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阐明呼伦贝尔市羊草割草地刈割技术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期和刈割留茬高度,获得高产优质牧草,保证割草地稳定和可持续利用。[方法] 以呼伦贝尔市羊草割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刈割时期和4个刈割高度(留茬高度)试验处理,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同刈割技术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以及单位面积营养成分粗蛋白(CP)收获量影响的研究。[结果] 群落地上生物量受降雨因素影响年度间波动较大,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均影响牧草收获量。单位面积营养成分CP的收获量取决于群落地上生物量。早期刈割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随着刈割高度的降低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8月15日左右刈割,且刈割高度为5 cm时单位面积营养成分CP的收获量较高。[结论] 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均影响牧草收获量,单位面积营养成分CP的收获量取决于群落地上生物量;呼伦贝尔市羊草割草地适宜的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刈割高度为5 cm左右比较合适;干旱年份刈割高度要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肇州羊草+杂类草群落在一年的最佳刈割次数和时间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次数和时间对群落当年的地上生物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该地区,一年应以1至2次刈割群落为宜。若一年刈割2次,则以7月5日与9月5日、7月20日与9月20日、7月5日与9月20日三个处理能获得较高的地上生物量产量;若一年刈割1次,则以7月末至8月5日之前为最佳;一年刈割三次会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的产量,因此,该群落一年最多不能超过两次刈割。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刈割对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和合理的留茬高度,以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利用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2个因素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中,刈割时间设3个水平,留茬高度设4个水平。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群落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羊草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8月1日刈割(P〈0.05);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和羊草cP含量逐渐下降,群落ADF和NDF含量逐渐增加,且8月1日刈割与9月1日刈割间差异显著(P〈0.05),但与8月15日刈割无显著差异(P〉0.05);羊草ADF和NDF含量呈增加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群落地下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羊草根茎生物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留茬高度2cm处理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cm处理(P〈0.05).与留茬高度5cm间无显著差异(P〉0.05),留茬高度2cm、5cm和8cm处理间的群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cm为宜。  相似文献   

4.
适宜的留茬高度对羊草割草地的牧草生长与牧草营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刈割时期与刈割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经济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本实验设置3个刈割时间,4个留茬高度,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时期;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ADF和NDF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留茬高度2 cm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 cm(P<0.05),但与留茬高度5 cm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刈割时期不同留茬高度下群落粗蛋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 cm为宜。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刈割对提高牧草利用价值,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寒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秋季刈割后,研究了刈割对高寒退化草地牧草产量、草地群落多样性、土壤特性及牧草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后,草地总地上生物量以及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有所增加,其中豆科增加显著(P0.05),且禾本科、莎草科以及豆科生物量显著高于上一年(P0.05)。草地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趋势,且香农威纳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围封(P0.05)。刈割后土壤全氮、有机质及速效磷含量有降低趋势,而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刈割2年的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刈割1年(P0.05);速效钾含量较围封有所增加,而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围封(P0.05)。刈割后,牧草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选取有代表性的退化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设置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即放牧不刈割、无牧无刈割围封禁牧、无牧一次刈割围封禁牧.经过8年不同的管理后,采用样方法对群落物种组成、植物高度、地上生物量进行实地调查,并计算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同时,测定群落内主要植物种的净光合速率、叶片N含量、比叶面积等功能性状.结果表明:(1)与放牧不刈割管理相比,在两种围封禁牧管理下,群落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以及多年生禾草占总地上部生物量的比例均增加,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提高,群落内主要物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群落优势种由糙隐子草过渡为大针茅,已具有明显的典型草原特征;但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群落内主要物种的净光合速率、叶片N含量和比叶面积等功能性状无一致变化趋势,植株高度也无显著差异.(2)无牧一次刈割管理方式下的群落内物种数高于另外两种管理方式.综上所述,对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的大针茅退化草原来讲,实施无牧一次刈割围封禁牧管理有利于退化群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刈割时间和高度对青贮玉米鲜物质量,干物质量,营养成分和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青贮玉米全株鲜物质量呈现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不同刈割时间差异显著(P 0. 05),其中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的含量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其含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是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玉米秸秆中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刈割高度在12 cm和22 cm时,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显著(P 0. 05)。  相似文献   

