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太原市市售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珍珍  程滨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0):169-175
为明确太原市市售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经食入途径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测定了太原市市售15种蔬菜共130个样品中Cu、Zn、Pb、Cd、Cr的含量。根据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用单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限定值对市民摄入重金属污染蔬菜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3.8%的生菜、33.3%的白菜、5.6%的韭菜中的Pb超标;75%的生菜、25%的白菜中的Cd超标;生菜有轻度污染,芹菜和白菜污染程度达警戒线,其余品种蔬菜为安全;蔬菜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Pb>Cd>Cr>Zn>Cu。太原市市售蔬菜致癌化学污染物Cd的个人年风险为7.14×10-6 a-1,Cr为6.20×10-5 a-1,非致癌化学污染物Pb的个人年风险为2.34×10-8 a-1,Cu为7.92×10-8 a-1,Zn为4.40×10-9 a-1;摄入污染蔬菜带来的健康风险来源是Cr,其个人年风险水平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限定值。  相似文献   

2.
微波消解ICP-OES法同时测定香茅草中11种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同时测定香茅草中11种微量元素(Zn、Cd、Pb、Co、Ni、B、Mn、Fe、Cr、Mg、Cu)的方法,采用HNO3-H2O2混合酸体系进行消解,样品消解完全彻底,并优化了微波消解程序和仪器工作参数。结果表明:待测11种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83~0.9999,检出限(LOD)为0.000050~0.081325 mg/L,定量下限(LOQ)为0.0002~0.2455 mg/L。供试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0.00%~102.50%;相对标准偏差(RSD, n=6)为0.25%~1.64%。元谋和陇川香茅草中不同元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两地香茅草各元素含量高低顺序均为:Mg>Fe>Zn>Mn>Cu>Ni>B,而Cd、Pb、Cr、Co均未检出;同一元素含量在来源地不同的材料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该方法具备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势,适用于香茅草样品中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蔬菜地土壤重金属酸消解测定方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从几种常见的土壤酸消解方法中选择出一种适合于蔬菜地土壤消解的高效、安全、经济的方法;【方法】采用HNO3-HClO4-HF、HNO3-HClO4、王水-HClO4、HNO3等不同的酸消解方法对蔬菜地土壤进行消解,通过对Cr、Pb、As、Hg4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的测定,然后对这4种消解方法进行实验比较;【结论】HNO3-HClO4消解法是一种适合于蔬菜地土壤特点的酸消解方法;采用三步消解法即可以使蔬菜地土壤样品达到较完全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澳洲坚果果仁中4种关键微量元素的FAAS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明澳洲坚果果仁中Fe、Mn、Cu、Zn 4种关键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测定方法,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采用干灰化、混酸消解、微波消解3种不同样品消解方式,对4个澳洲坚果品种果仁中Fe、Mn、Cu、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Fe、Cu经3种不同消化方式处理后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而Mn、Zn经微波消解处理后的测定值虽然略高于干灰化和混酸消解2种方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澳洲坚果果仁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Mn>Fe>Zn>Cu,其中Mn元素含量在品种间的变异较大;在4个供试品种中,‘云澳51号’的Fe含量为最高,而‘云澳58号’的Mn、Cu、Zn 3种微量元素含量均为最高。3种样品消解方式均可用于澳洲坚果果仁微量元素含量的FAAS法测定。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典型茶园土壤与茶叶中重金属的积累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解杭州市茶园土壤与茶叶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其重金属的可能污染来源,选择杭州市典型茶园20个,按区位与施肥的不同分为城郊-化肥、城郊-有机肥、山区-化肥和山区有机肥等4种类型,采集了0~15、45~60 cm分层土样及茶树新叶和老叶样品,分析土样和茶叶样品中Pb、Zn、Cu、Cd、Hg、Cr和Co等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土壤Pb、Zn、Cu、Cd、Hg、Cr和Co污染程度较轻,其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除老叶样中Pb有25%样品超标外,新叶及老叶的其他重金属元素都在限值以下。城郊区茶园土壤的Pb、Cd和Hg含量普遍高于山区茶园。施用化肥的茶园土壤Cd略高于施用有机肥的茶园,施有机肥的茶园土壤Hg略高于施用化肥的茶园。施用有机肥的茶园土壤Zn和Cu明显高于施化肥的茶园。施用有机肥可轻微提高茶园土壤中Cr的积累;土壤中Co的积累受人为影响较小。研究认为,研究区茶园土壤中重金属Pb、Cd和Hg的积累主要与大气沉降有关,而Zn和Cu的积累主要与有机肥料的施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宝鸡市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宝鸡市城郊结合部为研究区域,对土壤样品Cu、Zn、Pb、Cd和Cr 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同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中除Cd的平均累计含量已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的二级标准外,其它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累计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城郊农田土壤大多数采样点重金属污染处于尚清洁水平,S3和S5点处轻度污染,S7点中度污染,S6点为重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5种重金属的污染顺序为Cd≥Cu≥Pb≥Zn≥Cr;5种重金属中Cd是生态风险最大,单个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Cd>Cu≥Pb≥Cr≥Zn;综合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在S6和S7处综合为强生态危害,S3、S5和S10处中等生态危害,其余采样点处为轻微生态危害。