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河姆渡遗址稻的硅酸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植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物和土壤中的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进行了观察调查,以冀从细胞形成角度了解河姆渡稻谷的种属。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以β型为主,占73.8%;a型次之,占22.1%;中间型占4.1%。平均尖度0.86,背离系数1,是一个以粳型为主的栽培稻群体,其生物学性状与现代的热带粳稻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坯土和红烧土中掺和着大量的稻谷颖壳和植物,在研究稻作起源和早期稻作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遗址没有发现炭化稻谷和与稻作生产有关的生产工具,本研究通过植物硅酸体分析方法,对古稻的文化属性、稻作生产在先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栽培稻系统的演化方向等进行了探讨.遗址地层和遗迹土壤中高密度的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反映了稻米是在小黄山遗址先民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于野生稻的双峰乳突形态特征表明当时已经开始农业生产活动,生产稻米;运动细胞硅酸体形态特征解析结果显示遗址土壤硅酸体来自粳稻,且带有热带粳稻特性.另外,遗迹硅酸体分析结果也为认识遗址功能区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来源于水稻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植物蛋白石、,作为古代稻的直接证据和籼、粳分类的指标,在稻作起源和传播以及籼、粳亚种演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水稻机动细胞硅酸体的长、宽厚和形状系数b/a这4个形态性状在品种内、品种间和籼粳亚种间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不论是灿稻还是粳稻,同一品种不同硅酸体的形态均有明显差异,表明单个或少数几个机动细胞硅酸体不足以代表该品种硅酸  相似文献   

4.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射于兔侧眼上斜肌,结果显示:双侧滑车神经核和双侧三叉神经均出现标准记细胞,注射侧滑车神经核占5.68%,对侧占94.32%;注射侧三叉神经节点98.31%,对侧占1.69%;前髓帆有明显标记的交叉纤维。表明眼上斜肌的运动和感觉均受双侧支配,其感觉神经以同侧为主,运动神经以对侧为主。  相似文献   

5.
对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4个文化层出土的1 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来自第2、3、4等3个文化层的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形状解析结果显示: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形状系数较大,是一类小型硅酸体;利用硅酸体4个形状特征参数进行亚种判别的判别值也较小,和现代栽培稻籼亚种的硅酸体更相近.但在硅酸体的分布图上出现多峰现象.从硅酸体形状分析结果看,罗家角遗址及其周围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以籼亚种为主,并混杂粳亚种的多样性群体.  相似文献   

6.
非AA染色体组型野生稻的抗病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白叶枯病Ⅳ群菌和褐稻虱生物型1分别非AA染色体组型野生稻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抗白叶枯病达高抗级的样本占1.08%,抗病级占14.39%,中抗级占64.03%,感病级占20.5%。  相似文献   

7.
2004年在涛源进行水稻“三围立体”栽培试验,2005年至2006年试验扩大到永胜县低海拔稻区、中海拔稻区和高海拔稻区,并获得成功,增产效果明显。在低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1125kg,增7.8%;中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1146kg,增9.8%;高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718.5kg,增1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析广西52个优质早稻品种的12项米质性状,达到国家标准GB/T17891-1999优质稻谷1~3级的品种数:出糙率占总数的100%,整精米率占42.3%,垩白粒率占34.6%,垩白度占32.7%,粒型占67.3%,直链淀粉占88.5%。全部指标达到优质谷标准的品种只有田东香1个,基本达到优质的品种有早桂1号、香占、联育3号等3个。  相似文献   

9.
南方五省烟草青枯病菌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4个烟草品种作为一组菌系鉴别寄主将南方5省64个菌株划分为3个菌系群。I型为弱毒株系,高度侵染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Ⅱ型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抗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Ⅲ型为强毒株系,除侵染以上品种处,还侵染抗性品种(系3).5省Ⅱ型株系占46.9%,I型株系占37.5%,Ⅲ型株系占15.6%,除湖南和贵州省外,其余3省均有一定比例的强毒株系。福建、贵州以Ⅱ型(中毒)株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46.7%,77.8%;江西、湖南以I型(弱毒)株系为主,所占比例为63.6%,60.0%;广东以I(弱毒)和Ⅱ型(中毒)株系为主,各占44.4%。  相似文献   

