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井灌区概况太谷井灌区位于山西省太谷县与祁县的西交界、汾河支流乌马河的南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7°24′22″~37°27′04″、东经112°28′20″~112°31′44″之间,总面积5km×5km。中心监测站:北纬37°26′、东经112°30′。  相似文献   

2.
熊毅  席承藩 《土壤学报》1957,5(4):285-291
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地处北纬36°—40°,东经114°30′—119°间,北起燕山南麓,西止太行山东麓;东至渤海,南至黄河,略呈长方形,由西南缓缓倾向东北,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研究》1990,(1):111-111,32,86
站名:中国科学院固原生态研究试验站。站长:陈国良。地理位置:东经106°26’-106°30’,北纬35°59’-3G03’;位于黄土高原四川、宁夏污土丘陵区的固原县河川乡上黄村。  相似文献   

4.
C.  B.  佐恩 《土壤学报》1958,6(1):44-53
众所周知,格鲁吉亚亚热带和中国热带的地理位置显然不同。前者位于北纬43°—42°以南;而后者从北回归线以南开始,即北纬25°以南。二地相隔的距离计达9,000公里以上。尽管地理位置的差别这样大,但是在这些地区成土过程的发育方面,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我觉得对此作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格鲁吉亚亚热带土壤发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的柞蚕区,大致以北纬34—35°线为界,此线以北为二化性区,以南为一化性区。一化性区每年多数只放养一次(春蚕),很少地区放养两次(加养秋蚕)。如在一化性区发展秋蚕,不但潜力大,效果好,而且在提高复养指数,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增加收益,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蚕丝出口等方面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顺德古银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省顺德市清晖园内1株古银杏雌树及近年栽种的银杏树进行物候观测调研表明,该古银杏树虽生长于北纬23°以南,年均温度22℃以上,仍能每年开花结实。与该省其他地区的银杏树相比,顺德银杏物候期包括萌芽、开花和种子成熟等各主要时期均较迟。该株银杏种核形态以及过氧化物酶分析均表现出自身特性,它可能是1个新品种或变种。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种植制度气候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湖南省位于北纬24°39′-30°08′,东经108°47′-114°15′。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北和东西相差五个纬度和五个经度,加之地形起伏,最大高程差达一千九百多米,形成复杂多样的自然气候条件。全省种植业以稻作为主,平均每个农业劳力负担稻田1.96亩。建国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稻田种制经历了几次改革和调整,复种指数由1949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树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被誉为世界茶叶的祖国。茶树分布地域很广,南自北纬18°附近的海南岛起,北至北纬38°附近的山东蓬莱山,南北长约2200公里。西从东径95°西藏自治区的墨脱,东至东径122°台湾东角止,东西宽约2300公里。产茶省(区)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台湾、福建、云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河南、陕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郭前旗灌区的碱化草甸盐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工作是我们于1953—1955年所进行的土壤调查、水稻栽培调查、试点观测以及初步改良试验,现仍在继续进行中。地理概述本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方位约在东经124°10′—12°2′,北纬45°0′—45°8′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北方春玉米区的多点联合试验表明,郑单958玉米各阶段生育天教随纬度增高而逐渐延长,北纬45°以北地区不能达到正常生理成熟.不同试点间产量差异显著,表现出随纬度升高逐渐降低;与当地对照品种相比,增产幅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在北纬45.2°左右时基本与当地对照品种持平,随纬度再升高减产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3,(4):F0002-F0002,F0003
诏安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闽粤交界处,东经116°55’~117°22’,北纬23°35’-24°10’.素有“福建南大门”之称,全县共有16个乡镇(区)、2个国营林场、217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293.61km^2.总人口62.1万人1984年首次水土流失普查,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县位于黄土高原的西部,东邻甘肃省的环县、镇原,南接平凉和本自治区的泾源、隆德,西界西吉、海原,北连同心。地跨东经105°58’—106°57’,北纬35°34’—36°38’,面积6,414平方公里(约962万亩),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观测站位于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的东坡,所在地为延安地区乔北林业局任家台林场。地理位置东经109°11’,北纬36°05’,距富县县城西北30km,宜兰公路贯穿境内。该观测站筹建于1988年,系根据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而专设的试验场,重点研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关系。人类社会出现后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加速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但迄今缺乏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14.
<正> 三江平原地区的自然概况1.地理和地形黑龙江省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大江冲积而成的平原称为三江平原。而三江平原地区则指从北纬43°49′55″至48°27′56″、东经129°11′20″到135°65′26″范围的广大地区,面积为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影响范围广、受灾面积大。四川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部,位于东径105°40′59″-106°24′32″、北纬31°21′51″—31°50′54″之间,距震中汶川直线距离300余km。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使阆中也遭重创,死亡6人,经济损失11亿元。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华猕猴桃是雌雄异株的藤本果树,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它的营养丰富,含有一定的糖类、蛋白质、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高,几乎超过所有水果,具有良好的药理疗效,被誉为“水果之王”。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猕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此名”。目前新西兰、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种植的中华猕猴桃都是由我国引去的。南充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纬30°10′-32°10′,东经105°35′-107°03′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位于北纬18°9′—20°11′,东经108°35′—111°3′之间,隔宽约三十公里的琼州海峡和雷州半岛相望。土地总面积略小于台湾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具有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热量丰富,光能充足,雨量丰沛,冬季绝少低温,夏季罕见酷暑。水稻年可三熟,蕃薯随时可种,特别适于栽培橡胶树、椰子、油棕、胡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25°46′~118°53′,北纬43°26′~53°33′。东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南、北与河北省和吉林省为邻,辽东半岛及辽西走廊临渤、黄二海。全省行政区划含14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为1.46×10~5km~2。  相似文献   

