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蜂缘蝽是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的主要因子之一,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有效降低“症青”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介绍了点蜂缘蝽的生物学特点和为害方式,总结了现有的化学农药、聚集信息素、天敌和农业措施等防治方法,以期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中防治点蜂缘蝽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点蜂缘蝽是引起大豆“症青”的重要原因。为探究该虫在山东地区小麦、玉米、大豆上的季节性发生规律,本研究利用信息素诱捕的方式对桶型诱捕器和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进行了评价,并监测了点蜂缘蝽在不同作物上的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优于桶型诱捕器;小麦是点蜂缘蝽重要的春季寄主,4月中旬为高发期;大豆和玉米田高发期集中在7—8月。小麦、玉米、大豆上点蜂缘蝽的发生规律均与其生活史保持一致。山东不同区域点蜂缘蝽动态差异不显著,同一区域不同年份间也无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及时有效防治点蜂缘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屈丽莉 《农技服务》2014,(6):138-138
通过在大洼县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雄成虫示范,结果表明:对性信息素水稻二化螟雄成虫诱杀效果较好,且省工、省事、无残留、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水稻防治二化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龙  卢天啸 《河北农业》2019,(11):29-30
<正>近几年在黄淮海大豆产区点蜂缘蝽危害严重,造成大豆有荚无粒或瘪粒多,贪青,深秋不落黄,豆荚外皮有小黑点,拨开豆荚,去掉荚膜,会看到刺孔。与豆皮对应的籽粒上有小孔,严重者变黑腐烂。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点蜂缘蝽发生值得高度重视。一、点蜂缘蝽特征点蜂缘蝽属半翅目,缘蝽科。寄主于大豆、蚕豆、豇豆、豌豆、丝瓜、白菜等蔬菜及稻、麦、棉等作物。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在豆类蔬菜开始  相似文献   

5.
新乡县种植大户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新乡县种植大户种植的夏播大豆由于症青发生,造成不同程度减产,严重地块绝收。通过调查,主要原因为品种选用不合理、常年连作、气候变暖、高温干旱、播种过晚及病虫为害,特别是点蜂缘蝽的为害加重了症青发生。为此,笔者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开展以防治点蜂缘蝽为主的化学防治,重点抓好大豆花期点蜂缘蝽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点蜂缘蝽属半翅目缘蝽科,是豆科作物上一种常见害虫,在我国黄淮海以及南方大豆栽培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是导致落花、落荚和瘪粒、空荚的主要害虫之一,有时也能导致绝产,2014年和2015年在沧州和保定地区均有20亩以上地块绝收。近年来廊坊地区也有点片发生。1点蜂缘蝽发生规律廊坊地区点蜂缘蝽1年可以发生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残留田间的秸秆和草丛中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中旬至7月上旬产卵于大豆、菜  相似文献   

