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郎溪县雷竹生产实际,简单总结了雷竹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雷竹笋用林经营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母竹采挖及装运、造林、林间管理、有害生物防控等5个方面,以期为雷竹笋用林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雷竹笋是人类喜食的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为提高其产量,满足市场需求,本研究在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进行了雷竹覆盖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覆盖可显著提高竹笋产量。同时,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对雷竹覆盖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提高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脱贫与致富》2001,(5):24-26
雷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 具有八大优势:(1)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2)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月至12月出笋;(3)产量高,收入多。雷笋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 产值达到1万多元;(4)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5)年年出笋,产量稳定,个体粗大,壳薄肉肥;(6)成本低,用工少,效益高。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 (7)周期短,见效快。成竹林年年挖笋,年年有收益,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8)适应范围广。雷竹为刚竹属竹种,海拔25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竹林常存,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雷竹19个栽培类型及2信近缘种竹笋的蛋白质组成分析的结果表明:雷竹不同栽培类型及其近缘种竹笋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种类相同,但占干质量的百分比有所差异;从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各种氨基酸占干质量的百分比来看,安微雷竹,安徽雷竹,安徽早竹,金华雷竹和余姚雷竹明显高于其他竹种;弯秆雷竹明显较低,其他栽培类型和2个近缘种之间差异不显著。表1参5  相似文献   

5.
2002年,奉化市溪口镇岩头村雷竹科技示范户毛华方覆盖的雷竹亩收入达1.45万元。这在笋价大跌,许多雷竹种植农户还要亏本的今年实属少见。早在1998年下半年,毛华方在镇农科教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岩头村率先实施雷竹覆盖技术,1亩多用砻糠覆盖的雷竹笋收入达1.6万元。尝到甜头后,为促使竹鞭快速伸展、笋芽茁壮成长,1999年,他采用"厚施肥、薄盖被"方法,施足有机肥料,用"两次覆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雷竹笋园地的选择与整地、品种与母竹的选择、雷竹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栽植方法、笋园的管理、雷竹病虫害的防治等,对生产上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郎溪县雷竹生产实际,简单总结了雷竹的特性特性,并提出了作为笋用林的经营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造林地及整地、母竹的采挖及装运、造林等,为雷竹笋用林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余姚市雷竹笋覆盖从1988年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面积也由原来的2.5hm^2发展到今天的1400hm^2,雷竹覆盖大大提高雷竹的附加值,667m^2产值由原来700元提高到15000元;产笋时间也由翌年的春季提前到当年的冬季。丰富了市场的供应,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长期以来雷竹笋覆盖采用新鲜猪粪(鸭粪)作为覆盖的酿热物,在长期高温、高湿、多氨、缺氧状态下,雷竹烂鞭、烂芽、嫌氧细菌及地下害虫大量滋生,严重的污染环境和大气,使雷竹林提前衰败。针对存在的问题,余姚市林特技术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积极探索雷竹林可持续发展之路,研究雷竹林发展的二大难题,一是如何在冬季覆盖的基础上,再提前到秋季,使秋季就能出笋,延长供应周期;二是寻找新的覆盖材料取代原来的。  相似文献   

9.
一、雷竹的特征与特性 雷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八大优势:①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②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12月出笋.③产量高,效益好.雷笋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④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⑤连年出笋,产量稳定, 个体粗大,壳薄肉肥.⑥成本低,用工少.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⑦周期短,见效快.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⑧适应范围广.海拔250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政和县良种场于1997年引进试种雷竹笋,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该文介绍了雷竹笋的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宁国市多年栽培经营雷竹笋用林的经验,在介绍雷竹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造园、平衡施肥、水分调控、覆盖增温、添加客土、巧施钩梢、病虫防治、更新复壮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又名雷公竹,由于早春打雷出笋,故称雷竹,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均很高,可销售竹苗增加收入。竹笋一般长30.00~40.00 cm,单笋质量150.00~200.00 g,每667 m2年产笋1 000~2 000 kg。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森林公园1991年从浙江省安吉市引种栽培。目前,雷竹面积已达13.33~15.00 hm2,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雷竹笋硝酸盐含量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竹笋硝酸盐含量现状,探讨施肥和竹笋硝酸盐含量关系,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70个样点的竹笋样品,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笋硝酸盐含量为(745.24±358.11)mg·kg-1,变异系数为48.05%,70个样点中有48个样点竹笋硝酸盐含量超过WHO/FAO卫生标准,以竹笋煮、炒煮后硝酸盐含量下降70%计,有11.43%的雷竹笋属于严重污染.肥料试验表明,随着全年施肥量的增加,雷竹笋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可显著减少竹笋硝酸盐积累,综合产量和硝酸盐含量,以年施肥量为尿素487.5kg·hm-2,复合肥750.0kg·hm-2和猪栏肥56.25t·hm-2的处理较为理想.冬季覆盖增加了雷竹笋硝酸盐含量,试验的6个处理中未覆盖竹林竹笋硝酸盐含量平均比覆盖竹林低33.48%.表6参14  相似文献   

