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新东  肖纯 《茶业通报》2001,23(1):25-27
本文探讨了用对-二甲氨基茶甲醛比色法测定茶树体内各部分茶皂素含量的新方法,并对茶树不同部分茶皂素含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就茶皂素工业生产的原料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茶皂素是一类结构相近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基本由甙元(配基)、糖体、有机酸三部分组成。茶皂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90多科500多属的植物中,已从茶树的根、叶和种子中分离鉴定出十几种茶皂甙的单体,同时发现了茶皂甙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茶皂素纯品为无色微细柱状结晶,吸湿性强,易溶于含水甲醇、  相似文献   

3.
茶树水分胁迫与干旱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茶树水分胁迫和干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涉及光合作用、激素代谢、脯氨酸含量、酶活性、无机营养元素、茶树生长和产量品质方面的内容。对茶树抗旱性和水分胁迫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对进一步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使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本研究以分布在澜沧江流域部分茶区(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的49份古茶树新梢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方法和HPLC方法测定供试样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进行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异系数(c.v.)和多样性指数(H’)可知49份古茶树新梢内含成分变异程度大且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9份古茶树资源可聚类为A、B两大类群,两大类群的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EGCG)的含量基本一致,其余生化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采自保山市的供试样具有高氨基酸含量的特性,德宏州供试样有高咖啡碱含量的特性,大部分供试样的茶多酚含量均达到了高茶多酚含量水平,含量均>30%。本研究对构建云南古茶树资源生化成分数据库,开展茶树良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古茶树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421-5427
随着DNA条形研究的开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选用武夷学院茶树种质资源圃100个茶树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的叶绿体matK、rbcL等基因部分序列,探讨适于茶树品种间的分子条码。研究表明,扩增的100个茶树品种样本的rbc L基因部分序列完成一致,扩增的matK部分序列有一定的差异,遗传距离范围在0.000~0.032之间,序列可以被分成了1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d)和核苷酸多态性(Pi)分别为0.604和0.23×10-2,同时对序列进行了建树分析。结果显示matK序列可用于后续的茶树种质资源圃DNA条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茶树的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及理化复合诱变的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宜于茶树的诱变技术及其技术指标。明确了茶树体内自由基及咖啡碱、儿茶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辐照损伤、辐照致敏的关系,探讨了茶树体内DNA辐照损伤的机制,发现了微核细胞率作为预测茶树辐照损伤的鉴定指标。成功地诱变选育出国内首个应用辐照诱变育种技术育成的国家茶树品种——"中茶108"。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对休眠期茶树光合作用和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为了探讨水杨酸对冬季茶树的抗寒性的调控机制,以“龙井43号”茶树为试材,研究休眠期叶面喷施水杨酸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水杨酸30天后即能明显提高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处理60天后,2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使丙二醛、活性氧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其它水杨酸处理虽然也能提高这些酶活性,但是效果不如2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显著。因此,在休眠期,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水杨酸可显著提高茶树叶片的Pn和保护酶活性,从而提高茶树的抗寒性,这也有利于提高次年茶叶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8.
茶树解除休眠前后体内激素等物质变化及锌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彩  方兴汉 《作物学报》1993,19(2):179-184
为了探讨茶树解除休眠前后内源激素的变化及锌对此过程的作用,测定了成龄茶树休眠芽和顶端新梢核酸、可溶性蛋白、二种形态的脱落酸(ABA)含量及不同浓度锌处理苗体内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s)和ABA含量。结果表明,茶树解除休眠前后ABA的形态明显不同,游离太代谢趋于活跃,蛋白质合成加速。锌处理促进GAs和IAA含量  相似文献   

9.
茶皂素是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良好的生物活性,已被运用于不同的生产领域。本研究主要对茶皂素在生物农药领域中作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螺剂、增效剂的应用增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茶皂素的杀虫范围、杀菌作用以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茶皂素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茶树间作巨菌草对秋冬季节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对茶与巨菌草复合栽培模式下茶叶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巨菌草后,茶叶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对照,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间作巨菌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  相似文献   

