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1.节水灌溉移栽至返青期,灌水3~5厘米,缓苗促蘖.分蘖开始至分蘖盛期,以浅、湿为主,即前水不见后水,每隔2~4天灌1次浅水,田面保持2~3厘米水层,土壤0~5厘米表层保持水分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2.
水稻浅、湿、干灌溉,是控制灌溉技术的一种,是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它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范畴。浅湿干灌溉的原则是浅水灌田,“浅”为30㎜,待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湿”0㎜,“干”为土壤含水量控制的下限值。为如此反复。灌水之间的无水层时间应使浮泥沉实,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水稻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水稻应变式肥水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 《农家顾问》2010,(2):32-32
水稻应变式肥水管理技术是指秧苗移栽后,田面保持薄水层(10~30毫米)返青活苗,分蘖前3-5天灌1次薄层水(10~20毫米);当每套顷苗数达到270万~300万时,晒田7~10天;晒田后复水,拔节至抽德始期浅水勤灌,保持干干湿湿,每次灌溉的水层为20~30毫米.侍落干后再进行下次灌水.  相似文献   

4.
水稻浅湿灌溉是浅灌与湿润结合,适时晒田的一种灌溉制度(简称浅湿灌溉),也是不同程度间断灌水的一种间歇灌溉技术。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浅湿灌溉的省水增产作用及理论作简要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垄式、湿润和串漫灌溉3种灌溉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垄灌分蘖较湿灌和串灌早2d,分蘖发生速度以垄灌最快,串漫灌最慢;垄灌和湿灌比串漫灌灌浆期长4~1d,成穗率、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分别高16.13%~11.78%、9.85%~7.02%和12.90%~5.06%,并能增加根的长度和新老根的数量以及增强抗稻飞虱的能力;产量以串漫灌最低,垄灌和湿灌分别提高产量24.0%和11.8%。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的水稻节水技术,主要是把浅水、湿润、间歇三种灌溉方法科学地结合在~ 起,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规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苗足烤田、浅湿长穗、湿润灌浆、黄熟落干”的原则,以控制稻田水层上限和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为手段.掌握“后水不见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标灌排水”的做法,从而确定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灌溉.  相似文献   

7.
一、浅湿灌溉的特点水稻浅湿灌溉采用间歇灌溉的灌水方法,其特征是浅灌与湿润相结合,适时晒田,构成浅湿交替,浅、湿、干灵活调节的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垄式、湿润和漫灌三种灌溉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垄灌分蘖较湿灌和串灌早2天,分蘖发生速度垄式最快;串灌最慢;垄灌和湿灌比串灌灌浆时间长4-1天,成穗率、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分别高16.05~11.76%、9.79~6.93%和14.5~5.57%,并能增加根的长度和新老根的数量以及增强抗稻飞虱的能力;产量以串漫灌最低,湿灌和垄灌分别高12.2%和18.3%。  相似文献   

