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优质菌种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对高活力菌种的需求和菌种扩繁模式,从食用菌的菌种退化、种性确认、母种培养、菌种保藏等方面阐述了菌种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为菌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香菇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回顾香菇菌种选育的四个历史阶段,阐述了在原生质体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全面分析了国内外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现状,指出我国香菇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种退化、菌种混乱和菌种选育滞后,剖析了解决菌种问题的技术方法,提出了香菇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型标准化食用菌胶囊菌种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变传统菌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推进菌种的标准化繁育 ,向菇农提供质量可靠、接种方便快捷的新型标准化菌种 ,丽水市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承担了浙江省重点项目 ,从日本和韩国引进了胶囊菌种工厂化生产线及繁育技术 ,研制成功了香菇 939、90 15、2 41- 4、135、L2 6、武香 1号等菌株的胶囊菌种 ,以及灰树花、平菇、杏鲍菇、白灵菇等胶囊菌种 ,并总结出胶囊菌种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 ,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食用菌行业的菌种标准化繁育、工厂化生产及菌种质量控制与检测的技术难题。1 香菇胶囊菌种的特点胶囊菌种 ,一颗颗象胶囊一样压在塑料穴盘…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的固体菌种栽培时间周期长、效率低,造成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现状,进行了双孢蘑菇As2796液体菌种接种固化培养的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生产双孢蘑菇菌种采用液体菌种来扩接固体麦粒栽培种,培养菌种的时间要比固体菌种接种快,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菌种退化和变异,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宁宝云  薛姗姗  刘慧  刘康  郝继伟 《食用菌》2020,(3):24-26,28
针对蛹虫草生产中菌种退化问题,研究了转接次数对蛹虫草菌种退化的影响;比较组织分离法与活蚕蛹回接法在保持菌种优良性状、延缓菌种退化、退化菌种复壮效果。结果表明,转接3次或更多蛹虫草菌种会逐步表现出退化性状;活蚕蛹回接复壮法对退化菌种的复壮效果明显好于组织分离法;选用出菇后20 d内的子座组织分离,可有效延缓菌种退化,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菌种优良性状;提出了活蚕蛹回接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的蛹虫草菌种综合复壮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菌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食用菌产量的高低与品质的好坏。目前我国大部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都采用固体菌种。固体菌种制作和发菌周期较长、操作过程繁琐、且效率较低。笔者有幸参加了杏鲍菇液体菌种研发工作,并将液体菌种成功应用在工厂化生产中,实现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现将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玉米粉2%,豆粕1%,麸皮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  相似文献   

7.
郑武  姚方杰 《食药用菌》2012,(3):164-165
自全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建立以来,黑木耳代料栽培不断扩大,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发展形势,新品种新技术也不断涌现[1~3]。其中菌种由原来的木屑菌种一枝独秀,发展成为木屑菌种、枝条菌种、液体菌种并存的局面,但液体菌种由于投入大、技术复杂,尚未广泛使用[4]。与木屑菌种相比,枝条菌种因其具有接种方便,发菌时间短,生  相似文献   

