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红花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N、P、K施用量对红花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N、P、K 3种肥料,B因素为0、8、16、32、48 g/m25个肥料浓度,共1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红花的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N肥促进红花株高和最长叶的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1%、39%;N肥能够提高红花产量,比CK增加151%。P肥对红花最长叶的面积有一定影响,比CK增加12%;在施P的情况下共收获红花鲜重76.5 g,比CK减少17%。K肥能够提高红花的花蕾数、分枝数和叶数,分别比CK增加15%、50%、8%;K肥能增加红花产量45%。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分别施用N、P、K均可提高红花产量,N肥最佳施用量是440~460kg/hm2,P肥最佳施用量是175~190 kg/hm2,K肥最佳施用量是140~16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红花高产高效栽培和减少肥料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硫酸钾镁肥在新疆葡萄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氮、磷肥用量相同的基础上,在新疆葡萄上施用不同用量的硫酸钾镁肥,探讨葡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与钾肥的关系.[结果]施用硫酸钾镁肥能够提高葡萄单粒重,显著增加葡萄产量,OPT-1/2K、OPT、OPT+ 1/2K和OPT+K处理分别比OPT-K处理增产11.64;、19.95;、3.08;和1.58;.施用不同用量的硫酸钾镁肥后葡萄品质均得到改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都有所提高.硫酸钾镁肥施用量在0~818.25 kg/hm2,肥料贡献率随硫酸钾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硫酸钾镁肥施用量大于818.25 kg/hm2时,肥料贡献率随硫酸钾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从经济施肥角度考虑,葡萄最佳经济产量施钾量为604 kg/hm2.去除肥料投入,OPT处理增收效果最好,纯收益达到了11 382元/hm2,其次是OPT-1/2K处理,纯收益为6 780元/hm2,而OPT+ 1/2K处理和OPT +K处理较差,葡萄增产却没有达到增收的效果.[结论]硫酸钾镁肥施用量为818.25 kg/hm2时,可显著提高葡萄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香蕉N、P、K肥施用量,为建立香蕉平衡施肥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香蕉进行N、P、K肥料"3414"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分析,拟合建立产量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模型。[结果]适量的N、P、K肥料对香蕉的增产效应明显,过量施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在生产中N、P、K肥宜选择适宜的用量。建议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计算推荐施肥量,试验土壤的香蕉最佳产量为44.193~45.904t/hm2时,对应的N、P2O5、K2O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795.1、262.3、1236.9kg/hm2,其N、P、K施肥比例为1∶0.33∶1.55。[结论]试验结果可供与试验地(黏壤土)相类似的土壤类型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
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香蕉N、P、K肥施用量,为建立香蕉平衡施肥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香蕉进行N、P、K肥料"3414"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分析,拟合建立产量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模型。[结果]适量的N、P、K肥料对香蕉的增产效应明显,过量施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在生产中N、P、K肥宜选择适宜的用量。建议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计算推荐施肥量,试验土壤的香蕉最佳产量为44.193~45.904t/hm2时,对应的N、P2O5、K2O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795.1、262.3、1236.9kg/hm2,其N、P、K施肥比例为1∶0.33∶1.55。[结论]试验结果可供与试验地(黏壤土)相类似的土壤类型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铜陵市沿江圩区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给不同稻区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设计,研究了不同肥料效应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质量等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水稻田间长势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N、P、K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P-K肥有正交互效应,而N-P肥、N-K肥交互效应不明显。P、K单因素效应不显著,这可能与该试验地P、K含量水平较高有关。随着施N量的增加,增施P、K肥产量虽有所增加但不显著,单施N、P、K特别是过量施用,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结论]建立肥料效应三元二次数学模拟议程:Y=393.012 1+17.374 5XN-0.421 6XP+2.521 6XK-1.135 3X2N+5.846 8X2P1.298X2K-0.621 9XNP+0.183 2XNK+2.415 1XPK,该方程可以预测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用于指导当地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氮肥、磷肥、钾肥配比施肥对晚稻欣荣优华占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以晚稻欣荣优华占为试材,采用"3414"肥料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开展研究。[结果]不同N、P、K肥施肥水平对欣荣优华占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促进水稻晚稻品种欣荣优华占生长发育的N、P、K三种营养元素中,增产效果最为明显的是N肥。但是,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当超过一定水平时水稻产量反而下降,其中处理瑏瑡(N3P2K2)的水稻产量比处理6(N2P2K2)低。