11.
为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茶树土壤营养成分、微生物种群组成以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茶树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可以提高茶叶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咖啡碱含量,降低了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有效改善了茶叶品质。间作茶树土壤的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高于单作茶树,改善了土壤生态质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茶叶的营养品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以及放线菌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说明茶园间作豆科植物对于茶园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效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采样对湖南省东北部茶园茶树植株和土壤重金属中的元素铅(Pb)含量进行调查,并结合茶园茶叶和土壤的卫生质量标准,采用污染指数法对茶叶和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东北部茶园均未受到Pb的污染,不同品种的茶树对Pb的吸附性有差异,茶树植株中的Pb含量与土壤中的Pb含量以及土壤的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定植于国家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中的50份云南不同地方茶树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化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特异资源。结果表明,50份云南不同地方的茶树资源茶多酚含量为20.35%~33.02%,平均含量为26.72%;氨基酸含量为1.95%~4.20%,平均含量为2.99%;咖啡碱含量为2.03%~5.17%,平均含量为2.93%;儿茶素总量为8.21%~21.29%,平均含量为11.12%。50份云南不同地方茶树资源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较高,32份试验材料属于高茶多酚茶树种质资源(茶多酚含量≥25.0%),26份试验材料属于高氨基酸茶树种质资源(氨基酸含量≥3.0%),1份试验材料属于高咖啡碱茶树种质资源(咖啡碱含量≥5.0%),1份试验材料属于高儿茶素茶树种质资源(儿茶素总量≥20.0%)。筛选出的茶树种质资源可为茶树遗传改良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候如燕 《茶业通报》2005,27(1):45-46
茶皂甙,又称茶皂素或茶皂苷,是由配基、糖体和有机酸三部分组成的一类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它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广泛存在于山茶属植物中,其中茶树中的皂甙研究最为深入。由于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茶皂甙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取得很大突破,九十年代以来,从茶树的根、叶和种子中已分离鉴定出十多种茶皂甙的单体。随着皂甙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现已发现茶皂甙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茶皂甙的生理活性及功能具有山茶属植物皂甙的通性:都具有溶血作用、鱼毒作用、灭钉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分析了土壤水分胁迫对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以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35%)和重度水分胁迫(20%)条件下,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福鼎大白茶’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的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增多,但在重度胁迫下,‘福鼎大白茶’的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下降。在相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幅都小于‘福鼎大白茶’,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都比‘福鼎大白茶’大。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的渗透调节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点的方法,对自然干旱条件下茶树生理生化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茶树的生理功能下降,茶树的生理功能指标叶绿素含量、新梢的含水量、根系活力、单位体积的根重较正常情况下降低了 15.6%、6.0%、24.1%、20.6%,而百芽重却上升了9.5%; 茶树生化成分有升有降,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下降0.5%、 0.7%,而茶多酚、水浸出物上升了2.7%、1.4%。另外对暖冬对茶树影响研究得到,茶树根系活力、根重、叶绿素含量上升了19.3%、6.3%、13.1%,而百芽重下降了18.6%;茶叶的生化成分有升有降,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下降4.27%、0.34%、0.24%,而茶多酚上升5.32%,但茶园的生物量增加,特别是有害生物增加和出现频率高。  相似文献   

17.
茶树花作为茶叶的副产资源,其茶多酚、茶咖啡碱和L-茶氨酸等物质含量与茶鲜叶含量接近,是一种可以高效利用的资源。以乌牛早、白鸡冠、黄金芽和普洱大茶树4个品种不同成熟期的茶树鲜花为材料,按照本课题组前期优化的茶树花茶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对加工后的花茶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其茶咖啡碱、茶多酚、L-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开放程度茶树鲜花所制作花茶的品质及内含物质差异较大;露白期茶树鲜花制作出的花茶颗粒饱满完整,槐花香高长,滋味清甜爽口、显花味、茶汤蜜黄明亮,口感最佳;其咖啡碱含量为0.17~0.26 mg/g;茶多酚含量总体相对较低,为0.48~0.64 mg/g;L-茶氨酸的含量总体相对较高,为0.82~1.14 mg/g。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外源ABA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ABA喷施茶树枝条,根据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确定适宜的浓度,再用最适浓度的ABA喷施茶树枝条,测定经低温胁迫后抗寒生理指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50mg/L和250mg/LABA喷施茶树枝条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最显著,但50mg/L较为适宜。-8℃低温处理48h后,ABA喷施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40.13%,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10.42%。实验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ABA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茶树叶片的低温伤害,增强茶树抗寒性。  相似文献   

19.
探究遮阳对茶树鲜叶主要氮素化合物的影响,为改善茶树鲜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使用6 种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对茶树进行不同时间遮阳处理,以不遮阳为对照,分别在遮阳12、21、65 天后检测鲜叶化学成分。除42%遮光率处理65 天后鲜叶咖啡碱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遮光率处理不同时间后均提高了鲜叶咖啡碱含量,其中89%遮光率在遮阳12、21 天后咖啡碱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6.95%、54.41%;53%和51%遮光率处理12 天后鲜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3.91%、17.88%;除33%遮光率外,游离氨基酸总量经各遮光率处理12 天后均有所增加,其中70%遮光率处理比对照高22.31%。在春茶早期,对茶树进行50%~70%遮光率的遮阳处理,可增加茶树鲜叶主要氮素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夷陵区茶园土壤肥力及茶树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夷陵区茶园产量、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园良性发展,首先必需明确夷陵区茶园土壤养分和茶树营养状况。通过对夷陵区茶园土壤、茶树叶片和枝条的进行调查取样,并对其土壤肥力状况和茶树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夷陵区茶园土壤肥力状况较差,土壤酸碱度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数量不到总量的一半。土壤碱溶性有机质含量偏低,低于临界值的茶园占63%。土壤速效氮中等偏上,90%的茶园土壤速效氮含量在中、高水平。土壤速效磷和钾缺乏严重,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63%和81.5%。茶树叶片和枝条均未出现缺素状况。在养分含量上,叶片、枝条和土壤三者相关性不高,其相关性的顺序为枝条与叶片>叶片与土壤>枝条与土壤。三者之间不同营养元素相关性的趋势是:N>P>K。茶树叶片养分含量较为稳定,不受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