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庙台流域的自然条件及现状进行分析,采用"66431.2"水平沟及大鱼鳞坑整地治理荒山荒沟,选用山桃、山杏、沙棘、柠条、刺槐、臭椿、白蜡等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抗旱造林技术采取截杆后用生根粉、保水剂配制泥浆蘸根带浆深栽,树盘覆膜、人工补水等,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在四川省雅安地区栽植三年结果表明:发展湿地松纸浆林,造林密度采用1.5×2.0m,整地方式以块状整地(0.5×0.5×0.6m)为宜。在山地黄壤上,施肥的优化方案为每公顷施N肥170Kg、P肥119Kg、K肥86Kg,且投入与产出比例为1:5。裁植湿地松纸浆林的海拔高度在青衣江流域上升到1200米左右,在大渡河流域可上升到1500米。  相似文献   

3.
在青海化隆县开展了中国沙棘不同造林株行距和树种混交方式的不同造林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生态经济林营建最佳造林模式为青海云杉×中国沙棘混交方式下按照造林株行距2.0m×4.0m进行营建,此模式下沙棘的株高与根径生长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蓄积量、生物量最大 ,分别达6 1 .47m3 · hm-2 和 1 97.6 4 t· hm-2 ,优于木麻黄、湿地松纯林 .相同密度 (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随着湿地松混交比例的增大 ,生长效果越差 ,其蓄积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混交比例1∶ 1 >2∶ 3 >1∶ 4.因此建议在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时 ,造林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比例控制在 1∶ 1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的经营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密度、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方式的青杉混交林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混交试验林中,经营密度1 470株.hm-2取得较好的效果,青杉混交比以4∶6为最好。青钱柳在多树种混交的幼林中套种,23年生胸径达33.8 cm,树高26 m,青钱柳与多种针阔树种混交造林是成功的,四旁绿化也取得良好效果,说明青钱柳具有速生丰产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6.
以晋北半干旱风沙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漏斗状覆膜技术造林,探讨覆膜对不同密度(株行距分别为2 m×2 m、3 m×3 m、4 m×4 m、4 m×6 m)新疆杨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漏斗状覆膜技术对不同密度新疆杨生长和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P<0.05),2 m×2 m密度的新疆杨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表现最优,不同密度的树高、胸径、当年生长量、成活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表现出随密度减小而递减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树高、胸径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863,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584。综合分析结果,在晋北半干旱风沙区,覆膜面积所占比例显著影响树木的成活与生长,新疆杨初植密度为2 m×2 m且漏斗状覆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山杏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类型区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提高山杏成活率和生长量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集流整地、吸水剂沾根、覆膜覆草及幼林地少量施肥技术,均可显著提高山杏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其幅度为11.2%~32.2%和48.9%~80.9%,采用灌木混交和混草技术可明显提高山杏生长量与产果量。  相似文献   

8.
红小豆不同密度、播期、施肥量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不同密度、施肥量、播期小豆的3因素2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0.8万×10kg×5月20日组合,产量是172kg/667m2。小豆产量与密度、施肥量、播期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26+0.6x1-2.3x2+6x3-7x1^2-2.4x2^2-7x3^2-0.4x1x2+0.5x1x3+8x2x3。经过显著性测验,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区川楝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同时也是影响林分生产力的限制性因子,通过试验得出:采用水平沟整地(40 cm×40 cm)、与多年生小灌木(木豆、山毛豆)混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地土壤含水量,从而使得造林保存率和林分生产能力均有提高,但是受其土壤承载能力的影响,单位面积的保存株数保持在525株/hm2左右;此外,用Ⅰ级苗木造林,不但可以提高造林保存,对林分的后其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造林密度、整地方式、混交模式、苗木规格等4个影响因子在L9(34)正交设计9种不同造林技术下林分的保存率等相关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造林密度为1 245株/hm2、水平沟整地(40 cm×40 cm)、与木豆混交和用Ⅰ级苗(苗高大于130 cm,地径大于1.3 cm)的造林技术关联度值为最大达到1,按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在此技术条件下川楝的生长状况达到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0.
35杨2种造林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植苗和插干2种造林方式对35杨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35杨苗木,植苗造林方式选取苗高大于3.5m,胸径大于2.0cm,进行3m×8m株行距常规植苗造林,插干造林方式采用带水扦插造林,栽植深度为80cm,插条长90cm。测定不同造林方式下35杨的树高和胸径,统计造林成活率。[结果]植苗造林方式的35杨平均成活率为89.25%,而插干造林方式的平均成活率为99.50%,比植苗造林方式高出10.25%,插干造林方式的35杨第1年和第2年的树高平均净生长量分别为3.75m和3.60m,比植苗造林方式的高出135.85%和9.09%,造林成本则降低了63.35%。[结论]插干造林具有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的特点,可缩短造林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