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灌溉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垄式、湿润和漫灌三种灌溉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垄灌分蘖较湿灌和串灌早2天,分蘖发生速度垄式最快;串灌最慢;垄灌和湿灌比串灌灌浆时间长4-1天,成穗率、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分别高16.05~11.76%、9.79~6.93%和14.5~5.57%,并能增加根的长度和新老根的数量以及增强抗稻飞虱的能力;产量以串漫灌最低,湿灌和垄灌分别高12.2%和18.3%。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漫灌、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产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分别比漫灌和滴灌处理增产2.3%和4.3%;漫灌处理的香蕉总糖、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滴灌和微喷灌处理,微喷灌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滴灌处理;可食率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漫灌处理最低,3种灌溉方式之间差异均显著;干物质含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滴灌处理最低,二者间差异显著。在香蕉约100d的生长期内,微喷灌处理的用水量比漫灌少约19%。综合来看,在3种灌溉方式中,微喷灌是在最适宜于香蕉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冬小麦返青期缺水制约其发展问题,为生产中合理灌溉提供依据,通过早熟冬小麦返青期滴灌、漫灌2种方式探讨物质形成、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返青期早灌头水提高了早熟冬小麦分蘖成穗率、株高、穗长,有效促进了茎的生长、穗的形成以及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早熟冬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拉伸面积...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大面积推广,研究适宜的小麦品种和最优灌溉次数,采用裂区试验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不同的浇水次数,结合产量比较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的最适宜品种。结果表明,中穗型和大穗型品种产量比较高,相对于多穗型品种更适合无垄栽培;具备灌1~2水条件的地块应选择中、多穗型品种,具备灌2~3水条件的地块应选择中、大穗型品种;灌2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灌溉模式下玉米生长形态及产量差异,在降雨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对春玉米覆膜滴灌、覆膜漫灌、不覆膜喷灌及不覆膜不灌4种灌溉方式下的植株生育动态、植株性状和产量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生育进程加快,提早成熟,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处理成熟期提前10~11d。覆膜滴灌有效促进玉米植株株高增加,其株高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6.7%、18.5%。覆膜滴灌提高了叶片生长速度,增加了叶面积及根量,各时期叶面积平均值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8%、21.5%;各时期根层数、根条数平均值比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层/株和13.0条/株。覆膜滴灌有利于玉米果穗形成和粒籽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百粒重,其穗粒质量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5.5%和73.3%。覆膜滴灌既具有节水增产效果,也有保墒促早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进行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处理,研究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对春小麦生育形态、生育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来水前提早5 d和10 d灌头水(T2、T3处理)下春小麦生育期期间密度、单株分蘖数、株高均最高,其株高随着生育期进程迅速增大,其密度和单株分蘖数保持在较高水平;灌水提早10 d处理春小麦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为最高,分别达到10.3 g/株和4.8 g/株,春小麦在分蘖至抽穗期阶段含水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加速了叶片和茎秆等器官的生长,植株体内组织运水、储水能力得以迅速提高;灌溉时间提早5 d和10 d显著延长了春小麦灌浆进程,春小麦花后15~20 d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灌溉时间提早5 d和10 d处理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理论产量分别增加31.39%和21.83%,实际产量分别增加18.75%和11.45%,说明在黄河来水之前提前5~10 d灌头水对补偿籽粒灌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春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7.
玉米不同局部灌溉技术的节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在玉米试验田采取一定的农艺手段,以畦漫灌为对照,对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膜上灌溉和穴灌四种局部节水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植株的生育动态、生理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前期土壤特性一定,局部灌溉水量为畦漫灌的70%情况下,几种局部灌溉节水技术中,膜上灌溉的节水性最好,依次为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和穴灌。膜上灌溉的产量比畦漫灌增加14.4%,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和畦漫灌接近,穴灌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亦称浅水勤灌。这种灌溉方法以阶段浅水层灌溉为主,一次烤田,多次落干。总结实践经验,浅水灌溉各生育期的灌水技术可概括为“浅水插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断水长粗、足水长穗、小水灌浆、干湿长粒”。二、浅湿灌溉浅湿灌溉是以浅水和湿润相结合的一种灌溉形式,是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群众也易接受的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其技术要点是水稻移栽后到分蘖初期,对水分敏感的孕穗、抽穗阶段,一般保持浅水为主,即灌溉水的上限不超过30毫米~40毫米,下限保持田面湿润状态,其他生育期又以湿润为主,每次灌以20毫米~30毫米浅水层,待…  相似文献   

9.