8.
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对羊草草甸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产量和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刈割时间与合理留茬高度,本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羊草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通过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两个因素,各设3水平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8月1日至9月1日间,随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盖度呈明显的递增趋势(P0.05),群落和羊草干草粗蛋白(CP)含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0-10、10-20和20-30 cm三个土层深度的群落根系生物量呈现出由增到减的变化过程,而羊草根系生物量在10-20 cm土层呈减少。8月15日刈割,群落和羊草产量均最高;留茬高度8 cm处理群落产量最高,留茬高度2cm处理羊草产量最高,但在2~8 cm留茬高度范围内,群落和羊草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吉林省西部羊草草甸8月15日刈割、留茬高度2 cm,可收获当年最高羊草产量和干草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割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刈割干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及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时间对植物的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留茬高度对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著下降;刈割时间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明显。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刈割强度对大针茅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为大针茅草原制定合理科学的刈割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大针茅典型草原为对象,于2020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刈割实验平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和取样。该实验平台于2014年建立,以不刈割为对照(CK),设置轻度(LM)、中度(MM)及重度刈割(HM)3个处理。本研究通过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测定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探究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不刈割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增加了新物种,且中度刈割的物种数最多;与不刈割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显著增加了群落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且轻度刈割显著增加了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表明轻度刈割最有利于群落多样性的维持;不同刈割强度对大针茅草原的生产力均无显著影响;2)土壤全碳、全氮和pH均在中度刈割时最高,且显著高于不刈割,表明中度刈割对土壤养分有积极影响;3)硝态氮是影响草地生产力的主要土壤因子,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草地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本研究可为大针茅典型草原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产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参...  相似文献   

11.
吉林卢家林场春季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洋  王永吉  王文 《野生动物》2010,31(2):86-89
2008年4~6月,采用样线法对卢家林场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63种鸟类,分属11目29科。雀形目鸟类的种数最多,占总数的57.14%。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占总数的7.94%。鸟类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天然次生林最高,农田最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水域和人工林之间相似性生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呼伦贝尔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其中间的三条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群落调查法,设置草甸草原(A)、过渡带(B1、B2、B3)和典型草原(C)5个试验样地,每个样地随机取15个1m×1m的样方,测定地上生物量、物种组成等,分析群落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等.结果表明:(1)由草甸草原→过渡带→典型草原样地内物...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绪梅  张翼  李建平 《草地学报》2022,30(1):178-187
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敏感,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毛乌素沙区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正常降水的33%,66%,100%,133% 和166%,在降水变化处理2年后,探讨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降水使群落中...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沟谷地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黄土丘陵区2个不同沟向沟谷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沟谷地植物物种频度和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1种,隶属31个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9.75%、16.05%和14.81%;封禁20年左右的沟谷地植被演替表现出良性演替的趋势;目前该沟谷地植物群落生活型中草本植物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多年生草本,而灌乔生活型植物也已占有重要地位。灌乔木树种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沟谷地植被分布的斑块格局较为突出,不同沟向沟谷地的灌乔植物种的重要值构成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南北沟向较西东沟向分配均匀;沟向不同,沟谷地所形成的植被种群相似性具有一定差异,主要是由于受到一些伴生种和罕见种的影响。此研究对掌握该地形植被演替方向,明确植被恢复任务和目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崔骁勇  杜占池 《草地学报》1999,7(3):245-250
从野外选取有代表性的羊草,羊草-冷蒿,大针茅,克氏针茅和沙蒿群落,原状移栽到试验场,采用动脉气室/IRGA法在植物主要生长期,连续测定各群落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动态。沙蒿群落土壤呼吸张土壤CO2排放总量低于其它群落,羊草群落CO2日排放量和CO2总排放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武地区小嵩草草甸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群落结构和地上、地下植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莎草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地上、地下植物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几种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且显著高于其它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采用样线调查和样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肥市董铺水库及其临近区域不同生境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31科87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25种;古北界鸟类45种(占51.7%),东洋种25种(占28.7%),广布种17种(占19.5%);留鸟33种(占37.9%),夏候鸟19种(占21.8%),冬候鸟21种(占24.1%),旅鸟14种(占16.1%)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生境为水库周围灌丛、树林;而指数最小者为大面积水域。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人工草地的群落组成、结构功能,实现人工草地的高效培育和合理利用,通过对人工草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0多年的竞争与适应后,植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工草地由原来的十多个栽培品种的混播组合演化成了由威提特东非狼尾草+纳罗克非洲狗尾草+海法白三叶为优势种的4个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9.
常虹  孙海莲  刘亚红  邱晓  石磊  温超 《草地学报》2020,28(1):184-192
为深入研究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东乌珠穆沁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莎草科、豆科、唇形科。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草地植被盖度减小;群落优势种从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优质牧草逐渐转变为杂类草植物;多年生植物优势度下降,一年生杂草优势度上升,群落稳定性变差。未退化草地物种丰富度最大,中度退化草地较未退化草地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其余草地类型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未退化草地样点间植物群落相似度较高,与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差别较大。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间植物群落组成存在相似性。本研究结果为退化草甸草原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雪  李枫  沙剑斌  曲文慧 《野生动物》2009,30(4):180-184
对扎龙湿地的水鸟群落进行资源调查,共记录水禽52种,隶属于5目11科。其中古北界种类42种(占82%),广布种类10种(占18%),东洋界种类无记录。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扎龙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种类和数量随着迁徙活动呈现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水鸟迁徙时间集中,种群数量变化剧烈,有高峰期;秋季水鸟迁徙时间分散,种群数量变化缓和,无明显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