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骡结症(又名肠阻塞)在兽医临床中常所。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饲养管理不当,饥饱不均或饮水不足。2饲喂易膨胀的饲料,如:豆子,豆糠等。3饲喂冰冻、发霉饲料,及使役中突遇暴风雨等。4使役中休息不当立即饲喂及饱后即役等。5突然变换饲料,改变饲养方式等。1询问病情1.1发病时间和治疗经过。一般发病时间短、病轻,反之则重;来诊前是否按冷痛治疗过,应着重考虑结症或胃扩张等,如为结症而在来诊前,曾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猪只宰前的体重损失和改善肉的品质,进行了宰前饲喂时间和用镇静药减弱应激反应的试验。均于饲喂后3—5小时装车,用的是带间隔的汽车,行车2~4小时。饲喂配合饲料的大型猪场的猪运到屠宰场卸车后休息5小时屠宰,从最后一次饲喂到屠宰之间掌握在12小时内;饲喂根茎类、青饲类、草粉等大体积饲料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两种不同饲喂方式的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饲喂方式对酮病发病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酮病的发生与发病年龄、产后时间、胎次、产奶量以及酮病持续时间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酮病多发生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1个月左右为高发期。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下酮病的发病率较低,以1~3胎次的母牛发病率较高,且初胎牛的发病率最高,之后随胎次升高发病率逐渐降低。奶牛产奶量越高,酮病发病率也越高。当日产奶量在50kg以上时,发病率为62%;在40~50k时发病率为44%;在30—40kg时发病率为33%;在20~30kg时发病率为25%;当日产奶量在10~20k时,基本上没有牛只发病。结论表明,不同饲喂方式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奶牛酮病的发生与年龄、产后时间、胎次以及产奶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马属动物所患结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且又是疑难病.发病率占整个胃肠病的40%以上,致死率占50%以上.所以,就连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先生对结症有时也只能望病兴叹,束手无策。故民间流传有“前结挑,后结掏,中结给把刀”的俗语。虽说此话  相似文献   

5.
由长期饲喂或者过量饲喂小麦碎粒饲料、苜蓿颗粒饲料、乳熟和腊熟期玉米饲料而引起的瘤胃驰缓或伴有驰缓症状的中毒时,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苯海拉明。方法为用0.25—0.3克苯海拉明溶于0.5升水中给病牛口服,每日2次,间隔8小时,连用1—2天。第一次给予苯海拉明后,奶  相似文献   

6.
对合肥市某奶牛场269头分娩母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胎衣不下的主要病因有:①与产犊胎次有关:1-2胎发病牛为5.48%(8/146),5胎以上发病率为21.43%(6/28);②与犊牛新生体重有关:新生犊牛体重在30kg以下发病率为5.56%(3/54),而在40千克以上发病率达16.18%(11/68),⑧与母牛妊娠期有关:妊娠期在270天以下与285天以上的发病率分别为21.62%(8/37)和19.23%(10/52),而270-285天的发病率为4.44%(8/180)。④与分娩异常有关:难产时发病率为32.00%(8/25),死胎时发病率为42.86%(3/7),流产时发病率为66.67%(2/3),双胎时发病率为75.00%,(3/4),正常分娩时发病率为4.35%(10/230)。采取产前注射维生素D、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产后注射缩宫素、饲喂益母草膏等预防措施,预防有效率达91%左右.胎衣不下的奶牛经过治疗后,胎衣平均排出时间为4.2天,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初乳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对奶牛犊牛腹泻发病率的影响,随机选取48头健康新生犊牛,将其分为6组,每组8头,对照组(初乳/体重为10%,初乳饲喂时间为产后1.0h),试验组A(初乳/体重为9%,初乳饲喂时间为产后1.0h),试验组B(初乳/体重为11%,初乳饲喂时间为产后1.0h),试验组Ⅰ(初乳/体重为10%,初乳饲喂时间为产后0.5h),试验组Ⅱ(初乳/体重为10%,初乳饲喂时间为产后1.5h),试验组Ⅲ(初乳/体重为10%,初乳饲喂时间为产后2.0h)。各组的犊牛分别于出生时(0d)和断奶时(60d)空腹称重,观察并记录犊牛腹泻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组A、试验组B、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的犊牛腹泻发病率分别为37.5%、20%、0%、0%、62.5%和50%,试验组B和试验组Ⅰ的腹泻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因此,初乳饲喂时间为1.0h,初乳/体重为11%;饲喂时间0.5h,初乳/体重为10%两种情况可有效降低新生犊牛腹泻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矮小型褐壳蛋鸡产蛋时间和间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880只纯系矮小型褐壳蛋鸡的产蛋时间进行了连续5天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矮小型褐壳蛋鸡的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12时以前,并以9:00~10:00期间产蛋最为密集,占全天产蛋的19.5%。连产内第一枚蛋产出时间集中在上午(89:33%),以7:00~9:00间产蛋最多(49.71%);而最后一枚蛋产出时间集中在下午(71.20%),以2:00~4:00间产蛋最多(36.58%)。矮小型褐壳蛋鸡连产内产蛋间隔范围为22.35~31.15小时,每枚蛋平均间隔高峰在24小时(36.0%),群体平均产蛋间隔为25.08小时。相邻连产间间隔时间的变异范围很大,最短为38.0小时,最长达100.45小时。  相似文献   

