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正>巴州清水河农场地处焉耆盆地北缘,毗邻博斯腾湖畔,为典型的中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又具盆地聚热、冬季冷潮的气候特征。棉花是我场主栽作物之一,由于当地连年进行"矮、密、早"栽培,棉花品种固定,产量难以实现突破。2011年,我场自河北引入大铃早熟型(128天)棉花品种国创棉-95,在农场棉区进行引种试验,与主栽品种ZM-2(293)作对照,着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焉耆盆地加工番茄高产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诣在推动本地区加工番茄优质高产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羊角椒自1998年在和静县试种获得平均每亩产值1250元的经济效益后,近几年在焉耆盆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2002年焉耆盆地羊角椒的种植面积就达到5万余亩,成为焉耆盆地发展订单农业的主要的作物品种.但近几年,焉耆盆地羊角椒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疫病、立枯病、青枯病、病毒病、地老虎、蚜虫、棉铃虫等病虫的为害.为此,我们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主要推广了以下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供试春小麦品种的观察比较,筛选出适合焉耆盆地自然、生态及栽培条件的优质、高产、综合性状好的春小麦品种,为在博湖县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试验表明,新春17号、宁春39号增产潜力较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作为焉耆盆地逐步替代新春6号的春小麦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22团地处焉耆盆地中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焉耆盆地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有着较高的小麦栽培技术水平。近年来,国家政策向粮食作物倾斜,加大了对小麦生产投入和优惠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小麦收获后复播一茬蔬菜,效益大大提高,给职工带来较高的收入。现将焉耆垦区滴灌小麦复播白菜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总结如下:一、滴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土地选择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以及2009年焉耆盆地工业番茄膜下滴灌的增产优势。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的节水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各滴灌处理平均产量达150t/hm2以上;不同的灌溉定额和滴灌次数显著影响产量,滴灌次数增加,产量也增加,但当灌溉定额增加至4500m3/hm2时,产量呈降低的趋势;焉耆盆地工业番茄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滴灌次数14次、灌水定额为3300m3/hm2。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是新疆花生引种较早,种植条件适宜的地区。本文主要介绍适宜该地区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当前自治区力争全面扩大冬小麦种植规模的政策要求,通过分析巴州焉耆盆地近年来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产量等情况,根据当前焉耆盆地种植冬小麦的现实困难及问题,提出焉耆盆地冬小麦种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贮玉米苗期生长势强,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不早衰和保绿性好等特点。目前,在焉耆盆地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主要有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数学法,确定了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状况,评价结果为焉耆盆地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确定开发规模及趋势提供依据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介绍新椒11号的选育过程及品种特性,总结该品种在新疆焉耆盆地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土地选择和准备、播种、密植、施肥、灌水及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广大辣椒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焉耆盆地棉花在不同播期,其棉株的生长与产量差异很大,4月26日播种的棉花较5月6日播种的棉花果枝数增加0.9~1.1台,增幅13.6;~18;,达显著水平.单株载铃增0.6~1.5个,增幅10.9;~26.8;,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皮棉475.2 kg/hm2,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焉耆盆地1997—2006年的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能值利用强度、人均能值使用量、电力能值使用比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7个指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焉耆盆地的净能值产出率为非匀速上升的趋势,从1997年的1.856上升到2006年的1.888。这表明焉耆盆地向外界输出的能值高于区内对其投入的能值,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生态经济区域;(2)焉耆盆地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与净能值产出率变化趋势相反,从1997年的1.70下降到2006年的1.43。这表明从1997—2006年焉耆盆地被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有所增加,经济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开发程度仍然较低,经济上处于不发达的阶段;(3)环境负荷率的变化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焉耆的进口资源及劳务的能值用量增大,尽管如此,由于环境负荷率较低,焉耆盆地的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粮食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文根据1990-2013年焉耆盆地粮食生产要素的统计资料,基于C-D生产函数,运用协整检验得出协整关系式。结果表明:影响焉耆盆地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粮食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折纯量和农村用电量,影响程度分别为:0.79%、0.405%、0.370%、-0.179%。结果与焉耆盆地山地面积多,耕地面积少的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焉耆盆地西北部的葡萄滴灌为例,开展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投资预算,并进行综合效益进分析,科学评价葡萄滴灌的可行性。实践证明,葡萄滴灌收益率高,经济效益好,可以在焉耆盆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焉耆盆地黑果枸杞的自然分布及其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果枸杞是典型的根蘖类无性系植物,并兼具有性和无性两套繁殖系统,其自然分布涵盖了焉耆盆地平原荒漠和低地草甸2类8个亚类的草地类型,占盆地10个亚类草地类型的80%,并在农区广泛分布,为焉耆盆地的广布种;其根系由水平根和地下垂直茎以及季节性分生存在的不定根组成;其有性繁育系统为异交型,并具花的色泽变化和"两花两果"特性;其无性繁育由水平根以根蘖克隆的形式繁殖;其单体群落中看似独立的植株个体,却是由地下由水平根相连的一个有机"整体",并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其植株具有夏眠及被掩埋后仍能存活并变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申丽琼 《北京农业》2012,(3):196-197
以两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用3S技术对新疆焉耆盆地土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采用GIS的叠加技术和提取功能建立了焉耆盆地1990-2005年阶段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转移矩阵,并计算出景观特征指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在总结目前我国对酿酒葡萄种植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巴州焉耆盆地的独特气候条件,通过对影响种植的气象、土壤以及易遭受的自然灾害进行总结对比分析,为大规模发展酿酒葡萄产业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提高酿酒葡萄品质,酿造出代表当地气候特点的品牌葡萄做个引导。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酿酒葡萄研究现状,对比焉耆盆地的近50a来的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得出焉耆盆地种植酿酒葡萄的适宜气象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为种植出优质酿酒葡萄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新疆和硕县、焉耆县种植的赤霞珠等酿酒葡萄的品质好,酿出的葡萄酒口感醇厚、有层次;焉耆盆地葡萄种植区多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土壤类型特殊,立地条件差,但是通过改良也能适应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焉耆盆地因受干旱荒漠性气候影响,冬季气候寒冷,也比较容易出现阶段性的低温,葡萄不埋土是无法越冬的,所以只能埋土防寒来加以克服,低温冷害、霜冻、大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焉耆盆地的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7.3~9.6℃之间,年平均降水量79.8mm,气候条件满足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针对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和河南棉花生长茬口限制等因素,通过笔者对河南省近5年高产创建工作的总结,探索了棉花高产创建实行"十统一"的可行性,提出了河南棉花以"早"为核心的稳产技术途径和建立棉花高产创建产业联盟的建议。一、棉花高产创建制约因素分析河南作为棉花的优势产区,在植棉历史上,曾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20.
启珍 《北京农业》2004,(2):30-30
紫花苜蓿是全世界农牧民和科学家公认的一种最好的牧草.它适应范围广,适宜于温暖、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在高温干燥和有灌溉条件下生长良好.近年,新疆焉耆盆地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陆续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苜蓿品种,面积达8500公顷.主要有:新牧1号、阿尔冈金、捷达、亮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