8.
王晨 《中国食用菌》2020,(2):243-245
在食用菌菌种法律法规保护体系下,通过分析新型食用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类型,得到知识产权保护类型为商标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品种权保护以及商业秘密保护,以此为基础,提出分别保护新型食用菌菌种育种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与流通环节的知识产权,实现了知识产权视角下新型食用菌菌种的保护。与现有的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相比,知识产权视角下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极大地增加了保护类型,充分说明知识产权视角下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具备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四川省3个食用茵科技示范县的菌种保藏方法、菌种贮藏方法、菌种生产企业、菌种销售地区和销售价格等菌种生产与销售调查结果。提出了菌种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和“劳动用工紧张、工价大幅上涨”两个主要问题。建议采取开展茵种生产技术培训和政府给予菌种直接补贴及生产机械设备补贴等措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1,(5)
采用枝条菌种、棉籽壳菌种、液体菌种三种不同类型的菌种栽培榆黄菇,以筛选出栽培榆黄菇的适合菌种类型。结果表明,从菌种制作到栽培袋菌丝满袋,枝条菌种、棉籽壳菌种和液体菌种分别为37 d、55 d和28 d;应用棉籽壳菌种或枝条菌种的栽培袋三潮菇生物学效率相当,比液体菌种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发生褐变、污染、玻璃化现象三大难题,严重影响了组织培养材料的正常发育,给组织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结合近些年的研究,对三者发生的原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Attempts to establish shoot tip culture in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genotypes ‘Alphonso’, ‘Totapuri’, ‘Banganapalli’ and ‘Arka Anmol’ indicated that the problems of phenolic exudation, medium discoloration and explant browning were interrelated and influenc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medium, genotype, explant, season and decontamination treatments. Less phenolic exudation and better explant survival were observed in ½MS medium than full MS and in semi-solid than in liquid medium. Among explant factors, age and shading of shoots, length, thickness and scaling injuries on explant and lower cut petioles coming in contact with medium were important, but not the age of tree and the number of leaves on the shoot. Use of charcoal was beneficial but other adsorbents, antioxidants, dark incubation and submerged culture were not advantageous. The effect of season was prominent with least phenolics, minimum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best explant survival and genotype dependent growth response in current season’s semimature shoots collected during June-August. Deep seated microbial contaminants could not be checked completely. A scheme for establishing in vitro culture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化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培养已经成为现代园艺领域中种苗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其优势明显,在我国已经形成产业化生产模式。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化技术流程划分为stage0、stageⅠ、stageⅡ、stageⅢ四个阶段,其生产控制需要从外植体材料预处理、外植体的选取、原种研发与制种、继代培养以及生根收获等各个阶段加以把握。组培苗生产存在“三大杀手”,即褐化、玻璃化、污染,应作为生产控制的主要对象。生产工艺卡不仅科学、有效地反映企业生产的合理流程,同时也是规范员工正确操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企业进行生产过程调控及产品质量判定的标尺。  相似文献   

14.
无土栽培在黄瓜生产中应用广泛,而栽培基质是固定黄瓜根系,协调“水、肥、气”的基础物质,不同基质理化性质不同,可直接影响黄瓜的长势、产量及品质。研发筛选出适宜黄瓜生长的栽培基质是节能增效、促进生产的关键,从以椰糠、菌渣、农业废弃物堆肥为主的有机栽培基质,以蛭石、珍珠岩、河沙等为主的无机栽培基质,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混合的栽培基质,基质粒径大小、堆肥时间、栽培方式等性质和微生物制剂、腐植酸、生物炭、硅元素等外源添加物等方面综述了不同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基质栽培应用市场广阔,且将低成本可重复利用的农业作物废弃物作为有机基质并与无机基质混合配制成环保型复合基质成为无土栽培基质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仙客来实生黄化叶柄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仙客来实生黄化叶柄形成器官的能力及消除内生菌的污染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实生黄化叶柄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不仅完全可以消除内生菌的污染,而且诱芽率( 75.6%)是普通叶柄培养的5.3倍,产生的总芽数是普通叶柄的11.5倍,诱根率(59.3%)也是普通叶柄培养的1.9倍。这种培养方法,必将成为今后无性繁殖仙客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天厨2000菌株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后,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进行搔菌,可刺激料面菌丝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分化;搔菌后不必喷水,应采用无纺布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保证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生姜茎尖组织培养和污染率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姜茎尖为外植体,筛选了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方式,并探讨了生姜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将表面消毒与抗生素浸泡处理相结合,能有效降低污染率.培养基MS 6-BA 1 mg/L IAA 1 mg/L是愈伤组织诱导与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杏鲍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麦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时,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后熟后,采用牛苔藓草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有效控制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微生物肥料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施入量加大,带来了土壤板结、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等一系列问题,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挑战,而微生物肥料正能解决这些问题。微生物肥料不但能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还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该文综述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作用机制及其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评价了其作用效果,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展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对我国果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有效利用有机资源、矿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集成绿色农业新技术,可实现绿色、有机蔬 菜优质高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植物营养学理论、非豆科微生物固氮理论、植物次生代谢理论和有 益菌固碳减排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绿色、有机蔬菜优质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研究 和应用高碳有机物、多功能微生物菌肥、天然矿物质营养及有机物耕层发酵技术,为绿色、有机蔬菜 优质高产提供了新机制。同时,提出了蔬菜优质高产“五要素”集成技术,以期为土壤连作障碍绿色 防控、绿色和有机蔬菜优质高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