19.
橡胶为重要工业物资,现代化工业中钢铁与橡胶的比例约为100:1—1.5。目前天然橡胶的90%来自巴西三叶橡胶树(Heveabrasillensis,以后简称橡胶树)的胶乳。橡胶树的原产地为南美洲巴西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流域,后来的盛产地则为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我国引种橡胶树最早开始于1904年。1950年前仅海南岛有少数几个略具生产规模的小胶园,每年生产干胶不到200吨。解放后国家重视发展天然橡胶,经过30年的努力,至1981年全国产胶量达12.8万吨,已超过解放前年产量的600多倍,取得很大成绩。在五十年代初期,世界上除我国外没有一个国家把橡胶树种到北纬17°以北的地点。当时有人认为北纬17°以北的地区是不宜植胶的(可能出现低于10℃的温度,而这个温度被认为是不利于纯热带性植物生长的)。我国冬季寒潮强烈,冷空气往往可以影响到北纬20°以南的地区。因此,有人把北纬17°以北视为禁区。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冲破了上述框框的限制。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不但把橡胶树种到北纬17°以北的海南岛,还把橡胶树种到北纬20度以北的粤、滇、桂、闽等地,这就是橡胶树北移种植或简称橡胶树北移。目前试种成功最北的地点有四川安宁河谷(北纬26°,海拔1000多米)和福建(北纬25°),而生产性最北的农场为云南怒江(北纬25度)和福建南部一些农场(超过北纬24度)。  相似文献   

20.
北方不同生态区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地区的生长发育特性,明确冬油菜北移的适应区域,扩大冬油菜的种植区划,本研究通过分析18个冬油菜品种在17个不同生态区5 a的农艺性状变化,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分析其稳定性,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农艺性状均很优良,且优于胡麻和春油菜等同类型的其他油料作物;品种间、年份间变化不明显,稳定性高。影响冬油菜农艺性状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其次是海拔、纬度、越冬率等。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极端低温低、低温来临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冬油菜农艺性状在不同的生态地区间差异十分明显。与冬油菜原种植北界甘肃省天水市(北纬34°6′)相比,在北纬36°以北的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白菜型冬油菜的株高、分枝部位明显降低,分枝数减少;且因花期冻害存在分段结实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为主花序长,而主花序角果数少且分布不均匀。但这些地区籽粒灌浆期相对低温,灌浆期较长,且昼夜温差较大,降低了呼吸消耗,因此角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纬43°77′)、塔城市(北纬46°74′)、拜城县(北纬41°82′)等极端寒冷的地区,由于冬春季积雪覆盖,减弱了冬季冻害和春季干旱,反而农艺性状优良,是发展冬油菜的潜在产区。因此,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是可行的,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冬油菜均能正常生长,农艺性状优良,且由于角粒数和千粒重存在潜在优势而使冬油菜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