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孙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6):265-268
为了研究新型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DMF)对采后汉中柑橘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确定DMF在柑橘防腐保鲜方面的效果。笔者分析测定了DMF处理后在常温贮藏的柑橘果实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DMF处理的柑橘果实在贮藏156天内呼吸强度、失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溶性总糖含量和Vc含量均大于对照组。表明DMF处理在柑橘保鲜方面有效,可延缓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Vc的下降,有效抑制柑橘呼吸强度的上升,提高柑橘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贮藏包装方式对采后蓝莓果实品质级生理代谢的影响,采用打孔PE包装、封口PE包装及不包装的处理为对照,均置于(4±1)℃的贮藏库内,以5 d为1个测定周期,对采后蓝莓品质的相关生理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相比,PE包装贮藏能显著抑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的下降,减缓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升高,能有效抑制PPO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升高,增强SOD、CAT和PAL活性,说明PE贮藏包装对"夏普蓝"蓝莓的采后贮藏品质有较好的保持作用,且以封口PE贮藏包装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低温贮藏对木洞杨梅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木洞杨梅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贮藏温度对木洞杨梅贮藏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设置不同的贮藏温度0±0.5℃、2±0.5℃、5±0.5℃和24~28℃,测定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2±0.5℃贮藏与0±0.5℃、5±0.5℃和24~28℃相比,能较好保持木洞杨梅果实TSS和TA的含量,明显抑制果实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增加,延缓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木洞杨梅较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0.5℃。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浓度(0、0.3、0.6、0.9、1.2、1.5、1.8μL/L)的纸片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朝霞”水蜜桃果实在(25±1)℃贮藏条件下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对照组果实相比,不同浓度1-MCP处理的“朝霞”水蜜桃果实均具有较低的果实呼吸强度和细胞膜相对渗透率,较高的果皮色调角h°、果实硬度、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好果率,较低的果实腐烂率、病害指数和失重率,进而保持水蜜桃果实较好的采后贮藏品质。其中,1.2μL/L 1-MCP处理效果最佳。因此认为,浓度为1.2μL/L的纸片型1-MCP处理可作为在(25±1)℃条件下贮藏采后“朝霞”水蜜桃果实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贵妃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试材,采后以1%壳寡糖、1.0μL/L 1-MCP单一及复合处理,处理后置于20℃、相对湿度85%~95%环境中贮藏,分析不同处理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与1-MCP熏蒸复合处理较两者单一处理更能降低枇杷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保持果色;延缓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枇杷果实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的上升;显著改善果实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营养品质;1%壳寡糖+1.0μL/L 1-MCP熏蒸复合处理技术比两者单一处理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种不同浓度的臭氧化空气处理新鲜东魁杨梅,研究对其0℃下贮藏15 d期间果实生理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臭氧化空气处理后的新鲜杨梅的呼吸作用受到了明显的抑制,有效保持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VC)等营养成分,降低失重率,延缓了果实的后熟与衰老,延长了保鲜期。其中以10.70 mg/m3浓度的臭氧化空气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贮藏温度下圣女果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圣女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4、20℃)条件下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糖、VC等果实营养成分及失重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低温冷藏下的圣女果果实营养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缓慢,失重率显著降低,可很好地保持其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贵妃枇杷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低温条件对贵妃枇杷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失重,延缓糖、酸含量的下降;前期果实硬度下降,后期上升;采后各处理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贵妃枇杷的适宜贮藏温度为6-8℃ ,贮藏20-30d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结合气调处理对采后‘帕拉英达’和‘吉禄’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元江晚熟芒果品种‘帕拉英达’和‘吉禄’为试材,分别用0.5 μL/L 1-MCP、微孔膜、PBI气调保鲜袋、1-MCP+微孔膜及1-MCP+PBI气调保鲜袋对芒果进行处理,对其外观指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VC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呼吸强度、商品率以及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13±1)℃贮藏过程中,与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相比,5种处理在一定时间内均能延缓‘帕拉英达’和‘吉禄’果实黄化指数、病情指数、腐烂指数、色差、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呼吸强度的上升,抑制果实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商品率的下降,显著抑制果实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综合分析,在(13±1)℃贮藏环境中,1-MCP+PBI气调保鲜袋处理对‘帕拉英达’和‘吉禄’芒果的保鲜效果最优,更有利于果实的贮藏。研究结果可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晚熟芒果采后保鲜提供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避雨和露地栽培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蓝莓果实贮藏品质差异,采用避雨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种植‘蓝丰’、‘北陆’蓝莓,采后用PET盒分装后放入聚乙烯(PE)袋中,0℃下预冷24 h后扎口冷藏,对比分析冷藏期间两种栽培方式蓝莓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含水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在采后0℃贮藏期间,避雨栽培果实相较露地栽培更能有效地抑制好果率的下降和果实质量损失率的升高,延缓果实水分含量、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黄酮含量的下降,使可溶性糖含量维持在更高水平。