P、K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处理6(N2P2K2)既能满足水稻对肥料的需求,又能保证其正常生长,从而有利于实现水稻产量增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花光"油桃为试验样品,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油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固定氮磷肥施用量,逐步提高钾肥用量,确定钾肥用量对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施钾水平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油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均呈显著性增加,总酸含量显著降低,含量在0.21%~0.32%间波动,当钾肥施用量为360 g/株时达到最佳施肥效果。[结论]钾营养能够显著提高油桃的果实品质,促进光合产物向果实中运输和果实内营养物质转化。其中,以N1P1K3处理的钾肥施用水平为该试验油桃适宜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NPK配施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制定适合江苏沿海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和小麦种植的肥料基础配方。[方法]以江苏大面积种植品种春性小麦扬麦18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不同N肥、P肥、K肥配比施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构成的调控效应。[结果]不同NPK肥施肥水平对扬麦18产量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试验条件下,处理⑥(N2P2K2)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⑦(N2P3K2),处理①(N0P0K0)产量最低。在促进小麦生长发育的N、P、K这3种营养元素中,N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当N肥的施用量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小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处理N3P2K2的小麦产量比处理N2P2K2低498 kg/hm2。PK肥对小麦产量的效应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处理N2P2K2既能满足小麦对肥料的需求,又不使其异常生长,从而有利于增强植物的光合特性,提高灌浆强度。  相似文献   

9.
水稻肥料配方验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制定土壤节肥高产施肥制度和提高其生产效益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开展肥料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稻肥料配方进行验证。[结果]配方肥处理的水稻苗数、叶面积系数、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方肥处理可节本300元/hm2,增效2 520元/hm2;施用配方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变化并不明显。[结论]N∶P2O5∶K2O施用量18∶4∶9的肥料配方符合当地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农业中,准确有效把握N、P、K施肥量,提高肥料农学效率,是农民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为更好地掌握冬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肥料施用的定量化、标准化,进行"3414"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分析N、P、K的合理施用量及肥料农学效率,种植前、种植后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增产增收的效果等。结果表明,N、P、K 3因素对马铃薯产量贡献率最大是K肥,其次是N肥,而P肥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显著。N、P、K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 105 kg/hm~2,P2O590kg/hm~2,K_2O 180 kg/hm~2(N∶P∶K=7∶6∶12)。  相似文献   

11.
三熟制高产晚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水稻高产区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研究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水稻的影响。[结果]高肥力地区施肥效果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显著增产,经济效益显著,而不合理施肥则经济效益极低甚至亏损。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晚稻最高施肥量为N249.9kg/hm^2、P2O5 62.2ks/hm^2、K2O 128.7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89.2kg/hm^2、P2O5 55.2kg/hm^2和K2O 101.1kg/hm^2。[结论]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桥地区圆葱“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今后指导圆葱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二次回归"3414"完全方案设计,对高桥地区圆葱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及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圆葱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得出了最佳经济产量、最佳施肥量及其比例。其中,氮、磷、钾最佳经济产量为71 520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169.50 kg/hm2,P2O5 106.50 kg/hm2,K2O57.0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0.630∶.34较为合理的。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圆葱产量作用最大,依次是磷肥、钾肥。另外确定了一些重要的施肥参数。100 kg鳞茎养分需求量为N 0.19 kg,P2O5 0.05 kg,K2O 0.16 kg;土壤供养分量为N 104.55 kg/hm2,P2O5 30.15 kg/hm2,K2O 91.65 kg/hm2;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为N0.42,P2O5 0.07,K2O0.32;肥料利用率为N17.43%,P2O5 6.87%,K2O31.55%。[结论]得出的圆葱施肥模型和施肥参数对指导圆葱施肥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合理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的合理分配,为相关区域棉花和油菜合理施用磷、钾肥及土壤磷、钾平衡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4年定位试验并结合农户肥料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湖北东部潮土区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的合理分配问题。[结果]棉花增施钾肥后增产显著,施钾4年平均增产27.3%,并对油菜有明显后效;油菜施磷4年平均增产约10%,增施钾肥的增产幅度较低;如果每年每季作物施磷肥(P2O590 kg/hm2)、钾肥(K2O 120 kg/hm2),土壤磷素盈余率为68.2%,钾素亏缺率约35.0%,且油菜季土壤K素亏缺量明显高于棉花季。[结论]根据研究区域磷、钾肥料使用情况,兼顾肥料的增产效果和土壤肥力的维持与提高,提出"棉花增钾、油菜增磷增钾"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宁英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35-5338