啤酒大麦垄畦沟灌节水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对啤酒大麦在“垄畦沟灌“种植条件下的次灌溉量、灌溉次数、品种、播种量4个可控因子对产量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4个因子对产量影响作用次序为灌溉次数、次灌溉量、播种量、品种.确定了高产最优因素位级为:次灌溉量1200m3/hm2,生育期灌4次水,选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8812)或分蘖力弱的大穗型品种(中品B98-7),播种量150 kg/hm2.并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参试4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可用于预报的回归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产≥6000kg/hm2各不同产量段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可以提供生产示范印证.  相似文献   

10.
以永春4号为试验材料,在分蘖到拔节期,设置常规渠水灌溉为CK(4月29日)、T1(4月28日头水灌溉)、T2(4月24日头水灌溉)、T3(4月19日头水灌溉)和T4(5月10日头水灌溉)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头水灌溉时间对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小麦穗长、穗重、茎秆重、小穗数、穗粒数及穗粒重,并显著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秆比,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0.23%、11.46%、18.75%。而T4处理则不利于小麦生产发育,减产21.98%。由此可知,以T3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在显著增产的同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密度、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这表明提前灌头水均有利于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且以提前10 d灌头水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参数调试和适用性验证后的DSSAT-CERES Wheat作物模型,结合各地农业灌溉习惯,以黄淮地区4个典型灌溉麦区为代表站点,模拟分析了1981—2010年冬小麦在越冬、返青、拔节及抽穗普遍期前后不同日期各灌水1次,产量、产量结构及产量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越冬后10 d内灌溉比越冬普遍日期当日灌溉可提高4.1%~7.0%穗密度;返青普遍日期后15 d内灌溉比返青前灌溉利于提高穗密度和穗粒数,但产量的波动性增大;与拔节普遍期当日灌溉相比,拔节期晚灌导致穗密度和穗粒数大幅降低,提前5~10 d灌溉可获得高产和稳产;在前期无水分补给的情况下,抽穗普遍期前后灌溉对稳产的影响不大,但提前灌溉的最大产量可较抽穗后灌溉平均相差31.1%,抽穗后15~20 d灌溉对粒质量的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为合理地推广应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本文选用玉米浚单20和辽单5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营养生长和产量性状差异显著,但同一玉米品种控制灌溉条件下,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地上物质干重/鲜重、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等均得到明显提高,秃尖长减小;控制灌溉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浚单20和辽单535分别增产11.6%和8.8%,WUE分别提高22.1%和19.1%,因此,通过控制灌溉技术制定灌溉制度,将有利于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优势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条件,实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于2013~2014年度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垄覆盖、平覆盖和不覆盖3种覆盖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平覆盖和垄覆盖较不覆盖相比,播种-孕穗期0~100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播种期各土层土壤蓄水量提高,且60~100cm土层差异显著,播种至成熟期作物耗水量分别增加12.07mm和41.91mm。覆盖后,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提高,越冬期、返青期和孕穗期群体分蘖数增加,成熟期穗数增加,成穗率显著提高,且以垄覆盖显著最高;孕穗-成熟期干物质量提高,全生育期干物质量以垄覆盖显著最高。休闲期平覆盖、垄覆盖较不覆盖的穗数分别提高7%和10%,产量分别提高11%和29%,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和15%,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和29%。休闲期平覆盖、垄覆盖均有利于蓄保休闲期降水至土壤深层,直至孕穗期仍有较好的保水效果,有利于根系对深层水分的利用,促进分蘖成穗,促进成熟期干物质及产量形成。同时,垄覆盖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关中灌区灌溉模式对小麦绿叶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5种不同灌溉方案(B1:不灌溉、B2:浇越冬水、B3:浇拔节水、B4:越冬水+拔节水、B5: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研究其对小偃22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SPAD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开花至花后14 d SPAD值保持平稳,花后14~21 d呈缓慢减少趋势,花后21 d之后迅速降低,各处理SPAD值在花后21 d以后差异逐渐加大,成熟期测得不灌溉处理旗叶SPAD值最低、灌两水处理最高。