁基地,克服目前在广东等南方繁制种存在的雨水多、成本高、质量差等缺点.为提高种子生产质量、保证良种供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乐素菊  王晓明  张璧 《玉米科学》2003,11(2):096-098
以3个超甜玉米品种的不同采收期为评价单元,通过选用合适的隶属函数对评价因素进行描述以及赋予评价因素适当的权重,对超甜玉米食用品质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指数不仅体现品种之间食用品质的优劣程度,也直接反映不同采收期之间食用品质的优劣次序.利用这一方法对超甜玉米食用品质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96112抗叶锈病的甜玉米群体AS12──(D.W.Davis等),HortScience,1995,Vol.30,N0.3,637~638(英文)AS12是由甜玉米(Sugaryl)与热带玉米复交种(1B/1R)于1968年杂交后衍生的。按植株整齐...  相似文献   

19.
胡建广  王子明 《玉米科学》2009,17(1):48-152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发展情况,总结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进展与优势,明确了资源基础研究、专用抗逆品种培育、食用品质遗传规律等广东省甜玉米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0.
超甜玉米是由sh2胚乳突变基因控制的.它的优点是子粒中蔗糖含量高,是普通甜玉米的2倍.但种子活力弱,发芽率80%-85%,田间出苗率一般仅为50%~60%。如何改进超甜玉米种子活力弱、发芽率低的问题,是当前超甜玉米种子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于2004—2008年对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目前生产出的超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可达到93%-95%.田间出苗率可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