7.
通过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雄成虫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雄成虫诱杀效果较好,且省工、省事、无残留、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水稻中防治二化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省庆阳市大豆点蜂缘蝽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点蜂缘蝽危害因地域和品种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全市受害减产率为6.3%,其中西峰区最为严重,减产率为10.3%,环县最轻,减产率为1.4%;大豆品种冀豆17受危害最重,减产率为11.0%,中黄39危害最轻,减产率为1.2%。同时,剖析了庆阳市点蜂缘蝽危害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点蜂缘蝽的防治建议,旨在为庆阳市大豆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秦岭4种缘蝽同工酶的初步研究(半翅目:缘蝽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秦岭4种缘蝽的EST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姬缘蝽亚科2属间差异要大于属内各种间差异。控制开环缘蝽及点蜂缘蝽的EST位点分别为4和5个,而且乙酸萘酯为底物的酯酶除未发现杂合子而无法确定的以外,都是单体酶,不同个体间酶谱差异主要是同一位点来自父母本的2个等位基因的不同而造成的,雌雄差异可能由性连锁基因引起。点蜂缘蝽3个居群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白杨透翅蛾一生只交尾一次,成虫性成熟后,雌蛾释放性信息素招引雄蛾来交尾。因此有可能利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来防治该种害虫,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是高效力的,200μg的剂量有效范围可达1万平方米,在长达半年内都能招引雄蛾。现在我国已能用人工方法合成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每个诱捕器只花几角钱。所以,利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成虫和监察虫情都是最方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一、性诱剂诱杀性诱剂诱杀是利用昆虫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有机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简称性诱剂)用释放器释放到田间,通过诱杀雄成虫,阻止雌雄交配,减少受精卵数量,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性诱剂杀虫技术属于新型绿色防控技术,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是国际公认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一、性诱剂诱杀利用昆虫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有机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简称性诱剂)用释放器释放到田间,通过诱杀雄成虫,阻止雌雄交配,减少受精卵数量,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性诱剂杀虫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是国际公认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控温和田间罩笼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成虫寿命缩短, 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 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寿命; 相同条件下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寿命。在18℃并饲喂10%蜂蜜水条件下, 成虫寿命最长, 雌虫为15 36d, 雄虫为9 06d; 在38℃不饲喂条件下, 成虫寿命最短, 雌虫1 09d, 雄虫1 00d。在田间罩笼试验中,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在没有寄主和营养补充的条件下, 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5 24d和3 80d; 当有棉花植株但没有寄主时, 雌、雄虫的寿命分别为7 64d和3 88d。中红侧沟茧蜂田间释放后成虫累计死亡率随释放天数的增加而增加, 释放8d后, 雌、雄虫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91 67%和98 33%。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二点委夜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1)℃、相对湿度50%±10%、光周期14 h∶10 h(L∶D)条件下对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性信息素应用以及二点委夜蛾暴发为害性及其成虫防控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虫一般在羽化后1 d进行交配和产卵。雄蛾和雌蛾均可以多次交配,交配能力和产卵量均受性比影响。雌蛾交配能力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雌雄比为1∶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501头;雄蛾交配能力则与雌蛾产卵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比为5∶1时单雌平均产卵量降低为227头。应用性诱剂诱杀二点委夜蛾雄蛾可以降低雌蛾的产卵量,但由于雌蛾产卵量大,因此仍需结合其他措施同时降低雌雄蛾数量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菊方翅网蝽的抗寒性和适生区域,对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越冬种群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成虫过冷却点为-10.97℃,冰点为-9.53℃;雄成虫过冷却点为-8.64℃,冰点为-7.40℃。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冰点显著低于雄成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栎黄枯叶蛾。[方法]在野外对栎黄枯叶蛾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田间诱蛾试验验证了栎黄枯叶蛾的性趋向。[结果]交配行为试验表明:栎黄枯叶蛾的求偶与交配行为均发生在凌晨2:00—5:00,交尾高峰出现在凌晨3:00—4:00;羽化后的成虫在1~5日龄都具有交配能力,2日龄成虫交尾能力最强;栎黄枯叶蛾雄蛾能多次交尾,雌蛾仅1次;1日龄的处女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随雌蛾日龄增加,其交配持续时间逐渐加长,开始交配的时间提前;性趋向实验表明:栎黄枯叶蛾种内个体间引诱作用为雌蛾引诱雄蛾,分泌与释放性信息素的腺体位于雌虫腹部末端,同性间不存在引诱聚集行为;性诱试验发现:2~3日龄未交配雌蛾诱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日龄。[结论]依据研究结果,认为该虫符合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虫害的基本要求,可利用性信息素对其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7.
<正>点蜂缘蝽是近年来大豆生产区发生较严重的一种害虫,发生率可达96%以上,受害豆地常常导致大豆贪青晚熟,空秕粒增多,造成大豆产量及品质下降。1发生特点点蜂缘蝽又叫细腰缘蜂,属半翅目缘蝽科,俗称“大豆吸浆虫”。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其它豆类、花生、芝麻、丝瓜、白菜等多种农作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和交尾规律及性信息素释放节律,为开展荔枝蒂蛀虫化学生态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温度(26±1)℃、相对湿度(80±5)%和光照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羽化和交尾习性;采用正己烷浸提雌蛾性腺获得粗提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用Y型嗅觉仪测定雄蛾对雌蛾性腺粗提物的选择趋性反应。【结果】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在化蛹后7~8d;3日龄成虫交尾最为活跃,交尾高峰期在22:00-01:00;3日龄雄蛾对3日龄处女雌蛾性腺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较强,尤其对22:30-00:30雌蛾性腺的粗提物反应最强,说明22:30-00:30是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释放的高峰期。荔枝蒂蛀虫3日龄雄蛾对3日龄雌蛾22:30-00:30性腺粗提物具有明显的选择趋性。【结论】荔枝蒂蛀虫交尾与性信息素释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  相似文献   

19.
对捕食性天敌昆虫虾蜀蝽标记信息素释放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虾蜀蝽会释放标记信息素标记它搜索过的区域,并且只有雌虫使用标记信息素,标记信息素的有效性取决于雌虫的发育时期和被搜寻的标记信息素的质量。雌虫标记信息素化学成分尚未确定,但其活性期明显较短。  相似文献   

20.
为生物防治棉大卷叶野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棉大卷叶螟雌虫性信息素对雄虫的诱集作用,在野外和室内用棉大卷叶野螟雌虫及其性信息素提取物对雄虫进行诱集试验.研究发现:1~7日龄雌成虫及相应日龄雌成虫性信息素提取物随着日龄的增高,对雄蛾的引诱力逐渐降低;随着距离的加大,其诱集作用亦逐渐下降;1~7日龄雌成虫性信息素提取物对雄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