14.
雷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一个优良食用笋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味道美、效益好等优点,被人称为“江南第一笋”。雷竹出笋早,早的一月份就能出笋,而其他品种一般均在三四月份才出笋;雷竹笋期长达70多天,从2月上旬算起,一直到4月中旬结束,没有任何竹种能与之相比;雷竹产量高,一般经营水平的竹园,亩产量1吨左右,而高度集约经营的竹园,最高亩产量记录达3826.6公斤;雷竹笋品质也好,不仅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出肉率高达80%,比毛竹冬笋要高出30%多。因此,雷竹的经济效益很好,每亩竹园,一般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春天,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村村民陈景繁把自己种出的雷竹笋运到宁溪市场,以每千克10元的价格出售,一上市便“抢”个精光。陈景繁科技栽培、辛勤管护的雷竹出笋早,笋质好,售价高,收入丰。陈景繁1995年看了种雷竹致富的电视广告后,便到竹乡安吉县买来种竹,种了0.9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雷竹。他找来科技资料,按要求精心管护,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竹笋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推广,当前雷竹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作物,其在春季造林以及林业发展与创收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雷竹种植与管理现状,分别就其生长特点造林、竹园管理、挖笋等环节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升我国雷竹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水平,为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雷竹材菜两用,是一种良好树种,但过去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种植面积也很少,后来逐步被人们所了解,近10a雷竹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竹笋产业发展很快,每年大量竹笋上市且供不应求,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奉化银龙竹笋合作社到目前雷竹面积已有533. 33hm2,在栽培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研究提高,这里就以成林竹管理作一次简单报导,供广大竹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比施肥对雷竹笋用林笋末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和笋产量的影响,得到适宜雷竹生长和生产的生态化学计量比,为雷竹笋用林经济效益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雨城区中里镇1~5 a生雷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氮磷比施肥下(NP3=3∶1、NP9=9∶1、NP15=15∶1、NP21=21∶1)雷竹碳氮磷养分变化规律和化学计量特征,通过笋产量和各器官养分、土壤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不同氮磷比施肥处理的雷竹营养生长规律。【结果】(1)氮磷施肥可以显著影响雷竹各器官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着施肥氮磷比例的增大,各器官的全C含量、C∶N和C∶P总体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全C和全P含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N∶P则逐渐减小。(2)氮磷施肥对各器官间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大小关系影响较小。(3)氮磷施肥显著提高了雷竹鲜笋产量,笋产量随施肥氮磷比例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后稳的趋势,雷竹笋产量与土壤p H、全N含量和碱解氮(AN)含量在显著相关关系。(4)土壤p H与雷竹各器官C∶P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1997,(12)
雷竹林地覆盖技术已成为提高竹笋产量,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但宁波市雷竹产区有些竹农反映覆盖的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为此,笔者专门访问了临安市临天乡吴马村竹农。高虹乡高乐村陈大量等户,现将陈大量进行雷竹林地覆盖的效益及技术经验作一介绍1993~1994年临安市林业局何柏潮等在陈大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杭州市临安区1989—2016年覆盖笋和自然笋产量、产值及气象站点的月降水量数据,研究临安区雷竹笋产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杭州市临安区28 a平均年降雨量和降雪量分别为1 506.0、12.0 mm,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42.4%,冬季降雨仅占15.0%。覆盖笋和自然笋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78、7.61 t·hm-2,平均产值分别为12.07万、1.34万元·hm-2。雷竹覆盖笋单位面积产量与秋季、9月降水量(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自然笋单位面积产量与6月降水量(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自然笋单位面积产值与年降雪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