10.
旱壮秧培育的土壤肥力指标及苗床培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扬州市主要稻区旱壮秧培育的苗床土壤肥力指标,里下河稻区土壤孔隙度60%以上,容重1.0g/cm3以下,有机质3.0%左右,速效磷40mg/kg以上,速效钾160mg/kg以上。丘陵稻区土壤孔隙度60%,容重1.0g/cm3左右,有机质2.5~3.0%,速效磷50mg/kg以上,速效钾180mg/kg以上。高沙土稻区土壤孔隙度55~60%,容重1.0g/cm2左右,有机质2.0%以上,速效磷50mg/kg左右,速效钾150mg/kg。旱秧苗床以肥沃菜园地和高爽旱地为好;以施有机肥为主,采取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培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射于兔侧眼上斜肌,结果显示:双侧滑车神经核和双侧三叉神经节均出现标记细胞,注射侧滑车神经核占5.68%,对侧占94.32%;注射侧三叉神经节占98.31%,对侧占1.69%;前髓帆有明显标记的交叉纤维。表明眼上斜肌的运动和感觉均受双侧支配,其感觉神经以同侧为主,运动神经以对侧为主。  相似文献   

12.
麦套稻因前期与小麦共生旱长,齐苗期长2~14d,出苗率低36.2%~91.3%,苗质弱,单位长度占有的干物重只及对照的1/3,营养生长滞后,但叶龄进程随生育期推进而明显加快,叶差由苗期的2.2个至拔节期为1.1个,抽穗期仅差2~3d,即总生育天数与总叶片数相当;在器官建成上表现为个体生长不足而群体优势明显,亩成穗数多10.1%~13.1%。而每穗实粒数下降14.1%~22.1%,千粒重差异不大,最终产量差异不一致。试验以生育期适中的穗粒并重型品种、共生期3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栽培稻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描述水稻叶片机动细胞硅酸全的形态物征及共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对来自我国52个地方品种和65个改良品种以及来自亚洲各国的97个地方品种硅酸体的长,宽,厚和形状系数b/a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主在分分析,结果表明,硅酸体的4个形态性状可以简单地用第1和第2两个主成分表示,并把这两个主成分分别定义为“大小因子”和“形状因子”两个主成分对4个形态性总变异的贡献率为84.10%~89.52%,其中47  相似文献   

14.
从楼家桥遗址的硅酸体看新石器时代水稻的系统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工作者对植物硅酸体做了许多研究工作,推动了农业起源研究工作的发展(Pearsall,1978;Collins,1980;藤原,1982;1996)。禾本科植物在其生育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硅酸,这些吸收的硅酸在植物体的一些特定的细胞,诸如运动细胞、结合组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农田生态环境变化而造成中华稻蝗虫口密度上升较快,早稻和单季稻受害面积历年平均达到15万亩,占2稻栽培总面积的22.2%,每年损失稻谷2021.5吨。  相似文献   

16.
<正> 据国外试验,水稻施用硅肥,每亩增产率约为5-13%。水稻成熟期的茎、叶中,含硅量占干物质的10-20%,为其含氮量的十多倍。硅肥的主要作用是:①被水稻吸收的硅酸,蓄积在叶片、叶鞘、茎、根等表皮细胞的角质层内,以叶片中最多为15-30%。叶片表皮细胞壁上,有一层二氧化硅层,可减少水分蒸发和免受真菌菌丝的入侵。②提高稻根的氧化能力。③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邛崃市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8.6%,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特别是稻曲病近几年来发病日趋严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不但影响水稻产量,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户也逐渐意识到该病害的严重性,但由于使用药剂不对路和误期防治,造成防治效果普遍不佳,产量损失严重,最重的减产50%以上,稻谷霉变,无法食用。  相似文献   

18.
7个稻种叶片硅酸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Oryza sativa,O.rufipogon等7个稻种叶片中的硅酸体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扇形和哑铃形两种硅酸体。根据扇形硅酸体的扇面长/扇柄长的比值,将其划分为长柄型、中间型和短柄型三种类型。并依此而对7个稻种的硅酸体异同作了比较,为古稻田硅酸体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贵州沫蝉总科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5种贵州沫蝉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沫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有3个区表型,以东洋区系型为主体,计37种,占56.92%;东洋区-古北区跨区分布型计27种,占41.54%;东洋区-澳洲区区系型,计1种,占1.54%。贵州沫蝉总科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3个区系型,以华中区特有种所占比例最高,计15种,占23.08%;华中-西南区系型和华中-西南-华南区系型,均为11种,各占16.92%;华中-西南-华南-华北区系型,计8种,占12.31%;华中-西南-华南-青藏区系型,计5种,占7.69%。贵州沫蝉区系以华中区、西南区和华南区区系为主体。在三级动物地理区划中,以黔北特有种为主,为13种,占20.00%;黔南特有种10种,占15.38%;黔北-黔中-黔南区系型5种,占7.70%。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施氮水平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历经3a设置不同施N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的吸N量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呈曲线增加,但N肥回收率和生产物质及稻谷的效率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试点施N130~144kg/hm^2,可保持较高的N肥回收率和生产效率,取得最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提出杂交稻主要生育期叶片含N率的高产诊断指标为分蘖期4.3%~4.5%,苞分化期3.7%~4.1%,齐穗期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