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旱稻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吉林省旱稻研究的历史,概括出旱稻研究的3个发展阶段;介绍了旱稻研究现状;从节水稻作的角度,简述了吉林省水资源的情况以及旱稻需水特点;提出旱稻种植中的问题及旱稻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陆稻优异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6个陆稻种质资源的四大主要性状(植株性状、谷粒类型、产量性状和耐旱性)进行了系统考察、模糊隶属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评判出其优劣顺序为:德旱1号>巴西陆稻>旱稻277号>旱稻95树村502>吴氏旱稻>旱稻297号>旱稻2号>旱稻9号>旱稻95树村104号>旱稻8号>旱稻95树村9号>旱稻44号>IRAT104>陆稻604>87641>陆稻4号,筛选出5个优异种质资源为:德旱1号,巴西陆稻,旱稻277号,旱稻95树村502,吴氏旱稻  相似文献   

3.
旱稻发展趋势及丹粳系列旱稻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稻作研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旱稻作为一种新兴起种植模式,是节水型高效旱作农业。本文简述了发展旱稻意义,国内外旱稻育种研究的回顾、发展现状与趋势,着重介绍了丹东农科院近几年旱稻选育进展及近期育成的旱稻品种的生育特点和应用状况,并进一步阐述了旱稻选育的关键技术、旱稻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4.
贵州旱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贵州旱稻育种工作,提高贵州旱稻育种成效,对98份贵州旱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对贵州主要旱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旱稻产量的关联度最大,并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影响旱稻产量;聚类分析将98份旱稻聚为3大类,第Ⅰ类是矮秆、小穗多穗型,以册亨、修文、望谟和平坝地区的旱稻为主;第Ⅱ类是大穗粒重型,以罗甸、册亨和修文地区的旱稻为主;第Ⅲ类是晚熟、高秆、大穗多粒型,以册享、望谟地区的旱稻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耐旱性强的水稻品种,以苗旱163、苗旱17、旱稻74、旱稻80和旱稻2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育期各品种的根长、根条数、根系活力以及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进行测定,以研究旱直播条件下不同旱稻品种根系生长及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根条数、根长及根系活力和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旱稻74旱稻2号旱稻80苗旱163苗旱17,说明旱稻74是较为适合半干旱、干旱地区种植的旱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巴西旱稻艾巴9号为对照,对旱稻502、旱稻10号等5个品种进行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为3847.5~5497.5kg/hm2,比对照增加6.6%~5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旱稻502、旱稻10号的增产幅度最高。通过对经济性状、农艺性状等进行考查,旱稻502、旱稻10、旱稻65号在田林县高寒山区表现为丰产性优、抗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中旱3号、旱稻277表现为丰产性较低,抗性较差,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安徽凤阳县旱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旱稻生产存在一定误区、旱稻种植存在一定风险;提出了旱稻种植风险的化解对策:找准适宜区域、选准适宜品种、掌握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8.
文登区不同播期对旱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以一种常规糯香型籼稻品种旱稻为例研究了在文登区不同播种期间旱稻的株高、生育期、分蘖、穗、籽粒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旱稻随着日照长度逐渐变短可以自身缩短生育期,各不同播种期旱稻的成熟期非常接近;播期越晚株高越高;随着播种期的延迟,旱稻总茎蘖数的逐渐变小,成穗率上升。不同播期对旱稻产量有影响,文登区在5月中旬种植旱稻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资源日益匮乏,湖北省发展旱稻种植已迫在眉睫。阐述了湖北省发展旱稻生产的意义,介绍了湖北省的旱稻种植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湖北省发展旱稻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旱稻栽培面积扩张很快,说明种植旱稻的好处很多。尤其旱稻能提升中低产地区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质量,可以说旱稻是缺水稻区和低洼易涝地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最佳作物。但是,为什么过去旱稻一直没有发展呢?一是草害问题难解决,无法种植旱稻,因草害严重减产或绝收;二是人们对旱稻需水问题存在误区,认为旱稻就像旱作物一样种植,往往遇到干旱不灌溉浇水,造成减产或绝收。  相似文献   

11.
黄淮地区时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稻 ,也称陆稻 ,是一种能够在近似旱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殊稻类。它适宜于低洼易涝旱地、雨水较多的山地及水源不足或能源紧缺的稻区种植。近年来 ,黄淮流域旱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过去对旱稻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不够 ,旱稻的单产较低 ,影响了农民收益。为此 ,现将我们研究的旱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选用优良品种根据 2 0 0 0年国家旱稻联合区域试验和河南省旱稻产量鉴定试验结果 ,适宜黄淮各地种植的旱稻品种有郑旱 2号、旱稻 5 0 2、郑旱 96 7、济旱97- 1 5、旱稻 2 77和巴西陆稻等。2 种子处理2 .1 晒种播种前选…  相似文献   

12.
旱稻田杂草的发生及除草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旱稻田杂草的发生是影响旱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明确旱稻田杂草发生规律和筛选合适的旱稻田除草剂,调查了旱稻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了5种常用除草剂达93.3%的防治剂量及复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旱稻田杂草种类多、数量大,播后20 d是杂草萌发高峰期。3 000~3 150 mL/hm2旱稻除草剂1号和3 750 mL/hmm2农思它对旱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达93.39%。2种除草剂之间相互复配的效果都不好。多种除草剂复配可采用旱稻除草剂1号+丁草胺+农思它、旱稻除草剂1号+丁草胺+二甲四氯、旱稻除草剂1号+农思它+果尔,此3种方案防效较好,防效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根据阜南县2011年旱稻种植情况,分析旱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指导该县旱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节水抗旱稻结合了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具有省工、省时、节水、抗旱等特点,符合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推广种植节水抗旱稻,现对节水抗旱稻品种优势和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并针对节水抗旱稻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节水抗旱稻市场营销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中国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为旱稻地方品种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9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7个省份或地区的158份旱稻地方品种以及20份巴西旱稻种质进行SSR标记多态性、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中国旱稻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08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变异在2—2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8974个,其中RM72、RM241、RM232和RM412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21、17、16和1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在0.0435—0.8989,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153,其中RM232、RM72和RM241的基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0.8989、0.8914和0.8883。籼型旱稻地方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4359和0.6227,而粳型旱稻地方品种分别为6.9744和0.5087。籼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间遗传一致性变异在0.4007—0.8959,平均为0.7168,而粳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间遗传一致性变异在0.5803—0.9581,平均为0.7643。【结论】籼型旱稻地方品种的基因多样性显著高于粳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间粳型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一致性高于籼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粳型旱稻地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而籼型旱稻地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与地理位置未见相关。  相似文献   

16.
浅谈旱稻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旱稻覆膜栽培试验表明:旱稻覆膜具有提高地温、保湿、保肥、抑制杂草等作用,通过对不同播期、不同移栽密度、不同覆膜方法等的旱稻覆膜技术的研究,初步总结出旱稻覆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霍邱有大量的低洼滩涂耕地,适宜种植旱稻。为引进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较好的旱稻新品种(组合),开展了不同旱稻品种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霍邱种植的绿旱3号、绿旱优1号、旱优88旱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我国旱稻研究现状。指出旱稻种质在与高产有关的性状上具有极大的选择空间;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外缘高抗优良基因,加强对旱稻现有种质资源的保护,培育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旱稻新品种,是我国稻作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保水缓释肥料对旱稻基本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缓释肥料能显著改善旱稻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明显提高旱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旱稻生产现状及山东旱稻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稻具有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全球人口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旱灾频发,重视和发展旱稻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要阐述旱稻抗旱机理、生理特性、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及山东省旱稻生产现状作了系统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山东旱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