[目的]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414试验方案,安排田间试验。应用养分丰缺指标法和线性分析,确定土壤供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地膜花生试验地块土壤供氮量、供磷量、供钾量分别为156、51、72 kg/hm2,土壤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62.5%、30.7%和24.3%。裸地花生试验地块土壤供氮量、供磷量、供钾量分别为99、31、47 kg/hm2,土壤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为53.8%、22.6%和20.3%。[结论]地膜花生产量比裸地花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寿县小麦“3414”田间肥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小麦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寿县"3414"小麦肥效试验结果,由函数法、地力差减法和养分校正法综合得出寿县小麦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果]在当前寿县小麦生产中,氮肥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钾肥次之,磷肥的影响较小。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52.65%、25.15%、27.28%,平均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89、2.37、0.70。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养分指标体系:低、中、高肥力时,氮的常规法测定值分别为51.21、77.89、93.46 mg/kg,磷的测定值分别为6.15、13.73、26.73 mg/kg,钾的测定值分别为41.81、122.82、171.07 mg/kg。[结论]结合寿县实际,黄白土田推荐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17.5、82.5、180.0 kg/hm2,黄淤土田推荐氮、磷施肥量分别为240.0、90.0 kg/hm2,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最佳施肥配方,为慈姑生产专用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414"方案设计,测定每个施肥处理的慈姑产量;研究N、P、K不同施肥处理对慈姑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得出慈姑最佳施肥量配比。[结果]N、P、K对慈姑产量有较大影响,N_2P_2K_3处理的肥料配施比例最佳,产量为18 397.80 kg/hm~2,增产率104.77%,净增收入80 317.35元/hm~2。氮肥对慈姑产量的影响最大,钾肥其次,磷肥最小。[结论]慈姑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N 446.70 kg/hm~2、P2O568.10 kg/hm~2、K2O534.90 kg/hm~2,慈姑最高产量为18 612.7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量为:N 420.60 kg/hm~2、P2O570.50 kg/hm~2、K_2O_492.15 kg/hm~2,最佳产量为18 579.00 kg/hm~2。  相似文献   

17.
张文英  张洋  张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97-15198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春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青海省春油菜不同施肥模式下N、P、K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结果]高产高效模式3 N、P、K肥农学效率相对于其他模式明显提高;农户常规施肥模式偏生产力最高;高产高效模式3 P、K肥偏生产力较高。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高产高效模式3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高;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在20~40 cm达到最大值,在80~100 cm处于最小值。[结论]这可为雨养区春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后稻田养分不平衡、地力低、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弱等问题。[方法]采用氮磷钾肥"3414"完全肥效试验设计,对吉林省西部新整理土地水稻数据进行三元二次回归分析,通过数学模型得出施肥量与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关系,并进行模拟,选择最优模型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最大产量施肥指标为N 207.99 kg/hm2、P2O5103.92 kg/hm2、K2O 66.10 kg/hm2。在该施肥水平下,最大产量为8 446.31 kg/hm2。[结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养分因子顺序为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  相似文献   

19.
高寒旱区N·P·K肥不同用量对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荣  朱春来  孙小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98-14099
[目的]探讨N、P、K肥对旱地春油菜品种青杂2号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N、P、K肥用量对青杂2号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肥料因子与产量的回归关系极显著(F=14.87),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拟合系数r=0.982)。N、P、K肥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N肥〉K肥〉P肥。N、P、K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肥×磷肥〉氮肥×钾肥〉磷肥×钾肥。产量与N、P、K肥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式分别为:Y1=2024.66+343.15X1-19.74X1^2;Y2=2849.97+165.53X2-6.62X2^2;Y3=3708.01—207.23X3+18.56X3^2Y1的最大值为3534.22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130.35ks/hm^2;Y2的最大值为3884.41kg/hm^2,对应的施磷量为187.50kg/hm^2。Y1的最佳值为3534.16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129.60kg/hm^2;Y2的最佳值为3884.22kg/hm^2,对应的施磷量为184.95kg/hm^2。[结论]N、P、K肥用量及其互作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