源解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的Pb、Cu、Cr和Zn来为同一污染源,而Cd为另外某一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长期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摘 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孝义市污灌区土壤中Ni、Cr、Pb、Cu、Zn、Cd 6种重金属的含量、形态分布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孝义市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都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但Ni、Cr、Pb比当地背景值都有所增加。土壤中重金属各形态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Ni、Cr、Zn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Pb主要以残渣态和铁猛氧化态存在。Cu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Cd在残留态中比例最小,碳酸盐结合态和交换态含量比例很高。与对照相比,污灌降低了重金属残留态所占比例,改变了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提高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能力。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系数的大小顺序为:Cd>Pb> Cu >Cr >Zn >Ni;迁移系数的大小顺序是:Pb >Cd> Cu >Cr >Zn>Ni,土壤中Cd 、Pb的生物活性最高, 生态污染风险最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特征及潜在风险,分别采集金属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的土壤和农产品样品,测定重金属As、Pb、Cr、Cd、Hg、Cu、Zn含量及土壤pH值,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及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Zn、Cu、As、Cr、Pb、Hg,个别土壤样点Cd、Pb、Cu、Zn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0,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Ⅲ级以上,土壤Cd点位超标率最高,为18.51%。冶炼区土壤Cd、Cu、Pb、Zn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为92.31%,69.23%,34.62%和26.92%。污灌区土壤Cd、Zn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均为8.70%。蔬菜区土壤Cd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为9.94%。总体上看,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7种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Ⅰ级,清洁。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Ⅲ级(轻度污染)、Ⅰ级(安全)和Ⅰ级(安全)。参照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NY 861—2004、GB2762—2022),冶炼区周边小麦籽粒Pb、Cd和Zn的超...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是衡量其环境效应的关键参数。选择唐山市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为研究区,采集了20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和Cr)不同形态(酸可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探讨影响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r和Cu主要以残渣态和酸可提取态存在,Pb主要以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Cr的酸可提取态较其他元素高,对环境的潜在风险较大。相关分析显示,土壤pH值与重金属的酸提取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u和Pb的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u和Pb的有机结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可通过适当提高土壤pH的方法来减少重金属的酸可提取态含量,降低其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微量金属元素状况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微量金属元素调查与评价表明,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和微量元素积累.以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为评价标准,采用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25,属3级,轻污染水平.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是镉(Cd)>铬(Cr)>砷(As)>铅(Pb),Cd、Cr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1.59,1.14,均属3级轻污染水平,As和Pb的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35和0.05,属1级安全水平;土壤Cd的超标率为73.7%,Cd超标率为68.4%.与河北省土壤自然背景值比较,土壤Pb和As含量在背景值以下,Cd和Cr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12倍和4倍.土壤微量元素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趋势.土壤微量元素有效Fe、有效Mn、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分别是对照农田的5.7,2.9,4.0和15倍.以菜地土壤微量元素分级标准,4种金属元素处于高含量比例分别为65.8%,25.1%,100%,83.6%.在评价基础上,分析指出化肥尤其是进口磷肥是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Cd污染的主要来源,没有重金属限量标准的畜禽粪便和有机肥是Fe、Cu、Zn和Cr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王水迴流法消化污泥和土壤,较常规的王水消化法可多提取10%的重金属.本实验应用1:1的硝酸—高氯酸和铝制消化器对128个土壤样品镉、铬、铜、铅、锰、镍和锌7个元素进行了测定,并与王水迴流法所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统计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然而是截然不同的两组数据.除锌外,用硝酸—高氯酸法所得值明显高于王水迴流法,可在实验室广泛使用.在铬的测定中,钠、钾、镁、钙、锰、铝和铁做为潜在的干扰因素及不同火焰状况对测定的影响被加以探讨.结果表明,使用贫氧化亚氮—乙炔火焰不会产生正、负干扰.  相似文献   

12.
