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董雪明  杨付生 《中国稻米》1997,(3):30-30,35
塑盘旱育抛秧是将塑盘育秧抛栽与旱育秧技术结合起来,达到省力、高产的目的,江苏省在单季晚稻上推广该项技术获得成功。我们于1996年在连作晚稻上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试验概况本试验设三种处理:①塑盘旱育抛秧;②塑盘水有抛秧;③常规半旱育秧手插(对照)。供试品种为特早熟晚稻品种95-503。试验小区面积39.2m2。塑盘旱育秧床地前作系蔬菜地,播前整平床地,浇上一层水河泥,将塑盘依次放好,秧盘上再浇上水河泥,待稍沉实后播种,播种期为7月13日,播种量100g/盘芽谷,播后覆盖麦草。塑盘水有床地为连晚秧田,…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筛选适合晋江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 ,促进晋江市水稻品种品质结构的优化 ,2 0 0 2年引进了 4个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进行试种观察 ,现将试种情况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参试组合为D优 5 2 7、D70 2优多系 1号、D优 68、T优 5 5 37,以特优 63为对照。1 2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陈埭中和种养场。1 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 ,不设重复 ,每个大区面积 33 33m2 。采用湿润育秧 ,播种期 7月 5日 ,插秧期为 7月 2 6日。 667m2 插基本苗 3 7~ 4 2万苗 ,每 667m2 施肥量尿素 5kg、碳酸氢铵 40kg、复…  相似文献   

3.
水稻塑盘湿播早育抛栽技术优势和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塑盘湿播旱育栽培即按照塑盘湿播育秧方式做秧田、铺盘、装泥和播种,播种后水的管理采用旱育秧管水法。它把抛秧省工、省力早发优势和旱育秧增产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了抛秧在三熟制早稻和连作晚稻上推广应用,拓宽了抛秧的应用范围,加速了抛秧的推广速度。我市1996年首先在春花田早稻和连作晚稻上进行了试验示范,1997~2000年加大了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摸清了塑盘湿播旱育抛栽生长特点和技术优势,总结完善了配套技术。4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万hm2,占抛秧面积的63.31%,平均单产439.2kg/667m2…  相似文献   

4.
晚稻塑盘旱育抛秧苗期喷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杂交中、晚稻水育秧,其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秧苗高度,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低节位分蘖,增加叶绿素含量,达到培育壮秧、增产的目的。但多效唑在晚稻塑盘旱育抛秧中试验和应用,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试验研究报道尚少。 湖北省监利县双季晚稻育秧期间高温、多雨,秧苗生长快、易徒长,尤其是塑盘旱育抛秧播种密度增大,秧苗更易徒长成高脚弱苗,不利于抛栽和立苗。因此,晚稻塑盘旱育抛秧在培育壮秧上控苗是关键。我们就晚稻塑盘旱育抛秧施用多效唑的控促效果及其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做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晚稻塑盘旱育抛秧苗期喷施多效唑对秧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应用于杂交中、晚稻水育秧 ,其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秧苗高度 ,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低节位分蘖 ,增加叶绿素含量,达到培育壮秧、增产的目的。但多效唑在晚稻塑盘旱育抛秧中试验和应用 ,则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试验研究报道尚少。湖北省监利县双季晚稻育秧期间高温、多雨 ,秧苗生长快、易徒长 ,尤其是塑盘旱育抛秧播种密度增大 ,秧苗更易徒长成高脚弱苗 ,不利于抛栽和立苗。因此 ,晚稻塑盘旱育抛秧在培育壮秧上控苗是关键。我们就晚稻塑盘旱育抛秧施用多效唑的控促效果及其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做了试验 ,…  相似文献   

6.
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kg/667m~2以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连作早、晚稻机插产量,通过2010-2012年的水稻机插试验与大田示范,提出连作早稻机插单产500 kg/667 m2、连作晚稻机插单产400 kg/667 m2,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技术,即早稻选择中早39、台早733,晚稻选择嘉优2号、甬优9号等高产抗病品种(组合),采取"基质育秧,适龄早栽,插足苗数,提早搁田,配方施肥,增施穗肥,实地病虫防治"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61孔、434孔、301孔抛秧盘在早稻和连作晚稻上应用效果的比较发现,随着孔数和每盘用种量的减少,秧苗素质得到改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逐步增加;单产也相应提高,早稻单产分别为448.7 kg/667 m2、512.8 kg/667 m2、522.5 kg/667 m2,连作晚稻单产分别为497.1 kg/667 m2、557.0 kg/667 m2、562.4kg/667 m2。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浙南山区,有水田面积10200hm2,常年种植杂交水稻9000hm2。1995年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了刀优2070等组合进行试种。经两年试种结果,该组合表现产量高、抗逆性强,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产量表现Ⅱ优2070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以Ⅱ-32A与T2070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过1996年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品试与大田试种,平均单产每公顷分别为9375kg、8622kg和9130.5kg,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5.6%、7.3%和11.6%,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准。如1996年在阜山乡安店村试种Ⅱ优2070面积1.1bm2,平均单产91…  相似文献   

9.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9号为对象,从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比较研究了超秧龄移栽条件下,增施氮、钾肥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栽培,适宜移栽秧龄为35d左右,最长不宜超过40d;在35d秧龄移栽时产量最高,可达8910kg/hm2,且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35d秧龄时在基施和第1次追施尿素合纯氮(N)210.0kg/hm2,磷肥(P2O5)82.5kg/hm2,钾肥(K2O)112.5kg/hm2时,已能满足其生长需求;超秧龄条件下增施氮、钾肥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但每穗实粒数下降,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秧龄双季双抛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双季双抛栽培技术是指早稻和连作晚稻都采用抛秧栽培、都实行机耕机收的一项水稻生产新技术。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抛秧秧龄都以20 d以下为宜;每667 m2抛秧播种量早稻以4.0~4.5 kg为宜,晚稻以5.0 kg为宜;适当早抛有利于早发,提高每穗粒数和产量,早稻15 d秧龄抛栽比30 d秧龄抛栽产量提高15.7%,晚稻15 d秧龄抛栽比30 d秧龄抛栽产量提高7.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