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油茶籽进行萃取,提取油茶籽油。考察了油茶籽平均粒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油茶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对试验得到的油茶籽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平均粒径0.605mm、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30L·h-1和萃取时间90min,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下油茶籽油萃取率为91.17%。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28%。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科学而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文冠果,应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文冠果籽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提取试验结果表明,CO2超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C O2流量40 L/h,萃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出油率可达44.56%。测定结果表明:文冠果籽油的折光指数n20为1.474 5,相对密度d20为0.917 3,其水分与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为0.38%,酸值0.51 mg/g,过氧化值0.000 9 g/g,碘值1.214 g/g,皂化值214 mg/g;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籽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0.9%)、油酸(29.5%)、芥酸(8.89%)、棕榈酸(4.95%)、硬脂酸(2.13%)和亚麻酸(0.4%)、花生四烯酸(0.02%)及山嵛酸(0.5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为82.22%。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杨梅仁中杨梅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L9(34)正交表,探讨各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杨梅仁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杨梅仁油品质好,在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60 min、CO2流量30 L/h、分离温度30 ℃时效果最佳,得率高达33.52%;杨梅仁油中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是一种质量很好的保健油.  相似文献   

4.
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edes Linn.)油的最大得率为目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同时,为了得到游离酸含量和水分及挥发物较低的优质沙棘油,采用二级分离的方法分离沙棘油,通过分析、比较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所得沙棘油物理指标,认为二级沙棘油分离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沙棘籽含水量对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品质的影响,特别是对酸价、维生素E含量、碘价的影响,当沙棘籽含水量〈7%时,超临界CO2萃取的沙棘油品质达到商品化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岳 《沙棘》2005,18(2):27-28
采用1L超临界萃取实验装置,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全果油进行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以及萃取时间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为20L/h时,萃取压力为30Mpa,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3h条件下,萃取率可达18%以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全果油中富含胡萝卜素、甾醇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及其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霞  申林 《沙棘》2002,15(2):28-30
以沙棘籽和沙棘果皮为原料,以无毒,易得,价廉的CO2为萃取剂,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出质量高,无残留溶剂的沙棘籽油(常温下是液体)和沙棘果皮油(常温下是固体)。通过对原料粒度,萃承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剂CO2流量不同条件的实验,获得较佳的工艺参数。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湘西“腊尔山1号”月见草籽油萃取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研究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30℃,分离温度35℃,萃取时间60 m in,萃取率为23.1%。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月见草籽油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91.93%;通过分析油的理化参数表明,其酸值低,仅为1.1 mg/g。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采用响应面优化法(RSR),对广东惠州野生余甘子籽油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g余甘子籽萃取余甘子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03min,萃取压力19 MPa,萃取温度35℃,在此工艺条件下余甘子籽油得率为26.13%±1.4%.通过GC-MS分析表明,余甘子籽油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GC含量达91.33%.通过分析油的理化参数及生产成本表明,超临界CO2萃取余甘子籽油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缬草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45℃条件下,萃取90 min,缬草油得率为(4.250±0.003)%,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所建回归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临界C02流体萃取技术对杨梅仁中杨梅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L9(3^4)正交表,探讨各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杨梅仁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杨梅仁油品质好,在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60min、c02流量30L/h、分离温度30℃时效果最佳,得率高达33.52%;杨梅仁油中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是一种质量很好的保健油。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具有丰富的沙棘资源,沙棘油又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于民,该文就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找出了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的最佳中试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微波处理技术相结合萃取柚皮果胶,探讨了微波辐射功率、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对柚皮果胶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料用量5 g、微波辐射功率450W、萃取时间15 min、萃取压力8.5 MPa、萃取温度40℃和CO2流量12 L/h时,果胶的平...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 CO2 萃取落叶松木材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落叶松木材挥发油,以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落叶松木材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60℃,CO2流量10kg/h,萃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得率可达0.57%.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萃取红松仁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了红松仁油萃取的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物料破碎情况对油得率的影响,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为30 MPa,温度为45 ℃,时间为180 min,物料破碎情况为压片破碎.  相似文献   

16.
对超临界CO_2萃取野生黄刺玫果籽油的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不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原料粒度对黄刺玫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黄刺玫果籽油的较佳条件为:1 L萃取釜装料量200 g,萃取压力25 MPa,温度40℃,萃取时间为2 h,原料粒度40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了红松仁油萃取的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物料破碎情况对油得率的影响,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为30MPa,温度为45℃,时间为180min,物料破碎情况为压片破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精油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对萃取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100 g柿叶在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温度50 ℃、CO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2.5 h,得率为3.1 %.用超临界CO2萃取柿叶精油比水蒸气法蒸馏的柿叶精油得率提高了55 %,萃取物纯度高,有浓郁的柿果香味,色淡黄.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肉桂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了肉桂皮油的提取工艺。探讨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量、原料堆积密度等因素对肉桂油萃取得率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肉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压力35MPa、CO2流量30kg/h、堆积密度(0.44±0.02)g/mL,萃取物得率5.8%~6.0%,为水蒸气蒸馏法的5倍多,所萃取出的肉桂油外观为棕红色油状物,香气纯正。  相似文献   

20.
西番莲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从西番莲籽中提取油脂,探讨了萃取工艺条件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西番莲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DE西番莲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 270 μm,萃取压力 20 MPa,萃取温度 50 ℃,分离釜Ⅰ温度 40 ℃、压力 8 MPa,分离釜Ⅱ温度 40 ℃,压力与CO2钢瓶的压力一致,萃取时间 3 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达到了 25 % 以上.SCDE的西番莲籽油色泽明亮,澄清透明,其理化性质明显优于溶剂法提取的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 89.43 %,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 72.69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