按8km×8km网格将聊城市耕地分为136个采样点,调查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并以此判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并对8种重金属进行各样点的含量差异分析;最后,应用ArcGIS8.3,以污染评价结果为数据支持,进行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研究。新的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Hg>Cu>Cd>Zn>Cr>Pb>As>Ni;各元素总体平均变异程度为:Zn> As>Hg>Cr>Ni>Cu>Pb>Cd;土壤各重金属污染分布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区域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郭佳  靳少非  王库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7):103-109
为揭示快速城市化对于城乡交错区土壤质量的影响,以福州市典型城乡交错区为对象,通过分析134个土壤样点中5种重金属元素(Cr、Mn、Cu、Pb、Zn)的含量,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城乡交错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并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空间变异较大,最大值在空间上不具叠加性。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平均值排序依次为:Pb>Cu>Cr>Mn>Zn,Pb和Cu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达到了强生态风险的程度。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不同重金属受制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土壤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AHP 与GIS 的白银区耕层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因子权重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是影响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根据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计算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权重,并将其应用于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结合地统计学软件,对白银区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银区耕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污染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As、Zn、Cu、Cr、Pb;耕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48,污染等级总体为安全级;经相关性分析,Pb与Zn、Pb与Cu、Zn与Cu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白银区除中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处于玷污、污染水平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耕地耕层土壤处于安全级;本底级、安全级、玷污级、污染级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4.83%、70.33%、2.72%、2.12%。  相似文献   

15.
以武定县为例,探明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影响因素,以期为高山丘陵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分析了武定县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深层土壤具一致性。除Cd、Pb、Zn外,表层与深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差异。受区内断裂带控制,重金属主要富集在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在垂向分布上,Cd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Cr、Ni受自身理化性质的控制,As、Cu、Hg、Pb、Zn可能由地质背景控制。8种重金属均来源于成土母质,Cd、Pb、Zn受矿产开采的影响较大,Cr、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Cd、Cu、Hg、Pb、Zn来源于多金属成矿带高背景值成土母质与矿产开采的共同影响。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中重金属含量不同,土壤重金属含量也与有机碳、铁锰氧化物、粘土矿物、养分元素、pH具有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酸雨土柱淋洗实验,研究了不同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释放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下降,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释放强度明显增大,各元素的释放量与酸雨pH值呈显著负相关。Zn释放主要集中在pH4.5~3.5之间;Cu释放主要集中在pH6.5~3.5之间;Cd的释放没有较集中的范围;而Cr和Pb,不同土壤集中释放的pH值范围不同。不同处理水平对酸可提取态种金属的释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调查区域的土壤污染现状和为粤北矿区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网格法进行布点采样,采集了144个表层土壤样,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相关性等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Cd、Zn、Ni、Pb超标率分别达100%、96.53%、6.25%、3.00%;土壤重金属Cd、Zn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3.59、1.90,表明地块已受到这2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Ni、Cu的Pi均小于0.7,属于安全范围。其中,土壤中Pb(0.9851)、Zn(0.9197)、Cd(0.8994)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强相关水平,表明其在土壤中极易发生迁移,潜在的生态污染风险较大;Cu、Ni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也达强相关水平,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宁夏黄河流域湖泊湿地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概况及潜在生态危险,笔者调查了该流域9个湿地底泥中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与富集情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和自然背景值为参比值,对湿地底泥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各采样点的生态危害指数进行探讨,并利用Lars 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湿地底泥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宁夏黄河流域湖泊湿地重金属富集顺序为:Cr>Pb>Zn>Cu>As>Cd>Hg,各重金属单因子生态危害程度为:Cd>As>Hg>Pb>Cu>Cr>Zn,鹤泉湖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最高,其他湖泊重金属生态危害都比较轻。总体而言,宁夏黄河流域湖泊底泥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还是较小的。  相似文献   

19.
The success of risk assessment of metal‐contaminated soils depends on how precisely one can predict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race and toxic metals in soil and transfer to the human food chai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rom 2004 to 2005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sewage sludge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al lands where mostly vegetables are grow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dict the uptake of Cd, Cu, Cr, Ni, Pb and Zn by different vegetables grown on agricultural soil irrigated for long period with untreated domestic waste water and sewage sludge (SIDWS) as test samples and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same vegetables grown on agricultural soil irrigated with fresh canal water (SIFW), collected as control samples. A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based on ultrasound‐assisted pseudo‐digestion (UASD) of soil, sewage sludge and vegetable samples in ultrasonic bath was developed. A conventional wet acid digestion method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The EDTA‐extractable metal in SIFW and SIDWS was also studied. The extracts and digests were analysed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electrothermal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FAAS/ETAAS). Analytical results for six metals and metalloid by UASD in bath and conventional wet digestion methods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thus indic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low mass and minimum quantity of digesting acid mixture in less tim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digestion method (CDM). The validation of the proposed UASD method was assessed by using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BCR 483 and (whole meal flour) BCR 189. Recoveries ranging from 95.5 % to 102.3 % for understudied metals were obtained for different samples (soils and vegetables). The averag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UASD method varied between 2.3 % and 7.9 % for N = 12, depending on the analyte. The vegetables grown in SIDWS showed high level of heavy metals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samples. This investigation highlights the increased danger of growing vegetables in the agricultural land, continuously irrigated and dressed with waste water and solid sewage slu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