因此,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蓝莓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能维持更好的果实品质和贮藏效果,果实贮藏期延长,这为采前避雨栽培措施调控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前钙处理对木洞杨梅果实采后品质和延缓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对木洞杨梅果实进行采前喷钙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和延缓衰老的影响,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结果表明:钙处理能有效维持果实的硬度,延缓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的下降;钙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率、损失率和呼吸强度;钙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的降低。从而延缓果实成熟衰老进程,较好的保持了果实品质。3种喷钙浓度处理中以 0.25% CaCl2 溶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对芒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对芒果的科学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红芒6号’芒果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采收期对芒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着重考察芒果常温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病果率、硬度、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及固酸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早采收的芒果,其TA和Vc含量较适时采收的要高,而TSS含量和固酸比则较低;过晚采收的芒果,其失重率和病果率高,果实软化快。笔者提出了‘红芒6号’芒果最佳的采收期是盛花期后120天,适宜采收的生理指标是TSS和T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0%和0.85%。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高氧处理对蜜橘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以重庆本地蜜橘果实为试材,在25℃的环境中分别用体积分数40%、50%和60%的高氧处理蜜橘果实48 h,并以空气下贮藏的蜜橘果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高氧处理能有效降低蜜橘果实的失重率,加快贮藏蜜橘果实转色速度,提高果实的色泽指数和色差值(a*和h)。其中,40%的高氧浓度可以降低蜜橘果实腐烂率,提高贮藏蜜橘果实的固酸比(TSS/TA)和精氨酸含量。这说明高氧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蜜橘果实着色,增强果实抗病能力并维持果实贮藏品质,在蜜橘果实贮藏保鲜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采后杏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0、10、100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杏,定期测定其硬度、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提高贮藏期间杏果实的CAT活性,抑制POD和PPO活性,同时降低果实的腐烂,在延缓果实软化速度的同时还提高了果实的风味和品质,对杏果TSS含量无太大影响。其中10μmol/L MeJA处理对采后杏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品质及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品质及冷害的影响,本文以“白玉”枇杷为试材,探索了46℃热空气处理对蛋白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各处理(6±1)℃冷藏期间果实冷害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失重率、腐烂率和果实硬度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冷藏及货架期间,46℃热空气处理果实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抑制了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显著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冷害指数,其中以46℃热空气处理30min后冷藏效果最好。以上结果显示,果实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与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抗冷性有关,且热空气处理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涂膜对常温贮藏兔眼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圆蓝”兔眼蓝莓为试材,研究了0.5%壳聚糖(0.4%高分子壳聚糖+0.1%低分子壳聚糖)涂膜对常温贮藏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常温条件下贮藏20d的过程中,壳聚糖涂膜可以有效减缓蓝莓果实感官品质及果实硬度的下降速度,降低腐烂率和失重率,保持较稳定的TSS和有机酸含量;抑制PPO活性的快速升高和MDA的大量积累:有效延长常温条件下的贮藏期,有利于保持采后蓝莓的品质。但对采后蓝莓果实中的花色苷含量无明显影响.对类黄酮的增加有一定的抑0作用。  相似文献   

17.
1-MCP对蟠桃采后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蟠桃(Prunus perisica L.)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果实营养成分、呼吸强度、果胶酶(Pectase)、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延缓果实酸度的降低,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没有影响;降低呼吸强度,抑制呼吸跃变的发生;抑制果胶酶的活性,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处理前期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贮藏后期使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0.25μl/L1-MCP处理使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果袋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贮藏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套5种类型果袋对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 Red Fuji Spur)低温(0℃)贮藏品质的影响,部分果袋进行早套袋(6月10号)和晚套袋(6月23号)两个处理。各种套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失水率在贮藏的第一个月内逐步提高达到峰值,其中套塑膜袋果实的呼吸速率比套小林袋的高47%,同时伴随着可滴定酸、可溶性糖以及硬度的持续降低;随后的一个月内呼吸受到明显抑制,各种品质指标下降缓慢,但在其后的贮藏时间里呼吸速率再次缓慢上升。套塑膜袋的果实仍具有较强的呼吸,晚套袋的果实比早套袋的呼吸略高。贮藏结束时(120d)套小林袋红富士的可滴定酸和果实硬度分别为0.2087%、9.43kg/cm2,套塑膜袋的分别为0.1812%、8.12kg/cm2。综合贮藏过程中果实的呼吸、糖、酸、硬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可以看到,不同果袋以套塑膜袋的果实品质下降最大,套小林袋(KM-2)的果实品质下降最小,其次是双层内红袋、双层内黑袋,再次是双层内塑袋。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索采后浸泡苯并噻二唑(BTH)处理对火龙果采后果实抗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能力、贮藏品质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火龙果采后贮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火龙果‘软枝大红’为材料,采用0、50、100、150、200 mg/L BTH浸泡采后火龙果果实,观察接种桃吉尔霉病斑面积及病情指数变化、采后腐烂时间和腐烂率变化,综合比较筛出最佳BTH浓度,随后进一步测定贮藏期间对照和最佳处理浓度的品质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相比,100 mg/L BTH浸泡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火龙果果实接种桃吉尔霉后的病情指数(P<0.05),提高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贮藏期间CAT、SOD、POD、CHI、GLU、PAL活力。100 mg/L BTH浸泡处理对采后火龙果果实抗桃吉尔霉效果最佳,可提高火龙果果实的抗病、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提升贮藏品质和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