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早稻塑盘秧抛霜与旱育秧抛栽相比,塑盘秧的秧苗素质,抛栽方法和空间利用上有比较多的优势,可增产1009.72kg/hm^2,节本增收1851.20元/hm^2。  相似文献   

2.
几种早稻育秧方式生育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祥足 《作物研究》1998,12(2):21-22
1997年以湘早籼17号、湘早籼19号和威优早1号为供试品种,进行旱育秧、塑盘旱育抛栽和水秧栽培的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因素均优于水秧,因而产量较高,而又以塑盘旱育抛栽的效果较好,分别比旱育秧和水秧栽培增产4%和15.1%,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稻香两优 6 8旱直抛栽培的抛栽密度、抛栽叶龄与施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的田块 ,抛栽密度以 40 .0万~ 45 .0万株 /hm2 基本苗为宜 ,纯氮施用量以 15 0 .0~ 172 .5kg/hm2 为佳 ,以 3.5~ 4.5叶龄抛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增苗减氮措施对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条件下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早稻在N120. 0 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E1M1)、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E2M2)、N 180. 0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E3M3)、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E4M4),晚稻在N 150. 0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L1M1)、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L2M2)、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L3M3)、N 24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L4M4)等不同施氮量与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的苗期至孕穗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1M1 E2M2 E3M3 E4M4和L1M1 L2M2 L3M3 L4M4;成熟期,分别以E2M2和L2M2处理为最大。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穗干重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4M4 E3M3 E2M2 E1M1和L4M4 L3M3 L2M2 L1M1。早稻产量以E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E2M2 E3M3 E1M1 E4M4;晚稻产量以L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L2M2 L1M1 L3M3 L4M4。因此,早稻在施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晚稻在施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广西的水稻育秧产业化始于平南县1990年春商品化供秧的温室工厂化育秧,而有计划地开展育秧产业化则自1997年开始。目前已形成集中连片育秧、旱育商品秧、抛秧商品秧、工厂化商品秧多种形式。1998年水稻育秧产业化试点达5764个,插(抛)大田面积达2744万hm’,比1997年扩大了2277万hm’。其中抛秧商品秧示范点543个,抛栽大田面积1.63万hm‘,旱育商品秧示范点228个,插大田面积044万hm‘,工厂化育秧商品示范点43个,建工厂对座,抛(插)大田面积0.40万hm’,集中连片育秧示范点6003个,抛(插)大田面积24.97万hm’。(二…  相似文献   

6.
水稻免耕抛秧适宜抛栽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灵山县生态条件下,对早、晚稻免耕抛秧的适宜抛栽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免耕抛栽密度不应少于33.0万~34.5万蔸/hm2,晚稻免耕抛栽密度以34.5万~36.0万蔸/h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Ⅰ优77春制母本抛秧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Ⅰ优 77 春制母本进行了塑盘育秧抛栽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塑盘育秧抛栽具有早生快发、有效穗多、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世宏  包家爱 《中国稻米》1997,(2):26-27,30
广西上思县那琴乡排柳村位于广西十万大山脉,多属山冲田,人少田多,劳均耕种水田30多亩,多的达60多亩。常年插秧期长达1个多月,只能种植早稻,晚稻无法耕种,早稻产量低,历年早稻单产未突破6000kg/hm2。针对该村的这种情况,1996年广西区农技推广总站下达到防城港市农技推广站的抛秧试验示范项目,安排在上思县那琴乡排柳村进行。经区、市、县、乡四级有关专家联合验收,该试验示范点早稻塑盘旱育秧抛栽面积3.42hm2,平均单产8160kg/hm2,比手插对照秧平均单产5850kg/hm2,增产39.49%,打破了该村历年水稻单产不到6000kg/hm2的…  相似文献   

9.
烟后稻塑盘旱育秧,它具有出苗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抛栽后表现发根力强,分蘖发生早,成穗率高,增产增收的优势特点。在育秧技术上应掌握培肥、精播、细管、化控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4个施氮水平下,比较了免耕抛栽水稻和常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在127.5~193.0 kg/hm2施氮水平内,结实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而穗数、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总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和根系活力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免耕抛栽水稻193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127.5 kg/hm2施氮处理。常耕抛栽水稻的有效穗数高于免耕抛栽水稻,但免耕抛栽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和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及根系活力和颖花茎流量比常耕抛栽水稻高,免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优于常耕抛栽水稻,免耕抛栽水稻平均比常耕抛栽水稻增产2.10%。  相似文献   

11.
水稻“优轻高”栽培技术体系:“优”指选用优质良种,“轻”指采用软盘育秧、机械抛秧、化学除草、机械收割,实施轻型栽培,“高”指最终达到高产高效。一、试验设计(一)不同育秧方式成本核算试验本试验设塑盘“五统一”育秧,即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秧地、统一施肥、统一管理;农户塑盘分散育秧和农户湿润育秧(对照)三个处理,按好、中、差类型进行测产,并核算其生产成本进行效益分析。(二)抛栽大田不同苗数烤田效应对比试验本试验分常规品种和杂优组合两种类型。常规品种烤田试验设茎蘖数分别达到360万/hm2、390万/hm2、42…  相似文献   