9.
一、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移栽时保持泥面水,移栽3天后实行浅水灌溉,灌后让其自然落干至田面见泥后再灌浅水,反复进行,实行浅水灌溉和露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1.科学的田间管理 1.1 合理灌溉 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蘖初期深水灌溉,水层5cm左右,严防脱水,返青后2~3cm水层,有效分蘖前以浅为主,提高地、水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对生长繁茂地块,立即排水晒田7~10天,控制无效分蘖,晒田程度达到田面发白,地面有裂纹,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促进根系发育.排水晒田后,采取干、湿、干的间歇灌溉,促根保叶,养根保蘖.后期如遇到夜间气温低于17℃以下,采取深水护根,水层15cm左右,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孕穗期浅水勤灌:抽穗后浅水灌溉;黄熟期应停止浇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稻不断生长发育,其需水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到水稻中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试验可确定灌溉的雏模式为:分蘖始期进行浅水(3~0 cm)灌溉;有效分蘖期可进行浅湿交替灌溉;分蘖末期进行落干晒田,以培育水稻后期健壮的根系;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持3 cm左右水层,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促进穗大粒饱,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灌水方式对湘南丘岗区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湘南节水栽培模式,确保双季晚稻稳产高产,设置了4个不同灌水处理试验,研究灌水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对早稻生育期、茎蘖数量无影响;晚稻分蘖差异显著,湿润灌溉有利于水稻分蘖,而零灌溉抑制水稻分蘖;各处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率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灌溉水利用效率以零灌溉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早稻产量间差异不显著,晚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零灌溉产量显著减少,而雨时深灌旱时浅灌与湿润灌溉增加了产量,且比淹水灌溉节水。双季晚稻依靠早稻生育中后期深蓄雨水,采用免耕移栽,建立起抗旱群体,可确保晚稻稳产。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们在领导与参加农业生产的实践中,特别是今年(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中,体会到各项技术措施为农业大跃进服务达到高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灌溉问题上,过去只是注意设法解决有水没水问题,在灌溉方法上一直根据生育期普遍推行浅灌(3—5cm)—深灌(7—13cm)—浅灌(3—5cm)的公式,可是今年却出现了灌溉的新问题,在继续推行这一灌溉公式的地方,却没有得到良好效果。而在好些地方进行了灌溉技术革命,推行“浅灌—湿润—干”或“浅灌—湿润—浅灌—湿润—干”的公式的地方收到良好效果。到底怎样好呢?在高度密植下,为田间管理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试验设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三个不同灌溉方式处理,进行了处理间需水量、叶面蒸腾、棵间蒸发、渗透量的测定和生育期及生物学特性、分蘖消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米质构成因素等的调查,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处理间的需水量动态除叶面蒸腾出现A(浅湿干210.0mm)>B(浅水204.5mm)>C(浅深浅200.7mm)差异不明显的变化趋势外,需水量、棵间蒸发、田间渗漏、灌溉量均呈现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③处理间分蘖消长基本相同,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均呈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的趋势;④处理间的产量构成因素只有结实率和千粒重有差异,并均呈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趋势。同时,碾米品质的各项指标有A处理(浅湿干)>B处理(浅水)>C处理(浅深浅)的趋势,而直链淀粉、胶稠度、蛋白质和味度值等指标则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趋势;⑤处理A(浅湿干)由于田面“水层期”较少,能明显减少棵间蒸发和渗漏,有较明显的节水效应和增产效应,并且米质不受大的影响,是最佳的高产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续第2期第17页) 四、壮秧培育技术 1.秧田肥水管理 芽期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烈日跑马水,保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晚稻播种时气温高,为防止秧板晒白,晴天可在傍晚灌跑马水,次日中午前秧板水层渗干,切忌秧板中午积水,造成高温烫芽.2叶期前露田为主,2叶期后浅灌为主.早稻秧苗易遇寒潮低温,需灌深水护苗,低温过后逐步排浅水层,以免造成秧苗生理失水.3叶期以后到移栽,采用浅水灌溉.带土秧仍要保持土壤湿润,不留水层,以水控苗,防止徒长.2叶1心时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2公斤作为"断奶肥".抛栽前3~5天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5 ~3公斤作"送嫁肥".  相似文献   

16.
一、以节水灌溉为原则节水灌溉既要节约水资源又要满足水稻生产需要,是科学用水方法。首先要在工程上做好节水,健全灌排水渠道,逐步建成水泥或塑管渠系;然后在管理上节水,主要是耕作节水,实行泡田、耙地、插秧一体化,在整个生育期原则上都以浅湿灌溉为主,有效提高地温,丰富根系氧气,使根系健壮。一般水深3厘米左右,沉后再灌,在抽穗后20天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好气灌溉对土壤耕作层的作用及好气灌溉对稻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好气灌溉能促进早期分蘖生长,群体成穗率提高。好气灌溉技术要求:浅水插秧;湿润分蘖;分蘖末期晒田;寸水孕穗开花;湿润灌浆。  相似文献   

18.
宁夏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水稻几种节水灌溉技术是否适应宁夏稻区的问题,进行了控灌,浅湿晒灌,常规灌三种灌水技术的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理指标和产量等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到了所选节水灌溉技术的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1湿润灌溉法。一些可利用山塘水库自流灌溉的稻田,要在计划用水、统一调度的基础上,通过湿润灌溉,减少水分消耗来延长山塘水库等水源的灌溉时间。具体做法是:在薄水插秧的基础上,分蘖前保持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分蘖后期晒田。一般晒至泥面夹皮为度。拔节孕穗期薄层水,做到有水抽穗扬花。乳熟期每隔3-5天灌一次跑马水。穗部勾头前田间保持湿润,勾头后湿润落干。2间隙灌溉法。利用春夏降雨,早稻田和中稻田蓄留水层,田面不  相似文献   

20.
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水稻插秧后田间管理 水稻移栽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早发,主要落实以下几项技术措施:一是加强水浆管理:水稻大苗移栽田,栽后宜采用深水活棵、浅水分蘖的灌溉方式,确保秧苗早活棵、早发分蘖。直播田要在播种后及时灌一次跑马水.确保早出苗、早齐苗,同时要清理、配套田间沟系,做到能灌能排,在2叶1心期建立浅水层促进早分蘖。二是早施分蘖肥:在水稻返青活棵后,及时追施促蘖肥,一般每亩施尿素5~7.5kg。在第一次追肥后7~1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