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生态足迹法,对陕北地区1997~200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核算,这10年陕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呈生态赤字状态,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3 626.87 hm~2增加到2006年的9 342.21 hm~2,短短10年间,生态赤字量增加近2倍,并且赤字还在不断的增加,这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随着该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用水量还要大幅度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根据评价针对陕北地区特有的经济地位和环境条件,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在陕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对其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陕北地区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利用现状,讨论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地表水资源量减去河道内生态基础流量和汛期下泄洪水量,并详细介绍了它的计算步骤;通过计算地下水可开采量,求得陕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最后得出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6.00亿m3,可利用率为40%,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主要分布在榆林,并且分析了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AHP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对四川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做出科学判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的基本特点,选取了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程度4个方面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相对重要权值,根据研究区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指标的定量化取值.最后定义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定量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的4个考查准则分别处于较差和一般可持续利用水平,加权叠加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长期处于一般可持续利用水平,因此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陕北地区水资源安全及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是基本生活和生产资料,正日益成为地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子。陕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体部分,水资源短缺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计算陕北地区水贫困指数(WPI)、水资源压力指数(WSI),对该区的水资源安全状况作出初步分析;预测了陕北地区在2010、2020年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需水量,结合2010、2020年陕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得到预测年内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IWSD),其值分别为-0.13、-0.16,说明陕北地区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2010、2020年水资源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是不可承载的,应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效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保证水资源足以支撑地区社会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5.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初步研究 ,设计出了包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 1个目标层、水资源量等 5个准则层和人均水资源量等 2 8个评价指标的层次性指标体系 ,并利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方法 ,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全面分析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近45年来陕西省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陕西省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地区45年来降水以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降水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夏季最大,分别占全年的47%和45%,冬季最小,分别占3%和1%;陕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高度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58%,关中和陕南秋季较丰富,关中集中在秋季,占到全年的50%。而可利用降水系数南北各区均以秋季最高,全年平均则陕南最高,陕北次之,关中最低。45年来,全省平均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趋势是减少的,这是由于陕北和关中的降水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且末绿洲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且末绿洲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且末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综合对且末绿洲2003年—2007年的水资源系统的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且末绿洲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且末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水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及发展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新疆水资源利用效果,以水资源利用技术指标为依据,采用综合评价和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分析现状与未来15项投入因素对总用水量影响。结果表明:现状2011年水资源利用综合量级为3级水平,水与经济社会为不可持续状态;规划2015-2030年综合量级为2.54~2.30级水平,总体处于可持续状态。为水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渭北黄土台原灌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渭北黄土台原灌区地下水资源形成及赋存特点,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评价原则并对评价方法作了分析,对典型灌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略。  相似文献   

10.
从水资源可再生性出发,在构造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生态环境用水优先的水资源开发阈值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即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3个层次及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等14个评价指标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并利用均方差决策方法,对黄河流域16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山西省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得到的预测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2259hm2增加到2005年的1.3838hm2,人均生态赤字从1996年的0.4799hm2增加到2005年的0.6618hm2,增加了37.9%。在未来5年内,山西省人均生态赤字仍为增长趋势,山西省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水安全的多指标物元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环境指标的P-S-R模型,选取了21个反映中国西部地区水安全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权重系数,建立了类型识别的物元评判模型.以陕西和云南2省为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当地水资源实际情况相符,表明物元评判模型在区域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通过分析评判结果,得出陕西省属于资源型、水质型兼工程型缺水地区,而云南省则是工程型缺水地区.提出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建设节水型社会,并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指导原则,建立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体系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人水和谐相处,保障西部地区水安全,为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陕北荒漠化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与特色产业建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陕北荒漠化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及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有限范围和适度规模上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发展的4大特色产业:制种及玉米产业、设施蔬菜产业、羊产业、小杂粮产业等,并就其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生态足迹分析模型,通过对区域人口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测度,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利用生态足迹理论,选择1999、2001及2003年为代表年份,对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计算和分析,揭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制约因子;分析不同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足迹的变化对陕西省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为区域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创新,结合1978~2003年的相关资料,对陕西省的相对资源进行了时空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以全国作为参照区,陕西省三种产业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但从动态角度分析,从1996年以来,陕西省资源承载力呈增长趋势;同时,分析了综合资源在陕西省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分布的9个典型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单位GDP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单位耕地水资源量、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灌溉率等7项评价指标,采用模糊识别理论模型,计算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WRCC)的相对隶属度和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在考虑主观权重条件下,基于互补理论的二元对比方法确定主观权重,通过级别特征值计算得到典型县域WRCC级别。结果表明,陕南地区4个县的水资源充足,其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较为协调,可开发潜力很大;关中地区3个县水资源已严重超载,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人工干预;陕北地区靖边和安塞县水资源不富足。  相似文献   

17.
渭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向生态的概念的提出 ,拓展了水资源研究的内涵 ,代表着今后水资源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全新的科学理念 ,如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命题。本文立足于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以实现流域水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 ,分析了陕西省渭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模式的内涵 ,提出了其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 ,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未来需求出发 ,探讨了陕西省渭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模式的基本内容 ,分析了陕西省渭河流域 2 0 0 0年、2 0 1 0年、2 0 2 0年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方案 ,并从 4个方面论述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 ,不仅丰富了水资源的理论研究 ,而且可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绝大多数行政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分值小于0.5,分值最高的周至县得分为0.5279,分数最低的高陵县得分仅为0.2573,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普遍较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该区域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人工回灌、节水、加强管理监督等提高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