各处理的NDVI值与SPAD值变化趋势相似,但NDVI值花后7 d就开始缓慢下降,花后14 d后迅速下降,各处理NDVI值在花后21 d以前无显著差异,之后不灌溉处理NDVI值下降速度最快、灌两水处理下降最慢。与未灌溉处理相比,各灌溉处理生育期延长、旗叶面积增大、株高增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增大,冬灌对个体发育、分蘖成穗作用较大,春灌对穗粒数形成作用较大,过多灌水对小麦生长及产量没有促进作用,关中灌区采用冬灌+拔节水灌溉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方式对镉污染下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镉污染下淹水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湿润灌溉3种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活力、生长、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 mg/kg镉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影响,5 mg/kg的镉处理严重抑制水稻的根系活力、株高、分蘖数和产量;镉污染下,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相比淹水灌溉处理有效地提高了根系活力,促进前期分蘖,提高生物量、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导致产量明显增加;湿润灌溉处理与淹水灌当相比虽然提高低镉污染水稻全生育期和高镉污染水稻生育前期的根系活力,但茎蘖增长慢,茎蘖数减少,生物量、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最终导致产量降低。不同灌溉方式对穗长和千粒质量影响不大。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在镉污染土壤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较低种植密度条件下杂交小麦的节水特性,为杂交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种植方案。[方法]采取春季不灌水(W_0)、灌1次水(W_1)和灌2次水(W_2)这3种限水灌溉方式及多点比较的试验方法,在低密度条件下比较了杂交小麦的比叶重、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结果]在春季不灌水条件下,低密度种植的杂交小麦抗旱丰产性突出,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常规小麦;在春季仅浇灌1次拔节水的情况下,W_1处理产量与W_2处理无明显差异;限水条件下,起身期和拔节期总茎数分别高于常规小麦10.7%和15.9%;W_2、W_1和W_0这3种灌溉方式下,杂交小麦分蘖成穗率分别为52.3%、48.7%和39.7%,对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直接影响从大到小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论]低密度种植条件下,杂交小麦具有突出的节水抗旱优势,较高的分蘖成穗率是杂交小麦实现节水高产的基础,穗数是实现杂交小麦稳产丰产的主要贡献要素。  相似文献   

17.
控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绿洲2号和绥粳3号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全生育期实行不同程度的控水灌溉处理,研究控水灌溉对水稻的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绿洲2号和绥粳3号在控水处理Ⅱ的水稻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分别高于相应的CK处理,其中产量比相应CK处理分别增产11.04%和8.2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控灌处理条件下两个品种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均低于CK,精米率和综合食味评分高于CK,说明适当控水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稻不断生长发育,其需水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到水稻中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试验可确定灌溉的雏模式为:分蘖始期进行浅水(3~0 cm)灌溉;有效分蘖期可进行浅湿交替灌溉;分蘖末期进行落干晒田,以培育水稻后期健壮的根系;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持3 cm左右水层,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促进穗大粒饱,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幅度减少灌溉水量的浪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以空育131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其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控灌和浅湿干灌溉下,空育131根系发育好,茎叶生长协调,株高、穗长、穴数和穗数等农艺性状优于常规灌溉处理;水稻控灌和浅湿干灌溉用水量分别为6900和8625 m3,比常规灌溉节水34.3%和17.9%;控灌和浅湿干灌溉相对常规灌溉,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增产分别为 4.4%和1 .4%,控灌增产376.50 kg?hm‐2,直接经济效益增加975.00元?hm‐2.因此,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节约了田间用水量也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玉米垄膜沟灌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在水资源短缺的河西灌区示范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模式,该技术模式较当地玉米半膜覆盖漫灌栽培常规模式相比抗倒伏性增强、灌水量减少、产量增加,作者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最佳垄沟宽度对玉米的节水和增产效果,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垄高和沟深一致的条件下,以垄宽、沟窄的垄膜沟灌栽培技术模式节水和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