12.
我县连作晚稻以种植杂交稻为主 ,因受生产季节限制 ,较难培育满足塑盘育苗抛秧夺取高产要求的壮秧 ,所以连作杂交晚稻抛秧推广面积远不如早稻的大。我们通过分析连作杂交晚稻抛秧塑盘育苗的若干难点 ,开展了连作杂交晚稻塑盘育苗技术的研究 ,通过试验、示范、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1997~19 99年都出现了连作杂交晚稻主栽组合协优 46、K优 7号抛秧单产超 5 0 0 kg/6 6 7m2的示范方和超 5 5 0 kg/6 6 7m2 的攻关田。一、连作杂交晚稻抛秧塑盘育苗的主要难点1.秧龄长、苗高 ,不适抛栽 连作杂交晚稻抛秧要求苗高小于 2 5 cm,秧苗过长 ,入土不…  相似文献   

13.
栽培方式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水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手插和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有利于促进植株提早分蘖和提高成穗率。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均呈抛栽手插机插的趋势。各处理植株群体根系干物质量和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植株茎、叶、穗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其中抛栽处理显著高于机插处理(p 0. 05)。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根系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以抛栽处理最高,机插处理最低;茎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低,叶所占比例均以机插处理水稻最大,穗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大。早稻和晚稻产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抛栽和手插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机插处理增加1506. 7、1205. 3 kg/hm2和1444. 5、981. 0 kg/hm2。可见与手插、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水稻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塑盘旱育抛栽制种是杂交稻制种技术改革的新途径。具有省工节本,降低劳动强度,争取农时,高产稳产等优点,有利于杂交水稻制种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河南省五一农场,连续3a进行了此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好的效果。1998年大面积Ⅱ优838塑盘旱育抛栽制种...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品种选择、塑盘旱育秧、大田抛栽和大田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淮北地区水稻旱育抛秧生产上的栽培技术经验,其中,从苗床地选择与处理、秧盘及营养土准备、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塑盘旱育秧技术,从大田施肥、精细整地、合理抛秧及抛后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大田抛栽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肥床塑盘旱育抛秧是一项先进的稻作技术 ,具有节水、节地、节本、节工、高产、适应机械化和产业化生产等十大优势 ,5年来的推广应用表明 ,一般单产在700kg/667m2左右 ,高产田块单产在800kg/667m2 以上 ,比肥床旱育手栽增产13.39% ,显示了比肥床旱育和塑盘湿润育秧抛栽更明显的增产优势。现根据江苏省东台市5年来的高产栽培实践 ,结合试验、示范资料 ,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供生产应用时参考。一、选址建床塑盘旱育秧要选择地势较高、耕作层深厚的旱地建立秧床 ,切忌选用上年种过水生作物的田块。每667m2…  相似文献   

17.
东海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耕地总面积1 0 .8万 hm2 ,人口 1 0 7万 ,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常年种植水稻 5.3万 hm2以上 ,总产 40多万t。我县 1 992年开始试验示范肥床旱育秧 ,是全省最早的几个县之一 ,1 998年推广面积已达 4.3万 hm2 ,占水稻总面积的 79.9% ;1 996年开始大面积示范塑盘旱育抛秧 ,1 998年应用面积达 1万 hm2 ,平均单产62 1 kg/667m2 ,比全县平均单产 592 kg/667m2 增产4.9%。其中育秧公司统一供秧面积 333.3hm2 ,平均单产 656.3 kg/667m2 ,比全县平均单产 592 kg/667m2 增产 64.3 kg/667m2 ,比人工栽插节本 35.50…  相似文献   

18.
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秧苗期和大田期分蘖的发生及成穗状况,发现水稻塑盘旱育抛栽不仅存在非同伸蘖现象,且同伸蘖的成穗与湿润水育秧移栽也有较大差异。据此对传统的水稻栽培基本苗公式进行了改进,拟合出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计算公式:早稻为X=Y/{(1+t1r1)\[1+(N-n-SN)Rr2\]+(SN-3-t1)R2r5};晚稻为X=Y/{(1+t1r1)\[1+(N-n-SN)Rr2\]+(N-n-SN-3)Rr2R1r3+ (SN-3-t1)R2r5}。其中:X—合理的基本苗;Y—单位面积适宜穗数;t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数;r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的成穗率;N—主茎总叶数;n—主茎伸长节间数;SN—抛栽时的秧苗叶龄值;R—有效分蘖节位上一次分蘖的发生率;r2— 一次分蘖的成穗率;R1—二次分蘖(除去秧苗所带分蘖上产生的二次分蘖)的发生率;r3—二次分蘖的成穗率;R2—抛栽后非同伸蘖发生率;r5—抛栽后非同伸蘖的成穗率。  相似文献   

19.
淮北地区几种稻作方式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淮北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优质粳稻高产区域,该地区主产中熟中粳稻,并形成了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塑盘育秧抛栽、麦后直播等多种稻作方式。从提高水稻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规避自然风险等多重目标综合分析,认为应着力推广以塑盘育秧抛栽、机械化插秧为主的前景广阔的稻作方式,谨慎推广直播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在山区和平丘区的中稻和一季稻上进行无盘早育抛(栽)秧试验。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无盘早育抛(栽)秧栽培水稻,可达到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及较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