9.
用啤酒拌料,饲喂产后无乳母猪,每头2瓶,喂后4小时,母猪排乳时间明显延长,间隔时间缩短,8小时后,再喂2瓶,次日排奶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马属动物结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近年来,由于饲养户饲养管理条件改善,结症发病率虽有减少,但发病后死亡率高,仍然危害较大,据我站2008-2012年统计,马属动物结症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7.8%左右.虽然在结症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治疗结症应用捶结术治疗、电针治结、盐水治结等新技术的出现,对提高疗效,减少死亡,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地区条件的限制等,完全解决治疗结症问题,仍是一个有待研究提高的问题.为此、我站技术人员从当地实际出发,在盐水治结、酵母治结的基础上,2008年试用中药神曲、食盐为主的治疗方法,在治疗马属动物早期结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试治病畜53头(匹),治愈51头(匹),占治疗总数的96.23%,无效2头(匹),占总数的3.77%.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48~72小时内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临床上以昏迷及瘫痪为主要症状.通常多发于5~8岁的高产牛.发病率约为3%~7%,有些品种的奶牛发病率甚至达30%。  相似文献   

12.
空怀母猪饲喂金霉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25天断奶的120头空怀母猪饲喂15%的金霉素250mg/kg至配种,结果表明,饲喂金霉素的A组120头母猪与对照B组的120头母猪比较,断奶至再配种时间间隔不明显,但情期受胎率提高4.1%,产仔率提高5.8%;窝产活仔数提高0.25头,金霉素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5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8%阿维菌素乳油产品,测定了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和在桑叶上的残毒期。结果表明:5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8%阿维菌素乳油,对3龄起蚕的食下致死中浓度(LC50)为4.4742×10^-4~9.2332×10^-4mg/L,属同一数量级,对家蚕的毒性均极强;5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8%阿维菌素乳油稀释1500倍均匀地喷雾桑叶后,间隔一定时间后采摘桑叶连续饲喂3龄起蚕1个龄期,分别在喷药后45~60d无中毒死亡,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在桑叶上的残毒时间很长,而且不同企业生产的农药残毒期相差较大。因此,阿维菌素对养蚕生产的安全风险很大,桑园及周围其它农作物应禁止使用阿维菌素及含有阿维菌素的混配农药。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罗斯商品代蛋鸡的产蛋率及蛋壳质量,研究其与饲喂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下午3点钟一次性饲喂的产蛋率及蛋壳质量为最佳(P<0.01);以上午饲喂日粮的1/3,下午饲喂日粮的2/3的产蛋率及蛋壳质量较佳(P<0.01);以上午8点钟一次性饲喂的产蛋率及蛋壳质量较差。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也以下午3点一次性饲喂组最好,比上午8点一次性饲喂的组提高效益23.55%;以上午饲喂日粮的1/3,下午饲喂日粮的2/3的组为较好,比上午8点一次性饲喂的组提高效益18.42%。  相似文献   

15.
克痢灵预防断奶仔猪腹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行研制的“克痢灵”拌料饲喂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病率平均为8.53%,比空白对照(33.81%)降低了25个百分点。最低发病率为4.55%,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正马属动物在甘肃有马、骡、驴三个品种,是甘肃省内最理想的役用动物,至今在甘肃省中东部还有大量饲养。马属动物以草食为主,农村饲养者通常有什么饲草喂什么饲草,有甚者长草饲喂、未充分压碎,再加上其消化器官长且粗细差异很大,所以马属动物极易患结症,结症的发病率占马属动物所有疾病的70%,死亡率也高达10%,故该病是马属动物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1病因马属动物结症的发生主要与饲养管理和使  相似文献   

17.
<正>结症为马属动物常发的一种以便秘、厌食、腹痛、腹胀为特征的疾病。笔者从发病原因、诊断要点、直肠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对马结症的诊断及直肠检查做了论述。结症为马属动物常发的一种以便秘、厌食、腹痛、腹胀为特征的疾病。笔者从事基层工作多年,现就马结症的诊断及直肠检查做一论述,供同行参考。1发病原因1.1饲料品质不良长期饲喂富含纤维,营养贫乏,加工不好的饲草,如未经充分打压而又铡得过长的麦秸,玉米秆、  相似文献   

18.
当瘤胃弛缓以及用小麦碎粒、苜蓿颗粒饲料和黄熟期玉米长期饲喂或过饱饲喂而引起有弛缓症状的中毒病时,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如规定饮食、洗胃和其他措施)可应用苯海拉明0.25—0.3克加水0.5升内服,每天2次,每次间隔8小时,连用1—2天。牛在首次内服苯海拉明后即出现食欲和瘤胃蠕动,乳产量在治疗后5—12天恢复正常。6月龄小公牛长期饲喂苜蓿颗粒而发生瘤胃弛缓和一般中毒时经对症治  相似文献   

19.
作者将112例结症马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30WCO_2激光器烧灼脾俞、关元俞、大肠俞、气海俞、通肠等穴位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加减槟榔散治疗。两组治愈率(实验组为87.32%,对照组为90.24%)相差不显著。CO_2激光烧灼穴位治疗马骡结症,具有攻而不过,泻而不烈,无泄泻不止、严重脱水等副作用的优点,对气滞型小结肠结症、虚寒型盲肠或胃状膨大部等单纯性结症效果较好,对急起急卧、腹痛剧烈的小结肠、骨盆曲等部位的结症,经激光穴位烧灼后,腹痛逐渐减轻,停止起卧,随着全身状况的改善而好转;但对多处结症的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20.
每次饲喂的时间间隔,应尽量保持均衡,饲喂时间应选在猪只食欲旺盛时为宜,如夏季选在早晚天气凉爽时饲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